APP下载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问题研究

2019-12-22应季良成都交子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新商务周刊 2019年22期
关键词:信用风险管理体系损失

文/应季良,成都交子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随着市场经济的出现,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相继确立,作为了资本监管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巴塞尔协议》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同步纳入银行资本计量与监管的范围,标志着操作风险管理已经成为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真正意义上的各业务部门内部控制制衡机制尚未建立,而管理部门机构控制设置繁多,但职责不清,职能不明确,容易产生控制的重复和出现管理的真空地段,同时各部门间又缺乏协调与制约,极易对同一控制点产生不同的控制标准和办法,每个人的个人特点不同,管理风格不同,有分歧时很正常的事。

1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概述

1.1 商业银行风险的概念和分类

1.1.1 商业银行风险的概念

对于风险的概念的认识和界定,在目前为止还没有明确的同意界定。比较受到认可的是1895年美国学者海斯在自己的著作中提出的概念,即风险指的是损失的可能性。那么根据这个关于风险的概念,我们就不难理解商业银行风险的概念了,即商业银行在经营中由于各种不确定的因素从而招致经济损失的可能性。

商业银行的风险并不能等同于损失,只能说是包含了潜在的损失,这种损失有可能发生,也有可能不会发生。但是只要这种风险存在,就会促使商业银行在管理和资源配置的过程中注重提高效率、优化资源被指,以为了降低风险发生率。

商业银行的风险不仅仅指的是我们一般所了解到的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而且还包含着随着经济发展和商业银行的发展出现的一些新的有可能引发风险的内容。

1.1.2 商业银行风险的分类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是先于操作风险出现的两大风险。这三大风险也就是资本监管中的三大风险。因而从风险性质的角度来分类的话,商业银行风险应该被划分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

如果借款人到了借款期限却不能偿还或者不愿偿还本金和利息,就会导致银行机构蒙受很大的损失的可能,这就会给商业银行带来很大的风险。这种风险就被称为信用风险,或者违约风险。信用风险最大的特点就是非系统性,它不能够产生什么效益,但是导致的后果就只会是损失。

市场风险根据变量不同,可以区分为利率风险、汇率风险、流动性风险、价格风险等。市场风险与信用风险之间有着很大的区别,就是市场风险具有很明显的系统性特征,它一般是由市场上一些变量的变动所带来的风险。比如利率风险就是由于市场上利率的变动所带来的影响银行成本和收益的风险;汇率风险就是由于市场上各国之间的货币汇率的变动多带来的银行资产的持有和运用过程的风险。

1.2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特征

操作风险几乎覆盖了银行所经营的方方面面,既有高频率地损失的银行日常业务,也有因为一些突发事件等外部事情所造陈大哥低频率高损失的事情。所以说,商业银行操作的风险特征首先就是覆盖范围非常广泛。

风险不一定带来的就是损失,有时候带来的也有可能是收益。但是操作风险所带来的却一定是损失,不可能有任何的收益。所以说,操作风险与收益是没有一一对应的关系的。

操作风险对于银行的所有业务并不是具有同样的风险冲击,一般遭受风险冲击比较大的是那些业务规模比较大、交易量比较大、结构变化比较迅速的银行操作业务。

虽然操作风险只能够带来损失,并且有时候损失非常的惨重,但是这种操作风险却往往是可以内控的。因为操作风险一般都是有内部人员、流程、系统等的管理原因造成的,而这些因素往往是可以人为地控制的。那些自然灾害等带来的操作风险毕竟是极少数的存在。

2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存在的问题

2.1 操作风险管理体系不完善

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指出:内部控制包括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识别与评估、内部控制措施、信息交流与反馈以及监督评价与纠正五个要素,它们共同构成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系统。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通过纳入管理过程的大量制度及活动实现的,要防范和管理操作风险,内控制度就必须被监督。

我国商业银行操作管理体系中内控体系缺乏风险预警机制。虽然我国各个商业银行都在内控方面制定了一些列的规章制度,但是这些制度却往往流于形式,并没有在实际中进行强有力的执行。同时在内部的审计和监督方面,往往是由同一级别的领导来进行审计和监督的,这就使得这方面的管理往往得不到真正的监管,从而使得一些暴露的问题不能够及时得到解决。

另一方面,在我国商业银行中往往习惯于按照行政职能来设置岗位,这样就缺乏了机动性和灵活性。然而机动性和灵活性才是创新工作所需要的。同时,我国商业银行现行的管理体制和绩效评价标准不够使对员工价值积累的评估,而是过多的重视员工的短期激励。这对于全面风险管理的深入研究和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2.2 操作风险管理方法落后

现在是一个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信息技术被广泛的应用与各个领域。在国外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现代信息技术就被灵活的运用到了管理方法和管理工具等方面。

但是,在我国国内的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中,管理的方法对数是一些定性分析。这种定性分析的主观性特别强,因而很难对风险进行定量的分析。定量分析才是现在发达国家所使用的风险管理的比较有效的方法。然而我国即使引进这种先进的定量分析的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方法,也会出现在定量分析的时候,因为所需要的历史风险损失数据库不够完善,而没有办法设置关键的指标体系。这样定量分析也很难顺利的完成。对商业操作风险事件不能够给予全面的、有效的评估,将严重的制约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发展。

2.3 风险监控机制缺乏

从我国商业银行的管理实践来看,风险管监控意识薄弱,并且员工普遍没有风险意识。我国许多商业银行的管理人员普遍认为,在银行的业务营销方面远远要比管理方面重要的多。即使认识到风险的存在,在风险管理的过程中也是时松时紧,难以有效持续地实行,这也是导致我国商业银行中内部欺诈案件频发的关键原因之一。

风险监控职责分散。从我国的情况来看,不同类型的操作风险由不同的部门负责,缺乏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协调部门。基层分支机构操作风险管理职能缺失。内部审计部门权威性不强。我国很多银行几乎都将内部审计部门作为操作风险管理的职能部门,但在权限上又与其他部室平行设置。

3 加强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措施

3.1 更新操作风险管理理念

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需要先进的管理理念的指导和引领,早我国风险操作风险管理方面也是一样的。首先要改变上层管理人员的经营管理理念,通过学习的方式使得他们加深对操作风险管理理念的领悟。只有上层管理人员真切的领悟力操作风险管理理念,才能将这一理念慢慢地纳入整个银行风险防范的重要范畴。

针对银行多年来重视业务拓展而轻视风险管理的现状,还应该加强银行管理人员关于这方面的理念更新。需要明确业务拓展和风险管理两者是相互依托的,甚至于好的风险管理可以为业务拓展提供一个稳定的保障。在日常的业务拓展中,应该讲风险意识贯穿其中,使得所有银行员工都能够自觉地了解风险,重视风险,以为了及早的发现风险,避免风险。

3.2 完善操作风险管理体系

操作风险管理体系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的核心,组织结构和流程体系都属于操作风险管理体系。解决我国现存银行操作风险管理问题的最根本的基础就是完善我国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管理体系。

我国现在缺乏操作风险管理的框架,所以完善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体系要从建立健全操作风险管理的框架开始,并配备专人负责操作风险的管理。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管理体系应该是一种自下而上的责任制,由下一级向上一级管理者报告和负责,以确保信息的畅通。当然,如果遇到特殊的紧急情况,也可以直接跨部门进行报告。

如果可以在商业银行中设立一个由董事会或者监事会监管的风险委员会,也可以有利于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体系的完善。在风险委员会之下又设立操作风险管理委员会,在操作风险管理委员会下设置专门的总行操作风险管理部门。这样,就形成了操作风险管理部门定期向操作风险管理委员会报告近期的风险管理问题,再有风险管理委员会向风险委员会及时的汇总和报告。这不仅大大的缩短了风险问题的发现和解决时间,也使得整个银行的操作风险管理体系非常的畅通和完善。

猜你喜欢

信用风险管理体系损失
油气贸易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研究
基于KPI的绩效管理体系应用研究
疫情防控对高校学生管理体系完善的启示
当代经济管理体系中的会计与统计分析
大数据背景下的电子商务信用风险预警方法
控制系统价格管理体系探索与实践
两败俱伤
菜烧好了应该尽量马上吃
损失
那些损失上百万的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