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刘基研究之反思

2019-12-22张宏敏

关键词:刘基刘伯温文成

张宏敏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刘基文化研究所,浙江温州 325003)

世传刘基(刘伯温)以神机妙算而著称于世:“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载”“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刘基精研先秦诸子百家,对天文地理、阴阳五行、谶纬术数、扶鸾占卦、军事韬略、兵法智术、农事医学,更是无所不通、无所不精,满溢着神秘化色彩,是能呼风唤雨、未卜先知、透彻天机,有着非凡智慧和谋略的神秘人物,故有“智圣”之美誉。

数百年来,有关刘基的神话传奇智慧故事,车载斗量,数不胜数。刘基不但深为民众所喜爱,更为历代学者所推崇。特别是21世纪以来,刘基文化的研究与宣传更是遍及全国:

1.据统计,自上世纪初(1900)到本世纪(截至2017年底),发表于各类期刊、论著之中的关于刘基研究学术论文达800余篇,著成各类研究专著160余部,并有以刘基为选题的硕、博士学位论文近20种,署名为“刘基”(包括“刘伯温”)的各种文献资料刊印、汇编近250种。

2.目前,高校已经设立的刘基与刘基文化研究机构有:丽水学院刘基研究所、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刘基文化研究所;民政部门批准成立的以“刘基”命名的民间学术团体有:丽水市刘基研究会、青田县刘基研究会、温州市刘基文化研究会、文成县刘基文化研究会;另外,还有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在文成县正式设立的“中国刘伯温文化研究基地”及欧洲刘基文化学会、德国刘基文化学会。

3.在互联网时代,“刘基文化网站”主要有中国刘基网、文成刘基网、丽水学院刘基研究网、世界刘基文化研究总会网、文成职教学校刘基学习网。可惜的是,这些“刘基文化网站”由于缺少专业人士维护,大多处于瘫痪状态。

4.关于刘基与刘基文化的主要宣传阵地有:《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刘基文化”专栏、《丽水学院学报》“刘基研究”专版、《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等。而地方性的学会刊物,有文成县刘基文化研究会主办的《刘伯温研究》等。

5.浙江温州、丽水社会各界先后召开以纪念刘基诞辰、刘基学术文化研究为主题的各种活动、会议20余次,举其要者:刘文成公诞辰675年纪念大会(1985),刘基学术座谈会(1985),青田县刘基诞辰680周年纪念活动(1991),全国(青田)刘基文化研究学术讨论会(2002),全国(温州)首届刘基文化研讨会(2004),全国(青田)刘基文化研讨会(2006),首届国际(温州)刘基文化学术研讨会(2006),“中国(文成)刘基文化暨生态旅游文化节”(2004,2006,2008,2011),“刘基诞辰700周年纪念大会暨中国(温州)刘基文化高峰讲坛”(2011),“中国(青田)刘基文化研讨会”(2011)“第五届中国(文成)刘伯温文化节开幕式暨‘太公祭’秋祭大典”(2013),“刘伯温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术研讨会”(2014),“中国(文成)‘问道刘基’学术研讨活动”(2014),“文成县首届刘伯温进士文化节”(2015),“刘基文化与温州历史文化发展研讨会”(2015),“中国温州刘伯温文化遗产高峰论坛”(2015),“第三届刘伯温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2017)。

近百年来出现“刘基研究热”的主要原因有三:

一是署名为“刘伯温”的《烧饼歌》等谶语预言的不断出现,以及刘伯温各种传说的推波助澜,还有著者署名为“刘基”的军事著作《百战奇略》的不断印刷出版。

二是近十多年因“文化旅游热”而出现的“刘基籍贯之争”,以已经拍摄的以“刘伯温”为题材的影视古装剧为例,2007年文成县筹资拍摄了20集的电视连续剧《帝师刘伯温》(高强、鲍国安等主演),2015年青田县筹资拍摄了40集的电视剧《神机妙算刘伯温》(王刚等主演)。

三是,近年来,随着“乡土热”“寻根热”的出现,政府部门主办了“世界文成人大会”“世界青田人大会”,使得不少侨居于海外的文成籍、青田籍的刘氏后裔群体,因乡土情结而对推动“刘基文化”的宣传有热情。

刘基与刘基文化的研究、宣传、推广工作,虽然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尚有诸多不足。以刘基与刘基文化研究存在的问题为例,可以发现,近年来关于刘基研究的论文数量尽管较多,但是高质量、有学术水准的论文并不多见。这里,我们不妨按论文“发表年度”分组,检录“中国知网”(www.cnki.net)所收录论文文献“篇名”中含有“刘基”“刘伯温”字样的论文,进行统计:

2016(18)①笔者按:2016(18),是指2016年发表的刘基论文数是18篇。后面所列的年代和数据做同样理解。;2015(25);2014(27);2013(22);2012(68);2011(77);2010(45);2009(26);2008(33);2007(40);2006(105);2005(19);2004(29);2003(28);2002(12);2001(7);2000(14);1999(12);1998(11);1997(3);1996(5);1995(8);1994(3);1993(2);1992(2);1991(3);1989(4);1988(5);1987(2);1986(5);1985(4);1984(4);1983(7);1982(3);1981(3);1979(1);1961(2)

可见,2003、2004年公开发表论文的数量较多,这是因为“2004全国(温州)首届刘基文化研讨会”召开所促成;2006、2007年的论文数量较多,这又是“2006首届国际(温州)刘基文化学术研讨会”的推动,而2006年则是刘基文化研究论文发表的高峰年(《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推出“刘基文化”研究专栏);2011、2012年的研究成果较多,是因为2011年是“刘基诞辰700周年”,温州、青田举办了“刘基文化学术研讨会”。

总之,只有召开以“刘基文化”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学者同仁才会因“以文赴会”“以文会友”之需,而撰文研究刘基与刘基文化。如果没有相关的学术研讨会,刘基与刘基文化研究则会处于“沉寂”状态。还有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就是近年来关于刘基研究的高质量的学术论文不多,刘基与刘基文化学术研究的“增长点”单一。

在此,笔者拟结合自己近10年来(2007 - 2017)研读刘基文献著作、参与刘基文化活动、推动刘基文化传播方面的所见、所闻、所思,提出自己对推进刘基思想研究、宣传推广刘基文化的几条不成熟的建议,敬请方家教正。

一、刘基及其后裔存世文献的重新编校与整理

对于刘基著作的整理,虽然有《刘基集》①参见:刘基.刘基集[M].林家骊,点校.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9。2011年,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的《浙江文库》出版了《刘伯温集》,“在原《刘基集》的基础上,改简体横排本为繁体直排本,匡正了原书中的一些错误”。《刘基文选》②参见:裴世俊.刘基文选[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1。以及多种版本的《郁离子》《百战奇略》等,但是一项裒辑完整、考辩翔实、句读严谨的《刘基全集》的古籍整理工作的确已经亟需进行!

我们知道,明清以降,书市上出现的伪托“刘基”(“刘伯温”)之名编印刊刻的文献之中,最为芜杂难辨的是天文术数类,“鱼目混杂”,这就需要实事求是地加以甄别。尽管官修《明史》称刘基“博通经史,于书无不窥,尤精象纬之学”,但是对署名为“刘基”的风水学文献,诸如《堪舆漫兴》《金函玉镜奇门遁甲》《奇门遁甲秘籍大全》《佐元直指图解》《黄金策》《白猿天书》《稀世珍本铁算盘》等等,更要仔细鉴别;关于什么“风水大师”之类的帽子扣在刘基的头上,是不科学、不理性的。此外,目前书市上、出版界出现的“刘伯温兵书”之类的文献,也要仔细甄别。

2011年,为纪念刘基诞辰700周年,温州文成县刘基文化研究会特意整理出版了简体字版的《诚意伯刘先生文集》(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1]。《诚意伯刘先生文集》是明成化六年(1470)戴用、张僖等将《翊运录》《郁离子》《覆瓿集》《犁眉公集》《写情集》《春秋明经》等五部单部著作合集而成,共20卷,共35.7万字,是当下研究刘基著作与其思想的最重要的第一手资料。然而这部简体字版的《诚意伯刘先生文集》,其中的瑕疵亦不少,抛开句读错误不说,单单是文字录入时发生的错别字就有一箩筐(恕不一一例举)。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此书没有认真“校勘”,是古籍编校整理工作的一大疏忽。当然,成化六年刻本的《诚意伯刘先生文集》,也有影印出版的必要。

接下去如果要重新编校整理《刘基全集》,当应该以明初成化六年戴用、张僖刻《诚意伯刘先生文集》本为底本,以明初各单行本(《郁离子》《犁眉公集》《写情集》《覆瓿集》)为主校本,同时参校明正德十四年林富重刻本《诚意伯刘先生文集》,明嘉靖三十五年樊献科、于德昌刻本《太师诚意伯刘文成公集》,明隆庆六年谢廷杰、陈烈刻本《太师诚意伯刘文成公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诚意伯刘文成公集》,精心撰写“校勘记”,进而整理成繁体竖排版的《刘基全集》,以尽可能恢复刘基诗文集之原貌。

近年来,不少学者比如吕立汉、周松芳、蔡堂根等人发现了《刘基集》集外的刘基佚文若干种①吕立汉发现的“不见于刘基文集诸版本”的诗文有13种:《潜溪后集序》《沁园春》《寄长安章子智》《过海昌赠李侯》《五言律诗一首》《句曲外史张伯雨墓志铭》《御制文集后序》《任佑郑先生招隐文》《旌表陈氏梅氏二贤母诗叙》《赵氏宗谱序》《西岩赵先生行状》《邑令买住公去思碑》《自武林至丁郭舟中杂兴二首》,参见:吕立汉.刘基考论[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0:293-307。周松芳发现了《渊颖吴先生文集序》《午溪集序》《与叶子奇书》《苏平仲文集序》《翰林学士承旨潜溪先生像赞》《跋罗昭谏代钱缪谢赐铁券表稿卷》《张伯雨墓志铭》《王文明圹志》《竹林宴集诗序》《柳桥渔唱》《伯夷疏齐祠》等11种,参见:周松芳.自负一代文宗:刘基研究[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373-384。徐永明发现的刘基佚文2种:《丽水县儒学归田记》《丽水县学归田碑》,参见:徐永明.刘基文化论丛:2[M].延边.延边大学出版社,2007:250-256。周明初辑出刘基佚词4种:《醉花阴》《浪淘沙》《前调》《沁园春》,参见:周明初.刘基文化论丛:2[M].延边.延边大学出版社,2007:257-260。蔡堂根发现了《任君燕居记》《长江风雨图送任原礼归萧山》《送任原礼东归》《送养晦先生东归》《任氏世系图叙》等5种,参见:蔡堂根《萧山任氏家乘》中的刘基文献考述[J].文献,2012(1):127-137。储佩成发现刘基佚文《儒林许氏第一始迁祖晟公传》1种,参见:储佩成.刘伯温佚文《儒林许氏第一世始迁祖公传》初探[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23(1):5-8。,在编校《刘基全集》之中,理应经过仔细甄别之后,收录确实是刘基撰写的这些佚文。

编校《刘基全集》之时,有必要搜集各种版本的《诚意伯文集》序跋、《郁离子》(包括《写情集》等刘基文集单行本)序跋,还有各种版本的刘基传记资料等《刘基全集》的“附录”②周群作“序”,作者署名为“俞美玉”的《刘基研究资料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可以经过重新校对、辑编之后,作为新编《刘集全集》“附录”之一部分。。

关于“刘基年谱”(刘基诗文编年)的修订,也是刘基研究一大憾事,虽有刘耀东、王馨一、郝兆矩、吕立汉、徐朔方、周松芳等学界前辈的不懈努力,但是一部史实确凿、考证缜密、令人信服的《刘基年谱》编撰工作尚需开展。在重新编校整理《刘基全集》之时,有必要以周松芳《刘基年谱》为底本,重新吸收刘耀东、王馨一、郝兆矩、徐朔方编纂的《刘基年谱》之相关研究成果,重编《刘基年谱》一种,作为《刘基全集》“附录”一种。另外一种选择是,在经过详细校勘之后,把王馨一的《刘伯温年谱》、刘耀东的《刘文成公年谱》、郝兆矩的《增订刘伯温年谱》、徐朔方的《刘基年谱(稿本)》、周松芳的《刘基年谱》,一并“附录”于《刘基全集》之后。

此外,“署名”为刘基编、撰的《多能鄙事》《堪舆漫兴》《大明清类天文分野之书》《白猿风雨图》《佐元直指图解》《大明清类天文分野之书》《灵棋经解》《刘伯温先生百战奇略》《观象玩占》《奇门遁甲秘籍大全》《滴天髓》《推背图说》《国初礼贤录》之类的文献,在经过科学、详细的版本考辨之后,可以作为《刘基全集》的“外编”,逐一收录。

如果在《刘基全集》重新编校整理的基础之上,编写一部辞书性质的《刘基辞典》(《刘伯温辞典》),对刘基著作、经典诗文名篇(如《天说》)、箴言名句(如“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与刘基有交游的历史人物,以及《诚意伯文集》中的生僻字、刘基思想的核心范畴(诸如“天地之盗”)等进行归类,详细解读,也是一项有意义的工作。

据悉,吕立汉目前正在组织学者编校《刘基全集笺注》(拟由北京中华书局出版),我们乐观其成。

此外,关于刘基后裔中历史文化名人的现存文献整理与研究,也是一项亟需进行的学术工作,比如《刘琏集》《刘璟集》《刘廌集》的编校,明代袭封“诚意伯”的刘基后裔相关人物文献史料,乃至近现代的刘氏文化名人的文献著作,比如《刘眉锡集》《刘耀东集》《刘元集》《刘兆祥集》《刘德隅集》《刘则宽集》《刘旦宅集》的编校整理工作,也应一并引起关注与重视。

二、刘基传记的编著

学界尽管已有《刘伯温全传》《刘基评传》《刘伯温评传》《刘基传》①参见:郝兆矩,刘文峰.刘伯温全传[M].大连:大连出版社,1994;周群.刘基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郝兆矩.刘伯温评传[M].北京:作家出版社,1998;吕立汉.千古人豪:刘基传[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等刘基研究传记体著作,若从事实考证、思想诠释、语言风格、体例设计等角度赏析,尚不能令学人满意。

尤其令人担忧的是,近年来书市上出现了一大批庸俗化、神秘化、雷同化,且内容缺乏历史文献依据的刘伯温传记,刘基被扣上“大明神算师”“中国首席谋士”“大明第一推手”“国家智囊”“打虎哥”“帝国谋臣”“智比诸葛亮,功盖曾国藩”“功彪千秋、德炳万古的智慧大师”等诸如此类的帽子,大多纯属无稽之谈,这根本不符合刘基作为一位儒家智者的本然史实。

尽管书市上出现了数种号称是“迄今为止最完整、最全面、最可靠的刘伯温大传”,其实拿过来看一看,实在是哭笑不得,什么“千年预言:迷雾中的《烧饼歌》”都写进去,怎么称得上“最可靠”?顺带提上一笔,《明实录》不少有关“刘基”的史料,对于我们研究刘基的政治活动,以及朱元璋与刘基的君臣关系,也颇为重要。《明太祖集》也是研究朱元璋与刘基关系的基本文献之一。书市上所谓的“最可靠的刘伯温大传”,动辄就说“大明立国后,朱元璋全面采纳刘伯温有关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教育等诸多方面的治国方略,开创了大明盛世的百年基业”,对历史、对读者而言,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学术态度。刚愎自用的朱元璋,怎么会“全面采纳刘伯温”“的治国方略”呢?归根到底,就在于这些《刘基传》(《刘伯温大传》)的作者对《诚意伯刘先生文集》《明太祖实录》《明太祖集》②参见:朱元璋.明太祖集[J].胡士萼,点校.黄山:黄山书社,1991。诸如此类的最基本的历史文献都不去认真阅读,如此这般罔顾历史事实,单靠拍拍脑袋、动动键盘,怎么能写出“最完整、最全面、最可靠的刘伯温大传”呢?

总而言之,我们的确有理由期待一部真正的“最完整、最全面、最可靠的刘伯温大传”《刘基(刘伯温)大传》(《刘基(刘伯温)评传》)的问世!

三、刘基思想研究

在重新编校《刘集全集》,编撰《刘基年谱》,撰写《刘基大传》的同时,我们完全可以展开对刘基思想(专题)的深层次研究。而在这种研究的方法论上,则必须坚持“基础研究与对策研究相结合”“人文关怀与经世致用相结合”。

关于刘基思想研究,可以逐一展开对刘基著作单行本之研究,比如《郁离子》研究、《覆瓿集》研究、《犁眉公集》研究、《写情集》研究、《春秋明经》研究。关于刘基专题思想的研究,可以在充分吸收海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展开对刘基文学思想、哲学思想、政治思想、人才思想、经济思想、教育思想、军事谋略思想之研究。其中,尤为重要的是刘基的文学思想之研究,虽然周群、吕立汉、周松芳、左东岭等学者的研究论著有涉及,但是一种真正体现刘基作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高水平地全面反映刘基散文、诗、词、赋、颂的研究专著《刘基文学思想研究》需要学人来完成。在此,我们期盼《刘基文学思想研究》《刘基哲学思想研究》《刘基政治思想》《刘基文化研究》等著作的出现,从而还原刘基作为我国历史上一位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谋略家的身份与学术地位。

此外,关于刘基思想、刘基文化的相关研究,我们应该也必须反对“炒冷饭”般的“重复性学术劳动”,比如近来,关于刘基廉政理论研究的单篇论文数目过多,而挖掘刘基廉政核心价值观的目的不在于口号式、标语式地宣传,而在于引导各级政府官员“知行合一”,切实地践行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强调的“始终做到秉公用权、不以权谋私,依法用权、不假公济私,廉洁用权、不贪污腐败,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即可。

还有,关于刘基文化旅游的研究、宣传,虽有不少理论研究成果,而真正科学理性,能落地生根、切实可行的方案设计,却不多见。

四、与刘基有关的文化遗产的持久性保护

与刘基有关的文化遗产主要有两类,一是刘基文化遗迹等物质实体文物,另一类是与刘基(刘伯温)有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刘伯温传说、文成春秋太公二祭)。

(一)与刘基文化有关的遗迹、祠堂、庙墓等文物的保护

多年来在文成县委县政府、南田镇党委政府的高度关注与重视之下,尤其在浙江省文物局等文保单位的业务指导下,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刘基庙、刘基墓①2001年,刘基庙、刘基墓成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修缮保护工作持续推进。

南田镇武阳村“刘基故居”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百丈漈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南田镇成立了“刘基故里景区旅游有限公司”,着力打造刘伯温文化产业,打造美丽乡村建设,也在全力打造刘基故里——武阳古村落。据悉,武阳村发展“民宿经济”,主要还是围绕“旅游+名人+文化+休闲”做文章,充分利用农村资源,提升美丽乡村建设。丽水市青田县也加大了对青田石门洞刘基读书处、刘文成公祠以及青田刘府祠等与刘基有关的历史文物遗迹的保护与修缮工作。

与此同时,有重要文物价值的刘基先祖及子孙后裔之故居(刘琏故居、刘璟故居②南田九都村的刘璟故居(现为文成县文保单位),很可能就是刘基晚年居住之地。甚为可惜的是,现在已经坍塌。2017年7月8日,笔者与文成县刘基文化研究会秘书长雷克丑先生,一同前去寻访。、刘兆祥旧居、刘耀东故居)、遗址(观稼亭、云来亭、辞岭亭、玉蟾亭、盘谷亭、擎天亭、联簪坊)、祠堂(刘琏参政公祠、刘璟忠节公祠)、墓址(诸如天葬坟、刘璟墓、刘琏墓、刘廌墓、刘貊墓、刘庭槐墓、刘集墓、刘濠墓、刘瑜墓、刘爚墓)③关于南田刘氏故居、遗址、祠堂、墓地现状介绍,可以参阅:刘日泽.散写刘伯温[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2:201-250。2008年10月,笔者曾与业师吴光先生在刘日泽先生的陪同下寻访并拜谒过刘基庙、刘基墓以及辞岭亭、盘谷亭等;2009年7月,笔者作为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刘基文化研读会的指导教师带领学生,在刘日泽先生的协助下,再次寻访并拜谒了刘基庙,考察了南田镇刘伯温图书馆、刘伯温公园、辞岭亭、盘谷亭等;2011年7月,在参加“刘基诞辰700周年系列学术活动”之时,笔者与时任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何向荣教授等一行,前往文成县南田镇,观礼了“太公祭”,拜谒了刘基庙。2014年7月,笔者与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区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王小明教授等一行,前往南田镇参加“太公祭”活动,在刘日泽先生、文成县刘基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徐世槐先生的帮助下,在拜谒刘基庙、观礼“太公祭”的同时,考察了联簪坊、刘耀东故居,拜会了刘耀东之子刘天健先生。2017年7月8日,笔者与雷克丑先生,一同寻访了天葬坟、刘集墓、刘琏参政公祠、刘璟忠节公祠、观稼亭、云来亭、辞岭亭、盘谷亭,并在刘日泽先生的陪同下,寻访并拜谒了刘璟墓、刘琏墓、刘廌墓、刘貊墓;7月9日,笔者又同雷克丑先生一道前往青田县石门洞寻访刘基读书处石门书院、刘文成公祠堂等刘基文化遗迹。在此,笔者谨对刘日泽、徐世槐、雷克丑先生多年来对自己在寻访、参拜刘基文化遗迹之时提供的帮助与便利,表示衷心的感谢!的保护与修缮工作,也应一并受到关注与重视。

(二)与刘基有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与刘基(刘伯温)有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刘伯温传说、春秋太公二祭。

1.刘伯温传说故事的继续搜集

经过浙江温州(文成)、丽水(青田)等多方的合作努力,刘伯温传说于2008年进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随后青田县文联整理出版了《刘伯温传说》①参见:曾娓阳.刘伯温传说[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8。,通过搜集流传在浙江、安徽、北京、福建、江苏各地的刘伯温传说,分“生平家世”“勤学多才”“南征北战”等8卷,计165种。由于该书甄录了《智谋大师刘伯温传说》《青田民间故事大观》等已版书籍文稿,所以内容较为丰富,对了解、研究刘基文化与刘伯温传说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为纪念刘基诞辰700周年,文成刘基文化研究会出版发行了《刘伯温民间传说集成》(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1]。《刘伯温民间传说集成》是一部记述全国刘伯温传说的民间文学著作,全书收录了23个省299则故事。但是,这还不能算作是刘伯温传说的完整版,据笔者所知,像北京、山东、河北、河南、江西、贵州以及台湾等省份,以及浙江省内绍兴上虞、杭州萧山等地尚有许多相关传说未被收录。所以,我们有理由期待一部《刘伯温传说故事全集》的问世。

刘伯温故事传说作为一项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传承人的遴选、培育工作,理应受到重视。

2.“太公祭”的传承与保护

“太公祭”是存续在文成县南田镇以明朝开国元勋刘伯温为对象的家族及地方先贤祭祀礼仪习俗,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据考证,太公祭存续时间久远,据《明一统志》卷四十四“处州府”记载:“诚意伯庙,在青田县。伯乃本朝名臣刘基,天顺初,命有司建庙以祀之。”②转引自:蒋海波.文成太公祭[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15:10。明正德九年(1514),浙江处州知府钦承圣命致祭,祀以太牢,以后形成了春、秋二祭,即为农历六月十五刘伯温诞辰地方举行的先贤祭祀和农历正月初一举行的家族祭祀。自明迄今,礼仪相沿,公祭时有时无,家族祭绵延数百年而极少中断,仅因史无前例的“文革”一度停止,1986年恢复。现今规模越来越大,范围越来越广。2011年,“文成太公祭”入选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③关于“文成太公祭”在近代的传承情况可以参阅刘基第二十世孙刘耀东于民国十六年(1927)编写的《刘氏大族祭事须知》(《刘氏宗谱》本),刘基第二十二世孙刘日泽《散写刘伯温》一书中“太公祭”“浅谈如何做好《太公祭》的保护与传承工作”相关论述。关于“文成太公祭”的最新研究成果是林亦修、林小雯编著的《文成太公祭》(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丛书之一),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15年版。。

“文成太公祭”是我国活态存续的“家祭”样本,还具有重要的民俗学、文化学、社会学价值。在“文成太公祭”活动的举办过程中,协调好刘氏后裔(刘基祭祀委员会)与政府主管部门(文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刘氏后裔进行的“家族祭祀”与文成县人民政府主办的“政府公祭”之间关系,则需要地方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学术专家、刘氏后裔三方,进行建设性地沟通与协调,使得“文成太公祭”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传承与保护。

五、建立刘基文献、刘基研究论著数据库的设想

近年来,随着一系列“文献数字化工程”“文献数据库”的实施与平台搭建,现在,我们完全有必要考虑实施、实践刘基与刘基文化的“数字化工程”。具体包括:

(一)刘基著作文献(《诚意伯刘先生文集》)数据库

就是在重新编校整理《刘基全集》的基础之上,把刘基存世包括署名为“刘基编、撰”的全部文献,统一整合到一个数据库中,读者可以方便、迅速检索刘基的任何一篇诗文,以及与刘基有关的相关文献。

(二)刘基与刘基文化研究数据库

据不完全统计,自1900年到2017年底,学界发表于各类期刊、论著之中的关于刘基研究学术论文达800余篇,著成学术专著160余部,并有以刘基文化研究为选题的硕、博士学位论文20多种。现在,我们有条件与北大方正电子图书数据库、中国学术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合作,着力打造“刘基与刘基文化研究数据库”。

(三)刘伯温传说故事数据库

前文提到,目前已经搜集到的流传于全国各地的刘伯温民间传说故事,有300余种。我们完全可以授权某家数据库,建设、打造一家公益、开放性质的“刘伯温传说故事数据库”;如果有读者发现新的“刘伯温传说故事”,可以及时编排、创作,充实到“刘伯温传说故事数据库”中。

此外,我们也应该与“国遗项目刘伯温传说”的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比如刘日泽、叶则东、留葆祺等先生)加强合作,共同推进“刘伯温传说口述史”的搜集与整理工作。

(四)刘基遗迹及刘基学术研讨、文化活动图像数据库

上文提到,与刘基有关的文化遗产主要有两类,一是刘基遗迹等文物(如刘基庙、刘基墓、刘基故居),另一类是与刘基(刘伯温)有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太公春、秋二祭)。我们可以通过三维立体图像技术,以刘基庙、刘基墓、刘基故居、刘基塑像、刘基祠堂等刘基遗迹图像为载体,建设一个“刘基遗迹图像数据库”。还有,“太公春、秋二祭”的整个仪式也有必要以视频再现的图像形式展示在公众面前,故而“太公春、秋二祭活动”的图像数据库,也可一并考虑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温州、丽水各界先后召开各类以纪念刘基诞辰、刘基学术文化研究为主题的各种活动、会议30余次,举其要者有中国(青田)刘基文化研究学术讨论会(2002、2006、2010),(温州)国际刘基文化学术研讨会(2006、2011)、中国(文成)刘基文化暨生态旅游文化节(2004、2006、2008、2011、2013)。我们可以把这些学术研讨会、文化旅游节的图片、图像等一并纳入到“刘基学术研讨、文化活动图像数据库”之中,予以建设。

在实施“刘基与刘基文化数字化工程”的同时,我们也可以考虑编纂出版《刘基文化研究文库》,对近百年刘基研究论著“菁华”予以编辑。比如《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刘基文化研究”专栏刊载有200篇刘基研究论文,分类分批、分主题地选择100篇,编成《刘基研究文丛》公开出版,也是一件有意义的学术工作。但是要注重编校质量。如果条件成熟,《刘基研究年鉴》(《刘基研究年度报告》)的编写,也可以考虑。

还有,目前域名含有“刘基”的网站应该整合,丽水学院刘基研究所有自己的网页,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刘基文化研究所曾主办有“中国刘基文化网”(www.liuji.org),“世界刘基文化研究总会”也有自己的网站(www.liubowen.net/Index.html,浙ICP备10006042号),文成县人民政府创办有“中国刘伯温网”(http://www.cnljw.net/),文成职教学校有刘基学习网。但是近年来,这些网站基本上处于无人维护的“瘫痪状态”。在实施“刘基与刘基文化数字化工程”的同时,我们可以考虑以某家“中国刘伯温网”为主,实施协作、合作、共享、共用的整合战略,以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六、结 语

关于刘基(刘伯温)文化的研究、宣传与推广要发扬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的优良学风。要加强对刘基(刘伯温)文化的深层次挖掘和阐发,努力实现刘伯温文化中有益于促进社会进步发展的积极因素(如刘基的廉政思想、脍炙人口的刘伯温传说)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毋庸置疑,刘伯温文化研究有其社会、道德、政治价值和实用价值,这就需要刘基思想、刘伯温传说的理论成果与当下社会、文化、经济等相结合,进一步加大与政府、高校、企业、民间的合作,全方位、多渠道传播刘伯温文化,使得刘伯温文化为当代社会的良性发展服务。

行文末了,笔者还想要强调的一点是:刘基(刘伯温)文化的研究、宣传与推广是一项公益性质的事业,高校科研机构、政府文化宣传部门、刘基学术研究团体、刘基后裔群体等社会各界,应有持久性的“定力”,“忽冷忽热”即“忽而重视、忽而轻视”的工作态度要不得的。一言以蔽之,全面挖掘、开展刘基学术、思想、文化研究乃至刘基文化的宣传、推广工作,任重而道远。

猜你喜欢

刘基刘伯温文成
刘基隐居考述
背诗学写话
缔造明朝的传奇军师
刘伯温以德服人
谁是明代的“诸葛亮”
靳文成作品欣赏
聪明的刘伯温
三千世界
三千世界
刘基作画释君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