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初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导”

2019-12-20陈刚

学周刊 2019年35期
关键词:兴趣激发初中政治课堂教学

摘 要:在初中政治课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发挥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的“导”很重要, “导”在适时,“导”在惑时,“导”在重点,“导”而不“牵”。

关键词:初中政治;课堂教学;“导”法探究;兴趣激发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35-0095-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35.089

初中政治课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要阵地,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要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恰到好处的“导”更有利于引导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但教师的“导”要在备课时充分考虑,不能乱“导”,要“导”在学生疑惑之时,“导”在关键时,“导”而不“代”,“导”而不“牵”。

一、用“导”来激發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的《道德与法治》《思想品德》教材虽然在内容上进行了大量的修改,不断接近学生的生活,但主要的还是通过教材进行养成教育及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等方面的说服教育,具有哲理性而缺少科学性的知识,需要记忆的条理多而趣味性不足。因此,可以说现在的学生普遍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兴趣不浓。如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之对教学产生兴趣呢?激发学生兴趣的办法很多,教师的“导”就是其中之一。每节课教学时,用“猜想导入法”导入新课,即让学生不打开课本,教师在黑板上写下本节的课题,让学生猜想本节的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好胜的学生会争先恐后地猜想课本围绕课题所写的内容,学生的好奇心一下子被调动起来,接下来就可以因势利导,从而水到渠成。在具体内容上,特别是那些内容抽象,条理性较强的内容,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这样问题一提出,马上就会吸引学生,使他们产生极大的兴趣,并希望能得到教师的肯定和同学的称赞,久而久之,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

二、用“导”来理顺学生混淆的知识

由于现代信息技术走进寻常百姓家,手机网络、电视电脑等媒体的普及,中学生了解世界的渠道在不断拓宽,因此思维敏捷、意识超前,对生活中的新生事物容易接受,对新的观点容易认同,但由于他们知识的局限和辨别能力的限制,他们认同的新观点不一定正确,接受的新生事物不一定对将来的发展有利,例如学生上网成瘾,游戏中毒等。这时就需要政治教师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正确分析现实,用身边的事、现实的人教育学生,分析问题,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正确认识社会现象,做有利于自己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事。例如在如何看待改革过程中下岗的问题,如何看待对外开放问题,如何看待我国加入WTO的问题,等等。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社会发展的螺旋式规律,在社会发展中会出现一些问题,是很正常的事。这些事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被解决,问题只是现象,发展才是本质。要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明辨是非。

三、“导”在学生思维抑制之时

在课堂中,学生的思维不是一马平川的直线运动,有的时候会受到阻碍,停留在某一个地方不能继续深化与发展。此时,就需要教师的点拨或引导。例如,教学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的《共圆中国梦》一课时,在学生自学和教师的讲授之后,许多学生感到已经清楚此知识点了,这时他们的思维自然处于抑制状态,不再进一步思考问题,只等着下课了。此时,就需要教师的“抛砖引玉”,如在此时提出:请谈谈你如何为圆中国梦而努力等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其争先恐后地在小组内发言。最后,教师对学生各自的梦想进行归纳总结,点评升华,从而达到一个小小的教学高潮。

四、引导学生把握学习主题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也容易跑偏,脱离教学主题,这样的情况不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和学生思维的指向性训练。因此,遇到这样的情况时,教师就要正确地引导,让学生的思维围绕教学任务展开,思维为教学主题而服务,训练思维的定向性。在安排学生完成某一任务时,要求学生做出计划,列出提纲,把握主题。当然教师在课堂提问时,也要紧扣主题,围绕难点和重点设问,提高提问的效率。在学生讨论时,也要巡查,及时纠正,防止学生的讨论“节外生枝”“死钻牛角”,做无效的讨论,浪费课堂时间,降低课堂效率。

五、用“导”给教学留有余地

在教学过程中,有些问题会激起学生极大的兴趣,使其进入热烈的讨论状态,使得课堂无法顺利转入下一阶段,无法顺利结束。如果教师草草打断学生的讨论而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或结束本课,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果放任学生讨论,将会拖延时间,无法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在这种状态下,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把这个问题留到课后作为专题进行讨论,这样既能延续问题的讨论,便于解决问题,又不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一要适时,恰逢其时,即“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二要适度,点到为止,导后仍应存疑;三要适当,导的角度要恰当,符合问题本身的性质与特点的要求,并点到学生思维卡壳的节点上,还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

参考文献:

[1]岳中锋.初中思想品德有效教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2]许惠英.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责任编辑 张宏丽]

作者简介:陈刚(1981.9— ),男,汉族,甘肃陇西人,中学一级,研究方向:中学政治教育教学。

猜你喜欢

兴趣激发初中政治课堂教学
激发学生兴趣,提高作文教学质量
构建有效的高中语文教学课堂
谈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初中政治课的“激趣”研究
刍议初中政治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