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物工程专业全程导师制的设计与实施

2019-12-20张少斌

学周刊 2019年35期
关键词:设计与实施生物工程

摘 要:文章在对本科生导师制实施必要性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沈阳农业大学生物工程专业大学生的特点与专业教师的配备情况,在2018级生物工程专业本科生中开始实施全程导师制,在导师制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和完善,逐步探索出适合学校生物工程专业大学生培养的全程导师制运行模式。

关键词:生物工程;全程导师制;设计与实施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35-0011-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35.006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持续扩大,我国基本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但是专任教师等教学资源的增加速度远远低于学生人数的扩大,导致大学生综合素质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目前,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本科生导师制是加强大学专业教师与本科生互动的桥梁,是完成学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通过实行全程导师制,导师不仅能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给予学生个性化指导,做好学业规划,而且能随时解答学生在大学各阶段遇到的困难与产生的疑问。导师在帮助学生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还教会他们如何待人接物,促进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通过生物工程专业全程导师制的实施,将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卓越农林人才。

一、我校生物工程专业导师制现状

我校生物工程专业每年招生50人左右,现有专业教师25名左右,一年师生比约为1:2,这个数值与我国目前的研究生教育相当,这为全程导师制的实施提供了师资条件。目前,我校生物工程专业与其他大多数专业一样,实行的主要是高年级导师制,学生在大三或大四选择指导教师,指导教师主要指导学生完成毕业实践,重点是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能力。然而,对大一或大二的学生则缺乏有效的针对性指导,学生中出现的多种问题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影响了学生身心健康以及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生物工程专业导师组的设立

实施全程导师制的前提是要有足够数量的导师,而全程导师制的实施效果关键在于导师的综合素养。一方面由于专业教师数量有限,教学科研工作任务较多;另一方面由于专业教师术业有专攻,各有所长,因此由2位教学科研互补型的教师组成一个导师组,取长补短,同时指导一组大学生。根据2018年生物工程专业师生现状,总计分为13个导师组,每组指导4—5名大一新生。

三、生物工程专业全程导师制运行模式

不同年级的大学生,确定不同的重点指导内容。大学一年级,导师重点指导学生尽快熟悉校园生活,处理好班级及宿舍学生之间的关系,做好学业规划,重视公共基础课学习,尤其是外语与计算机的学习,适当参加学生社团活动,注重身心健康。大学二年级,鼓励学生在做好专业基础课学习的基础上,注重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导师根据学生自身的特长与兴趣,鼓励学生参加不同的课外实践活动,比如社会服务、勤工助学、各种大学生竞赛等。大学三年级,鼓励学生在完成好专业课程学习的同时,进入导师实验室开展科研工作,申请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阅读专业文献,撰写科技论文,提高专业素质与能力。同时,计划考研的学生开始复习准备。大学四年级,鼓励学生在做好校内毕业设计、顺利完成毕业答辩的基础上,积极参加校外企事业单位的实习实践工作,部分学生做好就业准备,准备考研的学生做好研究生初试及复试等工作。导师组对学生的指导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导师组与学生组可以面对面进行交流,也可以通过网络、电话进行集中或个别指导。指导的频次根据导师和学生的时间来确定,每个学期初和学期末至少当面指导1次。全部导师组每学期至少召开1次指导经验交流会。

四、生物工程专业全程导师制效果评价

全程导师制指导效果可以通过以下多种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如学生学分积点、学生奖学金、英语四六级通过数、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数、学生发表论文数、学生竞赛获奖数、大学生科技创新立项数、学生考研数、学生就业数、学生社会服务情况、学生社会实践情况、学生对导师的评价等。

五、展望

近年來,时代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新大学生的教育培养模式日趋紧迫,本科生全程导师制成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本科生导师制起源和发展于欧美大学,我国师生比最高的北京大学(接近1:6),从2002年开始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由于我国各高校师生比差距较大,80%以上的高校师生比低于1:14的参考标准,由于师资不足,很多高校难以实行全程本科生导师制。但对于有条件的学校或专业,应该积极探索和实践本科生导师制,不断完善本科生导师制的运行模式和管理制度,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谢武纪.高等教育质量问题与大学质量自觉——基于对扩招以来中国高等教育的考察[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8(6).

[2]张鹏举.预防医学专业实施“导师一贯制”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8(49).

[责任编辑 李爱莉]

作者简介:张少斌(1973— ),男,汉族,辽宁彰武人,副教授,研究方向:生物工程。

课题项目:本文系沈阳农业大学本科教育教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8185);沈阳农业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8-yjs-03)。

猜你喜欢

设计与实施生物工程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Pro/E设计机械零件》学习情境设计与实施
生物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探讨
提升矿业类高校生物工程专业办学优势的方法分析
协同育人平台建设的体会与思考
生物工程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生物工程专业创新性实验项目的探索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反思
基于ARCS动机模型的微课设计与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