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课程标准对培养核心素养的启示

2019-12-20舒文娟孙可平

化学教与学 2019年11期
关键词:化学核心素养化学教学课程标准

舒文娟 孙可平

摘要:针对如何践行化学核心素养的问题,提出从理论迈向实践的关键环节——对于课程标准的深入剖析与理解。如果概念不清、理论不明,在落实过程中势必会迷失方向、走向误区。因此,作者在研读新颁布课程标准的同时,参考国内相关研究成果,提出了践行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几点新思考,旨在为一线教师落实新课程标准提供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化学核心素养;课程标准;化学教学

文章编号:1008-0546(2019)11-0002-04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 10.3969/j.issn.1008-0546.2019.11.001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核心素养已成为中学教育教学研讨的热点,但如何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对于一线教师而言仍存在很多困惑。在中国基础教育迈入核心素养的新时代,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应该是指导一切教学实践的总纲领。

一、从科学素养到化学核心素养

对于“核心素养”的解读离不开我国当下的育人目标——我们需要培养怎样的人。诚然,学科教学是实现育人目标的重要途径,各个学科都有自己独特的育人功能与价值,但同时又有一些共同的目标。诸如,理科教学通过分别发展物理、化学、生物等各学科的核心素养以最终实现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目标。所以若能从更广阔的背景来理解学科核心素养,则有助于每位教师肩负教育使命,在每门学科、每个课堂把树人这件事做好。

首先提出“素养”的概念并从“关键”或“核心”的角度加以强调,突出表明只有“核心素养”的培养才是社会发展所需高素质国民的基础。那么,“素养”与“素质”、“能力”、“技能”等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参阅林崇德先生(2016)关于《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著作[1]发现,“素养”与“素质”的最大区别在于二者对应的主体不同。“素养”对应的主体是“人”或“学生”,而素质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是相对于“应试教育”而言;“能力”、“技能”等则更侧重于实际操作。素养的内涵更为宽泛,包含知识、能力、技能、态度、情感、价值观等多个层面,尤其是这些相对主观的非认知素养会造成个体素养水平的差异化。换句话说,如果学生的学习只停留在强调能力层面而不通过适当的态度转化,那么能力就不会转化为素养。

因此,学生核心素养形成既要有学科知识做依托,还需要学生能面对真实问题情境做出决策与判断,而这些正是学生个性化并能够适应社会现实发展、与时俱进的综合体现。这些素养的达成也为科学素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在美国2061计划中指出“科学素养”就是“具备并使用科学、数学和技术学的知识做出有关个人和社会的重要决策”。这其中既包括知识,还包括依据知识所做出的决策。关于核心素养的双重内涵,与我国教育专家的解读是一致的。例如钟启泉教授指出,“所谓‘核心素养指的是,同职业上的实力与人生的成功直接相关的涵盖了社会技能与动机、人格特征在内的统整的能力。可以说,这是牵涉到不仅‘知晓什么,而且在现实的问题情境中‘能做什么的问题”[2]。而课程标准中所体现的“核心素养”则言简意赅,是指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这其中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余文森教授的研究[3]中也有说明,“能力”是剩下来的东西、是带得走的东西、是可再生的东西;“关键能力”从信息加工的角度包括阅读能力(输入)、思考能力(加工)、表达能力(输出);而“必备品格”从个体与其所处对象的角度包括自律/自制(人与自我的关系)、尊重/公德(人与他人的关系)、认真/责任(人与事情的关系)。

众所周知,在教育部制定的最新化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5个方面,分别“是从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层面对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内涵的揭示,是学生科学素养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3个方面得到全面发展的综合表现”[4]。关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另外,在课程标准的附录1中还分别对每一种素养进一步划分出了4级水平,旨在指导“素养为本”的化学日常学习评价和化学学业成就评价(包括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和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

二、从核心素养形成机制理解课程标准构成要素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探索,需要始终把学科核心素养作为确定课程目标、组建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以及进行教学评价的主要依据,正如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基本理念“以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主旨”“重视开展‘素养为本的教学”“倡导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评价”[5]。因此,理清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与核心素养的关系,可為构建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评”一体化提供最基本的思路保障。

1.关于课程目标

化学课程目标主要包括5个条目,这5个条目分别对应核心素养的5个方面,即是依照核心素养对高中学生发展提出的具体要求。例如,“素养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和“课程目标1”的具体对应关系如图2所示:

2.关于课程内容

为了满足学生发展的多元需求,普通高中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三大类。必修课程内容设置,旨在促进全体学生在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各个方面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最大的特色是设置5个主题,突出化学学科基本观念即大概念的统领作用;而选择性必修课程依据化学学科的基础性研究领域设置了3个模块并与大学化学课程具有一定的关联性;选修课程采用系列的模式,综合体现化学学科的社会发展价值,有利于学生自主选择与职业发展。三类课程中,必修和选择性必修课程都采用主题引领,并且每个一级主题下依据知识体系又设置了若干个二级主题,对于每个二级主题的学习内容及学生学习程度都做了详尽的规定;同时,每一主题有明确的【内容要求】、【教学提示】(包括教学策略、学习活动建议及情境素材建议)、【学业要求】。因此,可以说每一主题安排都紧紧围绕实现“教-学-评”一体化而设置,具体分布可用图示3来说明:

3.关于学业质量

学业质量可以说是对学科育人目标是否实现的一个总体刻画,可以有效促进教、学、评(考)有机衔接。在课程标准中,学业质量标准划分为4个水平,其划分依据以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表现水平为主要维度。其中,水平1、水平2是高中学生在学习完必修课程以后应达到的合格要求,是化学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的命题依据;而水平4则是通过选择性必修课程的学习之后应达到的水平,并且将作为化学学业等级性考试的命题依据。学业质量与化学核心素养的具体对应关系如图4所示,横向表明学业质量的每一级水平均包含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5个方面,纵向说明每种核心素养在学业质量4级水平中都应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三、从学科性质与育人功能构建学科内容

化学学科在学生核心素养形成中到底发挥怎样的作用?这也许需要回到化学学科本身。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科学。关于化学学科的本质和规律,王祖浩教授在其研究中列举了不同学者对“化学”的定义并最终得出结论:“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通过组成、结构的研究探寻化学变化的规律;化学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化学家利用物质之间相互转化的规律制备新物质,为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服务;化学研究从“宏观现象”深入到“微观层次”,运用“符号”描述物质性质及其变化”[6]。课程标准中,对于课程性质的描述是:“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学科,其特征是从微观层次认识物质,以符号形式描述物质,在不同层面创造物质。化学不仅与经济发展、社会文明的关系密切,也是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能源科学和信息科学等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基础”[7]。

不难发现,化学学科的研究对象是“物质”,研究内容是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应用等”,而这其中“结构”起决定性作用,学科价值主要体现在“物质转化”(反应)方面,而化学反应过程同时伴随着能量变化,另外化学还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在构建主题单元教学时,可从关键词“物质”“结构”“反应”“能量”“实验”等入手,运用最能体现学科特征的认知方式来建构学科知识,这将有利于使知识关联结构化、认识思路结构化、核心观念结构化。所选主题词与课程标准巾必修课程和选择性必修课程的相关主题内容对应如表1所示。

以上就是基于课程标准的几点思考,希望对于中学教师认识和践行核心素养导向的学科教学实践具有指导意义。本文谈及的有关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理解,将有助于科学制定化学教学目标;关于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及学业质量标准之间关系的准确把握,有利于整体规划教学内容的深广度、有效开展化学日常学习评价;最后,学科主题内容的构建促使内容结构化,这些尝试都将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林崇德.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25-30

[2]鐘启泉.核心素养十讲[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8:1-4

[3] 余文森.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15-29

[4][5][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2017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68,2,1

[6]房喻,徐端钧.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50-52

猜你喜欢

化学核心素养化学教学课程标准
广州市教育局邀请专家深入解读《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
关于开辟版块答疑解惑的通知
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怎样教更有效
基于化学核心素养培养的“化学反应速率”教学实录与反思
基于化学核心素养培养的“化学反应速率”教学实录与反思
基于化学核心素养培养的“化学反应速率”教学实录与反思
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多媒体技术与化学课堂教学
化学探究性学习方式的构建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