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金融对银行业发展的影响及启示研究

2019-12-20

新营销 2019年8期
关键词:银行业银行金融

(中共忠县县委党校 重庆 404300)

伴随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各传统行业与互联网相互融合的新业态纷纷出现。在金融领域,互联网金融随着信息技术的介入应运而生,在经历了网上银行业务,第三方支付企业融入,特别是2013年以余额宝为代表的各类互联网金融产品出现后,我国迎来了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高潮。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对银行业发展犹如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便捷高效的金融发展模式对传统银行业造成不同程度的冲击,另一方面,发展压力倒逼银行业的升级转型,抢夺发展新市场。

一、互联网金融的定义、特点及主要模式

自互联网金融的这个概念被提出后,学术界、实务界及监管层均从各自角度对互联网金融进行定义,目前尚无统一的界定。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笔者理解的互联网金融是指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借助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投资及信息中介服务的一种新型金融业务模式。它是互联网技术和金融功能的有机融合,并非互联网与金融业的简单相加,要求以技术、安全为基础,在用户接触使用中逐渐产生的新的金融模式。

由互联网金融的定义,可看出互联网金融的特征是依托互联网技术和多种媒介开展业务,与依靠实体网点运营的传统金融机构相比,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借助互联网平台的低成本性,金融机构与用户在平台上各取所需,减少信息的不对称,省时省力。二是借助互联网技术的便捷高效性,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搜索引擎、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突破,操作流程标准快捷,用户体验舒适。三是满足用户需求的普惠性,腾讯、阿里巴巴等诸多互联网企业挖掘被银行忽略的闲置资金少、需求资金规模有限的年轻人、小微企业群体,扫除金融服务盲区,用户覆盖面更广。四是监管难度大带来的较大风险性,处于起步发展阶段的互联网金融在风控机制、监管体制方面比较薄弱,平台的信用风险和网络安全风险并存。

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支撑下,我国互联网金融规模不断壮大,延伸出多种多样的发展模式。当前我国互联网金融的主要模式有以支付宝、财付通、微信钱包为代表第三方支付,以宜人贷、人人贷、陆金所为代表的P2P网贷平台,以阿里小贷、苏宁易购为代表的网络小贷,以众筹网、追梦网、京东众筹为代表的众筹平台,以搜索比价为核心的金融门户,基于电子销售平台的互联网理财销售。发展模式之间有重叠部分,但各有侧重,营造出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火热势头。

二、互联网金融对银行业发展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从传统金融形态萌发,从小到大,从无到有,其便捷性、普惠性让其在金融领域大展拳脚,对银行业的业务根基和未来发展都造成不同程度的冲击。

(一)动摇银行业的传统业务根基

1.影响银行资产业务

对银行而言,存贷利差是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贷款则是银行获得收益的重要保障。诸如P2P和阿里小贷具有强势发展的势头的网络贷款平台,具有低门槛、低成本、随借随还的特点,吸引大批投资者的青睐,这些发展模式都导致银行存贷客户的流失和利差收入的减少,影响着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2.影响银行负债业务

存款是银行最稳定、最优质的资金来源,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创新和服务的提升,改变了我国居民储蓄率居高不下的局面。一方面,具有延期支付特征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可以沉淀资金,分流了银行的存款;另一方面,宝宝类网络投资理念模式吸引了分流了一批投资者,一定程度上冲击了银行低息揽储的发展模式,负债业务受到影响。

3.影响银行中间业务

中间业务是银行资产、负债以外的第三大业务,收入来源主要靠银行理财业务和支付结算手续费,具有低门槛、高流动性、较高收益性的宝宝类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势必瓜分银行的理财业务利润,第三方支付的发展也大大分流了银行的结算业务收入。

(二)弱化银行业的金融中介地位

金融的本质是资金的融通,在过去的融资过程中,受时空限制和信息沟通渠道的影响,银行在供求双方资源配置方面发挥了信用中介的作用,但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社交网络等信息技术的运用和诸多互联网平台的创新发展,银行的支付中介地位和信息服务中介地位被进一步弱化。

(三)冲击银行业的经营发展理念

互联网时代,过去一家独大的局面被改变,传统金融“垄断性”思维和局面不再适应“用户至上、极致简约”的互联网金融时代,个性化、精准服务的诸多互联网金融产品吸引越来越多的银行客户,一步步缩减银行的客户市场,这种发展思维理念层面的影响对银行业的发展不容忽视,要发展,传统银行业势必要进行发展思维的的转变和革新。

三、互联网金融对银行业发展的启示

互联网时代,任何传统行业不革新都会面临被瓜分被取代的危险,发展浪潮之下,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介入金融领域。对于传统银行业而言,唯有迎难而上,在发展中更多融入互联网思维,主动创新求变,方能跟上未来金融行业的时代发展步伐。

(一)树立用户思维,重视客户体验

用户思维,是指在发展链条中坚持“以用户为中心”去考虑问题,是互联网思维中的重要元素。传统银行业被客户广为诟病的是柜台服务排队时间长、流程繁琐、服务态度有待提升等问题。相反,互联网金融依靠的是开放式的金融平台、人性化的产品服务、交互式的营销手段和傻瓜式的操作流程。因此,银行业要适应互联网时代的特征,就要从经营理念和思维角度求变,树立服务即营销的理念,在服务中运用互联网技术和智能设备,譬如在营业网点、手机银行中使用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技术,用优质服务提升客户体验,同时对业务流程进行优化整合,简化操作和审批,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

(二)树立极致思维,创新金融产品

极致思维,是指尽量把产品、服务和用户体验做到极致,打造出超越用户预期的产品。传统银行业要学习互联网金融的成功经验,发挥人员、资金和网点优势,进行转型升级。例如在网上银行、手机银行中推出形式多样、功能强大、易学易用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账户资金管理模式,打通存储、消费与投资理财的无缝连接渠道,并适时推出具有银行自身特色的有竞争力的金融产品便捷化、人性化的新产品、新业务,抢夺客户资源。

(三)树立平台思维,增强获客能力

平台思维是开放、共享、共赢的思维,传统银行业不可能再回到“垄断”局面,在互联网时代,既要看到其与互联网企业的竞争关系,更要看到双方互补合作共赢的关系。各类银行可以挖掘现有平台潜力,实现平台转型升级,同时可以扩大与互联网企业的业务合作。在融资方面,银行资金丰富,可与网贷平台探讨双赢合作模式;在支付方面,可与电商平台共同拓展支付结算,实现全覆盖;在理财方面,银行可与理财销售平台合作,既赚取交易手续费用,又可借用第三方平台销售银行自有的理财产品,多角度多渠道增强获客能力。

(四)树立技术思维,实现精准营销

信息技术是互联网发展的基础,也是互联网金融未来发展的重要保障。银行业发展必须树立技术思维,重视科技的应用。一要尽快掌握引领未来银行发展的核心技术,实现信息科技与业务发展的有机融合。二要借助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做好大数据金融,通过对客户数据和行为习惯开展深度分析,使分散数据成为数据流、价值流,并由此开发个性化产品和服务,从而挖掘新客户、增加老客户黏性、提升客户忠诚度,刚好你需要,刚好我提供,大数据的使用让定制产品和服务得以实现,让营销更契合更精准。

(五)树立人才思维,培养复合型人才

21世纪是高科技的竞争,更是人才的竞争,在互联网金融领域更是如此。传统银行业的员工知识结构多是单一专业,要么是纯经济金融专业要么是纯计算机专业,缺乏能将金融与技术有机统一的跨界复合型人才,因此,未来银行发展还需在人才培养上下功夫。一方面对在职人员开展金融专业和科技知识的双重培训,另一方面,选拔引进能够集金融业务知识、网络信息技术、市场营销、互联网工具运用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

猜你喜欢

银行业银行金融
河北省银行业协会
办理银行业务须谨慎
银行业对外开放再定位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10Gb/s transmit equalizer using duobinary signaling over FR4 backplane①
保康接地气的“土银行”
“存梦银行”破产记
P2P金融解读
银行激进求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