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

2019-12-20

新营销 2019年8期
关键词:信贷风险信用商业银行

(河北师范大学 河北 石家庄 050000)

一、信贷风险管理的现状及定义

资金的融通是银行最基本的职能。银行通过吸收社会游离资金,将每个存款人的闲置资金转化为期限长的资金,积少成多,续短为长,调节不同时间不同地区资金的余缺。所以,客户违约风险即信贷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信贷风险,是指银行贷款审批部门根据个人、企业、组织的信用状况,决定是否发放贷款,在银行决定发放贷款后贷款方交易结束之前,这个过程中所存在的风险。如今,我国市场经济环境正在发展中,银行管理人员缺乏管理信贷风险的意识。信贷风险管理在我国的发展时间较短,相对国外丰富的研究经验与深厚的理论,我国银行在面对风险时抗打击能力不足。信贷风险是银行所有风险中最为常见的风险,是限制银行发展的最关键因素,不但会减少银行利润,而且会妨碍银行市场化进程。随着信贷风险管理研究的不断深入,银行对信贷风险管理逐渐重视。如今,银行在信贷风险管理方面主要关注点为控制风险,管理理念相对传统,缺乏风险管理全面把控的意识。

二、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信贷风险管理外部环境不成熟

商业银行发展较为发达的国家风险管理机制、信用评价体系较为健全,其商业银行对信用极其看重,商业银行赖以生存的不仅是金融产品或服务,更关键的是信用,这也体现了商业银行的经营理念。现如今,我国商业银行还未建立专门的关于企业、机构和个人的信用管理机制,其信用风险评价体系还未完善,面向企业、机构和个人的信用中介机构还未大规模推广。这不但会使商业银行难以评价贷款方的信用状况,而且贷款方也难以了解银行的信用状况,淡化双方的信用观念,提升了双方的信贷风险。

(二)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

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决定了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程度,因此其在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十分重要。虽然我国的商业银行不断完善内部控制体系,但是仍未达到商业银行发展较为发达国家的内部控制机制的标准。由于信贷风险管理在我国的发展时间较短,部分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部门设立混乱,且部门之间权责模糊,还未构建起权责分离制度,甚至部分商业银行还未建立专门的信贷风险管理部门,其内部信贷风险管理责任模糊,使违约率、坏账率逐步上升。还有部分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体系设计不合理,很难满足商业银行发展的需要。

(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方法和手段落后

商业银行较为发达的国家对信贷风险管理有丰富的研究经验与深厚的理论基础,商业银行十分注重风险管理。信息的收集与数据的处理是信贷风险管理的基础,也是商业银行信用评级与风险管理的依据。科学完善的信息收集与数据处理体系能够极大提高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效率。但当下我国商业银行仍未建立完备的信息收集与数据处理体系,导致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水平不高。如今,我国商业银行缺少信用数据,这种情况对于中小型商业银行来说更为明显,其信息数据没有得到很好的整合利用,数据库数据缺乏,无法成为商业银行信用评级与风险管理的依据。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是近几年我国商业银行工作重点为贷款营销,这使商业银行更重视与客户的关系,对贷款前的信息收集工作与贷款中的资料审查过程不够重视;二是我国会计信息披露不透明。这就使银行对贷款客户的信息了解不够全面。

(四)商业银行信用评级较落后、粗糙

通过我国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中审批贷款的原则可以知道,我国商业银行对信贷风险管理通常使用信用打分制度来确定用户信用评级,以此作为商业银行开展信贷业务的依据。即商业银行会调查、收集客户的信息,如家庭背景情况、工作单位情况、近期信用情况、名下资产情况,以此为依据对客户的还款能力与还款意愿做出评估,并对客户进行信用评级,如AAA、AA、A、BBB、BB、B、CCC、CC、C、D。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环境的变化,影响市场信贷风险的因子发生变化,每个因子对信贷风险的影响程度也开始改变。如果银行不及时更新原有模型、更新模型因子,调整风险因子的权重,将会加剧银行信贷风险,使银行面临巨大损失。

三、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具体措施

(一)加强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意识

若想提高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意识与管理能力,以下“三个改变”是重中之重。第一,改变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侧重点,以信息收集和数据处理为主,提高全社会的风险意识。第二,改变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管理制度。为使商业银行管理业务多样化发展,可由原来的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的方向发展。通过银行收集的信息与数据,借助风险模型,分析企业的内部风险、行业风险、宏观经济风险来控制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第三,改变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范围。可由原来的内部管理向外部管理的方向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与国际市场接触逐步增多,不但能借鉴国外先进的风险管理经验,还能给商业银行带来更多的机遇。

(二)完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机制

在银行内部实行权责分离机制。业务上,需要建立系统化管理体系。人员上,员工之间的权责关系必须明确,减少工作过程中时间、精力的不必要浪费,从而能够准确快速地传递信息与业务。制度上,需要制定好标准的行为规范和严格的经营规则,优化控制制度,建立信息化、专业化的风险管理系统,同时发挥现代计算机的优势,充分利用“互联网+”,构建大数据信息互通体系,使其和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一并前进。

(三)树立先进的信贷风险管理文化

商业银行业务一般和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是相互促进的,其中商业银行若想迅速发展其业务,必然会在得到大量经济收益的同时,碰到相应程度的风险;反之,银行要是为避免大量的商业风险出现,则必须缩减其部分业务规模,从而导致经济利益降低,这使商业银行本身的发展受到限制,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看,银行信贷风险的管理目的就是获取更高的收益。无论是什么行业,开展业务总是存在不确定的风险。风险管理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寻找到其风险所在的地方并及时降低风险,这样才能让经济在较为稳定的情况下得到增长。风险控制时也需要注意强化员工的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做到以人为本,防患于未然。

(四)建立信用评级系统

号召政府、企业、机构共同建立更完善的信用评级系统,鼓励各方加入评级系统之中,支持贷款方数据、信息共享,其中包括贷款方的背景信息、家庭信息、个人信息、信用信息等,将各方审核结果网内共享,避免因为多方审核造成资源浪费,也能使其他商业银行迅速准确地了解贷款方的还款能力与还款意愿,为其提供可靠依据。

银行还需要关注新模型、新方法、新技术的产生与运用,在谨慎验证其有效性的同时积极做出改变。挖掘现有经济环境下影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因子,善于利用新技术,充分发挥银行优势并利用数据优势进行建模,及时更新调整现有模型,降低银行信贷风险,提升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的效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信贷业务是商业银行最基本的业务。但是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现状来看,其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本文根据现阶段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所面临的问题,有助于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提升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的效率。

猜你喜欢

信贷风险信用商业银行
为食品安全加把“信用锁”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信用收缩是否结束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影响因素分析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基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研究
信用中国网
信用消费有多爽?
四川农户小额信贷风险防范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