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渐进改革中的金融支持

2019-12-20胡丹

大众投资指南 2019年16期
关键词:金融政府改革

胡丹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河南 郑州 451191)

引言

虽然,渐进改革的策略成功地建立并完善了计划经济的金融体系,通过凝聚了众多资源积累了坚实的原始积累,并且进一步扩大了市场化经济改革的范围,让本国金融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增强了中国在国际金融市场的竞争力,以及加大了中国对世界金融的操控力,促进了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稳定发展,但是也存在着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所以,客观地评价中国渐进式改革,同时清楚其存在的问题并且明确解决方法,这能为下一阶段的中国改革提供一些思路。

一、渐进改革中的金融支持的意义

(一)稳定改革进程

渐进式改革是中国在市场经济改革过程基于当时国情的正确选择。当时的中国与许多东南亚国家不同,没有忽略本国并不完善的金融体制和没有发展充分的金融机构以及国内经济的不稳定性,所以中国没有盲目地选择激进化的改革方式,而是选择了带有循序渐进、从局部到全体的缓慢式的渐进改革模式。渐进改革不仅具有可以一边改革一边发展,最大限度地降低改革成本,防止严重通货膨胀的出现,稳定经济的优点,还能有效地避免在激进式改革过程可能出现的阶级、群众的抵抗阻力,能够调动各阶级、群众的改革积极性,促使公众们愿意相信政府的能力、愿意配合政府的决策[1]。

(二)加快经济发展

金融政策在国家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上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中国没有选用金融自由化的政策,而是走上了金融支持这样具有金融控制特点的改革之路,该原因大致有三。首先,金融自由化存在极大的风险,国家无法施以绝对的监管,导致国家的调控能力持续降低,而且当时的风险监管意识和风险控制手段都存在严重的不足。其次,金融自由化的设计不合理,在改革过程中始终深陷在巨大的风险中,在改革结束后金融危机的爆发率尤其的高。最重要的是,当时的中国不具备金融自由化的条件。

(三)高效的因时制宜

中国明智地在不同时期制定了不同的战略目标,寻求循序稳健的长期发展。在第一个时期先建立了计划经济的金融体系,以国有金融体制为导向凝聚了众多资源,这也为原始的民营资本的迅速积累打下坚实的基础。在第二个时期,开始逐渐推行市场化经济的改革,如进行市场金融机构的运营,不断地改善市场的竞争规则。在第三个时期,开展进一步扩大市场化经济改革的范围,如实施对外开放政策,让本国金融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然后逐步融入世界金融体系之中,从而增强中国在国际金融市场的竞争力以及加大中国对世界金融的操控力。至此,中国建立了相对完善的金融体制和金融市场。在此过程中,由于民营经济本身能力的不断增强,本国金融逐渐降低对外部金融的依赖性,持续的经济增长带来了金融良性的发展,促使了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进而增加了金融多样性市场的需求,开始了各种经济体制相互促进快速发展的阶段[2]。因此,该金融政策的支持加快了中国经济的增长。

二、渐进改革中的金融支持的表现

(一)国家政府的主导作用

国家政府的主导作用分别表现在政府对市场竞争的约束、对资本代替的限制、对存款、贷款利率的操控等。其实,政府为主导的金融支持在经济改革中存在着许多优点,如首先,有效地解决了由于市场信息的不对称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完备出现的市场调节失灵的情况;其次,减少了生产要素的缺乏和工业进程化发展的矛盾;最后,降低了货币供给的成本,及时满足人们货币兑现的需求,使国民货币与储蓄的收益率始终位于平衡、稳定的状态。

(二)资金循环流动

资金不断在各个经济部门流动,形成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循环。如企业部门与政府部门、家庭部门的流动循环,政府部门与金融部门、家庭部门的流动循环,金融部门与企业部门、家庭部门的流动循环。资金流动循环的目的是实现各种供求关系的平衡,如信贷平衡、财政平衡,而解决问题的关键就是稳定货币的流通、满足市场的供求。

三、渐进改革中的金融支持存在的问题

(一)存在金融改革的滞后性

虽然,渐进改革的发展策略,让政府对国家的金融改革掌握着绝对的操控力、监管力并且促进了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稳定发展,但是也存在着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其中最明显的问题就是其改革的滞后性。因为,中国的金融改革并不是独立存在的,金融改革始终为全部经济改革体系下的一部分,因此金融改革当然滞后于全部的经济改革。在市场经济改革初期,政府通过持续性降低价格、提高入门标准、强调资产的不可代替性来支持经济改革的平稳运行。但在市场经济改革的中后阶段,其造成的金融改革滞后的问题却成为阻碍市场经济进一步改革的巨大障碍。

(二)金融资源的错配

由于,渐进式金融改革中存款、贷款利率的管制与货币利率市场化、资本主义市场、民间金融市场并立,构成了资金价格的双轨制模式。因此,造成了价格机制无法在市场的资源配置中起到的关键性作用,从而发生了金融资源错配的情况。首先,商业银行利率的被人为地降低,致使资金价格的信息失去真实性,也不能反馈出市场对于资金的真正供求。其次,虽然有些投入资金效率低的大型企普遍有机会得到足够的资金分配,但是这使许多正处于转型期的小型企业陷入了严重的资金周转和资金聚集方面的困境[3]。长此以往,虽然这种金融模式能扩大资本融合的规模,但是将导致会实体经济的急速下降。

(三)不断地积累了巨大的风险

中国金融体系不断地积累了巨大的风险是渐进式金融改革的缓慢性造成的。改革推行的长期过程资源错配、金融体系效率低下等问题持续地发生,产生恶性循环,其结果就是这些问题越来越严重,从而致使全部经济体系面临着严峻的危机。首先,金融的运行和金融监管、调控未能形成统一的体系,金融不但无法实现实体经济的要求,而且金融体制不能起到合理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其次,金融作用定位与金融功能形成之间存在不一致。最后,经济市场没有建立金融运行逻辑。金融的发展规模并不能决定金融发展的发达程度,其本质是发展背后的信任而带来合作。金融运行存在的表外化、影子化等问题以及国家政府的金融约束和经济市场调控之间如何平衡的问题。

四、解决渐进改革中的金融支持存在的问题的策略

(一)优化金融运行,减少面临风险

首先,使金融的运行和金融监管、调控形成统一的体系,帮助其实现实体经济的要求,从而促使金融体制起到合理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其次,完善金融作用定位与金融功能形成之间的一致性。最后,经济市场建立金融运行逻辑。明白金融的发展规模并不能决定金融发展的发达程度,其本质是发展背后的信任而带来合作[4]。

(二)合理分配资源

首先,减少商业银行利率的人为干预,使市场资金的真正供求得到反馈。其次,政府应该加大对中小型企业的扶持力度,减少正处于转型期的小型企业陷入了严重的资金周转和资金聚集方面的困境的现象。

(三)降低政府的控制作用

政府应该逐渐减少控制,在明确政府、国企、市场各个部门功用的同时,还应该继续推行民营经济等实体经济的改革,并且促进民间部门的经济调节能力。

五、总结

渐进改革的实行确实完成了市场经济的改革,加快了中国经济的增长,而渐进改革中的金融支持也让政府在国家的金融改革过程掌握着绝对的操控力、监管力并且促进了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稳定发展,但是其中产生的问题也不应被忽略。因此,在明确中国金融改革的各个阶段并且客观评价的基础上,相关的专家人员应该不断探索解决渐进改革中的金融支持存在的问题的策略,始终致力于探寻中国金融改革的动力与发展道路。

猜你喜欢

金融政府改革
改革之路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依靠政府,我们才能有所作为
P2P金融解读
政府手里有三种工具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