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基层社会治理改革创新研究

2019-12-18张怡

农村农业农民·B版 2019年11期
关键词:社会治理改革创新基层

张怡

摘 要:基层社会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实现。70年来,我国社会治理从模仿到创新,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治理发展之路,我们有必要对我国基层社会治理改革创新的经验进行总结,明确社会治理未来的发展趋势,为社会治理未来的发展提供更多新思路,从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关键词:基层;社会治理;改革创新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首次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成为我国当今和未来很长一段时期的建设目标。而社会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直接影响国家治理体系的构建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因此,近几年来,党和政府尤其重视社会治理,提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并对创新社会治理作出具体部署。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北京、深圳、浙江、广东等地已走在了改革的前列,在社会治理方面有着不同程度的创新。

一、推进多元主体共治

我国基层社会治理改革的首要任务就是培育多元主体参与到社会治理中来,理清各类主体的职责范围,积极引导和激发各方参与的积极性,发挥各类主体的功能和作用。目前,我国基层治理主体已经由基层政府的单一主体逐步转变为基层政府、街道办、居委会共同治理的多元主体。社会中广泛存在的基层社会组织、驻社区企事业单位、居民个人等其他主体力量也正在通过政策支持、宣传引导等措施被积极调动起来参与到社会治理中来。

“枫桥经验”一直是我国基层社会治理的典范。纵观“枫桥经验”50多年的发展历程,尽管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但万变不离其宗,其核心就是坚持走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唤起群众的自觉,激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依靠老百姓来化解老百姓之间的矛盾,把群众纳入到社会治理中去。学习“枫桥经验”,湖南省蓝山县建立了“县乡村”三级群众工作网络,把群众纳入到基层社会治理的主体中,当年各级群众工作服务机构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6230件,化解矛盾纠纷854起。

深圳市福田区是共建共治共享理念的先行者。政府积极搭建平台,使多元主体尽可能地参与社会治理,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最典型的就是福田区在2014年着手建设的市政公园——香蜜公园。建园初期,福田区城市管理局以“开门问计,开放建园,让老百姓自己决定自己的公园”的思路让市民参与到园区建设中去。通过现场会、问卷调查、电话咨询、媒体公告、评审会、研讨会等一系列征询民意活动,开了深圳市公众参与城市公园建设管理的先河。开园后,福田区城市管理局又以“公园管理你说了算”的思路实行社会化监督,让市民参与到园区运行和管理中来。这一系列的措施增强了居民的归属感和积极性,推动更多人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提高了社会治理的效率和效果。

二、实现一站式服务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与传统的粗放式、唯经验的社会治理模式相比,精细化的社会治理要求在充分尊重科学规律和运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实现社会风险的精准研判、社会需求的精准回应、社会矛盾的精准调控,进而推进社会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既是对提高社会治理水平提出的新要求,也为社会治理绩效的提升提供了新的技术路径。

在传统条块分割的行政背景下,基层政府在社会治理中一直存在标准化程度较低、工作不到位等问题。其关键就在于没有一套相对统一的标准和要求,使社会治理难以实现精准化、精细化。为了实现社会治理的精细化,政府采取简化行政程序、行政审批权力下放、统一各部门标准、流程再造等一系列措施,提高了基层政府的服务水平。以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为例。2014年,禅城区对行政服务中心进行了一门式改革,取消了原先700多个行政服务中心的高低层级之分。村居一级行政服务中心从以往只办理50多项审批事项,改革为如今可以办理282项审批事项,缩短了周边居民办事的行程。同时,禅城区政府把15个职能部门集中到一个平台上,制定了统一的服务标准和要求,实现了数据共享,从而把原先的“串联式”审批变成了“并联式”审批,实现了一个窗口“免折腾”“等立取”的一站式服务,使居民的办理时间缩短为原来的一半,平均办理时限减少了7.5个工作日,大大提高了服务效率。更重要的是,借助大数据平台,政府能够全面真实地掌握所管辖区域居民、企业的动态信息,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大力提升了基层政府的治理能力。

三、重视信息化技术

随着新时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采用信息化、网络化的治理手段已成为一种新的发展趋势。因此,我们应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运用信息化技术,把相关信息与网络相结合,加快建成信息化管理平台。倡导社区网格化管理,借鉴成功的网格化管理模式,使社区形成全面覆盖、联通共享、动态跟踪、功能齐全的网格,实现决策的科学化和合理化,从而使社会治理逐步迈向现代化。

我国社会治理过程中已经形成“一会一本一单”运行模式、“一格四员”模式、“4+6”运作模式、“三位一体”管理模式等成功的网格化管理模式。基层政府可以借鉴这些管理模式,使乡镇社区形成全面覆盖、联通共享、动态跟踪、功能齐全的网格,提高决策的科学化和合理化水平,从而提升基层政府的治理能力。以河南漯河的“一格四员”模式为例。这种管理模式就是依托统一的数字化平台,将所管辖的区域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为单元格,每个单元格内配置网格管理员、协管员、警务员、监督员等4名工作人员。这4名工作人员的主要职责就是掌握网格内的人、地、物、事、组织信息,服务社区群众,化解社会矛盾,形成“社区有网、网中有格、格中定人、人负其责”的良好局面。这种模式的优势就在于能够提早发现问题,及时“格内”处理,解决了社会治理“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实现社会秩序的良性运行。

湖南省长沙市咸嘉湖街道在2016年1月推出了一个微信智慧服務平台——“咸嘉里手”,曾获得当年的“民生飞跃奖”,是全国唯一入选的街道新媒体平台。这个公众号分“嘉政务”“嘉邻里”“嘉生活”三个板块,分别把政务服务功能、志愿服务活动、乡镇社区活动以及便民服务等集合在微信平台上,线下线上同步运行,实现了政务“掌上办理”,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减轻了基层工作人员的负担,也为居民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办事和生活方式。更重要的是,借助于它,社区探索出一系列“微治理”服务举措,实现了社区治理的现代化升级,把社会治理的触角延伸到了“最后一公里”。不仅如此,通过它总结分析居民参与公益活动的数据,街道可以引导其中积极分子组织志愿服务队伍,开展公益事业,整合志愿服务团队、吸纳优质社会组织,实现了各类志愿资源在街区内的共建共享。

基层社会治理改革创新是新时代客观现实的要求,也是自身发展的需要。它不是短期内就可以实现的,而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对我国基层社会治理改革创新的经验进行总结,希望能够为社会治理未来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思路,明确社会治理未来的发展趋势,使社会治理在不断实践探索中实现现代化,从而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参考文献

[1]郑杭生.转型中的中国社会和中国社会的转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

[2]胡鞍钢,王绍光,周建明.第二次转型:国家制度建设[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3]毛寿龙.政府治理模式创新研究[M].中国税务出版社,2009.

(作者单位:三门峡市委党校)

猜你喜欢

社会治理改革创新基层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基层在线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浅论对环境监察执法问题的思考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