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个体化饮食控制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治疗结局的影响分析

2019-12-17郑明惠

糖尿病新世界 2019年20期
关键词:分娩结局妊娠期糖尿病

郑明惠

[摘要] 目的 分析个体化饮食控制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 此次研究以该院在2018年1月—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94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成两组,一组给予常规护理,普通组,一组给予个体化饮食控制,为实验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结局。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为(6.21±0.65)mmol/L,餐后2 h血糖为(8.15±0.26)mmol/L,糖化血红蛋白为(5.01±0.19)%,各项数据均低于普通组(P<0.05);实验组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为14.89%(7例),低于对照组的44.68%(21例),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妊娠期患者采取个体化饮食控制能够有效稳定患者血糖指标,并减少早产、新生儿窒息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出现,尽可能延长妊娠时间,确保胎儿尽可能发育成熟。

[关键词] 个体化饮食控制;妊娠期糖尿病;治疗结局;分娩结局

[中图分类号] R7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9)10(b)-0038-02

妊娠期糖尿病是女性妊娠期间常见的合并症,其发病与饮食、环境、孕期生理改变、遗传等多种因素相关,而近几年,越来越多的研究指出大部分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都与饮食因素相关[1]。因此,针对妊娠期糖尿病的治疗,除药物之外,还应关注患者的饮食控制与管理,安全健康地稳定患者血糖水平[2]。为明确个体化饮食控制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治疗结局的影響,该院对2018年1月—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94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进行随机分组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以该院收治的94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成两组,一组给予常规护理,普通组,一组给予个体化饮食控制,为实验组,每组47例患者。普通组患者年龄23~40岁,平均年龄(28.4±2.1)岁,初产妇19例,经产妇28例,患者孕周12~28周,平均孕周(20.5±1.6)周;实验组患者年龄21~42岁,平均年龄(27.7±2.8)岁,初产妇17例,经产妇30例,患者孕周13.6~27.6周,平均孕周(20.9±1.1)周。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提出的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3],并对该次研究知情,同意参与研究;所有患者均为2型糖尿病患者,并有完整的病例资料。

排除标准:排除入组前使用过降血糖药物的患者;排除减肥节食患者;排除依从性低的患者;排除存在免疫缺陷的患者;排除存在精神疾病的患者;排除中途退出研究的患者;排除非妊娠期糖尿病致胎儿发育异常患者;排除入组前合并妊高症的患者。

1.2  方法

普通组患者给予常规的药物治疗和护理,入院后严密观察患者血糖水平,依据血糖波动情况,给予胰岛素或二甲双胍。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个体化饮食控制,具体内容如下。

1.2.1 制定个体化饮食方案  在患者入院后,引导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并为其建立档案,了解患者血糖指标,此后,将定期监测的血糖指标纳入到健康档案中,凭此对饮食方案进行改进。询问了解患者的口味喜好,记录患者1 d内的就餐次数、时间、膳食情况等,而后制定出合理的饮食方案,饮食方案应根据患者病情的改变不断修正。

1.2.2 健康档案管理  在初次建立档案之后,需要跟随时间的推移,将每次的血糖检测结果、胎儿干预情况、产妇体格指标等纳入其中,寻找患者的血糖波动规律,并制成表格和统计图形,记录在健康档案中,以便医护人员随时灵活地制定各个阶段的膳食方案,不断地对饮食方案进行优化。

1.2.3 举行膳食营养健康知识讲座  每周举行一次糖尿病孕产妇膳食营养健康知识讲座,邀请业内专家和科室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讲解,让患者深入了解妊娠期糖尿病的危害、病因、治疗方法、饮食控制方法等健康知识,指导患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采取健康的饮食方式和生活方式,提高患者对个体化饮食控制方案的依从性。

1.2.4 病情观察  每周定时检测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监测患者以及胎儿每周的生长发育情况、增重情况,适当地对膳食中的热量、蛋白质、维生素等进行调整。

1.3  观察指标

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3 mL进行血糖指标(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监测,而后让患者饮用75 mL葡萄糖液,2 h后测定血糖水平。

1.4  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数据使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使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使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

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为(6.21±0.65)mmol/L,餐后2 h血糖为(8.15±0.26)mmol/L,糖化血红蛋白为(5.01±0.19)%,各项数据均低于普通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不良妊娠结局分析

实验组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为14.89%(7例),低于对照组的44.68%(21例),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女性在妊娠期间,胎盘素将分泌抗胰岛素,并且,随着妊娠周期的增加,抗胰岛素分泌量会不断增高,从而导致患者体内胰岛素功能相对不足,或是降低胰岛素活性,导致妊娠期糖尿病[4]。当然,这与患者自身饮食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患妊娠期糖尿病后,内皮细胞的降血栓功能下降,并带来血管损伤,羊水中糖分含量过高,可能致使胎儿血糖水平升高,对胎儿的生长发育造成不利影响。因此,一旦诊出妊娠期糖尿病,必须尽快进行治疗,对饮食加以控制。

从该次两组患者的血糖指标来看: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为(6.21±0.65)mmol/L,餐后2 h血糖为(8.15±0.26)mmol/L,糖化血红蛋白为(5.01±0.19)%,各项数据均低于普通组(P<0.05)。实验组患者在经个体化饮食控制之后,其血糖指标的控制效果显著优于普通组。这是因为个体化的饮食控制是依据患者个体差异进行的,例如患者口味喜好、体征指标、体质量等,从而科学地判定出了膳食中糖分、热量等营养物质的摄入量,同时,也能够确保患者的依从性。

个体化饮食控制目前已经成为了管理妊娠期糖尿病常用护理干预措施,是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提出饮食干预方式,实现了各类营养物质的量化摄取,做到了准确、科学、合理[5]。此次实验组所采用的个体化饮食控制建立在健康档案的基础之上,在患者妊娠期内,提出了不同周期和不同躯体情况下的饮食方案,并且组织领域内的专家展开了健康知识讲座,又进一步加深了患者的认识,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

从两组患者的不良妊娠结局来看:实验组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为14.89%(7例),低于对照组的44.68%(21例),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稳定的血糖水平控制结果下,其妊娠结局也更加理想,不良妊娠事件发生率得以降低,确保了产妇与胎儿的健康。个体化的饮食控制既能够保证营养供给,稳定控制血糖,又可以避免盲目节食造成低血糖症状,是一种十分科学的临床干预措施。

综上所述,对妊娠期患者采取个体化饮食控制能够有效稳定患者血糖指标,并减少早产、羊水过多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出现,尽可能延长妊娠时间,确保胎儿尽可能发育成熟。

[参考文献]

[1]  李海濱,赖敬波.个体化饮食控制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治疗结局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26):23-24.

[2]  郑玉玲.个体化饮食控制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J].糖尿病新世界,2017,20(8):11-12.

[3]  吴莱.个体化饮食控制对妊娠期糖尿病(GDM)治疗结局的影响体会[J].中外医疗,2018,37(15):30-31,36.

[4]  李学文,杨芬红,李雪莲,等.个体化饮食控制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治疗结局的影响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10):189-190.

[5]  唐晓霞,张巧.个体化饮食控制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观察[J].糖尿病新世界,2017,20(3):31-32.

(收稿日期:2019-07-26)

猜你喜欢

分娩结局妊娠期糖尿病
活跃早期人工破膜对产程与分娩结局的影响分析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综合护理干预对产后新生儿血糖水平影响
助产护理干预对高龄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
炎症指标在高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检测中的临床意义分析
宫颈环形电切术对CIN患者术后妊娠及分娩结局的影响
妊娠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护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