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媒时代的传媒生态

2019-12-17卢新宁,彭兰,卜彦芳

传媒 2019年12期
关键词:智媒受众智能

微观点折射大问题,微言论参透大道理。欢迎您留下精彩的微观点,并请关注我们的微信——

卢新宁:从“连接一切”的网络化,到“智能互联”的智能化,信息技术勃发出巨大能量,是创新的第一驱动力。技术没有对错,但技术运用却有选择。只要存在选择,就有价值判断,特别是对媒体行业来说,再先进的技术,都不能离开主流价值的引领。要使互联网变成“最大增量”,就需要在新闻传播领域用主流价值驾驭技术发展,规范技术运用。我们必须有足够的定力,应该看到,有人读报、有人读屏,无论时代怎么变,人们对信息的需求没有变,做好内容应该是我们不变的“初心”。只有在专业姿态、思想含量上更上一层楼,同时吸引最大数量的受众,才是真正的成功。新媒体的发展给内容生产者提供了广阔空间,然而,内容生产应建立在社会责任之上,我们要以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为引导,将不同属性的“媒体小船”纳入传播舰队,推动舆论场形成“以主流引领百舸争流”的局面。

彭兰:智媒时代,我们需要关注传媒生态的四个维度。一是用户平台的重构。过去我们谈的用户平台都是“人的平台”,但需要注意,在物联网技术推动下,未来的用户平台是人、物体、环境三者融合的平台。二是新闻生产系统的重构。值得关注的是,对数据进行存储、分析、加工的系统将有可能从专业媒体中独立出来。三是新闻分发平台的延展与重构。现在很多看上去是解决生活、工作需要的平台慢慢出现了部分媒体化的痕迹,某种意义上它们也在抢夺我们的用户,也可能成为未来的新闻分发平台。四是信息终端与生态的重构。在智能终端领域,除了可穿戴设备之外,家居内部发生的智能化变革也会给我们带来新的信息模式。这些动向,都意味着未来的传媒格局与生态的变化,我们需要在已经变化的版图中调整自己的坐标,在这种坐标下重新建立起我们的价值。

卜彦芳:智能技术对传媒生态的重塑有三大基本范式。一是传媒信息渠道的智能化重构。传感器和互联网技术相叠加形成的超级物联网,引领了信息入口和终端生态的新一轮扩张,极大地拓宽了传媒横向产业链的空间边界。二是传媒生产运营模式的智能化重构。“生产型”技术集群渗透到传媒组织“投资—管理—预测—生产—营销—用户感知”的每一个环节,引领了传媒生产运营模式的智能化升级。三是传媒用户与商业形态的智能化重构。借助以移动计算、智能算法、电子支付为代表的“连接型”技术集群,通过追踪用户喜好、描绘用户画像、优化用户体验,集中解决传受关系在时间与消费方式上的错位,进而通过内容与用户的精准匹配来激活用户的个性化内容消费市场,开拓基于用户流量、优质内容与智能技术的全新商业形态。

崔鹏:我们已经进入一个万物皆媒的时代,人工智能在媒体行业的广泛应用正在重塑现有媒介生态。人工智能促使新闻生产模式由PGC向智能生产迈进,有效提高了新闻生产的效率以及新闻内容的客观性。当今的受众群体分众、小众化的特征日益凸显,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和算法推荐技术,能够瞄准用户画像,实现个性化精准推送,使营销更具针对性。在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持下,新闻生产的节奏大大加快,效率大大提高,传媒业可以节省大量记者或者其他人才去做其他环节的工作,释放他们的创造力。人工智能带来巨大红利的同时,也向传统记者提出了更高的专业要求。智媒时代,传媒工作者的目标是成为全能型人才。

史安斌: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对于整个新闻传播行业的生态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推动了传播权力从传统媒体向社交平台转移。传统媒体从内容和渠道上受到社交平台的冲击,其原有的品牌和影响力亟须重新定位。智媒时代的最主要特征就是打破了媒介形态的界限,将不同的媒体形式融合呈现在一个平台上。固守某一种媒介形式的媒体已经无法吸引受众的关注,即便传统媒体机构拥有鲜明的品牌和强大的“声誉资本”,也会在智媒时代的大浪淘沙中被逐渐销蚀。因此,打造智媒时代的媒介品牌首先就是要打破传统的媒体形态分割,将传统媒体机构转型成为“数字化平台”。

丁柏铨:近年来,随着传播技术的迅猛发展,用于新闻传播的相当一部分媒体已经由传媒发展成为智媒。智媒所呈现的“能”是先进传播技术之“能”,为人文内容和精神的传播提供了便利和帮助,并使传播效果得以优化。但智媒并非万能之媒,媒体和记者过分依赖和迷信传播技术,将会削弱媒体和新闻作品所应该具有的人文力量。单纯依靠传播技术或过分依赖传播技术,不可能在采访中深挖采访对象和报道对象内在的人文蕴含;机器人乃至智媒在感悟报道对象、采访对象的语言行动时存在明显不足;机器人、智媒的思维和语言表达在涉及人文内容时明显功力不逮。智媒和记者在新闻采访报道中,应注重人文观照、体现人文关怀、具备人文情怀。

王泽华:智媒时代,通过智能化获取人性需求,通过标准化使机器传播活动有章可循、有法可依,通过生态化构建全链条传播流程——“人机协同”逐渐将传播者从传播活动中解放,其工作内容和定位也在发生转向。在信息采集环节,媒体传播者是智能机器劳动的把关者。在内容制作环节,媒体传播者是创意灵感的设计者。在播出分发环节,媒体传播者是气氛、意见的引领者。在反馈营销环节,媒体传播者是数据分析的决策者。智媒革命完成后,勾连媒体机构与技术公司、内容生产与分发、传播者与用户、信息与终端的,或将是一些“泛媒体人”或具备相应能力的资深媒体人,如媒体数据分析师,媒介心理学家和媒体产品经理人。

王梦娇:智媒时代的到来,使AI技术应用渗透到传媒行业。传统媒体时代,信息传播过程中的“把关人”角色一直由个体或机构扮演,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信息传播过程中的“把关人”迎来了一个崭新的扮演者——AI智能系统,这是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所特有的新型“把关人”。在自媒体传播时代,“病毒式传播”一旦发生,便很难控制其舆论走向,它往往会造成舆论生态的异常。AI通过对信息流量异常增长的深度审查,与大规模层次分类中深层分类算法的结合,对病毒信息的爆发趋势进行预测,从而为网络舆情分析的自动化、智能化、精准化提供新的手段和路径,进一步实现对网络舆情的监测、预警与管控。

夏雨禾:“智媒化”语境中,以数据和算法为主导的新闻生产和分发模式,以及终端的“泛媒化”趋势,使新闻的呈现方式越来越趋于个性化,用户的新闻体验不断优化。但与此同时,传统媒体语境下形成的整齐划一的传播格局将进一步分化乃至碎片化。新闻“按需呈现”、算法分发和面向终端的定制化传播,或将有可能在“内容—用户—传播环境”三者之间形成闭环,使用户置身于“信息茧房”或“过滤泡”。这不仅会给公共议程设置和舆论引导带来难以逾越的障碍,而且会加剧信息的非均衡分发,进而造成群体极化现象。更值得关注的是,算法机制除能够实现内容产品与用户的精准对接之外,也有可能被用来操控社会舆论,以实现特殊的目的。

周心慧:智能媒体已经影响到传播的每一个环节,正引领人们走向智能社会。把智能媒体服务比喻成“超市结构”,大数据就是支撑,掌握受众的需求,为受众提供便捷的服务,满足受众的需求。人本特性在这里被放大,将受众的需求作为重点。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智能媒体通过大数据分析,不仅掌握了受众的喜好,满足了受众的需求,还对未来进行预测,掌握受众的未来需求动向,提供潜在的需求服务,而这一切工作的动力都是“以人为本”。智能媒体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以人本为宗旨的服务性媒体。在这个过程中,媒体不再局限于信息传播,还增加了服务功能,受众也从被动转向了主动。智能媒体要做的是“以人为本”,提供更好的服务,而受众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媒体的未来发展中,只有共同努力,共同分享,才能形成开放性的媒体结构。

本栏目内容仅为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刊立场。

猜你喜欢

智媒受众智能
智媒时代广播电视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智媒”时代下的播音主持艺术“新观”
智媒趋势下新闻编辑视觉素养培育的文化维度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深度化、智能化、互动化:智媒语境下的融合发展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