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热点舆情分析应把握好“五组关系”

2019-12-17严小芳

传媒 2019年12期
关键词:热点舆情舆论

文/严小芳 张 宝

舆情分析是“了解和研究社会热点变化、预警突发事件、引导社会舆论、维护社会稳定、确保国家安全的重要手段”,对于做好舆情应对处置工作、维护社会安全稳定有着重要作用。热点舆情分析指的是,针对具有较高关注度和较大影响力的舆情事件,通过信息挖掘和内容解析,对其传播情况、舆论特征和演变趋势等进行综合梳理和推导分析,为主管部门做好应对提供决策参考。热点舆情分析是舆情信息工作的重要内容,对及时性、科学性、有效性的要求很高。在实践中,要特别注意把握以下“五组关系”,努力做到紧贴热点,深研热点,准确、客观反映热点。

一、把握好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统一的关系。马克思说:“如果事物的表现形式和事物的本质会直接合而为一,一切科学就都成为多余的了。”因此,在充分了解现象的基础上,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才能科学把握事物的基本规律。在当前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下,从国计民生到文体娱乐,从重大节点到突发事件,都可能引发或产生热点舆情。热点舆情的显著特点就是一个“热”字,具体表现为关注度高、波及面广、传播量大、话题性强。热是现象,其本质仍然是舆情,即社情民意的综合反映。做好热点舆情分析,既要客观反映舆情的来龙去脉及热度,把现象讲清;还要审视和分析热度背后的性质、根源、影响、趋势,把本质说透。

在具体操作上,就是要谨防被“热现象”牵着鼻子走,进而弱化了舆情工作者应有的“冷思考”,成为信息的“二道贩子”,最终让理性的分析沦为信息“大杂烩”。比如,2018年热度较高的“某女演员逃税被罚”事件,如果认识不到它处于娱乐、道德、经济、文化、法治的“交叉点”上,分析时偏重于表象上的“娱乐与八卦共舞、包袱与段子齐飞”,就难以触及问题的本质。纵观该事件前后,有关部门及时介入、拿出举措,《关于进一步规范影视行业税收秩序有关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文艺节目管理的通知》等规范性文件相继出台,既有效解决了长期存在的现实顽疾,又顺应了民意、纾解了舆情,凸显了主管部门对舆情本质的精准把握和科学应对能力。如舆情分析中常用的数字、数据、图表等,往往是抽象的概念或形象化表达,只有对其做出准确的解读、阐释,且运用得当,才能真正起到说明问题的作用。

二、把握好主流与支流的关系

“主流指事物的本质方面,决定事物发展的方向;支流指事物的非本质方面,是事物发展次要的、非根本的趋势和方向。”热点舆情分析要善于把握舆论主流,分清舆情支流,并洞察二者的相互作用关系。如果缺乏对大局、趋势、大事的正确把握,很容易被跑在前面的“舆论支流”牵着鼻子走。特别是当前自媒体盛行,使得“舆论支流”往往更快一步占据微信群、朋友圈等社交平台首页首屏,极易影响甚至左右对舆情的分析判断。

比如,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期间,自媒体平台集中出现了质疑、否定我国援非项目的不当言论,且旁征博引、言之凿凿,具有极强的蛊惑性、煽动性。在分析此类热点舆情时,要把对“总体民意”倾向的分析判断作为关键,充分认识到舆情主流始终面对的是时代发展潮流和民众根本愿望,要充分认识到中非民众的舆情主流是积极健康的,不能被局部地区和部分群众的舆情支流左右判断。因此,要有针对性地加强舆情分析工作队伍的教育培训,大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形势分析教育,避免在热点舆情分析上出现偏差和错误。当然,舆情分析不能对支流视而不见,可以对部分“支流”“逆流”言论进行“单列”处理。比如,在分析报告中专门列出相关板块,或者以单篇报告的形式进行补充分析,这样既如实反映了问题,又避免了对舆情信息整体分析的干扰。

三、把握好全局与局部的关系

热点舆情往往不是个案,即便事件本身具有唯一性,却能够迅速发酵成热点,表明其与全局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在分析热点舆情时,不能仅限于就事论事,还需要从事件本身跳出来,从全局来审视和解读。2018年第二季度,网络舆论中关于“老漂族”的讨论逐渐增多。所谓“老漂族”,是指那些为支持儿女事业、照顾第三代而离乡背井,来到子女工作的大城市的老年群体。做此类热点话题的舆情分析时就需要注意,“老漂族”的出现不能简单从个体家庭需求的角度来进行解读,其映射出的社会老龄化、城镇化、社保医疗制度改革、代际冲突等问题,具有典型的全局效应,是一个亟待研究的社会现象,在舆情分析中洞察和揭示这些问题就显得至关重要。

为了提升把握全局的能力,舆情信息工作者要善于根据工作实际,关注专业领域,在日常工作中坚持每年梳理相关领域舆情节点,通盘考虑、统筹谋划;每季度总结该领域舆情热点,强化对舆情研判的宏观把控;每月可以推出舆情月报,注重在中观层面准确把握一段时期的舆情态势。通过不同层面的舆情分析实战锻炼,不断深化对全局舆情的了解把握,进而更加全面、客观地做好热点舆情分析。

四、把握好网上与网下的关系

新媒体时代,互联网已经成为快速、高效开展舆情信息工作的最重要抓手。但也要看到,网络舆论仍只是整个社会舆论的组成部分,网络民意仍不能直接或完全等同于真实民意,网民的结构特征、行为方式和利益取向都容易促使网络舆情与真实民意产生偏差,特别是在热点事件中,网络民意表达极易出现片面化、情绪化、虚假化倾向,导致舆情分析不科学、不准确。

“网络舆情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现实问题本身,现实问题的解决是网络舆情有效治理的根本。”在一些突发热点舆情事件中,线下舆情往往会对事件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此时的热点舆情分析不能仅限于网络舆论的分析,需要结合实际同步开展网络舆情分析和实体舆情收集,做到网上网下彼此印证、互为补充。如在分析中美经贸摩擦、个税法修改等热点舆情上,应当在收集网上舆论反响的同时,通过各种线下渠道,同时汇集不同社会群体的基本态度和代表性观点,提升舆情分析的科学性和舆情研判的精准度。

五、把握好国内与国际的关系

当前,我国改革力度不断加大,国际秩序调整日益深化,国内国际交流互动更趋紧密,在意识形态问题、时事热点问题上的交锋更加复杂激烈。做好热点舆情分析,既要立足国计民生实际,还应具备全球视野和国际思维;要善于在经济全球化大格局中分析和把握国内热点。比如,对当前中国经济形势的分析,既要从纵向分析长期结构性矛盾带来的困难,也要从横向对比分析中看到我国发展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对全球经济增长做出突出贡献,还要有针对性地分析全球经济总体下行、重点领域波动对我国经济走势造成的影响,如此才能做到全面、客观、科学。

2016年“帝吧出征FACEBOOK”热点事件、2017年“南海仲裁案”和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等热点话题,国内外舆情同频共振,热度叠加,形成了声势浩大的国际舆论场。这就要求热点舆情分析不能满足于国内信息的挖掘分析,还要结合实际,收集掌握国外媒体、网站的评论观点和国外网民的声音,这样既可以有针对性地监测失实信息传播情况,防范“倒灌有害信息”“设置负面议题”“构建话语陷阱”,也可以了解国内热点的国际舆论反响情况,防患未然。特别是涉及我国主场外交、对外事务、边疆问题以及与我国有关的国际热点事件的舆情分析,做好国际舆情信息收集工作显得尤为必要。如在改革开放40周年等热点舆情分析上,应及时收集西方主流媒体网站、社交网站的最新评论、观点和意见,梳理形成热点专报,产生较高的咨政参考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情民意是观察政治问题的晴雨表”。做好热点舆情分析有利于把握社情民意、发现矛盾问题,进而引导社会情绪,促进和谐稳定。热点舆情分析是一项常做常新的重要工作,需要不断开拓工作思路、优化工作机制、提升工作水平,更好发挥其咨政参考的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热点舆情舆论
热点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结合热点做演讲
数字舆情
数字舆情
消费舆情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热点
谁能引领现代舆论场?
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