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行业PPP模式下的问题及对策

2019-12-16章再勤

财会学习 2019年32期
关键词:PPP模式建筑行业应对策略

章再勤

摘要:PPP模式是目前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广泛采取的一种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项目运作模式,自2015年该项目拓展至建筑行业以来,对建筑行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在PPP模式在快速运用的当下,建筑行业也因此呈现出了一些问题。因此,针对建筑行业PPP模式下现存的问题,本文通过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来保障建筑行业能在PPP模式下拥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从而实现良好发展。

关键词:建筑行业;PPP模式;应对策略

近年来,我国将PPP模式运用于建筑行业的力度在逐年提升,此模式的应用有效地推动了建筑行业的稳定发展。同时,随着PPP模式在国内建筑行业的不断推进,建筑行业需要不断升级和转型,通过提升项目风险应对和精细项目管理等策略,去积极并有效应对行业发展过程中的挑战。

一、PPP模式的内涵与特点

(一)PPP模式內涵

PPP模式是指政府与社会资本之间,以特殊权协议为基础,在合作建设城市基础设施或公共服务项目时,两者之间形成的一种合作关系。在运作过程中,双方通过签署协议来明确彼此任务并保障权利,目的是希望通过合作达到比单独操作更有利的结果。

对于社会资本来说,PPP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其利益。社会资本的投资目标主要集中在能够还贷且获得回报的项目上,利益较少基础设施项目很难吸引到社会资本的目光。但是采取PPP模式,社会资本就有了政府的支持,在政策的倾斜下,社会资本在税收优惠和贷款担保方面就能获得更多的利益,便会向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倾斜。而对于政府来说,PPP模式能帮助其在减轻投资负担和风险的前提下,同时提高服务质量。政府通过与社会资本之间的合作,在进行项目运用时,社会资本负责融资,政府就能降低资产负债率,节省投资,并将部分风险予以转移。这样,政府和社会资本在彼此互助之下就能完成长远目标,进而为社会和公众提供更好的服务。

(二)PPP模式特点

PPP模式能避免政府和社会资本在投资项目上超支。在项目的可行性、设施和融资的前期建设过程中,政府和社会资本会共同合作以缩短工期,降低项目费用,既减轻了管理压力也节约了管理成本。政府的财政负担减轻之后,就能从其他繁琐的事务中抽身而出,职能角色从之前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的提供者转变为合作项目的监管者。角色转变之后,与政府合作的伙伴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监督和约束有关部门的工作,而社会资本为了满足自身的利益需求,以获得更多的投资回报,就会努力提高基础设施建设和相关服务水平。

二、建筑行业PPP模式下的问题分析

在国家政策的大力鼓励下,PPP模式正在建筑行业被广泛应用,但在此过程中仍存在一些待完善之处。

(一)PPP实施制度欠缺,建筑行业保障不足

目前,国家出台了许多关于PPP的相关政策,但是,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政府对于不同地区的管控也有差别,加上建筑行业融资困难的实际现状加持,指导性的PPP政策往往只是形式,在如何具体实施PPP模式方面的保障较为不足。虽然政府也后续出台了一些实施意见,但并没有相配套的法律法规予以辅助,可操作性并不强。在没有立法保障的情况下,建筑行业在实施PPP时,所承担的风险就难以评估。具体的风险表现在:一是财政税收政策的变化使建筑行业的相关优惠缺失;二是社会资本的撤资或者毁约会导致现金流断裂;三是政府监管不力会使PPP的运用模式受阻。

(二)行业融资能力有限,投资回报周期较长

相比其他行业,建筑在融资方面与之有较大的不同。由于不常接触金融行业,建筑行业的投资一般来源于贷款,在进行基础建设施工之后,以此获得的利润再用于偿清贷款。但同时,建筑施工所需要的材料、仪器等投入又需要资金周转,所以一旦融资出现问题,有关建筑企业就会面临较大的损失。建筑企业的PPP项目主要是非私人经营项目,涉及到的工程内容大多为地铁、隧道、公交站等公共设施,所以收益只能依靠政府补贴,自不会很高。加上对于PPP的认识不够,建筑行业无法根据当前的市场现状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如果与政府的合作缺乏经验,没有可利用的消息,就会使得建筑行业融资风险增大,长此以往的不良性循环,投资在短期就难以获得回报。

(三)监管机构分担不均,市场风险难以预估

对于建筑行业PPP模式而言,市场风险主要集中在原材料的成本和投资收益这两个方面。如果市场供给出现变化,建筑行业就会因原材料价格上涨,成本增加,进而出现亏损;如果市场供给不变,市场需求一旦降低,PPP项目就不能达到预期收益,也陷入亏损。所以市场风险的识别需要大量的数据予以支撑,目前,政府和企业的监管机构之间对于责任的划分并不均衡,机制也不健全,PPP项目面临的风险往往难以在事先就识别出来,因此PPP项目的实施进程也会受到较大的影响。监管机构的分担机制不健全,项目成本进而就会提高,合作进行PPP项目的各方便难以在运营过程中发挥自身的优势。

三、建筑行业PPP模式下的应对策略

(一)以现有法规为基础,完善相关制度

在国家现有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要完善建筑行业PPP模式实施框架以及保障制度,才能使建筑行业的PPP模式有效运营。根据建筑行业PPP项目运营面临的现实问题,考虑到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建筑行业在自身企业发展现状之上,联合相关参与方,建立起统一有效的法律法规的相关制度,使PPP相关的法律政策能够更具可行性,为建筑行业构筑一个良好的PPP发展环境。以在建筑行业的投资风险为例,可以通过与政府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制定契约制度,在政府的监管下,对行业的实施过程形成有效约束,从而防止投资的潜在风险。具体而言,一方面,建筑行业可以通过与银行建立相关制度,将PPP项目运营过程中风险较大的经济问题纳入保险体系,一定程度上缓解自身的投资压力;另一方面,为了应对由于相关税收政策带来的建筑行业收益影响,根据税收变化与PPP项目的直接关系,提前与政府有关部门进行商议,确定相关的制度,防止财政税收的变动带来的不良影响。

(二)以精细管理为导向,提高融资能力

只要是融资项目,就会存在一定程度的风险,因此PPP项目也不例外。所以建筑行业在决定实施PPP项目之前,需要做好风险管理,综合自身发展需求和相关部分的规定,与融资方就实施过程中的风险进行沟通,交流出应对风险的有效对策,以降低投资的风险。与此同时,将融资过程中的资金来源、还款流程以及担保方式等进行监控,做好各项资金的管理工作。建筑行业除了需要优化企业管理,在新形势下,也要构建PPP项目运营的新模式,提高自身的融资能力。具体来说,一方面建筑行业要优化融资方式,从之前的被动融资变为主动融资,积极寻求规模大的企业进行各做,增强资产信誉,从而获得更多的抵押贷款,解决前期融资难的问题。另一方面,建筑行业在融资时,除了去银行贷款之外,可以拓宽融资渠道,与民间社会资本和金融机构合作,以获得很多的资金。在PPP广泛实施的现在,以多个企业为代表的社会资本应该加强合作,从各方面提升总竞争力,从而实现互补。当建筑行业在运营PPP项目时,在规范操作的前提下,正确认识PPP实施规范,将融资思维渗透于PPP项目运作的各项环节,保证融资过程合理合法,控制住先天不足的融资项目,形成系统化的融资流程。

(三)以监控评估为准则,创建新型机制

想要营造PPP项目良好的运营环境,就要在建筑行業建立起一套新的监控机制,通过长期与政府的有关职能部门合作,统筹规划,使PPP项目在有效的监管下顺利地实施。在项目运行之前,合作各方通过交流,就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预估,以规避风险为主,在项目实施流程的每一步进行监控,并找出解决方案。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方面,结合互联网,让现存在第三方评估机构与建筑企业内部的有关部门联合,共同监管PPP运作。同时,建立起政府和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实现PPP项目的分类管理,以收集到的数据为基础,实现PPP操作过程中的实时和动态监控。另一方面,针对市场经济变化所带来的影响,建立起风险预警机构。成立多个管理部门,每个部门管理不同的情况监控,从项目检测到疑点筛查,再到问题反馈,这个新型的监管机制从每个环节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管理。

参考文献:

[1]李英攀,刘名强,王芳,邓宇.基于PPP模式的大型建筑企业项目融资渠道选择[J].财会月刊,2017 (23):56-63.

[2]彭涛.建筑施工企业PPP模式下的风险分析及对策研究[J].财会学习,2018 (19):164+166.

[3]张萍.PPP模式撬动建筑行业发展新机遇[J].财会学习,2017 (22):202.

猜你喜欢

PPP模式建筑行业应对策略
新发展格局下建筑行业的市场营销策略创新
促进我国建筑行业低碳化的思路
优化技术在土建结构工程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浅谈兰州市基础设施建设引入PPP模式的紧迫性和可行性
筑牢洪灾后的舆情“堤坝”
PPP模式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