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工智能背景下会计专业学生的应对策略

2019-12-16杨维莉

财会学习 2019年32期
关键词:应对策略人工智能

杨维莉

摘要:基于人工智能在各个行业的飞速发展和对会计行业的巨大冲击,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研究地方高校会计专业学生现状及对会计行业未来发展趋势的认知,探讨人工智能背景下会计专业学生的应对策略,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人工智能;会计专业学生;应对策略

随着财务机器人横空出世,“大智移云物”快速发展,像财务共享中心、电子发票、区块链的普及,人工智能在会计行业的应用将成为大势所趋。据最新调查显示,在未来的10年20年内,最有可能被人工智能机器人取代的工作,会计排在前三位,由此在会计业内甚至引发了传统会计是否会消失的争论。那么人工智能时代,会计何去何从?

作为未来会计行业发展的中流砥柱,会计专业学生该如何应对会计行业的重大变革和未来发展趋势?又该如何提前做好应对策略?

一、调研分析

为了解会计专业学生现状以及对未来发展趋势的认知,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为便于资料的取得,调查研究立足于A市三所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专业的大三、大四学生为对象做了“会计专业学生对行业发展趋势的认知及职业规划”的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458份,样本回收446份,有效样本425份,有效比率达95.3%。

(一)会计专业认知调查与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世界经济形势、国家经济政策、法律法规变化、会计准则变化、互联网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及大数据发展与应用等影响会计的外部因素中,学生普遍认为制度因素(47%)和技术因素(41%)是影响会计职业最重要的两个外部因素;绝大多数学生(63%)认为各类资金收付、核算和凭证记账岗位会被人工智能取代。

(二)会计职业发展规划调查与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A市地方高校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后选择考研深造(20%)、就业(75%)和自我创业(5%);而对于选择工作的学生,将民营企业作为首要就业选择(20%),高于公务员和事业单位(18%)、事务所(13%)、金融机构(13%)、国有企业(11%)。而对于毕业时的理想岗位选择从事财务管理(37.8%),基础性会计(11.5%),行政管理(22.4%),内部审计(11.5%),销售(3%),其它(13.5%);应用型本科毕业期望月薪3000元-5000元(60.60%)、月薪5000元-8000元(28.40%)。

这项调查表明:A市地方高校会计专业学生很有上进心,有1/5的同学选择继续深造;而且会计毕业生选择就业面广泛,选择和薪酬期望也比较理性,不是把眼光局限在公务员、事业单位、金融机构和国有企业,而同样关注体制机制灵活、发展空间广阔的民营企业。同时对于就业岗位选择也趋于多元化。

(三)求职应具备的能力框架和能力提升途径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A市地方高校会计专业学生就实习期的认知反馈,认为用人单位最看重的能力是专业知识(23%),操作技能(21%),职业道德(19%),解决问题能力(16%),学习和创新(9%),其他(12%)。而目前大学教育培养的侧重点专业知识(53%),综合素质(7%),社会实践(1%),三者兼顾(38%)。

这项调查表明:同學们认为未来能够胜任工作的三大关键因素分别是专业功底扎实、工作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目前难以胜任工作首先归因于缺乏模拟实践经验,因此认为大学教育应着重于专业理论、社会实践、综合素质提升三者兼顾。

二、应对策略

人工智能的产生,对于整个会计行业是一次重大革新,单纯进行简单财务核算的会计是会被市场所淘汰,但参与企业经济决策,帮助企业进行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提供服务的会计,是企业所需要的。

据权威统计,目前发达国家中80%以上的财务人员从事着管理会计的工作,他们70%以上的实践用于决策性工作。而国内企业超过80%的财务人员担任核算会计工作。财政部“会计十三五规划纲要”直接将管理会计列为“行业急需紧缺人才”,并明确提出“到2020年培养3万名精于理财,善于管理和决策的管理会计人才”的任务目标。管理会计的应用已经踏入快车道。

因此,作为在校大学生,不应该安坐“象牙塔”,一定要积极拥抱新时代,时刻关注和了解技术变革和行业动态,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和能力提升,使自己成为符合时代需求的管理型会计人才。

(一)加强职业道德,注重人文素养

我国素以作风严谨惜墨如金著称的朱镕基总理,2001年在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亲笔题写了校训--“不做假账”。美国会计史学家迈克尔·查特菲尔德也曾说,“对于会计师而言,其公正无私和个人的诚实性,比簿记技术更加重要。”由此可见,无论会计行业如何发展,始终要把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放在首位。

职业道德有别于法律条文不具有强制性,有时甚至无法区别是非对错。所以财务机器人很难发挥财务工作中沟通、交流和判定的技能。职业道德约束人本身行为,是行业内一个默认的操守。作为会计专业学生,更应该修好职业道德教育这门必修课。在未来步入社会时能将这些道德理论知识贯彻于日常工作中,不为外界所干扰,不忘初心,恪守本分。

(二)把握行业动态,实现跨界与融合

经济环境瞬息万变,要想从事财会工作就需要提升对环境把握的敏感度。市场对会计人才结构性需求的变化,正是会计行业面临的机遇。一方面意味着未来市场对低端单一专业型会计人员数量的大幅度降低;另一方面意味着市场对兼备专业性和综合能力的复合型会计人才的迫切需求。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因为管理的重心在经营,经营的重心在决策,而决策的正确与否取于会计信息的质量以及对信息的正确分析运用。所以我们看到的很多财务问题,其实并不是专业性的问题,而是人的问题、管理的问题乃至多元文化的问题。这就要求管理会计要具备专业的深度、视野的宽度、人文的温度,具备较高的情商和良好的沟通能力,才能保证管理决策的有效性。

因此,会计专业学生面对新时代新要求,一方面要利用高校的资源,夯实专业基础,同时也可借助辅修课程或网络教学完成“会计+”的复合模式,将会计与计算机、大数据、法律、管理等其他专业相结合,拓宽知识面。另一方面校内参加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校外借助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进行实习,了解会计业务流程,体验真实的企业运营模式。除此之外,平时多关注国内外经济形势,积极参加各类校内外活动,不断提升专业技能和自身综合素质。

(三)树立终身学习、创新理念,让人工智能为我所用

会计行业是一个做到老、学到老的行业。经济形势瞬息万变,会计专业学生更主动顺应科技发展和商业模式创新,加强对新技术的学习,积极应对行业转型升级。在校期间可积极备考 CMA、ACCA等国际认证证书,把考试作为对自身提升素质自我督促的良好手段,扩宽知识广度与深度。始终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培养学以致用的再学习能力。

另一方面,要顺应“互联网 +”趋势,把 IT 技能与财会知识融会贯通。面对大数据时代的冲击,更要加强创新意识的培养与深化,善于打破常规,创新看待问题,跳出会计看会计。充分利用大数据信息进行归集、分类,从中找出规律,并实施有效决策,真正实行业财融合,让人工智能为我所用。

三、结语

其实,会计专业学生不必畏惧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因为人的智能和人工智能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智能。在校会计专业学生只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始终保持积极进取和学习的意识,着重培养想象力、创造力、共情力和解决开放问题的能力,实时关注行业更新变化,与时俱进,努力成为复合型会计人才,走在行业前沿。要相信科技成为教育事业的动力,人工智能和财会事业必将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曹雨濛.人工智能来了,会计专业学生该如何应对?[N].中国会计报,2017-06-09.

[2]布莱恩·培卡莱利文,戴正宗编译.智能会计时代真的要来了吗?[N].中国会计报,2016-07-15.

[3]李嘉亮.三大素质让会计专业毕业生备受青睐[N].中国会计报,2016-08-05.

猜你喜欢

应对策略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之父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数读人工智能
商业银行在互联网冲击下的发展探讨
初中英语情趣教学的现状浅议
筑牢洪灾后的舆情“堤坝”
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下一幕,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