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层医疗机构会计工作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2019-12-16顾婷

财会学习 2019年33期
关键词:基层医疗机构会计工作对策

顾婷

摘要: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发展,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村卫生室等为代表的各基层医疗机构在为附近居民提供医疗服务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满足基层人民群众日趋增长的需求医疗同时,基层医疗机构各类收入、资产投入、费用支出等也在不断增加。如何加强会计核算工作,提高财务工作效率是基层医疗机构必须重视的,本文先对基层医疗机构会计工作的现状进行讨论,进一步探索改进其会计核算工作的对策。

关键词:基层医疗机构;会计工作;对策

目前基层医疗机构会计工作虽然有会计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制度》等规定作为工作依据,但是会计工作普遍未引起医疗机构的足够重视,会计工作基础相对薄弱。

一、基层医疗机构会计工作现状

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站)和村卫生室等基层医疗机构为其所覆盖区域附近的人民群众提供了必需的基本医疗服务,发挥了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基础作用。为进一步改善基层群众的就医环境和医疗服务效果,财政资金大量进入基层医疗机构,基层医疗机构会计工作内容扩展到收入、支出、资产管理等基本内容外的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监督、财务分析等其他内容,这些情况无形中对基层医疗机构的会计人员提出了较高工作要求。当前,完成各项医疗服务工作是基层医疗机构各项工作中的重点任务,会计工作中主要存在的情况有:

(一)对会计工作相对重视不足。这与基层医疗机构所处的环境和重点工作有直接关系。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机构的主要任务是为周围群众提供基础医疗服务,这些医疗服务工作内容广,既有头疼脑热、妇幼保健、高血压到糖尿病等各类常见小病,也有精神病等较大疾病,医疗工作人员数量少但医疗任务多,人员主要精力集中在向群众提供医疗服务。因此从工作主要内容和精力限制上,会计工作往往在基层医疗机构中是辅助性工作,不一定被大多数医疗机构所重视,对货币资金、固定资产(如医疗器械的折旧等)、库存药品等的管理工作也同样未得到重视。

(二)会计工作基础不够扎实。基层医疗机构不像企业单纯以追求经营利润等损益类指标为主要活动目标,具有其显著的特殊性,不过分追逐盈利性。相对来说更重视医疗服务这一主业,从人员配备上来说,基层医疗机构会计人员配备不足,特别是村卫生室很少有专岗的会计人员,基层医疗服务人员既从事医疗工作也兼职一些会计相关工作,会计工作专业度不够,职责不够清晰。基层医疗机构的具体财务工作中,对授权审批分离要求执行不够彻底,制度的执行形式化,没有实质上落实授权和审批相分离的要求,村卫生室的兼职会计人员既从事药品出库也负责药品保管工作。

(三)监督机制不够完善。基层医疗机构数量很多,各乡、镇甚至很多行政村均有设置。地方审计部门的审计计划不能完全覆盖全部的基层医疗机构,也就使得审计监督的权威性不够强,对会计人员配置、执行会计制度及财务工作的开展情况的事后监督力度不够。

二、改进基层医疗机构会计工作的对策

会计工作是对医疗活动的货币化、数字化的记录方式,从经济角度反映醫疗活动的效果,记录收入、支出等资金相关的活动,也反映财政资金在医疗服务领域的投入、使用效果。故不论是各级医院等非基层医疗机构需重视,还是规模较大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以及规模较小的村卫生室等基层医疗机构也必须重视。

(一)完善会计工作制度等工作依据。基层医疗机构上级管理部门要完善相关会计工作制度,对基层医疗机构会计人员配备、会计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规定,提出细化的要求,对不同层次、不同规模的基层医疗机构采取不同的人员配备要求和核算要求。需在会计法规和行业财务核算要求的前提下设计、制定本机构的财务制度,明确会计工作的目标、岗位设置、核算方法、授权审批要求、会计核算周期和监督方式等,建立适合基层医疗机构的会计工作制度。如取得的各类收入按照种类合理划分、计量,经费开支要有科学、合理、可行的标准,特别是绩效工资、值班补助等医疗工作人员的工资性支出标准更应具体、可行。对临时性和特殊性的支出项目要经过严格审批后再执行。值得注意的是要真正落实会计岗位分离和授权审批,避免“有制度无执行”。其中政府设立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应按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制度》等的要求设定财务工作的主要任务目标,也同样需要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和财务分析。

(二)加强基层医疗机构会计人员力量。现阶段,基层医疗机构配备的会计人员业务能力不够强,且存在由医务人员兼职的情况,在会计人员专业能力和素养不专业的情况下开展的会计工作的准确性和专业性必然受到一定影响。针对这一情况,可以采取的对策主要有,一是根据基层医疗机构规模合理选择会计人员配备方式,对规模较大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可以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制度要求设置单独的财务机构或者人员,开展集中独立核算,不需由医务人员兼任会计人员;对只有几人的村卫生室来说,人员紧张、资金有限及业务规模等的现实因素使得设置单独的财务部门或者人员不符合实际,可以选聘业务素质高的会计人员进行委托代理记账,或者对现有医务人员中挑选财务能力较强的进行专业培训后合理兼岗。二是要重视财务人员的能力提高。只有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素养才能提高基层医疗机构会计工作效率。因此对基层医疗机构会计人员采取适当培训、激励措施是很有必要的。这个方面可以采取定期培训的常用方式,也可以采取组织医疗机构会计业务竞赛的方式,对竞赛优胜人员实行物质奖励或者精神激励,以此激发各基层医疗机构人员的参加积极性,和对业务竞争的重视度,以竞赛促进会计人员学习会计法、医疗卫生机构相关的财务制度及审计规定等内容。此外,也可以由基层医疗主管部门举办会计服务管理培训班,由社区、乡镇卫生院积极安排会计人员参加。此外,要畅通会计人员的晋升激励通道,规模较大的医疗单位可以为会计人员争取职称、职务的上升渠道,建立对基层医疗机构会计人员的正向激励机制,避免出现“干得好”但是“留不住”的情况。

(三)加强会计工作的监督力度。通过加强对会计工作的内、外部监督,不仅可以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对会计工作的重视,而且也可以促进会计工作质量的提高。会计工作的监督方式可以是多样的,不仅要有来自上级医疗机构的内部监督,也需要审计部门的外部监督。基本医疗机构上级单位开展的财务检查方,可以对被监督医疗机构的药品价格、采购数量、库存数量及占用资金量等方面进行检查监督,且可以通过这种形式的会计工作监督实现对医疗服务工作开展情况开展侧面检查。审计单位的外部审计,可以对医疗单位执行会计制度的情况进行审查,对是否建立了库存药品、医疗设备等固定资产等的会计管理要求,并对财政资金的划拨使用等进行重点审计,通过对财政资金会计核算情况发现、预防财政拨付的专项医疗资金被挪作他用或者占用,保证财政资金用在了基层医疗机构和基层人民群众上。

(四)特定的基层医疗机构需重视经费预算管理工作。对政府设立的部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来说,需要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制度的要求开展预算编制和财务分析等工作,主要是因为政府对这类基层医疗机构实行“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超支不补、结余按规定使用”的预算管理要求。不论基层医疗服务机构规模大小,不论会计人员是否齐备、业务能力高或者低,都应重视经费预算管理,选拔业务能较强的会计人员从事预算管理相关工作,编制好财务预算,在综合政府财政拨付收入资金、提供医疗服务需发生的各项支出资金等因素确定机构的预算管理目标,获得够用的财政资金,并会计年度结束后编制预算执行报告,以进一步改进预算管理。

另外,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基层医疗单位需明确会计责任主体,在完成会计核算中心工作的同时,要加强对医疗设备、各类库存药品等实物资产的管理,除建立资产保管档案外加强定期盘点,规范管理各项资产,保证账实相符。

参考文献:

[1]刘业敬.试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核算问题[J].中国集体经济,2016 (24).

[2]丁精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初探[J].财会学习,2018 (13).

[3]路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相关问题的探讨[J].中国市场,2019 (12).

猜你喜欢

基层医疗机构会计工作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探究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对会计工作的实际影响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在校生勤工助学相应时间不计入会计工作年限
继续医学教育对服务基层医务人员的研究
浅谈基层卫生机构债务化解
我国新农村合作医疗现状分析
会计信息化与会计电算化的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