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一然,唱作之匠

2019-12-13文/张

乐器 2019年12期
关键词:独木乐队专辑

文/张 迪

1988年12月,张一然出生在北京的一户普通家庭。小时候,家里会经常用复古式唱碟机播放“超大型”唱片,他记得听得最多的一张古典音乐集叫作《世界名曲5》,里面有《卡门序曲》《船歌》《月光》等经典作品。他的小脑袋里被稀里糊涂地塞进了很多古典乐,面对华丽的调式、恢弘的情感,他其实听不大懂。但正所谓耳濡目染,对于音乐的喜欢,大概从那时就开始了吧。

后来,他学习过长号和电子琴,加入了学校的鼓乐队。别人用来追跑打闹的时间,他却要老老实实地待在屋里练习,小小年纪哪里禁得住这般束缚,一颗心怕是早就飞去了外面。枯燥的训练让他对于乐器的兴趣不温不火,没获得太大成就感,但正是那一段磕磕绊绊的学习,他开始识谱、听音,也为将来成为一名职业音乐人打下了基础。

还在上小学的他,突然迷恋上Michael Jackson,有一次听完《Man in the Mirror》竟然哭得稀里哗啦。家里人很诧异,问他为什么哭了?他抽泣着说,太好听了。其实,连他自己也不知道,这样的情感到底是怎样从一个成年人传达到一个孩子身上的。音乐居然可以跨越语言界限感动到他,他觉得不可思议,却也相信这种力量的存在。

或许,正是出于这般坚信,他慢慢地推开音乐这扇门,然后一步步地成为了现在的张一然。

百味音乐

张一然说,真正开始喜欢唱歌是在初高中时期。那时候,他没日没夜地听周杰伦、孙燕姿、方大同的歌,华语音乐在他心里埋下了一粒种子,等待着日后的生根发芽、开枝散叶。

进入到大学后,他面对的是一个完全没有束缚的空间,并充分吸食着这种跳脱的自由,可劲儿地“折腾”起来。大一那年,他开始自学吉他,或许是想弥补小时候没好好学琴的遗憾,不久又学起了钢琴。他并没有“适可而止”,在发现学校没有与音乐相关的社团之后,一不做二不休,着手创办了音乐社。

他说,当时特别想接触新鲜的事物,也逐渐建立起自己的音乐审美。所以在大四那一年,张一然并没有按部就班地去写毕业论文,而是在录音棚和琴行打起了零工。结果就是,受周遭环境的影响,他听到大量不同风格的摇滚乐,也迷上了像Red Hot Chili Peppers、Coldplay、Mr. Children这些乐队。这样的音乐像一颗定时炸弹“轰”地在他身体里炸裂开来,由此一发不可收拾。他想,干脆就干这一行吧。

也是在同一年,他在同学的引荐下,加入了理想后花园乐队,担任主唱。这几个兼具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热血沸腾的年轻人,渴望传承正统的中国摇滚乐,并打破固有的音乐壁垒,用天马行空来建造属于他们的音乐“后花园”。不到一年时间,他们登上了草莓音乐节的舞台,乐队也收获了属于自己的一众乐迷。

随着排练和演出日复一日地进行,一切规行矩步,平稳顺遂。2013年,乐队发行了首张专辑《这儿不缺理想》,甚至凭借着主打歌《六月的某一个早晨》登上了中国摇滚榜首位,随之而来的是更多的赞誉和演出机会。

但人生总是充满遗憾和选择。2016年,张一然还是离开了乐队,面对一起奋斗过多年的兄弟们,心中充满了不舍。可即便是这样,他知道路还是要往前走,音乐还是要继续。

“不如去做属于自己的音乐吧。”古典乐和摇滚乐曾深深地影响过他,他却还是回到了流行音乐里面,蜿蜒迂回的轨迹看上去有些讽刺。但有句话说得字字珠玑,“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正是接触到不同流派的音乐,张一然才更加清楚要牢牢攥在手里的是什么,原来做音乐无关乎风格类别,能在音乐里做自己才是最大的意义。

诚心之作

首张个人专辑取名为《几分》,收录了自2013年以来所创作的十首用心之作。这场跨越六年之久的音乐旅程里,张一然凝视每一个步骤,像是呵护一个小生命的诞生与成长,完成了由感性到理性的蜕变。他直言,每一首歌都有它完整的生命,我想还原作品最初的那份真实,还原一个最赤诚的自己。

为此,他特意去系统地学习了一年多的声乐课程。老师对他的咬字和尾音等细节进行了调整,并拿陈奕迅当作范例,对他作唱法和情感方面的引导。老师将陈奕迅的《孤独患者》《我们都寂寞》《红玫瑰》称为“疯子系列三部曲”,并坦言“如果能把这三首歌唱好,那么对于华语流行唱腔的理解就会到一个新的境界”。通过练习他发现,陈奕迅声音里的松弛和细节真的是独一无二的,对旋律线的认知和把控近乎完美,这是一个值得学习却又难以模仿的声音。

于是,张一然也开始找寻自己的声线,他希望听者可以从他的歌声里听到画面,听到他娓娓道来的经历。他循环往复地练习,在录音室里不断探索唱腔的细节,渴望用声音将情感作抽丝剥茧般诠释。最终,他将其中的精髓体会到几分?答案全都在这张专辑里面。

同名主打《几分》代表了整张专辑的基调和概念,张一然称之为“一个不像是开场白的开场白”。没有冗余的前奏,几个简单的钢琴和弦过后,他用极其淡然和冷静的声音,演绎起情感里的纠结与拉扯。

凡事都有偶然的凑巧,结果却又如宿命的必然。有人说,听到开头几句就有想流泪的感觉。张一然作出解释,我们可以找到千百种方式描述一段感情的始末,却没有一种方式令它看上去显得完美,这就是所谓遗憾吧。他想用一份适时的情绪,带领听者慢慢学会面对这样的遗憾,正如首句歌词唱的那样“生命因为遗憾而变的完整”。

词曲走向

如果有人说,嘿,张一然,你的歌里会不会有谁的味道?这会让他陷入思考。他觉得音乐人之所以可以通过作品表达自己,一定是平时所听过的、练习过的片段,在脑海里积累而成,这些碎片再结合自己的经验、阅历才提炼成为作品。可如果太过受他人的影响,就会尽失自我。所以,他尽可能地跳出这个怪圈,挖掘更为独特的风格、声音。“写出自己的味道,是我一直努力在做的事情。”张一然说。

他从不刻意去写华丽的词藻,“词首先是要表达自己的意愿,而不是生拼硬凑。”他习惯性地将想法写得隐讳一些,或是用意象来代替真正的意思。《拼图》便是这样一首很“张一然”的作品,他运用假借和形容的手段来作情感上的表达。一段时无时有的白噪音,被巧妙地加入至前奏,像是老式胶片放映机发出的沙沙声,像是火堆里木炭的噼啪作响,一下子将听者丢进记忆的漩涡,缓缓倒叙出一段情感里的爱恨纠缠。

张一然用拼拼图的方式来表达对过往的记忆,他努力地将一块块碎片填满空洞,然后看着那张完整的拼图,却也只能唱出“回忆拼不到最初,也拼不到最后”这般词句。原来,曾经的人早已经随着拼图住进回忆里,再无法回来了。

他想在后面的写作里尝试着更直白一些,用叙事的方式“说”出故事。《贪杯》是整张专辑里叙事感最强烈的一首歌,它描写的是一种暗恋的状态,看过《K歌之王》音乐录影带的人,或许能明白其中的心酸。钢琴和乐队的搭配铺陈出强烈的画面感,让一个人心底的那份“卑微”曝光得无处躲藏。“很多人都经历过这种场面,无论平时多么自信,当面对喜欢的人时,内心的卑微感无从表达。”而有些错过,竟是一辈子的转身,令人唏嘘不已。

《时无时有》是一首完全关乎于张一然的自传歌曲。现实中,他在自己的音乐教室给学生上课,但千篇一律的工作让他感到有些压抑。他不想活成卡在喉梗间的鱼刺,也不想过那种一眼看得到头的日子,他要从这样的环境中释放出来。“我喜欢音乐,但我更想去创作音乐。”他说,“从起初的信念坚定,到意识越来越淡薄,梦想的状态不再如此明确。”人一旦有了梦想,便要与现实作决裂,这种徘徊与挣扎便是他所谓的“时无时有”吧。

迎来机遇

2014年,张一然在机缘巧合下接了话剧《马超超钢铁王国奇遇记》的配乐工作。有趣的是,那时候他连基础的音乐软件都还不会,为此他把音乐教室的工作暂停了四个月,交着房租在屋子里做起研究。他按下焦虑的心思,抚平所有纵横交错的念头,一头扎进了这潭深水中。在这之后,一口气做出了20多段配乐,并获得了导演的认同。他心潮澎湃,觉得自己过关了。

然而,“时乖命蹇”这个词竟发生在了他的身上。话剧开始彩排后,突然变换了导演,紧接着剧本、台词和一些场景细节都要跟着修改,音乐也不得不重新制作和梳理。当时,拧巴、郁闷、无奈全部裹挟在一起,砸向了张一然,但这又是他第一次承接配乐这么重要的工作,也只好闷头返工。几近通篇的修改过后,终于换来了新导演的频频点头,张一然长吁一口气。

在此之后,他迎来了转机。独木音乐的主理人“独木”偶然间在豆瓣上听到了张一然的音乐,觉得作品很成熟,于是便找到了他。起初,张一然是抱着怀疑的态度去接触独木,毕竟他的歌从来没有公开发行过。而独木是一个非常有耐心的人,并向张一然讲述起自己的经历,“我接触过许多音乐人,所以我知道能够让音乐人信任自己,是一件多么难得的事。他们总是质疑会不会被骗走版权,但我只是想让自己喜欢的音乐被更多人听到而已……”事实上,独木不仅将张一然的歌推荐给了一些影视剧,甚至帮他运作了新专辑的多项事宜,确实是他的“贵人”。“他不是一个版权商人,他是认真热爱音乐的。”张一然将这句话说得掷地有声。

张一然以为,给影视IP做音乐,首先要去了解片子的整体概念,然后再确定写作主题。这需要他去看更多的影片,听更多的音乐。“与片方的沟通则是最关键的一环。”曾亲历主题曲改10版的他,绝不允许这种“惨案”的再次发生。他认为,片方所传达出的想法往往是意象的,只有多提供些关键词和曲例,才能让沟通变得高效,音乐人的发挥空间也会更广阔。

写在最后

有很多人这样问张一然:你要如何宣传新专辑?想推到什么程度?对此,他只是淡淡一笑。

他觉得能制作出一张满心欢喜的专辑,然后攥紧现存的梦想,已经足矣。

他不愿总是在现实和梦想中做抉择,但又不惧怕任何真正的困难,“毕竟成长就是在这两者反复摆动中实现的。”

他跟朋友合伙成立了一间音乐工作室,Hit-Maker Music Studio,还取了一个搞笑的中文名字“偶像包袱”。他笑着说,得先去健一下身,不然对不起这个名字。

接下来,关乎音乐的一切都将像是按下了播放键,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他会继续写歌、配乐、开唱……

更重要的是,面对复杂,保持欢喜。

猜你喜欢

独木乐队专辑
陶瓷文化传承创新专辑
花的乐队
榕树为什么能“独木成林”
两张专辑,你更喜欢哪张? 区瑞强《致敬 Beyond》/张玮伽《你最珍贵》
梦想乐队
SNH48组合7SENSES推出第三张迷你专辑《天鹅(SWAN)》
花的乐队
乐队指挥
长头发的大树
网(外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