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甜橘柚’靠接换砧复壮技术研究

2019-12-13吴远海徐选美吴盛清姚月华尹瑞安朱惠芳钟晓昱鹿连明余久华吴荣庆魏海龙

浙江林业科技 2019年4期
关键词:庆元县树势生长量

吴远海 ,徐选美,吴盛清,姚月华,尹瑞安,吴 强,朱惠芳,钟晓昱,鹿连明,余久华,吴荣庆,魏海龙

(1.庆元县林业局,浙江 庆元 323800;2.庆元县永青国有林场,浙江 庆元 323800;3.浙江省柑橘研究所,浙江 台州 318026;4.庆元县竹口镇新窑村,浙江 庆元 323800;5.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浙江 杭州 310023)

‘甜橘柚’Citrus reticulate‘unshiu’×hassaku是以温州蜜柑C.reticulate‘unshiu’为母本,八朔柑C.hassaku为父本的杂交后代,属杂柑类晚熟品种。具有树势强、丰产、果实含糖高、酸度低、耐贮运等特点[1-3]。1998年以接穗引入浙江省丽水市庆元县。庆元县‘甜橘柚’基地大多建于2002 年,2009 年进入盛产期。但从2013年开始,部分‘甜橘柚’植株提前进入衰退期,主要表现为树势弱化、叶色发黄、枝叶枯死,有的果树濒临死亡等现象。对衰退‘甜橘柚’进行复壮,恢复树势,延长结果期成为了本研究的重点。

有研究表明,靠接在柑橘C.reticulata生产上有增强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增强树势,挽救病树,提早结果,延长结果期等利用价值[4]。因此对‘甜橘柚’靠接换砧复壮技术进行了试验,旨在充分了解庆元县‘甜橘柚’的生长动态规律和不同时间段进行不同处理后的‘甜橘柚’生长情况及生产效益,并且通过进一步完善靠接技术参数的研究,从而得出因早衰等问题导致植株死亡的防治措施,为当地衰败的‘甜橘柚’树复壮工作提供合理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从而有效提升‘甜橘柚’经营管理水平,促进农民增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点位于浙江省庆元县竹口镇黄坛现代农业园区外婆家‘甜橘柚’基地,2002 年采用枳Poncirus trifoliata做砧木的2 年生‘甜橘柚’嫁接苗种植,密度控制在1 125 株·hm-2,株间距3 m × 3 m。通过多次间苗,2009 年进入盛果期,密度675 株·hm-2。从2013 年发现基地部分‘甜橘柚’存在早衰等问题

1.2 试验材料

1.2.1 靠接工具 嫁接工具主要是削穗刀、枝剪刀、磨石、塑料薄膜条等。

1.2.2 靠接果树(接穗)选择骨架好、存在早衰等问题‘甜橘柚’作为靠接果树,平均地径6.7 cm,平均树高1.3 m。

1.2.3 砧木及预设种植砧的种植 砧木来自浙江省衢州市林业科学研究所,1 年生枳容器苗,平均地径0.8 cm,苗高0.3 m。在2015 年1-3 月,在距离衰退‘甜橘柚’主干基部朝南20 cm 左右处挖穴种植枳1 株。

1.3 试验方法

1.3.1 试验设计 在上述‘甜橘柚’基地存在早衰问题‘甜橘柚’作为靠接接穗,选取9 个试验小区,每个小区长66.7 m,宽10 m。靠接方式为周边靠接A、逢节靠接B 和斜腹靠接C。分别在2016 年2 月,3 月,4 月进行靠接复壮技术试验,共计9 个处理,1 个对照CK(未靠接衰退‘甜橘柚’),每个处理为24 株,3 次重复,每个重复8 株,并挂牌标号,合计240 株。靠接角度为30°~ 40°,靠接朝向为南向靠接,并采用一致的常规管理。

1.3.2 靠接方式 本研究靠接目的是换砧复壮,即利用新砧根系吸收土壤中养分和水分,挽救病树,促进果树的生长,故靠接砧穗接口下部均需保留。靠接试验材料是粗接穗(衰退‘甜橘柚’)细砧木(枳实生苗),故周边靠接(图1A)和逢节靠接(图1B)砧苗采用镶嵌式,而斜腹靠接砧苗则采用插入式(图1C)。

图1 靠接方式示意图Figure 1 Different inarch grafting

图1A 周边靠接和图1B 逢节靠接,其相同点:(1)将接穗靠接部位开1 小槽,对应砧苗削1 伤口,使槽口与伤口大小一致;(2)将砧苗伤口锲入接穗靠接口;(3)靠接后,用黑色塑料薄膜条将砧穗绑紧,靠接成功后剪断对应砧苗上部。其不同点:前者周边靠接砧苗伤口在树节间,后者逢节靠接砧苗伤口在树节上。

图1C 斜腹靠接:(1)将接穗靠接部位撬开一个小口,剪断对应砧苗上部,长削面视靠接角度而定;(2)将砧苗插入接穗靠接口;(3)用黑色塑料薄膜条将砧穗绑紧。

1.3.3 调查统计 共分4 次调查登记,即靠接前调查登记1 次,主要是调查衰退‘甜橘柚’(接穗)的原因;在靠接过程中调查1 次,采取边挂牌编号边记录相关数据,包括靠接时间、靠接方式,按挂牌编号分别记录。靠接后50 d 对接穗调查1 次,主要是调查衰退‘甜橘柚’愈合成活率;次年12 月份调查1 次,主要是调查衰退‘甜橘柚’愈合后砧穗地径增粗、接穗增高、树冠增幅,并按照不同靠接时段、不同靠接方式分别记录。

1.3.4 数据分析 试验数据均采用SPSS17.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不同处理间差异显著性采用Duncan 法进行多重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1 靠接对衰退‘甜橘柚’愈合成活率及其生长量的影响

由表1 可知,以斜腹靠接效果最好,其愈合成活率87.50%~ 95.83%,逢节靠接次之,其愈合成活率79.17%~ 91.67%,周边靠接最低,其愈合成活率62.50%~ 70.83%;与CK 相比,9 个靠接处理的砧木平均增粗1.21 cm,接穗(衰退‘甜橘柚’果树)地径平均增粗0.68 cm,说明靠接砧木能有效地增强植株的肥水吸收能力和营养物质向根部输送的能力,砧木越粗,能力越强;接穗(衰退‘甜橘柚’果树)平均增高0.41 m,其树冠面积平均扩大了0.69 m2,说明靠接增根能扩大光合面积和结果面积[5-6]。结合叶色深浅、叶片薄厚评价植株树势,靠接换砧成功后的衰退‘甜橘柚’,不论采取何种靠接方式,其树势明显增强。

表1 靠接对衰退‘甜橘柚’愈合成活率及生长量的影响Table 1 Effect of different inarch grafting on survival rate and growth of stock and scion

由表2、表3 可知,不同时间靠接对衰退‘甜橘柚’愈合成活率有显著影响(P<0.05),对其生长量无显著影响;3 月靠接效果优于2 月和4 月,其愈合成活率差异显著;不同方式靠接对衰退‘甜橘柚’愈合成活率、砧木增粗、接穗增粗的影响差异性极显著(P<0.01),对树冠增幅的影响显著,对树干增高的影响不显著;斜腹靠接和逢节靠接效果均优于周边靠接,其愈合成活率差异显著(P<0.05)。

表2 不同时间不同靠接方式对衰退‘甜橘柚’愈合成活率及生长量影响差异显著性检验Table 2 Test of the significance of difference on survival rate and growth of stock and scion grafted by different method and at different time

2.2 影响衰退‘甜橘柚’愈合成活率及生长量的因素效应分析

对衰退‘甜橘柚’愈合成活率及其生长量(砧木增粗、接穗增粗、树干增高、树冠增幅)进行误差方差等同性的齐次性检验,其双尾显著性值sig 分别为0.067,0.051,0.053,0.269,0.428,均大于0.05,说明各组中衰退‘甜橘柚’愈合成活率、砧木增粗、接穗增粗、树干增高、树冠增幅的总体方差没有显著性差异即方差齐性,故可以进行后续的多重比较分析[7]。对三个不同时间段采用不同靠接方式对衰退‘甜橘柚’愈合成活率及生长量进行单因变量多因素方差分析,由表2 可知,在靠接方式和靠接时间的2 个因素中,靠接方式主效应极显著,靠接时间主效应显著,而靠接时间和靠接方式的互作不显著。故在上述显著的效应和互作中,其对成活率作用的大小次序为:靠接方式>靠接时间>靠接方式×靠接时间。

表3 靠接对衰退‘甜桔柚’愈合成活率及生长量的单因变量两因素方差分析Table 3 ANOVA on survival rate of graftings and growth of stock and scion

3 结论与讨论

3.1 靠接对衰退‘甜橘柚’愈合成活率的影响

一般来说靠接选择在春季及夏初进行,但不同时间段靠接效果可能不同。本试验结果表明,在2016 年2-4 月对‘甜橘柚’进行靠接换砧复壮,3 月靠接效果最好。其原因可能是3 月(即惊蛰后至清明前阴天无风),树液流动性较强,夏梢尚未萌发,树势恢复快,长势旺。有试验结果表明,靠接过早或过晚均不利于愈伤组织形成,其原因是太早靠接,伤口愈合慢,气温不稳定,容易遭受到不良气候的影响,甚至会遭遇病虫损害;太晚靠接,气温过高,虽然靠接口愈合快,但被靠接树已展叶消耗了大量营养,同时砧苗幼嫩,皮层薄,一时难以从砧苗根系补充,且果树容易衰弱不健康,熬不到冬季就会死亡[8-9]。由此看来,对衰退‘甜橘柚’进行靠接换砧,要获得较高的成活率,每年3 月靠接,比2 月或4 月更合适。

不同靠接方式对‘甜橘柚’生长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差异,其原因可能是靠接砧穗形成层的接触面大小和紧密程度影响甜橘柚生长。有试验结果表明[5],逢节靠接效果优于周边靠接,是因为逢节靠接的形成层接触方式是内外结合式,其砧木嫁接成活靠的是砧木髓心和接穗形成层,或接口内外形成层的作用,可以避免穗砧各自愈合,而周边靠接的形成层接触方式是周边接触式,其砧木嫁接成活靠的是接穗周边形成层或薄壁组织的功能,很容易产生砧穗接口各自愈合的状况。斜腹靠接是对逢节靠接的改进,从其三个切面看,可以看到露出砧苗髓心和内外形成层,使砧穗形成层接触面大,连接导管和筛管众多,能迅速形成愈伤组织,使砧穗交流水分和养分。同时砧穗结合方式由镶嵌式改为插入式后,用黑色塑料薄膜绑紧,相当于靠接口外与光照有双层隔离(树皮+塑料薄膜),故黑暗条件可以加速愈伤组织愈合[2]。此外采用斜腹靠接的砧苗不受树节限制,接穗接口只需切一刀,无需开小槽,且愈合成活率比逢节靠接高出4%~ 7%。因此,对衰退‘甜橘柚’进行靠接换砧,要获得较高的成活率,在每年3 月采用斜腹靠接更合适。

有研究结果表明[4],靠接可以增强柑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柑橘生产上,枳砧抗寒力强,进入结果期早,树体较矮化,抗病力强,喜微酸性土壤,但不抗碱,因此建议对碱性偏重的土壤进行改良。本试验结果表明,靠接可以增强树势,使砧木地径增粗,增加‘甜橘柚’植株生长量,使树体健壮,建议适当增加靠接砧木数量2~ 3 株。本次试验靠接是预设砧苗成活后实施,受外力的影响,在砧苗靠接后,砧木容易反弹,导致砧穗接触部出现缝隙,影响愈合成活率。建议安装一种‘甜橘柚’靠接换砧嫁接实用新型装置[10],即在接穗与砧木之间进行铰接,以提高靠接成活率。愈合后及时拆卸铰接螺钉和螺母。

3.2 影响靠接换砧成功的因素

靠接换砧是柑橘病树复壮的重要手段,是实现柑橘优质、高产、高效最便捷的途径,在生产中已被广泛应用[8-9,11-16]。一般来说,南向阳坡光照足,靠砧增粗快,即使是在阴坡,朝南靠接也同样如此,开阔地除外;受坡向、坡位以及海拔高度等地形条件的影响,不同形成层接触方式对靠砧增粗快慢有关联。有研究结果显示[17],不同的嫁接方向对柚苗嫁接成活率及其生长都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其中以南向为最好。在砧木萌动之前或者在还没有展开叶子时进行南向靠接为最佳。这与本试验采用插入式南向斜腹靠接效果相符。不同靠接角度对柑橘脚腐病治愈及其生长都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其中砧苗与柑橘主干相交的夹角为30°~ 40°最好。本试验结果表明,在‘甜橘柚’靠接换砧复壮中,靠接方式对‘甜橘柚’靠接换砧复壮起到的作用最大,其次是靠接时间。当然砧木预设种活在‘甜橘柚’种植中也起很大的作用,是因为砧苗适应了诸如温度、湿度、光照、通风等适宜的环境条件,可以加速靠砧增粗,提高‘甜橘柚’靠接换砧复壮效果,进而促进‘甜橘柚’的生长。在‘甜橘柚’生产中,选择适合靠接方式和靠接时间是‘甜橘柚’靠接复壮的关键技术,研究二者对‘甜橘柚’靠接愈合成活率及生长量的影响,找出主要影响因子,对于提高‘甜橘柚’靠接愈合成活率及生长量有着重要意义。

本研究表明,在上述要素中,靠接方式起到的作用最高,靠接时间次之,而靠接方式与靠接时间的互作影响不显著。因此在‘甜橘柚’生产中,在靠接角度和靠接朝向确定后,关注靠接方式和靠接时间,采用插入式斜腹靠接,且在每年3 月进行。

综上所述,斜腹靠接是对逢节靠接技术的改进,具有操作方便,易掌握,不受树节限制的优点。本试验使用周边靠接、逢节靠接、斜腹靠接3 种方式,分别在2016 年2 月、3 月、4 月对衰退‘甜橘柚’进行靠接复壮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逢节靠接和斜腹靠接效果明显优于周边靠接,3 月靠接效果明显优于2 月和4 月,其中3 月斜腹靠接愈合成活率高达95.83%,故以每年3 月,用斜腹靠接方式对衰退‘甜橘柚’进行靠接,其愈合成活率最好。

当然,在‘甜橘柚’生产中影响因子众多,除上述的4 个主要因素外,在栽培管理过程中的湿度、气温、海拔以及通风、坡向、坡度等,也不可忽视,因此有必要进行全面系统地观察研究,以便为‘甜橘柚’生产提供理论参考。

猜你喜欢

庆元县树势生长量
湘北绿桐I号生长规律初步研究
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生长规律分析
庆元县举行《灵韵菇乡》一书首发仪式
北大河林业局森林生长量、枯损量调查与分析
庆元县举行《蕈山客》专著首发式
大量元素水溶肥料在石榴上的应用效果
不同香榧无性系子代测定林嫁接穗条年生长量比较
庆元县美术教师作品选登
浮梁县不同地形杨梅园树势与产量情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