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情考量打造适合学生的课堂摭探

2019-12-13沈玲芳

成才之路 2019年31期
关键词:借物学情课文

沈玲芳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山湖花园小学,江苏 苏州 215200)

正所谓“生活中处处皆语文”,学生在其生活经历和阅读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自主性积淀,走进课堂时已经不再是一张白纸。语文教学不能从机械的零起点起步,应该基于学生的基本学情,分别从目标设置、内容研制、策略选择、多元评价等维度出发,将学生的基本学情融入教学理念的体系架构中,构建语文高效课堂,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一、基于学情设定目标,设置明确的学习方向

科学精准的目标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抓手,更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基石。目标的设置需要从学生内在的认知体验和信息储备入手,既不能降低要求,无法满足学生内在的认知需要,也不能好高骛远,让学生望而却步。鉴于此,教师要根据文本内容和特质的不同,从目标设定的类型和难度入手进行准确考量,为学生的学习明确方向。

如苏教版中的《只拣儿童多处行》这篇课文,理解上的障碍点是作者“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即借助玉澜堂中的海棠花展现儿童活泼可爱、充满活力的特点。为此,很多教师草率地将教学目标设定为“了解借物喻人的特点,理解作者为什么在写儿童时要花费两个自然段来描写花朵”。虽然这一目标直指这篇课文的重难点——借物喻人,但没有真正走进学生的实际,没有能够从学生的基本学情入手。之前学生就已经通过《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文的学习,对“借物喻人”这种写作方法有了直观而感性的认知,了解了其“人即是物,物即是人”的表达本质。开始学习《只拣儿童多处行》之前,学生已经有了基本的阅读经验。从这个角度来看,将这篇课文的目标设定为“了解借物喻人的特点”显然与之前课文的教学目标是重复的,属于原地踏步走的节奏。因此,教师需要将学生的现有认知视为本篇课文教学的基点,将教学的起点设定在学生已经对“借物喻人”手法特点形成基本认知体验的基础上。这篇课文的目标设定,可以考虑聚焦在两个方面:一是理解借物喻人手法所承载的丰富意蕴——海棠花的旺盛茂密与儿童、与作者表达中心之间的关系,感知借物喻人写作方法的表达效果;二是扩展表达情境,在迁移练笔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运用借物喻人的手法来刻画人物。

只有真正结合学生的学情来设定目标,才能让课堂中的所有活动都发挥应有的价值和效应,避免学习的无效重复。

二、基于学情研制内容,提炼精准的价值资源

上海师范大学王荣生教授指出:“语文教学如果没有适切的教学内容,无论树什么大旗,玩什么花招,都无济于事。”这就跟烹饪的道理一样,厨师技艺再高,如果没有优质的食材,照样不能做出精美可口的菜肴。语文课程改革一直都积极倡导“教材内容并非教学内容”的理念,即教材课文中所呈现出来的课程资源,并不是所有的都有必要、都很适合教学实际。教师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精细的解读、甄别、统整,其中最为关键的一个原则就是要基于学生的学情,从学生已有的、未知的、感兴趣的等多个维度来关注学情,在精心研制内容的基础上,为学生提炼出精准的价值资源。

以苏教版中的说理文《说勤奋》为例,这篇课文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第一篇说理文,之前学生对说理文的了解基本上停留在零认知状态。为此,研制教学内容时就不能将这篇课文视为一篇普通的文本,而需要紧扣教材课文提炼教学内容。首先,结合文本内容,提炼“中心论点、例证材料”等说理文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对说理文形成初步的感性体验;其次,把握文本结构,了解中心论点和例证材料之间的印证关系,明确说理文中事例表达的作用;再次,关注说理文中两个事例,通过辨析对比明晰其论证价值的典型性。

依照这种理念研制出来的教学内容,完全符合说理文的文体特点,更为关键的是考虑到学生首次接触说理文的学情基础,能让学生重新转换视角,关注相应的价值资源,而这些都应该是学生在课堂中必须学习的,是能力生长所必备的。

三、基于学情遴选策略,提供丰富的学习方法

有了目标,就有了努力的方向;有了内容,就有了生长的资源。正所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此时就需要教师从教学策略的层面进行遴选。对于学生来说,适合的策略和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是课堂教学的对象,更是教学的主体,策略的选择绝不应该是教师一厢情愿的结果,而需要从学生的基本学情入手,选择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展开教学,真正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比如《莫高窟》一文,通过惟妙惟肖的彩塑、宏伟瑰丽的壁画、满目疮痍的藏经洞,展现我国古代文化的灿烂辉煌以及近代所遭受的创伤。针对这三个板块内容,教师从学生学情和认知规律入手,就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首先,教学彩塑。采用感知理解的方式,引导学生聚焦描写不同类型彩塑的四字词语,紧扣“慈眉善目”“威风凛凛”“强壮勇猛”等关键性词语来感受彩塑的个性鲜明。其次,教学壁画。要将更多的学习自主权交还给学生,组织学生自主感悟理解,并辨析描写“飞天”语段句式的特点和表达效果,在多种形式的朗读过程中进行积累。最后,教学藏经洞。借助材料拓展激发学生的民族情,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巧妙地利用语言表达实践平台,引领学生在情感奔涌之际进行语言表达,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不断提升。

纵观这一板块的教学不难发现,教师针对课文三个板块的内容分别采用了“感知理解、悦纳积累、迁移运用”等不同策略。之所以如此遴选教学策略,是因为要从学生的学情出发。学生对语言的认知需要在不断唤醒旧知识的基础上形成,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与原始的语言储备融通,让学生在原有的认知基础上不断丰富积淀,最后顺势达成迁移性练笔的目标。

四、基于学情实施评价,凸显多元的标准维度

一直以来,很多教师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制约,关注点一直局限在新授环节上,而对于新授之后的辅导,尤其是评价则很少关注。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先改革评价方式,并将评价环节纳入课程教学体系,成为与文本解读、教学设计、课堂实施等并列的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组织的课堂评价也需要从学生的具体学情入手,借助不同的标准、不同的维度展开评价,让评价成为学生检视自我、激发自我的重要手段。

以教学《埃及的金字塔》这篇说理文为例,教师可紧扣展现金字塔宏观壮观的语段,将教学的目标设定在洞察作者说明方法表达作用上。为此,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自主辨析、合作交流等方式展开学习。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能力,教师在教学完毕之后可组织学生进行多维的评价。自我评价,即学生对自己这节课的表现进行反馈,明晰自身所得与缺失;同桌评价,即同桌对其表现出来的学习状态和过程给出客观性描述;教师评价,即教师从学生纵向的表现来衡量,从学生的进步和闪光点入手进行评价,让学生在自己的经历中获得成长的自信。

在这样的评价过程中,教师并没有将评价作为对学生学业状态进行高下优劣之分的手段,而是从学生的基本学情入手,巧用评价激发学生、唤醒学生,凸显多元的评价标准,真正为学生核心能力的不断发展奠基。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需要充分考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现有水平,分别从目标、内容、策略和评价等维度入手,真正将基本学情考量在内,让教学的所有环节都彰显出浓郁的学生影子,以设置明确的学习方向,提炼精准的价值资源,提供丰富的学习方法,凸显多元的标准维度,为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服务。

猜你喜欢

借物学情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针对学情,实干巧干
背课文的小偷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借物思考解难题
借物抒情
例说依据学情开展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