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养老服务人员队伍建设研究

2019-12-12和丽芬迟昕美

中国经贸导刊 2019年32期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老龄化

和丽芬 迟昕美

摘 要:随着我国老龄人口数量快速增长,养老服务人员市场供需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基于供给侧改革背景,结合我国国情和国外经验,从政府、院校及养老企业三个层面提出养老服务人员队伍建设途径,以突破我国养老行业发展的人才瓶颈。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养老服务人员队伍 老龄化

截至2018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经达到人口总数的179%,根据国际通用标准(60岁以上人口占10%即为老龄化社会),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发展养老行业是大势所趋。来源于中国公益研究院官网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人才,当前我国养老服务人员队伍的供给严重不足。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小组十一次会议上提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通过改善供给路径,优化供给结构,促进各行业发展[1]。我国养老行业服务人员短缺的原因之一就是供给结构不合理,因此,优化人才供给结构对于养老行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养老服务人员队伍现状及原因

(一)养老服务人员队伍现状

1养老服务人员数量不足。北师范中国公益研究院2017年对我国养老服务人员培养情况进行统计,发现我国需要服务人员护理的失能、半失能老人约有4063万人。根据国际失能老人与服务人员3:1配置比例计算,我国至少需要1300万服务人员,而当前各类机构养老服务人员总数不超过50万,人员缺口巨大[2]。

2养老服务人员质量不高。养老服务人员可分为管理层服务人员和普通服务人员。从学历教育来看,我国大专和本科学历的管理层养老服务人员仅占35%,高中及以下学历约占60%;从专业角度来看,绝大多数人员不具备养老行业相关技术知识,现有院校未设置养老管理人员培训专业,很多管理人才由其他行业转入,普通服务人员中取得国家护理资格认定的人员不足10%。来源于民政部社会福利与慈善事业促进司官网

3养老服务人员队伍流失率高。人大代表刘晓静指出,如何留住人才是养老行业一直在攻克的难题。据其统计,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毕业生工作第一年流失率约为30%,三年后流失率达到70%;而来自养老机构的数据表明,每年养老护理员流失率约为70%,护士流失率大约50%,这些情况阻碍了养老行业的发展。

(二)原因分析

首先,地方政府政策執行不到位。虽然近些年各级政府先后颁布相关政策法规提高养老服务人员福利待遇,但是执行情况并不理想,养老人员工资及待遇未达预期。此外,随着老年人口数量快速增加,服务人员供给不足导致其劳动强度随之增加,因此工作人员身心会感到不平衡,从而导致人才流失匮乏。

其次,当前社会对养老服务职业存在认知误区。第一,多数人认为养老工作内容低端,服务人员主要负责老人日常照料工作,年轻人尤其是独生子女对此有排斥心理;第二,一些人认为养老工作社会地位低,社会认可度及工资水平低等,使很多人对养老工作望而却步;第三,入职门槛低,任何适龄人员都可以从事养老工作,无形中增加了人们对养老工作简单容易的误解。

第三,养老服务人员培养效果不理想。目前我国养老服务人员培训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由高职、高等院校招生培养。这种方式面临生源不足、培养方式不统一、后期培养难度大等问题。(2)政府及民营机构定期进行专业培训。这种培养方式因为培训时间短、人员接受能力参差不齐,导致无法获得预期效果。(3)将薪资待遇与职业证书相挂钩。该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励养老服务人员主动提升专业能力,但是目前养老服务人员紧缺,很多人员即使没有取得相关证书也可从事养老服务工作,最终导致服务人员质量不够。

二、养老服务人员需求类型

随着生活水平逐渐提高,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也日益增加,主要分为以下几个层次:一是基础需求,即日常生活照料需要;二是康复需求,即身体恢复、心理康复等需求;三是精神需求,即日常陪伴、受到尊重等。根据老年人的需求层次,可将养老服务人员需求类型大体分为四类:管理层服务人员、康复服务人员、护理服务人员、志愿者服务团队。

管理层服务人员主要负责养老机构运营以及人员管理。老人需求能够被满足的前提是养老机构良好运营,而机构良好运营的基础是具备优秀管理人员。作为管理者,应具备管理能力、沟通协调及风险预判和控制能力等。此外,为保证管理策略有效,管理层还应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并且熟悉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康复服务人员主要负责老年人的精神、心理健康。养老不仅仅是照顾老人,更为关键的是将老人养好。由于家人陪伴时间短、与社会发展脱节及年龄差距等原因,部分老人在心理、精神等方面可能存在问题,因此康复服务人员除掌握基础护理知识外还应具备心理学、医疗、营养、社交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护理服务人员主要负责照顾老人日常生活。养老服务的基础工作劳动强度很大,因此对护理服务人员的健康要求很高。随着年龄增长,部分老年人可能会出现脾气性格变坏、记忆力下降等情况,需要护理服务人员具有耐心、爱心和责任心,提供人性化护理。此外,护理人员频繁变换不利于老人康复,因此该类人员还要具备职业忠诚度。志愿者服务团队主要由学生以及社会人士构成。各年龄段的学生均可作为志愿者,弥补老年人的亲情空白,丰富老年人的精神世界;社会人士除精神慰藉外,还能给老人带来物质关怀。志愿服务团队较早接触老年人生活状况,一方面增进他们对老年人生活的理解,培养接纳、悲悯之心;另一方面推人及己、由他们自觉向家庭、下一代灌输对养老的责任和尊重,促进社会协调发展。

三、国外养老服务人员队伍建设情况

美国、日美等发达国家很早就开始进行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并取得一定成效,我国近些年才逐渐重视养老服务人员队伍建设。学习国外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建设养老人员队伍,是从供给侧推动养老行业发展,缓解老龄化社会养老供需矛盾的方式之一。

日本利用法律法规进行养老服务人员培养,从1987开始先后颁布《社会福祉士及介护福祉士法》、《看护员等人才确保促进法》、《社会福祉事业法》和《社会福祉设施职员退休津贴共济法》等法案,明确培养方案和工资待遇。此外,日本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全方位一体化的培训体系,并为一些人员提供培训优惠[3]。服务人员工作后,养老机构必须为其提供职业生涯规划。美国重视养老服务人员的激励机制和从业资格。在美国,为老人提供志愿服务已成为学生升学、工作人员升职的一项硬性考核指标,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人们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此外,美国大学设立了老年护理培训课程,通过老年学会资格认证考试后,人们才可以从事护理工作。德国注重养老服务人员专业知识培养以及从业资格认证。德国政府将人员培养分为三个层次:中专、专科培训和本科培训,并实行双证书制度,学校负责颁发理论课程合格证书,养老机构负责颁发实践课程合格证书[4]。对于服务人员从业资格,德国通过颁布《老年护理职业法》进行明确。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国外在培养养老人才时比较注重人员从业资格认定、福利待遇以及发展空间,这为我国养老服务人才建设的供给侧改革提供了借鉴。

四、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我国养老服务人员队伍建设

从供给侧出发为养老服务人员提供各种支持,建立合理、完整的建设体系,对于服务人员队伍建设至关重要。本文从政府、院校及养老企业三个层面入手,提出养老服务人员队伍建设意见,为我国养老行业供需不均衡问题提出缓解策略。

(一)政府层面供给

1发挥好引导和支持作用。建设养老服务人员队伍,离不开政府支持和引导。首先,政府应通过多渠道宣传我国对于养老人才的需求、从业人员及行业的发展前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社会对于养老工作的认知。其次,政府需要激励与引导服务人员参与培训,可以对其误工损失进行部分补偿。最后,相关部门应制定政策法规,例如限定基本工资、给予养老服务人员个人所得税税收优惠、获得职业资格认定后可以落户等,鼓励与引导相关人员从事养老工作。

2制定监督机制。建设养老人才队伍离不开有效的监督机制。政府在制定监督机制时,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政府定期开展监督工作,要求各级政府定期向上级政府汇报有关养老人才政策落实及人才市场变化等情况。二是政府对养老机构和院校进行监督,督导院校人才培养情况,包括招生规模、培训体系及人才就业后动态等;对养老企业的监督侧重于保障措施是否落实到位及服务人员工作情况等。

(二)院校层面供给

1设立完整的培训体系。目前,我国已经有部分高职院校设立养老相关专业,但每个院校选取的教材、培养模式没有统一标准,随意性较大,这种状况不利于养老人才培养[5]。因此,相关院校需要合作设计一套培训体系,采取统一教学标准和考核形式,将养老服务人员在校培养过程规范化。规范化流程不仅有利于养老服务人员规模化培养,还可以为政府及民营培训机构等部门奠定再教育基础。

2将分类培养与分层培养相结合。从服务人员类型来看,每层服务人员都需要复合型人才,只是每个层次对专业知识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例如,康復服务人员中包括心理康复人员和身体康复人员,心理康复人员需要具有深厚的老年心理学专业知识背景,身体康复人员需要熟练掌握营养学、身体康复等方面专业知识。复合型人才需要全面了解老人状况,进而为老人提供更好服务。因此,学校在设计课程时不能局限于分类或分层培养,要从全面角度出发,对于主修课程可以多分配一些学时讲解,非主修课程根据学生从业需要分配课时。

(三)企业层面供给

1为养老服务人员提供物质供给。养老行业具有前期投入大、回收周期长、融资困难以及需要政府支持等特点,因此在薪酬待遇方面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要求,养老机构可以考虑从其他方面对员工进行物质支持。例如,服务人员父母入住其所在养老院可以享受一定折扣或者部分项目免费;养老机构员工可以在满足一定工作年限后免费入住该养老院。此外,养老机构要尽力改善服务人员工作环境,使其保持身心愉悦。

2制定人才评级制度并激励人才提升自我。现阶段养老行业人才缺口巨大,尤其是专业人才,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人才评级制度,将人员薪酬与其等级挂钩。同时,养老企业需要对员工进行职业规划教育,使其明确发展目标,鼓励服务人员通过各种渠道参加培训,提升专业能力,对于取得相关职业证书的服务人员给予物质奖励。此外,养老企业要保持合理运营,进而为服务人员提供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马池芬养老服务人才培养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7(19).

[2]王天鑫,韩俊江我国养老服务人才培养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税务与经济,2018(06).

[3]康越日本养老人才队伍建设简析[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版),2013,40(03).

[4]刘记红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我国乡村复合型养老服务人才培养的思路和对策[J].农业经济,2017(12).

[5]王莎,何国平,姚菊琴,罗艳健康服务业与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07).

猜你喜欢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老龄化
老龄化是医药行业的福音吗
全国深度老龄化省(市)增至7个
健康月历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海尔的影响
北京超老龄化将持续50年以上
学习习近平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 扎实推进淮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与现实依据
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十三五”规划
韩国将成为第二大老龄化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