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集中核算模式下提升国库会计核算质量的策略

2019-12-12冯丹赵耀军

中国经贸导刊 2019年32期
关键词:国库核算会计核算

冯丹 赵耀军

  

摘 要:我国国库会计核算系统已实现全国数据的集中核算,此模式下的会计核算虽具有事前监督人工化、事中核算电子化、事后管理多元化的特点,却仍然在长期视角、信息系统、会计分析和人力资源方面存在不足。根据现阶段国库会计核算中应重点关注的问题及风险,提出优化国库会计数据集中管理的策略。

关键词:集中核算模式 国库会计核算质量

一、国库会计核算的发展历程

自1985年7月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金库条例》规定开始,国库会计开始实现单独核算[1]。伴随着金融市场及财税体制的不断革新,我国的国库会计核算体系日趋完善,逐步确立独立的职能定位、建立独立的划转渠道,最终实现全国数据的集中核算。

(一)国库会计未独立核算阶段

1985年之前,人民银行未单独设立国库部门,相应的国库账务通过人民银行会计科目进行核算,执行会计与国库的合署办公机制。此时的国库会计核算隶属于人民银行会计,无法发挥其独立职能进行专项核算。由于国库会计具有银行会计与预算会计的双重属性,将其分离出单独核算势在必行。

(二)国库会计初步单独核算阶段

1985年至1992年为我国国库会计独立核算的初级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金库条例》的颁布赋予人民银行经理国库职责的同时,由会计部门代管国库账务也成为历史,独立的国库会计核算体系开始建立。此阶段的国库账务均经手工处理,造成低效率、高成本的局面,不利于国库监督管理、信息分析等附加职能的实现。

(三)国库会计借助行库往来核算阶段

1993年至2002年借助人民银行营业部“行库往来”,创建国库电子化核算新时代。《中国人民银行国库会计核算规程》等制度的陆续发布规范国库会计账务处理,统一业务操作标准,为开发全国统一的国库会计核算应用程序打下基础。2001年,中国人民银行研发推广TBS(10版),提升国库会计核算的质量,开启电子化核算新征程。但是此时的国库资金往来需要借助人行营业部的“行库往来”进行清算,未能建立国库业务的专属外部划款渠道。

(四)国库会计核算建立独立划转渠道阶段

2003年至2007年,国库会计核算电子化程度进一步提升,形成独立的资金支付系统。为顺应国库管理制度改革,中国人民银行跟进系统配置,更新TBS系统至40版。基于先进的国库会计核算系统,建立国库专属的资金划转渠道、探索新型支付方式,财税库银横向联网系统、国库集中支付模式应运而生,提升资金划转效率,优化金融服务,国库职能日益凸显。

(五)国库会计核算实现全国数据集中阶段

2008年以来,国库会计核算迈上新台阶,实现全国数据集中处理。TCBS系统较TBS系统在系统管理、岗位设置、清算方式、账务处理方面均有所完善,结合TIPS系统、TIMIS系统构建起三足鼎立的国库会计核算信息化系统框架,为提升国库会计核算质量搭建了技术平台。与此同时,《国库会计管理基本规定》等制度的出台为实现国库会计核算集中处理提供了制度支撑。

二、集中核算模式下国库会计核算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集中核算模式下实现了核算资金的“一点接入、一点清算”,成立了TCBS全国业务处理中心,统一组织实施会计账务处理,确保数据集中储存,达成信息共享的目标,形成扁平化的会计核算结构,提升了会计核算效率,规范了会计业务操作,促进国库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

(一)国库会计核算主要内容

国库会计核算主要可以概括为四方面内容。一是资金清算部分。包括政府资金的收入、支出、更正、退库等业务,它们是国库会计核算的核心组成,也是国库参与预算执行的具体方式。二是监督管理部分。国库承担着对预算收入、支出合规性、合法性、合理性进行监督管理的法定职责,有效的监管是保障会计核算质量的前提。三是市场交易部分。包含国债兑付管理与现金管理。其中,国债兑付管理保障国债资金有序清算,保护金融消费者的权益,最终达成调节宏观经济、支援公共建设的目的。现金管理是保障国库资金安全前提下,发挥利益最大化的一种资金运作方式。目前,此项工作由省级以上国库负责。四是信息分析部分,它是会计核算的延伸,反映会计核算质量,解读数据的真实含义,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信息,促进国库全面履职。

(二)现行国库会计核算特点

1事前监督人工化。事前监督指的是在相关业务处理前,纸质票据接柜阶段或是电子信息接收之后,对所有信息按照相关制度规定,如《中国人民银行国库会计核算监督办法》进行要素审核。事前监督阶段主要是由国库会计核算人员对接收业务进行人工审核,拒绝受理所有不合规业务,维护国家资金安全完整,铸造政府资金运行的防火墙[2]。为了提升工作效率,降低事前监督成本,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积极探索事前监督新模式,如承德市中心支行近兩年制定《承德市国库业务差错提示管理办法(试行)》和《承德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办理国库业务差错通报机制(暂行)》,创新举措,力图建立全方位、立体化的国库监管体系,已取得良好效果。

2事中核算电子化。依托于“3T”系统,国库会计核算呈现电子化发展态势。集中核算模式下,账务核算与资金清算实现同步运行,优化了账务处理程序,由中心统一对外进行资金清算,预算收缴直接入库、支出瞬时到账,高效行使预算执行职能。在风险防控方面,系统设置“双签制”用户审批及“双认证”登录方式,确保核算人员身份合规、操作合法;收入业务双人处理、支出业务三人连作,夯实国库安全防线。与此同时,在信息输出方面实现多平台共享,全国国库业务处理中心统一对各层级国库业务数据进行收录、加工、存储、分享,实时反映国库资金变化动态,维护财政资金健康运转,并为后续信息分析工作提供数据来源。

3事后管理多元化。会计核算是国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各基础业务组成,具有机械化、常规化的特点。核算电子化大大提升了国库业务人员的工作效率,有更多的精力从事管理型工作,使得事后管理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虽然说事后监督独立于会计核算,但是其职能的发挥有助于会计核算质量的提升,因此会计核算的事后管理从事后监督及会计分析两方面进行讨论。一是事后监督管理系统全面上线,强化复核、审验职能,实现人工审核与电子校对的双轨制。人工监督的主要工作是对会计核算业务的凭证、账表等逐一进行勾对、整理、装订、编号和归档,确保账证、账实、账账、账票相符。电子监督是基于事先维护完成相关参数的事后监督管理系统,对前一日的会计核算业务进行电子验证,绕过人工干预,为会计核算提供双重保障。二是加大对会计分析工作认识,借力会计分析系统,注重资金流动性分析,全面深挖信息价值,提供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会计分析系统的上线及多次升级,实现每日自动提取数据并平衡校验,使会计分析人员专注于数据解读,开创了会计核算信息分析新纪元。

三、现阶段国库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长期视角应对业务环境变迁

国库会计核算经历合署办公、独立核算、手工记账到电子办公的演变,制度转换、技术升级、业务需要等多方因素共同促成多维的核算业务环境。环境的变迁对会计核算提出更大的挑战,缺乏长期视角应对后续的变化。一是创新意识有待加强。现存在业务人员就业务论业务的普遍现象,只考虑当下的账务处理,对未来的发展情况没有理性思考,缺乏长远意识来正面迎接今后变化,未能以主动出击代替被动适应,这会阻碍国库事业的快速发展。二是存在滞后性。摒除人员主观懈怠原因,我国处于各方面蓬勃发展时期,业务环境频繁变化,工作理念、办公方式、系统操作等虽然一直在更新,但仍不能满足业务发展需要,存在滞后性。

(二)国库信息化系统有待进一步改善

《“十三五”时期国库业务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建设“国家金库工程”,此项工程旨在为国库建立现代化网络、八大业务子系统、两个综合业务平台、数据仓库及灾难备份系统。现阶段以3T为主体的国库信息化系统框架已基本建立完成,虽然一直在更新完善,仍有改进空间。一是业务操作系统存在功能缺失,兼容性差的问题。由于集中核算模式下,数据集中存储,日间仅提供一次数据汇总,无法实时查询账务情况。而且与其他系统尚未无缝对接,如基础数据确认仍需人工向TMIS导入数据。二是未能实现全链条监督,事后监督系统运行效率低。目前的国库监督系统仅能监控自身业务处理合规性,无法将触角延伸至国库系统外,对金融机构进行有效监测,对财政部门及征收机关发起业务做到源头把关,对从国库流出资金的最终去处展开追踪。并且事后监督系统受“T+1”监督模式及人工重复录入方法的影响,降低工作效率,无法实时监控风险。三是国库信息化分析系统未与外机构联通,无法获取外部有效信息。该系统数据均从TCBS等国库自有系统中获取,信息的局限性限制了分析的纵深度。

(三)国库会计分析成果的质量不够高

国库会计分析工作起步较晚,从2005年才被列入国库工作范围,且前期传统核算模式下,基础工作繁重,此项工作发展受限。随着核算电子化的逐步推进,会计分析工作地位有所升高,但是现阶段会计分析体系发展不健全,研究成果差强人意。一是研究角度泛化,流于形式。每季度出具的会计分析报告多照搬国库会计分析框架,未联系国库工作实际,忽略财政专户分析等盲点问题,无法起到以分析促管理的作用。国库作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实施效果的信息接收站,会计分析也应具有宏观政策制定参考意义。二是数据分析表面化,缺乏深度。国库资金流动性仅简单的研究商业银行与人民银行间的往来,体现规模量增减,未联系财政运行及经济发展信息,探讨国库资金变动对宏观政策实施及国库自身管理的影响。三是分析方面单一化,造成失衡。大多数基层国库会计分析主攻国库资金流动性分析,忽视安全性分析的重要性,且简化的安全分析未涉及外部风险链,无法向上级准确反映当地安全性方面的具体情况。

(四)人员状况不能满足国库发展需求

高速发展的国库事业需要大量的优秀业务人员来支撑、建设,目前的人员状况无法达到理想要求。一是基层国库人员结构不平衡。以承德为例,截至2018年底全辖国库人员64名,40岁以上37名,占比5781%,出现年龄层次断档,青黄不接现象,不易很好的发挥传帮带作用和为国库发展持续提供有力的人员支持;本科及以上32名,占比仅50%,受知识水平结构影响,顶层要求不易消化,新型系统不易接受。二是国库业务人员培养机制不完善。现在国库业务发展需要的是复合型的人才,而目前的人员培养方式不适应此发展趋势,未形成阶梯式人员供给体系,无法实现有效的人员循环。

四、相关建议

(一)破除窄化效应坚持党建引领的全局观

由于缺乏长期性视野,在确定可以收到回报的前提下,人们更倾向于选择短期而忽视长期利益,进而产生窄化效应。当下国库业务环境日新月异,为确保决策执行不偏离预期设想,国库人员能够时刻抱有激情并保持创设性思维,坚持党建引领是关键。党的建设包括思想建设、作风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纯洁性建设,具有明确的实践性,使党具有旺盛活力,适应时代的发展。2019年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强调坚持党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2月18日,人民银行、外汇局召开纪检监察工作会议全面部署2019年党建工作,进一步明确党建工作对人民银行发展的重要性。因此,为适应国库业务发展,破除窄化效应,各级国库要提高坚持党建引领促履职的认识,用党的先进思想武装自己。

(二)基于区块链技术健全国库信息化体系

区块链本质是具有匿名性、防篡改、去中心化等特点的分布式数据库,在资金清算、金融交易、物联网等方面存在运用空间。前的国库信息化系统有待进一步完善,可以在诸多方面尝试借助区块链技术。一是完善业务系统,增强系统兼容性。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及可灵活编程特性有助于改善现有系统的缺陷,保证系统的可持续更新,适应业务的发展。二是实现全流程监督,有效监测资金的去向。利用区块链技术防篡改、时间戳等特质,建立科学化的监测系统,对资金设置控制点以防范风险。三是探索实时数据分析,获取更有价值信息。将区块链与大数据技术融合,探索互联网+时代信息实时分享,将国库系统与外部机构数据源连接,为深度分析奠定数据基础[3]。

(三)聚合思维下提升会计分析的参考价值

以会计分析为中心,尽可能运用已有的经验、知识,将各种信息有机结合,再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将思维聚集在会计分析上,最终提高会计分析质量。具体来说,一是要扩宽会计分析角度。将会计分析工作做实,结合工作实际、政策导向、地方经济等多方面因素,选取有意义的切入点,全方位的进行分析,形成综合性分析与专项性分析并轨的研究机制。二是深度挖掘会计信息含义。国库会计分析人员要丰富现阶段会计分析方法,在系统梳理会计分析与统计分析区别和联系的基础上,借助统计分析的成功经验,明晰会计信息的真实含义,提供有价值的分析报告。三是强化国库会计安全分析。强化安全性分析工作重要性的意识,并建立数据分享平台,使得安全分析兼顾整个风险链条。

(四)以人为本打造复合型人才队伍

人民银行要加大对国库人员培养的重视程度,优化人員组成结构,完善人员培养机制。一是加快人才引进。为解决年龄老化、知识结构陈腐等尖锐问题,建立一支年龄结构合理、业务素质过硬、专业能力卓越的国库人才队伍势在必行。国库部门要加快人才引进的步伐,为国库事业的进步引进新鲜血液,保持人员的稳定性及活跃性。二是强化人才培养。随着业务环境的不断迭替更新,国库更需要懂业务、善分析、长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合理的人才培养机制显得尤为重要。业务人员进入国库系统后要在会计核算、统计分析等岗位进行轮岗学习,熟悉国库整个业务流程,按照自身优势调配最适岗位,并采取联合调研方式强化分析能力的同时开阔思维、互岗互通,形成阶梯式人员供给体系,打造业务尖兵[4]。

参考文献:

[1]戴新海,张庆国库会计核算发展历程与改革路径选择[J].财会通讯,2013(8):46-48

[2]韩睿文,郭彩如何以国库会计分析为契机推进核算管理水平——基于基层国库视角[J].北方金融,2017(2):69-70

[3]梁韶艳央行新会计核算方式下事后监督工作转型的思考[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5(2):116-118

[4]马天龙区块链技术及国库应用场景——基于国家金库工程建设的考量[J].地方财政研究,2017(12):26-32

猜你喜欢

国库核算会计核算
涂料企业会计核算精细化管理
我国金融机构投融资业务碳核算研究
浅论县级国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探析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
地勘单位会计核算管理相关问题及措施
基层单位国库集中支付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关于中小企业会计核算问题
银子去哪了
今年3季度起实施季度GDP核算改革
国库电子化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