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媒体信息技术对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作用

2019-12-11谌海清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19年10期
关键词:提高素养搭建平台信息技术

谌海清

[摘 要]随着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发展,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果,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信息技术运用与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相结合,既可以在教学相长中提高师生的信息化素养,进而改变教师“粉笔+黑板”的传统教学模式,搭建一个全新的师生沟通平台,创设不同的生活化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落实新课改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

[关键词]  信息技术;提高素养;搭建平台;课堂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把多媒体信息技术融合到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去,已经成为培养学生道德品德、落实核心素养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提高师生双方的信息技术素养,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搭建师生相互沟通、共同提高的平台;还可以创设不同的生活化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成为课堂的主体,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突出学生地位

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最直接的体现是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的呈现。因此,要把多媒体信息技术运用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去,首先需要教师熟练掌握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教师要针对教学内容,全面搜集资料,包括音频、视频、图片、文字等,经过对教材的重新构建和处理,最终以多媒体课件形式出现。

其次,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老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之前,要对学生提出相关的要求,如材料的收集、影像的准备等;在多媒体课件制作过程中,对学生提供的材料进行分类整理,对其中好的材料,积极采用,充实到多媒体课件中去。师生之间相互合作,取长补短,课堂上用来展示的多媒体课件必将更加精彩,更加适应学生的认知规律,从而真正实现师生之间的教学相长。

例如,笔者在制作七年级上册(部编)第七课《爱在家人间》课件时,查阅了许多资料,也请教了一些电脑高手学习一些制作技术。比如,如何让课件看起来更美,如何下载并插入视频、动漫等。为了内容的丰富,积极争取学生的配合,了解班级中与父母发生冲突的学生,与他及其父母沟通,拍摄相关视频。一些学生也把自己搜集到的材料、拍摄的视频给我……这一堂课件制作下来,我的信息技术水平明显上了一个档次,与学生的关系也更融洽了。

因此,多媒体信息技术运用得好,对教学主体的双方来说,可以起到相互促进、教学相长的效果,提高师生双方的信息技术素养。

二、搭建沟通平台

课堂是师生交流的地方。道德与法治课老师要通过课堂展示与交流,让正能量进入学生的脑海,从而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师生畅通无阻地交流,并且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一直是教师们追求的目标。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运用,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师生之间的沟通搭建了一个平台,形成一种沟通新模式。

例如,在讲授七年级上册(部编)《爱在家人间》时,为了让学生理解父母与子女发生冲突时,父母的真切心理感受,笔者设置了两个环节:一是通过网络视频与两位家长沟通,了解他们与子女发生矛盾冲突时的真实感受;二是播放之前笔者了解到的班上某学生与妈妈因穿衣服发生冲突后,妈妈对女儿说话的视频,在女儿看到妈妈的视频深受感动之后,老师顺势引导,让该学生通过微信视频直接与妈妈对话。通过这两个真实视频对话,学生们真正明白了父母对子女的爱,也理解了当父母与子女发生冲突时,沟通与换位思考的重要性。空间、时间的随心转换,老师的讲解贯穿其中,话不多,学生却都能够深刻体会、用心感受、深受触动,多媒体技术功不可没。

由此可见,多媒体信息技术具有较大的优势,可以多角度、多方位搭建沟通平台,彼此交换意见和看法,从而使师生交流更顺畅,使课堂更有效。

三、创设体验场景

道德与法治课的目标之一,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单纯的说教,甚至煽动的语言,无法使这种情感真正融入学生的内心深处。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课堂中可以创设或者模擬各种场景,从而促进学生情感体验和感情融和,让学生身临其境,受到感染和启发。

例如,在讲授七年级上册(部编)《爱在家人间》时,为了让同学生们深刻感受到父母的爱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笔者播放了一个小视频《特殊的招聘》:有一项工作,要干很多的活,一周七天,一天24小时都处于工作状态,没有节假日,同时必须具备烹饪、医疗等方面的知识,身兼数职,却无任何报酬。面对此条件,参加聘任的人都摇头,都觉得不可能有这样的工作,都拒绝接受这一项工作。最后,招聘人说:其实,千千万万的人都在做这项工作,这个人就是妈妈!联想到日常生活中父母的付出,全班同学在沉静片刻后,很多同学流出了眼泪。如果老师在讲授时,只是举几个父母关爱子女的简单的例子,比如晚上送子女去医院,陪子女做作业,学生是无法从内心深处感受到父母的爱。最后老师点题:是的,父母的爱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呵护与陪伴,是天底下最伟大、最无私的爱;爱是相互的,父母爱我们,我们也要爱父母,要用实际行动来传递对父母的那份爱,学会感恩父母,共筑亲情。这样,无需华丽的辞藻,无需煽动的语言,在潜移默化中,学生就能够深深地感受到父母的爱。

可见,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根据需要创设不同的生活化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更深刻地理解教材中的观点,从而突破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难点问题——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做到“润物细无声”。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新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动脑思考、动手自主研究、小组讨论交流,学生的学习会更加积极和努力,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例如,在讲授七年级上册(部编)《爱在家人间》时,我在导入环节设置了“爱的猜想”—— “他很爱她。她细细的瓜子脸,弯弯的娥眉,面色白皙,美丽动人。可是有一天,她不幸遇上了车祸,痊愈后,脸上留下几道大大的丑陋疤痕。你觉得,他会一如既往地爱她吗? ” 请选择(   )

A.他一定会      B.他一定不会      C.他可能会

问题一抛出,学生们的兴趣就被调动起来的,一个个叽叽喳喳的,A、B、C三个选项都有人选,而且理由五花八门。当我抛出“他”是“她”的父亲时,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选A!我说:为什么?学生们都回答:因为爸妈爱我们!完成了这道选择题,学生真正懂得了家是成长的摇篮,是心灵的港湾,父母对我们的爱是最伟大、最无私的。

可见,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随心创设教学需要的情景。在多种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情景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必然得到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更使探究新知识的认知活动变成了学生的心理要求,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学习效率自然就更高。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作为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更多地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发挥其独特的魅力和作用,为教学服务,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桂金.多媒体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运用[J].考试周刊,2018,(47).

[2]蒋福军.信息技术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实践与感悟[J].宁夏教育,2017,(02).

[3]邓红 .多媒体课件制作及其运用研究[J].  软件教育技术导刊, 2007,(1).

责任编辑 邓 振

猜你喜欢

提高素养搭建平台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培养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素养
试析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
提升记忆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历史课堂教学模式优劣之管见
快乐阅读能够成就人的精彩
加强情感交流?优化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