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GIS的武陵山区旅游扶贫绩效空间差异分析

2019-12-11唐业喜周盛芳李智辉李逸舒陈其红邓明蓉

湖北农业科学 2019年20期
关键词:空间差异旅游扶贫绩效

唐业喜 周盛芳 李智辉 李逸舒 陈其红 邓明蓉

摘要:基于湖南省武陵山区2017年的面板数据,结合旅游扶贫的内涵,构建包含经济、社会、生态、贫困绩效4个维度的评价指标体系,分别运用AHP法、标准值加权求和法确定指标权重及最终扶贫绩效值,对37个县域的旅游扶贫绩效空间差异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湖南省武陵山区整体旅游扶贫绩效不佳,中等绩效以上的县域22个,占比59.46%,较低绩效以下的县域仍占比40.54%;各县域绩效差异较明显,空间上大体呈现出南北绩效较好、中部绩效一般的分布态势;指标维度绩效差异性较大,经济绩效和贫困绩效对综合绩效贡献较大,而社会绩效和生态绩效贡献较小。

关键词:旅游扶贫;绩效;空间差异;GIS;武陵山区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9)20-0214-06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9.20.051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Spatial difference analysis of tourism poverty alleviation performance GIS in Wuling Mountain area:Taking 37 counties and cities in Hunan province as an example

TANG Ye-xia,ZHOU Sheng-fanga,LI Zhi-huia,LI Yi-shua,CHEN Qi-hongb,DENG Ming-ronga

(a.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b.College of Tourism and Management Engineering,Jishou University,Zhangjiajie 427000,Hunan,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panel data of Wuling Mountain district in Hunan province in 2017, combined with the connotation of tourism poverty alleviation, a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consisting of four dimensions of economic, social, ecological and poverty performance is constructed, The AHP method and the standard value weighted summation method are used to determine the indicator weight and the final poverty alleviation performance value so as to analyze the spatial difference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tourism poverty alleviation performance in 37 counti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verall tourism poverty alleviation performance in Wuling Mountain, Hunan is not good, 22 counties with medium performance above, accounting for 59.46%, and the county below lower performance still accounts for 40.54%; the performance difference of each county is obvious, and the space is generally presented. Spatially, the distribution performance of North-South performance is good, and the performance of Central China is generally; the performance of indicator dimension is different, economic performance and poverty performance contribute a lot to comprehensive performance, while social performance and ecological performance contribute less.

Key words: tourism poverty alleviation; performance; spatial differences; GIS; Wuling Mountain

旅游扶貧是指在旅游资源禀赋丰富的贫困地区发展旅游产业,带动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改善贫困人口的生活,进而实现脱贫致富的一种扶贫模式[1]。旅游扶贫绩效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前者面向区域展开分析,包含经济、社会、生态、文化4个方面,后者面向贫困人口展开分析,体现在人民纯收益、效应感知、社区参与度及扶贫权力等方面[2]。国内旅游扶贫绩效评价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经历了萌芽、探索、成长和发展4个阶段;并热点关注旅游资源开发、乡村旅游、生态旅游等内容;研究区域集中于民族地区、西部地区等贫困地区;研究方法以定性方法为主,而定量方法中,主要运用AHP、改进熵权法-TOPSIS模型[3]、灰色关联分析法[4]、因子分析法、多元线性回归法、数据包络分析法(DEA法)[5]、AHP-熵权法[6,7]、云模型[8]以及管理熵方法[9]等。国外研究相对成熟,且较为重视生态旅游、生态保护以及社区旅游等内容;研究方法以定量研究为主,并将地理学、经济学、管理学等研究方法引入研究中。

1  研究方法

1.1  指标的构建与说明

贫困问题的衡量不能单一从物质收入角度来分析,需要适应多维度贫困内涵的要求[10]。根据数据调研分析,考察武陵山区的旅游扶贫绩效,并基于理论分析,研究各类参考文献,遵循代表性、科学性、系统性和可得性等原则,通过仔细研究讨论,选取经济绩效、社会绩效、生态绩效、贫困绩效4个维度和具体的13个二级指标,构建了武陵山区旅游扶贫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表1)。

1.2  量化模型设计

1.2.1  数据标准化及评价模型  所选取的指标是否具有实践运用价值取决于指标数值的标准化,参考相关学者的指标体系[11,12],依据武陵山区各县(市)的数据,通过查阅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及湖南省年鉴,得到可供参考的标准值。若正指标超过其标准值,即表示该贫困地区在这一指标上已实现脱贫,逆指标低于标准值就表示在该指标项目上实现脱贫,反之,视为贫困。根据数据的可得性、区域的差异性及科学性要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登记失业率、全面建成小康的实现程度、城镇化率、森林覆盖率、贫困发生率等8项指标以中国2017年的数据作参考标准值;人均旅游收入、人均社会消费品消费总额、城镇污水处理率、年平均空气环境质量优良率、建档立卡人数比例等5项指标以湖南省2017年的统计数据作为参考标准值。将研究区域面板数据标准化,计算各指标的权重,最终通过线性加权求和,可以得出武陵山区各县(市)的总体得分,具体计算公式为:

式中,Fi、Xi、Xo、PPI分别为权重、指标实际值、指标标准值以及综合绩效值,当该项指标的实际值大于相应标准值时,证明地域i在该指标上已实现脱贫。

1.2.2  确定指标权重  权重的确定是综合评价的核心环节,利用Delphi法对各项指标进行赋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①构造判断矩阵。利用比例标度法,定性描述每一层次的评价指标的相对重要性,利用准确的数据定量表示;②运用和积法求解判断矩阵;③一致性检验。公式为:

式中,(?姿max-n)(n-1)为一致性指标;判断矩阵最大特征根?姿max;n为矩阵阶数;CR为随机一致性指标;RI为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通常情况下,对于n≥3阶的判断矩阵,当CR<0.1时,该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是可以接受的,若判断矩阵偏离一致性程度过大,需对判断矩阵进行适当调整,直至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其结果见表2。

1.2.3  评价等级界定  参考相关学者研究,结合湖南武陵山区所得最终绩效值,将旅游扶贫绩效值分成5个等级,即绩效值低于0.5为低等绩效;介于0.5~0.6为较低绩效;介于0.6~0.7为中等绩效;介于0.7~0.8为较高绩效;介于0.8~1为高等绩效(表3)。

2  实证分析

2.1  指标数据来源与处理

研究数据主要来源于《湖南省统计年鉴(2017)》、各县域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各县域政府部门门户网站、怀化新闻网、湖南新闻网以及实地走访调研等。由于指标的性质不同,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来消除指标间的量纲关系,从而使数据具有可比性。在对指标进行标准化赋值时,借鉴黄梅芳等[11]的量化标准,充分考虑湖南省武陵山区的实际情况,对数据标准化处理的公式如下:

式中,Y1为正指标标准化处理后的值,如果Xi>Xo,则Y1=1;Y2为逆指标标准化处理后的值,如果Xi

2.2  绩效空间差异分析

基于调查的指标面板数据,对湖南省武陵山区37个县市旅游扶贫绩效及绩效差异情况进行评价分析。通过AHP法得到各项评价指标的权重,根据标准值线性加权求和模型计算得出各地区扶贫绩效得分(表4)。

2.2.1  综合绩效评价  整体来看,湖南省武陵山区整体旅游扶贫绩效不佳(图1),37个县域中,旅游扶贫中等绩效以上的縣域22个,占比59.46%,旅游扶贫较低绩效以下的县域15个,占比40.54%;且各县域旅游扶贫绩效差异较为明显,达到高等绩效的县域有武陵源区、鹤城区、冷水江市、石门县4个,其中武陵源区综合绩效最高,达到0.895 3;新晃、慈利等11个县域为中等绩效,吉首市、永定区等5个县域为较高绩效;新化、城步、沅陵等15个县域为较低绩效;永顺县、古丈县2个县是低等绩效,其中古丈县绩效值最低,为0.479 6。从空间位置来看,湖南省武陵山区旅游扶贫绩效大体呈现南北绩效较好、中部绩效一般的态势,东西走向上东部地区比西部地区的旅游扶贫绩效好;从不同维度来看,指标维度绩效差异性较大,在综合绩效的贡献度上,经济绩效和贫困绩效高于生态绩效和社会绩效。就武陵源区的绩效贡献度来看,经济绩效和贫困绩效贡献度达到64.48%,而生态绩效和社会绩效仅占35.52%,表明各县(市)的经济发展状况和扶贫脱贫状况要优于社会发展状况和生态环境状况。

2.2.2  经济绩效  就经济绩效来看,湖南省武陵山区旅游扶贫经济绩效大于0.25的县域有6个,分别为鹤城区、武陵源区、冷水江市、吉首市、永定区和石门县(图2),这6个县域的综合绩效排名也相对靠前,如鹤城区经济指标中,A1~A5五个指标排名分别为第3、第4、第2、第2和第6,最终其综合绩效极为靠前。湖南省武陵山区旅游扶贫经济绩效值介于0.15~0.25的县域有23个,绩效值介于0~0.15的县域有8个,分别为隆回县、泸溪县、花垣县、麻阳苗族自治县、龙山县、保靖县、古丈县和永顺县,这些县域的旅游扶贫经济绩效较低,可针对性地加强经济绩效建设。

2.2.3  社会绩效  湖南省武陵山区的旅游扶贫社会绩效相差较小(图3)。效值大部分分布在0.18~0.23,相差并不大,绩效值最低的县域是古丈县,只有0.167 8,主要原因是古丈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程度较低。

2.2.4  生态绩效  湖南省武陵山区的旅游扶贫生态绩效县域相差甚微,但也有西部地区绩效较东部地区好的特征(图4)。生态绩效总体上差异小,源于该地区都有较好的生态环境、较好的地理自然条件和旅游资源,有利于旅游开发利用和扶贫,如张家界市的4个县区生态环境好,这几年大力发展旅游业,旅游扶贫效果显著。西部地区绩效较东部地区好,说明东部地区可在加大森林覆盖率、注重城镇污水处理等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继续完善。

2.2.5  贫困绩效  贫困绩效是4个绩效维度中差异较大的指标层,37个县域中,贫困绩效值低于0.1的县域有19个,绩效值介于0.1~0.2的县域有14个,绩效值大于0.2的县域有4个(图5),其中贫困绩效最低值是花垣县,为0.039 6,贫困绩效对综合绩效的贡献率仅为7.88%,绩效值最高的是芷江侗族自治县,为0.233 1,贫困绩效对综合绩效的贡献率为30.24%。

2.3  旅游扶贫问题与对策

2.3.1  武陵山区旅游扶贫要注重经济绩效的提升  经济绩效对综合绩效的贡献率最高,其排名也与综合绩效排名有着正相关关系,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湖南省武陵山区旅游扶贫经济绩效整体较低,绩效值低于0.25的县域尚有31个,占湖南武陵山区县域总数的83.78%,更为严峻的是,隆回县、泸溪县、花垣县、麻阳苗族自治县、龙山县、保靖县、古丈县和永顺县的旅游扶贫经济贫绩效较低,严重影响了当地扶贫脱贫的步伐。因而,这些地区要根据自身优势,重视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注重旅游经济的发展,切实提高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加快当地的旅游扶贫步伐。

2.3.2  武陵山区旅游扶贫要创新贫困绩效模式  湖南省武陵山区平均贫困发生率为0.072 7,建档立卡人数比例平均值为15.38%,这都远高于标准值,说明湖南省武陵山区的脱贫攻坚工作非常困难。新化县、会同县、花垣县、古丈县、永顺县等地区贫困绩效极低,表明当地仍然存在高贫困发生率和高建档立卡人数比例的问题。因而,当地可利用好旅游资源,结合旅游资源特征,制定合适的扶贫方案,瞄准精准旅游扶贫对象,加强贫困户的旅游职业教育与培训,提升就业能力,加快“旅游+农业”模式的创新步伐,加快地区增收,通过旅游扶贫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更准确地进行旅游扶贫,创新脱贫模式,提升整体贫困绩效。

2.3.3  武陵山区旅游扶贫要巩固生态绩效成果    湖南武陵山区旅游扶贫生态绩效总体较好,源于该地区都有较好的生态环境、自然条件和旅游资源,但要实现旅游扶贫的可持续性,需要巩固生态绩效成果,进一步重视生态绩效在综合绩效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综合经济、社会、生态三重效益,实施生态扶贫,促进“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生态+发展”模式创新步伐。当下养生旅游拥有良好的市场环境,生态康养旅游成为时下热点,武陵山区得天独厚的山水资源,使其具备生态康养旅游发展的条件,慈利县的温泉开发、张家界的茅岩莓养生功效、湘西地区的农家文化等都是生态康养旅游的资源优势,故而武陵山区可开发多样性的生态康养旅游产品,巩固旅游扶贫生态绩效成果。

3  研究结论与展望

3.1  研究结论

运用量化模型设计,构建武陵山区旅游扶贫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武陵山连片特困区2017年精准扶贫绩效进行综合评价,同时对该地区各县域精准扶贫绩效差异性进行比较分析,分等定级,得出其扶贫绩效的空间分布情况。首先,各县域绩效差异明显,空间上大体呈现南北较好、中部一般分布。从2017年面板数据看,精准扶贫绩效的较大差异普遍存在于37个县域之间,综合绩效值最高的武陵源区为0.895 3,最低的古丈县只有0.479 6,最低值只有最高值的1/2左右;其次,依据扶贫绩效得分差异将武陵山连片特困区分等定级,绩效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0~0.5、0.5~0.6、0.6~0.7、0.7~0.8、0.8~1五个等级;最后,各维度绩效差异性较大,经济绩效和贫困绩效对综合绩效贡献较大,而社会绩效和生态绩效贡献较小。就武陵源区的绩效贡献度来看,经济绩效和贫困绩效贡献率达到64.48%,而生态绩效和社会绩效仅有35.52%,表明各县(市)的经济发展状况和扶贫脱贫状况要优于社会发展状况和生态环境状况。

3.2  研究展望

近年来对于旅游扶贫绩效的研究成为众多学者的热衷方向,而在此研究中,仅涉及对湖南省武陵山区旅游扶贫绩效空间维度的分析,鉴于个别数据获取的艰难性,本研究难以实现湖南省武陵山区时间维度上的旅游扶贫绩效动态分析,争取后期继续研究,收集各县域不同年份的指标数据,實现时间上和空间上多维度的旅游扶贫绩效评价。

参考文献:

[1] 邢慧斌.国内旅游扶贫绩效评估理论及方法研究述评[J].经济问题探索,2017(7):47-53.

[2] 郝冰冰,罗盛锋,黄燕玲,等.国内外旅游扶贫效应文献量化分析与研究综述(2000~2016年)[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7, 38(9):190-198.

[3] 林同智,唐国强,罗盛锋,等.基于改进熵值赋权法和TOPSIS模型的综合评价应用[J].桂林理工大学学报,2015,35(3):622-627.

[4] 邓小海,曾  亮,罗明义,等.云南乌蒙山片区所属县旅游扶贫效应分析[J].生态经济,2015,31(2):134-138.

[5] 张  侨.旅游扶贫模式和扶贫效应研究——基于海南省贫困地区的调查数据分析[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6(11):124-128.

[6] 杨建花.基于AHP-熵权法的甘南州旅游扶贫效果评价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7.

[7] 焦克源,杨建花.基于AHP-熵权法的民族地区旅游扶贫效益评估研究——以甘南藏族自治州为例[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17, 16(2):133-143.

[8] 徐小飞.基于云模型的武陵山片区旅游发展绩效评估研究[D].湖南湘潭:湖南科技大学,2017.

[9] 田翠翠.基于管理熵的重庆高山纳凉村旅游精准扶贫绩效评价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7.

[10] 钱  力,倪修凤,宋俊秀.连片特困区精准扶贫多维绩效模糊评价——以安徽省大别山区为例[J].华东经济管理,2018,32(3):22-27.

[11] 黄梅芳,于春玉.民族旅游扶贫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实证研究[J].桂林理工大学学报,2014,34(2):406-410.

[12] 陈艳红,唐业喜,龙明璐,等.张家界市旅游扶贫绩效评价[J].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39(3):82-86.

猜你喜欢

空间差异旅游扶贫绩效
城市化包容性发展的综合测度及驱动因素研究
城市化包容性发展的综合测度及驱动因素研究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旅游扶贫发展战略研究
关于加强旅游文化建设助力平山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营改增”对水上运输业上市公司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广西各地区旅游全要素生产率时间演变分析
昆明市县域经济发展空间差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