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心打磨公开课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2019-12-11徐静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9年33期
关键词:新教师专业成长公开课

徐静

摘 要:公开课,对于新教师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公开课的设计过程,有利于提高教师把握教材,把握幼儿的能力,促进教师不断学习。公开课的实施过程,有利于新教师教学手段的丰富和教学能力的提高,有利于提升新教师对教育事业的信心和自豪感。备好公开课,做足公开课,每一个教师都能实现飞越。

关键词:公开课 新教师 专业成长

一堂真正意义上的“好”公开课,工夫全在课外。教师精心准备的过程就是打磨的过程。教师要用心去研究,要不断地否定自我、超越自我、感动自我,这也是教师获得专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如果“打磨”能让执教者的教学观从片面、模糊走向整体、清晰,又何乐而不为呢?有些教师谈到自己的成长时说:“正是得益于公开课,得益于不断地打磨。”下面我就以我园的市级课题《幼儿园集体绘本教学策略》研究过程中的公开课打磨过程为例,谈谈对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促进作用。

一、精心选择活动内容,充实教师综合素养

我园的老师从本科院校毕业的很少,大多是五年制大专和幼师中专生。17岁左右拿到文凭,若从文学或者适当专业的角度来看,基础内涵都是不够用的。因此,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必须在与幼儿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持续发展。

严老师初中毕业上了三年制的幼师,经自修拿到了国考下的幼儿教师资格证并又历经两年考上了编,按理她的自学能力和毅力都是很不错的,但她却非常的不自信,活动组织得非常拘谨。为使她快速成长,课题组通知她准备一节绘本公开课作为研讨载体。我先和她进行了沟通,使她明白不要畏惧,在大家的帮助下一定会收获很多,会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升的。我们经过反复比较、认真推敲最后选定了绘本《鼠小弟的小背心》,这是一个令人感动、捧腹及充满反思的优秀绘本教材。绘本中的对话很少,着重就是“小背心真漂亮,让我穿穿好吗?”在教学中引导幼儿观察画面理解故事情节,感受动物们穿鼠小弟的小背心后很紧并撑大。在设计教学活动前我说:“自己先设计,试教我们听,再改。”第一次试课是严老师根据自己阅读绘本的感受设计的,她的理解是:鼠小弟之所以会把背心借给鸭子,鸭子又借给了猴子……这样一个接一个借给别人,是因为动物们爱分享,教育孩子做一个爱分享的孩子。

因此严老师设计的活动主题是:好朋友之间分享,快乐传递。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设计一个谜语引出主人公小老鼠(两撇小胡子,油嘴小牙齿,贼头又贼脑,喜欢偷油吃!)。第二部分观察图片对话,理解故事内容。经过试教可以说是非常失败的。导入用谜语就很失败,因为绘本中描述的鼠小弟是非常可爱的,谜语的原因导致孩子们觉得小老鼠很坏,接下来回答问题也有所偏离主题。其实我们选择这一绘本用意是想通过它的幽默诙谐来让严老师轻松起来、活泼起来,培养她的整体素养。教育家顾明远曾说过:“教育既是科学,又是艺术,艺术需要有点悟性,教育也需要有点悟性,悟性从哪里来?就是从整体素养中来”。经过一次一次的改动试课,最后在全园公开课中展示出来的已是声情并茂,轻松自如并能幽默解答幼儿抛来问题的自信的严老师了。

二、反复试教修改,呈现完美课堂

认真进行试教,反复修改教案,能集自己所长和他人智慧。反复试教磨课的过程,其实就是教师逐步熟悉幼儿,熟悉他们的语言和思维的过程。试教会发现活动设计存在的问题、发现教师组织教学存在的问题,只有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第一次試教定教案。

第二次试教找不足。

第三次试教磨老师。磨课也是磨人,磨一位教师的耐心,磨一位教师的专业智慧。一个“磨”凝聚了教师成长路上的不易。

绘本《谁敢嘲笑狮子》讲述了百兽之王狮子,从展示自己的拿手好戏中渐渐迷失自信,到生气地大吼一声找回了自信的经历。王老师最初设计这个绘本活动是放在中班年龄段,为了帮助孩子再说说玩玩中体会自己的强项和他人的长处,老师利用绘本中的固定句式“虽然……但是……”让孩子在不断猜想中通过句式了解到狮子和小动物们都是有自己的长处的。

第一次试教时发现:1.情感目标只定为“知道每个人都是有自己的长处的”。并没有去体会狮子被嘲笑的心情。为了避免孩子在描述自己的长处的过程中过分自信!经过反复研讨,课题小组把情感目标定为:“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不要嘲笑别人。”2.“虽然……但是……”句型对于中班的孩子来说有些难度,中班孩子可以认识自我,也能说出朋友的长处,但两者放在一起如此转折性的表述难度较大。于是课题小组研讨决定将本次绘本教学设计为大班绘本教学。

又进行了第二次试课,发现问题:孩子在活动中能做到看图想象描述,但脱离生活经验,没有很好的感受狮子被嘲笑的心情。于是我们建议在教学中加入了学一学狮子爸爸和狮子妈妈的对话,加入了提问:狮子为什么会难过\生气?(因为比不过别人\因为被别的小动物嘲笑),让幼儿知道原来被别人嘲笑是很不舒服的。并且对每一个提出的问题深思熟虑,反复推敲:这个问题孩子能理解吗?怎么应对孩子不同的回应?用开放性的提问帮助幼儿多想、多说等等。在最后一环节中发现孩子不能很快地从绘本回归生活讲述自己的本领,于是让老师给孩子提供画纸、篮球等让幼儿选择自己擅长的本领玩一玩,提高了孩子们说的兴趣。

经过前两次的改课、试教,教学环节、教师提问与总结基本上没有问题,但因为王老师在表现力上有所欠缺,于是我们又对老师提出新的建议:表情、语气更夸张一些,让孩子多种感官的感受作品的诙谐有趣,理解作品。

最终,在全园公开课展示中王老师通过丰富的提问、生动的表情、形象的肢体动作获得了听课老师的好评。

三、虚心听取建议,认真深刻反思

我们要求课题组成员在观课后都要积极参与交流反思,让打磨活动有一个思考沉淀总结的过程,真正做到总体提升,现在精心打磨是为了每个教师都能上好以后的每节常态课。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写到一位优秀的教师,当别人问他用多少时间准备了那节好课时,他的回答是“用了一生的时间”新教师的教学之路还很漫长,需要不断耕耘和收获。教师们要把这种打磨课的研修模式常态化,物化为教师的自觉行为。在平日的工作中,多花一些心思在常态课上,日久天长会使自身的专业化成长大幅提升的。

参考文献

[1]肖川.名师备课经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2]叶澜.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新教师专业成长公开课
一节公开课的诞生记
第一次公开课
网络研修与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师要敢于成为“鉴赏”自己课堂的“勇者”
新教师如何进行有效教学反思
“功”从“磨砺”出
在爱的阳光里,和孩子共成长
浅谈中职校新教师专业发展和成长
浅谈“说课”与“公开课”的异同
“一网打尽”还是“循序渐进”——由公开课《水调歌头》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