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将乐南词唱词结构特点与语言研究

2019-12-11郑莉萍

艺术科技 2019年18期

郑莉萍

摘 要:福建闽北将乐南词是将乐县最主要的地方曲艺,因其每一个完整的正板唱段至少由八句唱词组成,故谓之“八韵”。将乐南词特色鲜明,系统完善,在唱腔、唱词结构、韵脚等方面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基于此,本文结合将乐南词,对唱词结构特点进行分析,明确其俗化与押韵的独特性;并针对将乐南词唱词中的雅言、土官话,对其语言表达方式与表达内容进行分析,进而展现将乐南词在语言方面呈现的浓厚地域性,以期对地方曲艺的研究、传承与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将乐南词;唱词结构;语言研究

将乐南词经过长期发展演变,形成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其唱词受到将乐县当地方言的影响。首先从结构与语音两方面对将乐南词唱词进行俗化。一方面,从文人诗词的七言绝句或七言律诗的规整结构向白话文的不规则结构演变,将白话文与文言文进行俗化融合,打破了原本规整的诗词结构。另一方面,根据当地方言的音调及语音特点进行在地化。其次,将乐南词唱词的押韵遵循“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原则,每个唱段的一、二、四、五、六、八句的字數大体都相同,唯有三、七句有异,形成了首句“平起平收”的平起入韵式与首句“仄起平收”的仄起入韵式两种常用的押韵方法。最后,将乐南词唱词语言保留了将乐方言中部分古中原官话的雅言,保留了中原古汉语入声尾韵(-b)、[p]、-d、[-t]、-g [-k]和尖团音。将乐南词的道白与唱腔都使用“土官话”,并且常常是方言与普通话混说,将乐南词在将乐方言没有唱词中所用的词语与用将乐话发音影响声韵的时候使用“土官话”。

1 将乐南词唱词结构的俗化

多数地区的南词以四句唱词为主,将乐南词除了可唱四句外,还可根据情节需要唱八句,分别为上四句与下四句,谓之上下四韵。唱词皆分上下句,一句一韵脚,若干上下句可组成一个唱段。早期的将乐南词演唱类似于七言绝句(四句)或七言律诗(八句)结构,字数对称,有押韵,是高雅的文人音乐;后来在流传过程中俗化和大众化,打破了原先的诗词结构。

1.1 白话文与文言文的融合

白话文是用于日常口头的语言。文言文是现代汉语的源头,历代都有模仿文言文的作品,但多数用于书面。在人们生活中,白话文较之文言文,所使用的频率有天壤之别。在清末文体改革后,出现夹杂着口语的文言文,称为“新文体”。“五四运动”后,白话文的推广,对将乐南词的俗化与大众化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或许为了使将乐南词的创作更加通俗易懂,便加入了八字句、九字句、十字句甚至字数不等的长短句。将乐南词在演唱过程中如不是特别必要,都尽量不超出七个字;即使是有必要,无论唱词怎么变化,都是在七字句的基础上进行演变。

1.2 方言音调以及语音特点的融合

将乐方言的音调与官话差异甚大。笔者猜测,如果南词流传至将乐本地时只使用七绝或七律作为唱词,将乐方言特殊的方言语音特点可能破坏南词的韵脚。故高雅的文人音乐根据当地方言的音调及语音特点作了融合和变异,形成方言成韵的将乐南词。

2 将乐南词唱词的押韵

将乐南词十分讲究押韵。将乐方言最早有7个声调,即阴平、阳平、上声、阴去、阳去、阴入、阳入,与中原古汉语声调相近。随着汉语言文学的发展,现在的将乐南词与众多地区的语言一样,只保留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将乐南词唱词多数为入韵式,在将乐南词的基础唱本《天官赐福》的5个主要唱段中,有两种常用的押韵方法。每个唱段的一、二、四、五、六、八句的字数大体都相同,唯有三、七句与之前或多或少有异,若按照上下四韵而言,遵循“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原则,颇为符合诗歌中的起、承、转、合。

2.1 平起入韵式

唱词为首句平起入韵式。首句的第一字平仄是不限的,所以从第一句的第二个字开始为起字。“宵”字为阴平,属平声;“台”字为阳平,同属平声,故从首句上看,为“平起平收”。从整体而言,上四句在一、二、四句上押韵,下四句均在五、六、八句上押韵。

2.2 仄起入韵式

这种押韵方式为首句“仄起平收”。如:

大将南征胆气豪

(福官唱段)

大将南征胆气豪,福星头戴紫金貂。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

千金难买儿孙福,登时平步上云霄。

(平平平仄平平平,平平平仄仄平平)

龙凤鼓打,景阳钟敲,文武升官上云霄。

(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平平仄平平。)

执笏当胸朝天子,朕与先生解战袍。

(平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唱词首句的第一字平仄不限,第二个字开始为起字。《大将南征胆气豪》中“将”字为去声,属仄声;“豪”字为阳平,同属平声,故从首句看,为“仄起平收”。上四句,一、二、三、四句均押韵,下四句,一、二、四句上押韵。《金殿当头紫阁重》中首句仄起入韵式,首字平仄不限,二字为仄,“殿”字为仄,“重”字为平,仄起平收。前四句一二四押韵,后四句五六七八皆押韵。

3 将乐南词唱词语言分析

将乐南词所使用的方言又称“镛语”。此名源于将乐在五代时期曾为“镛州”,现今将乐县城由隔河相望的古镛、水南两镇组成,其中“古镛镇”名称便来源于此。现在的将乐方言以中原古汉语语言为基础,揉入中原汉人及其后裔南迁途中的各栖息地的多种语言、语音和将乐本地的闽越族语共同融合而成,属客家语系。它是南词曲艺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不但保留了中原古代汉语声调上的特点,还保留了中原古汉语入声尾韵(-b)、[p]、-d、[-t]、-g[-k]和尖团音。

3.1 将乐南词唱词中的雅言

将乐方言中保留了部分古中原官话。例如:

房子-厝(cho阳平)

衣服-衣裳(yi阴平  shong上声)

回来-归(gui阴平)

睡觉-眠(min上声)

蛋-卵(shuen去声)

说话-话事(wa阴平  si阳平)

逛街-梭街(so阴平gai阴平)

聊天-讲白话(gon上声  pa阴平)

眼睛-目(mu阴平)

今天-今朝(gin 阴平  zhao阴平)

哭-啼(ti上聲)

吃-食(xi阴平)

将乐方言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有时会将动词名词化,例如“回来”,在将乐方言中,“归”在使用时就变成了名词,当说“回家”时就加入一个动词“去”(ko去声),读作“去归”(ko去声gui阴平)。

3.2 将乐南词中的土官话

将乐方言演唱使用土官话。将乐南词“土官话”的使用并不是像某些网站所说的“道白采用土官话,即将乐方言普通话”。事实上,将乐南词道白和演唱都使用“土官话”,并非道白才用。并且“土官话”是方言和普通话混说,不只是“方言普通话”。演唱南词的过程中通常会在两种时候使用“土官话”:

第一,将乐方言没有唱词中所用的词语。即唱词中7个字可以表达的意思,用将乐方言需要更多的字表达,因此会影响演唱效果。如《天官赐福》中《众仙俱在云端上》第三句“请问众仙归何处”中的“归何处”用将乐方言说需用9个字。将乐方言中“何”通常用于姓氏;“处”通常用于“处理”“处方”等词语,但不说“何处”这个词语,只说“什么地方”。如果用将乐方言说这句话的意思,就是“qiang上声(请)win阳平(问)zeong去声(众)xyan阴平(仙)gui阴平(归)shion上声(什)li阴平(么)tein阴平(地)tiong阴平(方)”。为了便于发音,则用将乐方言夹杂着普通话来替代,“gui阴平(归)ho上声(何)tv阳平(处)”即是“土官话”。

第二,用将乐话发音影响声韵。在将乐话中常常有较难发的音,或者发音庸俗、难听、别扭的音,就会用土官话替代。如:《昭君和番》中《劝娘娘》唱段第四句“他那里也是一位国母”,“一位国母”如用将乐方言应为“ga去声jia上声go上声ma阳平”,将乐方言“母鸡”发音为“gei阴平(鸡)ma阳平(母)”,发音较为相近,唱的时候常常引人忍俊不禁。

参考文献:

[1] 项锡成.婺剧发展现状及传承问题的思考[J].戏剧之家(上),2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