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药品流通企业发展对职业教育人才需求的影响

2019-12-09梁芳慧马品一

中国卫生产业 2019年27期
关键词:职业教育

梁芳慧 马品一

[摘要] 职业教育的建设和改革要对接科技发展趋势和市场经济,培养适应人力资源需求侧所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该文结合我国药品流通企业在规模、药品销售渠道、药品销售品类结构的现状和药品批发、零售药店、医药电商、医药物流配送等企业发展趋势,分析药品流通企业对职业教育中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人才需求在主要就业企业、学科方向、初次主要就业岗位等方面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 药品流通企业;职业教育;药品经营与管理

[中图分类号] R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9)09(c)-0095-02

近几年,国家相关部门相继出台一系列的医药改革政策,形成了以“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为核心的改革主体。高职教育的兴起源于市场经济的发展,与行业企业的联系最为紧密和直接[1]。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的发展要契合药品流通行业的发展,使专业发展与企业需求更加协调[2-3]。

1  职业教育改革要适应行业发展和变化

《全国药品流通企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制定了药品流通企业的具体目标,药品流通企业几经改革和实践,企业规模、模式和框架结构已逐渐形成。《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9]4号)明确指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要对接科技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药品流通企业的发展直接影响人力资源需求侧对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职业教育中的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要适应药品流通企业的发展进行动态调整和改革,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和企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4]。

2  我国药品流通企业的现状和发展

随医药改革的深入,我国药品流通企业正在经历着由内而外的调整、重构并站在了新的起点。

2.1  药品流通企业与药品生产企业的发展规模

药品生产企业设有药品流通部门,该文将生产企业规模列入研究范围。药品生产企业的数量2015—2016年减少近千家,2017年稍有增长[5],2018年较2017年增加约3 000家[6],分析是前期积压的企业整改后通过审核,较高的行业入门门槛将继续影响企业的增长速度。

药品经营企业增幅明显,主要是零售药店的增加[5-6]。药品经营企业2018年较2017年增加约9 000家,2017年较前两年增加6 000多家;药品零售连锁企业数稳中有增,增幅不明显;药品批发企业2015—2017年萎缩,2018年总数稍有增长。《全国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实施将持续推动竞争力小的药品批发企业退出市场或转型,药品零售连锁率继续提高,药品零售的集中化程度继续提升。

2.2  药品类销售渠道

2015—2017年,药品销售渠道以终端销售(对医疗机构、零售终端和居民零售)为主[7],其次为对批发企业、生产企业。药品类销售对终端销售增长显著,对医疗机构占比略有减少,对零售终端和居民零售占比增加,药品终端销售是药品销售的主要形式,且逐年攀升;批发企业销售占比连续3年下降;生产企业销售占比基本持平。

2.3  药品销售品类

2015—2017年,全国药品销售品类统计,以西药类为主,其次为中成药类、中药材类、医疗器材类等。医药电商销售品类[7],主要是西药类,2017年B2B业务主要集中在西药类87.3%,中成药和中药材合计占9.0%,2017年药品流通直报企业B2B业务占比最高的是西药32.2%,中成药和中药材合计占15.0%。

2.4  零售药店多元化、智能化发展

医药改革给零售药店带来多重利好消息。实体店消费的品质保障、个性化服务和专业的用药指导等优势,使其仍是最受欢迎的消费方式之一。

人们对健康、保健的关注[8],科技的发展,消费者高端化、个性化、多元化的需求等促使零售药店升级并向专业药房、慢病管理药房、智慧药房等创新型模式转型。在“互联网+”的推动下,无人药房、AI机器人等新科技也将融入零售药店。未来,专业化、个性化的用药指导、用药咨询和保健指导等服务成为零售药店间竞争的核心。

2.5  医药电商获得新的发展机遇

2017年,国务院公布取消互联网药品交易资格B证、C 证的审批,合法的药品流通企业可开展B2B、B2C业务。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医药电商直报企业127家,销售总额占同期全国医药市场总规模的3.7%[7]。2019年初,国内网上药店693家,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有992家[5]。将有更多的医药电商投入运行[9],互联网交易将成为主要的交易模式之一。

2.6  医药物流配送企业扩增

受2016年“第三方物流审批取消”,2018年“两票制”全面展开等政策影响,医药企业不断加快物流资源投入,资源充沛的医药企业在逐步建立自己的医药物流基地。2018年上半年《中国商贸物流统计报告》显示,医药物流总额达1.8万亿,全国医药物流资源基础设施规模持续增长。

3  药品流通企业发展对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的影响

3.1  企业对人才数量的需求变化

药品流通企业规模结构和药品销售渠道的變化影响职业教育人才的就业。药品流通企业发展表明对人才需求最多的是药品零售门店和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其次是药品生产企业的流通部门和药品批发企业。医药电商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将显著增加。

“两票制”的全面推行促使更多的药品生产企业组建销售团队,企业的流通部门对人才的需求有所增加。

药品批发企业规模萎缩,部分医购销人员面临外流或转岗的选择,企业对药品经营与管理人才的需求会稳中有减。

医药电商企业起步晚、发展快,随着“互联网+医疗”政策的推广和落实,企业对药品经营与管理人才的需求会显著增加。

医药商品物流企业规模和数量增多,工作岗位对医药相关人才的专业化要求不高,对药品经营与管理人才的需求不会有大幅增加。

3.2  企业发展对人才主要学科方向的需求

市场经济的发展决定人才需求。药品流通企业发展需求以具有西药相关知识的人才为主,以中药、医疗器械等相关知识的人才为辅。

《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明确“全面提升中药产业发展水平,构建现代中药材流通体系”。随中医药振兴政策的推行,“健康中国2030”的实施,药食同源中药材广受关注[10],企业对具备中药材鉴别、用药指导等相关知识人才的需求会增加。

生物制品在国内药品流通企业的销售量占比不高,约7%[7],但生物制品具有精准的靶向等优势,在肿瘤治疗等多领域展现魅力,市场对生物制品从业人员专业化程度要求高,生物制品生产和销售岗位对高职高专层次人才的需求稳中有增。

3.3  企业引入人才岗位的变化

职业岗位依存于经济运行[10-11],国内药品销售渠道的发展对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人才的初次就业岗位影响较大。根据对药品类销售渠道、零售药店和医药电商的分析,药学服务人员需求将显著增加,医药商品购销员将稳中有减,医药代表经职业规范化和自我升级后对从业人员的专业化、学术化要求提高,行业对医药代表的整体数量将稳中有减。医药电商的扩增发展,需要具备线上开展药品交易、用药咨询、顾客引导、健康指导等服务的医药专业人才。医药商品物流企业对具备医药商品储存、保养、冷链运输等知识的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会有所增加。

4  结语

职业教育中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的建设与药品流通企业的发展密切相关,高职高专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在未来的建设中需要考虑到药品流通企业的发展趋势和人力资源需求侧的变化,动态调整人才培养定位、学科课程结构体系、创新校企合作模式等,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的就业需求。

[参考文献]

[1]  邹吉权,刘斌,邢清华.我国高职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性实证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8,39(22):40-45.

[2]  王玉宝,杨永佳.产教融合背景下的高职教育发展浅探[J].江苏高教,2018(12):116-118.

[3]  林大专.高等职业教育实施现代学徒制的瓶颈和对策[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1):108-110.

[4]  肖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阈下两岸应用型大学协同双赢发展探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8,39(12):35-38.

[5]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http://qy1.sfda.gov.cn/datasearchcnda/face3/dir.html统计期2019年2月13日。

[6]  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统计xxx年度报告》[R].2015-2017.

[7]  商务部《XXX年药品流通行业统计分析报告》[R].2015-2017.

[8]  陆杰华,刘芹.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老龄研究的进展、创新及展望[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8(12):1-10.

[9]  贺群.”互联网+”时代医科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8(2):77-80.

[10]  田硕,苗明三等.基于数据挖掘的中药復方保健食品功能评价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9(2):1-10.

[11]  许艳丽,王岚.高职院校现代服务业人才有效供给路径研究—基于供给经济学的视角[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33):12-17.

(收稿日期:2019-06-28)

猜你喜欢

职业教育
法律视野下我国退役运动员的再就业对策研究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对汽车服务顾问人才的培养方式
浅谈职业学校商务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策略研究
分层导学提高解剖生理学复习的有效性
浅谈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