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国内外经验比较的广东省滨海旅游发展建议

2019-12-09韩梦蕾

当代旅游 2019年5期
关键词:广东省建议问题

韩梦蕾

摘要:“滨海旅游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以沿海岸陆域和海岸为依托,以满足人们精神和物质需求为目的而进行的海陆观光、休闲和度假等旅游活动所产生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本文以广东省滨海旅游为研究对象,指出其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通过借鉴国内外知名滨海旅游目的地的发展经验,为广东省滨海旅游开发提出建议。

关键词:广东省;滨海旅游;问题;建议

一、广东滨海旅游发展现状

广东省位于中国大陆最南部,北回归线横贯全省。广东省海岸线曲折蜿蜒达4114 km,是全国最长海岸线的省份之一,其沿线有沙滩174处,大小海湾、港湾510个、超过500m2海岛多达750余個。

广东省气候条件优越,年平均气温约为19℃-24℃,夏无酷暑,冬季温暖。著名的海岛有青澳湾沙滩、巽寮湾、大小梅沙、金沙湾海滩、内伶仃岛、王府洲、大角湾沙滩、硇洲岛、白沙湾等。

广东省拥有丰富的滨海地质旅游资源,省内有中国大陆海岸面积最大的红树林保护区,中国大陆架面积最大、保护最完好的珊瑚礁群,中国唯一的火山口玛珥湖湖光岩,中国最大的火山岛硇洲岛等。

广东省的滨海城市有14个,由东向西分别是潮州、汕头、揭阳、汕尾、惠州、深圳、东莞、广州、中山、珠海、江门、阳江、茂名、湛江,横跨粤东、珠三角和粤西雷琼地区,拥有丰富的民俗资源:雷州半岛现有国内乃至世界独一无二的东海人龙舞民间艺术,茂名、吴川一带有年例、飘色等独具一格的节庆活动,中山疍家的咸水歌和惠东平海渔歌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名录;江门、台山一带的侨乡风情,粤东巽寮湾、大亚湾的渔村风情和潮汕地区妈祖宗教文化久负盛名。

二、存在问题

(一)无拳头产品

广东大部分处于亚热带地区,虽然四季气候温暖,但和国内其它滨海城市相比,其夏季不够大连、青岛等地凉爽,冬天也不及海南温暖。从旅游资源的质量上看,广东只有大角湾、青澳湾、巽寮湾达到A级标准,被评为顶级资源的数量仅占全省滨海旅游资源总数的2.7%;从旅游景点的知名度上看,广东没有厦门鼓浪屿、海南三亚等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滨海旅游资源,和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海滨旅游地的知名度相比更是相差甚远。

(二)旅游开发尚处在初级阶段

广东滨海度假景点大多依托阳光、沙滩、海水、海鲜等初始未加工资源作为旅游吸引物,产品结构简单且同质化严重,海滨运动、娱乐、休闲等项目和设施比较欠缺。此外,开发者仅在近海区域做文章,没有把眼光放远到离岸海岛旅游开发、致使粤东和粤西很多海岛尚处在未开发状态。而滨海腹地的红树林、临海山地、渔村、农田等资源也未能与海滨旅游形成联动和呼应之势;大部分海滨开发停留在自然资源开发层面,滨海地区的历史文化和特色性没有得到充分挖掘。

(三)尚未形成大旅游产业体系

广东省旅游产业链尚不完善。旅游体验要素包括“吃、住、行、游、购、娱、体、学、悟、养”,涉及旅游业、住宿业、餐饮业、健康养生、文化业、会议会展、商业购物、地产、邮轮游艇等一系列的产业。目前的开发模式并没有充分发挥旅游对其他产业的带动作用,或仅把旅游和住宿、餐饮等结合,而没有更宽广的融合视野,把旅游和文化、教育、康养、农业、工业等产业进行结合,“旅游+X”的大旅游产业体系尚未成型,景区因产业不完整而表现出淡旺季明显的现象。

(四)开发缺少统一规划

广东省滨海地区的总体建设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管理。相邻区块、相邻城市间较少合作,各滨海旅游区在空间上无序竞争,各自为政,旅游开发效率低,旅游内容单一乏味,同质化严重,难以体现不同地区滨海旅游的差异性。

三、国内外经验借鉴

(一)美国夏威夷

夏威夷(Hawaii)是美国唯一的群岛州,其土著居民是波利尼西亚人。在当地土语中,“Aloha”意为“你好”或“再见”,也可以表达友爱和热情。如今,走在夏威夷街头,可以看到很多当地建筑都引用了“Aloha”一词,草裙舞、夏威夷花环等土著元素与Aloha一道成为当地的旅游形象的核心符号。

为弘扬保护原住民文化,夏威夷旅游部门还在1963年建立了波利尼西亚文化中心,夏威夷、萨摩亚、斐济、新西兰等7个太平洋岛屿上的波利尼西亚人根据自身的文化在该中心组建了7个风格各异的村庄,各村庄的建筑都保留了几百年前的传统模样,每到晚上,这里都会举办精彩的民俗文化表演活动。

世界上还有很多以土著文化而闻名的滨海地区,如墨西哥坎昆把玛雅人遗迹纳入滨海旅游的范围加以利用和开发,巴厘岛把印度宗教元素作为旅游开发亮点;泰国的普吉岛则强调环境与建筑的和谐,所有的建筑物都体现泰式风格。

(二)澳大利亚黄金海岸

澳大利亚黄金海岸位于澳大利亚东部海岸中段,由一段长约42公里、10多个连续排列的优质沙滩组成,以沙滩金色而得名。

黄金海岸是“娱乐者的天堂”,其旅游开发兼顾深度和广度,深挖滨海及其腹地的种种自然和人文资源,同时兴建大型主题公园、高档酒店、购物场所、高尔夫球场,用丰富的旅游产品体系,打造全景式、多元化的度假生活场景。

传统的滨海旅游娱乐项目主要集中在水面上,较为单一,而澳大利亚黄金海岸则把娱乐的空间拓展到空中和水下;潜水、钓鱼、冲浪、高尔夫、沙滩排球、滑翔跳伞、帆船航行、水上电车、滑浪风帆等项目把水空、水上、水陆和水下连成一体。

自20世纪70年代起,澳大利亚黄金海岸就开始兴建各式滨海主题乐园,有海洋世界、迪士尼式的主题公园、水上乐园及野生动物园合一的“梦幻世界”, 华纳电影世界等。这些人为打造的主题乐园逐渐成为黄金海岸上地标式的建筑,为黄金海岸带来了巨大的人气,也丰富了滨海的娱乐内容。

休闲购物方面,黄金海岸有大量综合购物中心、度假购物村、免税店及露天市集,夜总会、歌舞厅、酒吧、高档餐厅等。

(三)海南三亚

三亚位于海南岛最南端,是中国最南部的滨海旅游城市,也是我国最南端的对外贸易重要口岸。凭借优质的滨海旅游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三亚大力发展邮轮和游艇产业。2007年,凤凰岛国际邮轮港建成,嘉年华、皇家加勒比以及丽星等世界知名的大邮轮公司纷纷开通了经停三亚的航线。2008,三亚鸿洲游艇码头建成,目前三亚市登记注册的游艇企业有121家。

此外,海南大力发展“旅游+体育”产业。“到目前为止,三亚共有42家海上运动俱乐部,主要经营潜水、摩托艇和快艇,旅游产品和项目有潜水、海底漫步、海底摩托、香蕉船、滑水、皮划艇、拉伞、浮台海钓、船钓、排钓、沙滩排球、“沙疗”和拖曳伞等海底、海上、沙滩、海空4大类20余个项目。”至今,三亚共举办过近百项国际体育赛事,包括世界太极拳健康大会、高尔夫亚巡赛三亚公开赛等。同时,为了加强自身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三亚还承办了一批融合本地文化内涵的国际性节庆赛事活动。包括海南岛国际电影节、海南国际马拉松赛、世界小姐全球总决赛、克利伯环球帆船赛、FE国际汽联电动方程式等。

(四)山东半岛滨海城市群

山东省沿海地区海岸线长度为3000多千米,占全国海岸线的六分之一。其中,以青岛、日照、潍坊、东营、威海、烟台等大中城市辐射的海陆区域构成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2014年2月,半岛蓝色经济区提出了城镇组团一体化发展,蓝区内的城市在旅游开发、市场推广、交通建设和信息服务等方面实现一体化。具体说来,一体化的发展是在“同一整体”的基础上抓共性,找个性,整体内的各要素错位发展、优势互补,最终构建新的整体。在“蓝区七市”里,青岛、潍坊、日照组团发展,打造城市滨海旅游和民俗旅游;烟台和威海凭借丰富的海岛资源和宜居环境打造滨海休闲度假区;东营和滨州依据湿地景观、黄河入海口等资源,共同打造山东半岛滨海湿地生态旅游区。

同时,蓝区各市的发展也强调各自的差异性,实行分工互补,在保持各自优势的基础上,更好地实施区域合作。如青岛旅游突出红瓦建筑风貌,展示其啤酒文化。潍坊旅游则以风筝、杨家埠木板年画等民俗文化特色为重点;日照侧重打造水上运动和渔家乐;烟台突出“葡萄酒城”的旅游形象定位;威海因北洋海军的发源地的历史背景大力弘扬古军事文化;黄河入海地东营将自身定位为“黄河水城”;“孙子故里”滨州则深挖历史上的“孙子文化”。

除滨海观光度假外,蓝区还计划发展养生、文化科普、体育、游艇与邮轮、湿地生态、渔村游等项目,构建“旅游+X”滨海旅游产业集群,加速旅游业与第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如旅游与第一产业融合,可把农业(养殖业)与旅游业相融合,开发渔村风情游、休闲垂钓、葡萄酒庄园采摘等项目;旅游与第二产业融合,发展工业旅游,如青岛啤酒厂参观游览。旅游与第三产业融合,可依托滨海地的文化特色,发展海洋文化创意、打造品牌节庆活動,如青岛国际啤酒节、潍坊国际风筝节、日照海洋运动节等。

四、 经验借鉴与建议

(一)深挖本土文化

旅游与文化的结合已经成为新的趋势,旅游业只有通过文化的创新才能区分于其他地区,形成独具特色和吸引力的产品。美国的夏威夷、印度巴厘岛、墨西哥坎昆等在开发时发掘、整合当地传统文化,并以此来丰富和提升度假旅游产品内涵的做法已经为广东省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广东省滨海有着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在旅游开发时可从中提取典型元素,植入到旅游形象的展示中,并通过固化的标志、建筑、广告、节庆活动等不断强化本地特色。

节庆活动是一个既能快速输出本土文化又能聚集人气的有效途径。如海南岛,其凭借良好的自然资源和旅游设施承办了体育、娱乐、文化等国内和国际知名节庆或赛事活动,高水准的节庆赛事能够广泛吸引各国游客参与,增加媒体的曝光率,更能够倒逼本地的度假旅游设施和服务不断改进提升,对标国际。

广东省也可通过定期举办主题文化、节庆和体育赛事活动盘活本地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比如把粤西年例、飘色、人龙舞、中山咸水歌、阳江开渔节、粤东平海渔歌、潮汕妈祖祭祀大典等民俗表演活动有意识地品牌化、规模化,在举办节日期间,把该地区的其它旅游特色元素也融入到节庆活动中,可达到吸引人流,打包宣传当地文化的效果。

(二)打造丰富滨海旅游产品体系

旅游体验包括“吃、住、行、游、购、娱、养、体、学”等,因此,旅游开发者要充分利用旅游的动能撬动相关商业业态的发展潜能,以旅游观光聚集人气,再以完善的食宿、购物、娱乐设施给游客带来综合式的、全感官的享受,发展“旅游全要素”商业综合体,构建多元化度假生活场景。

以澳大利亚黄金海岸为例,其开发从观光、游乐到住宿、餐饮、购物、会议、演艺等,提供了一系列的高品质的综合化服务,丰富且差异互补的旅游项目延长了游客的停留时间,平衡了旅游淡旺季,满足了不同个性游客的需求。

开发者要把海滨及近海城镇的一切资源盘活起来,以“海”撬动其他特色元素。娱乐项目应从水面拓展到水空、水下、水陆区域,形成了立体开发空间体系;在横向空间维度上,旅游开发不仅局限于一线临海的区域,还应包括近海的森林、山脉、村庄及城镇。

基于这样的经验,广东省可以依托其自然资源开发珊瑚潜水探险,红树林森林公园、滨海地质科考、海滨渔村风情体验、水上人家民歌表演、妈祖祭祀、水疗(沙疗)、滨海体育(如海钓、沙排等)多元化旅游项目;适当兴修高档酒店、会所、高尔夫球场、展馆、购物广场、主题乐园等度假设施,为不同出行目的的游客提供多样化的娱乐和休闲选择。总而言之,滨海旅游景区应不断丰富旅游产品体系、延伸产业链、注重产品品质和游客体验,走多元化创新之路。

(三)发展“旅游+X”产业体系

旅游业具有很强的兼容性、能较好地和其他产业结合。从产业布局上看,海南、山东半岛充分发挥旅游业的动能,通过旅游与健康养生、文化文创、会议会展、休闲商业、地产、商贸、体育、邮轮游艇等衍生产业的融合,不断丰富自身产品体系,构建大旅游产业格局,提升其综合竞争力。

基于此经验,广东省应利用其对外商贸的传统优势,大力发展与旅游联系紧密的会展业和邮轮业,打造优质港口;同时,顺应全民运动的时代背景,大力发展“体育+旅游”,承办具有影响力的体育品牌赛事;探索“文创+旅游”,挖掘各地的文化特色,发展滨海特色手工艺,海洋文化创意产业,打造节庆文化旅游线路等。

(四)区域一体化发展

在全球化的今天,区域间的联系和合作越来越重要。以山东半岛城市群组团发展为例,在开发过程中,各地以“合作互补、互利共赢”为原则,减少发展中的壁垒、阻碍和资源浪费,使资源最优配置,达成互利共赢,联动发展的局面。与此同时,各地发展也强调差异性,半岛按照资源和地理位置等特点划分出不同功能的区域,使之既存在内在联系,又不同于彼此。把这些差异化的分区组合起来,令不同分区的资源优势互补,通过错位式的定位,突出各地的资源优势,构成新的整体,并产生1+1大于2的合力效果。

对广东省而言,区域一体化发展可以体现在同一旅游景区内,如海岛相连的地区,开发上应统一规划和管理,再根据整体中“部分”的特点,差异化定位,划分功能分区,使之形成对外同一,对内差异的“新整體”。

另外,区域一体化发展还可以体现在城市群间。根据规划,广东省滨海14市将通过长达1570公里的滨海旅游公路相连,实现合作发展和资源共享。在一体化的进程中,为保持竞争力,各地也应保持和强化自身的特色。如珠三角地区,经济发达,基础设施完善,可打造综合式滨海度假区;江门、台山一带旅游应突出侨乡风情;湛江等粤西地区污染少,海滩质量佳,滨海植物种类多,可结合当地独特的民俗风情发展休闲度假游和节庆旅游;粤东地区渔村众多、海鲜资源丰富、可开发渔村乐、海滨宗教游,并借助新媒体平台的网红效应,推广当地的海鲜料理,形成品牌效应。

参考文献:

[1]李瑞,吴殿廷,朱桃杏,等.基于内涵界定的我国滨海旅游发展模式研究[J].热带地理,2012(9):527-536.

[2]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海洋经济研究中心、广东新经济杂志社课题组.广东省滨海旅游资源分析与发展历程[J].新经济,2011(07):82-84.

[3]康慧.三亚海洋旅游产业化分析[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8(09):91+93.

[4]王萍.山东滨海旅游资源及产业发展研究[J].中国海洋经济,2018(02):35-60.

猜你喜欢

广东省建议问题
广东省校外培训风险防范提示
2019年“6·30”扶贫济困日活动倡议建议名单
关于不做“低头族”的建议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三代人的建议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F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