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细节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2019-12-09谌敏

中国卫生产业 2019年27期
关键词:细节管理神经内科护理管理

谌敏

[摘要] 目的 研究细节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入住该院神经内科治疗的患者98例作为实验对象,根据患者入院顺序进行编号,用奇偶法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n=49)与对照组(n=49)。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则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增加全面的细节管理方式,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与住院费用以及因该病所引发的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与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缺陷事件发生概率低于对照组,且在护理管理疗效上看,观察组所采用的健康宣传、医护人员的护理态度与护理技术的评分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神经内科患者实施全方面的细节管理,可以降低患者的缺陷事件发生概率,增加患者对相关疾病知识的了解,有效提高临床护理疗效,降低了护理中风险事件概率的发生,对患者的康复意义重大。

[关键词] 细节管理;护理管理;神经内科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9)09(c)-0078-0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神经内科疾病发生的概率也在逐年增加,目前已成为临床上的常见病与多发疾病[1]。临床上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有脑梗死、老年痴呆、脑出血等神经系统疾病。临床症状为患者肢体、吞咽、言语障碍,意识模糊不清,因此要求在护理过程中出现的各个环节问题要进行针对性的处理,降低不良事件的發生[2]。该实验于2016年6月—2017年6月该院神经内科收治的9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常规护理管理与细节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差异,分析细节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入住该院神经内科治疗的脑血管疾病患者98例作为实验对象,根据患者入院顺序进行编号,用奇偶法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n=49)与对照组(n=49)。

其中观察组女性患者24例,男性患者25例,患者年龄59~78岁,平均年龄(68.5±2.1)岁;对照组女性患者26例,男性患者23例,患者年龄57~76岁,平均年龄(66.5±3.1)岁,两组患者年龄全部符合临床研究标准。将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程度、并发症、病程时间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选择标准

全部符全1996年中华医学会的诊断标准;能够与该院签订知情同意书;病程<30 d;心肺功能基本正常;体温正常没有肺部感染。

1.3  排除标准

患者昏迷;有精神方面疾病或情绪异常;不积极主动配合治疗者。

1.4  方法

对照组疗法: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

观察组疗法: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细节管理模式,具体方法如下。

1.4.1 技术细节管理  因患者多数都不能自理,所以在护理过程中更要注重各个方面的问题。对于有吞咽困难患者要应用留置胃管,所以护理人员一定要控制好在鼻鉰饮食时细节的操作。医护人员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疾病的类型制定出营养全面的食谱,在患者进餐前须对患者所用的鼻饲管进行常规的护理,以防有误吸及呛咳的事情发生。对于经常输液的患者,因多数神经内科患者的血管壁已脆弱,加上经常静脉输液对血管壁造成的损伤,所以护理人员在为患者静注时要保证一次穿刺成功,降低静注的失败率,尽量减少血管壁的压力。

1.4.2 服务细节管理  为患者打造一个安静、舒适的良好治疗空间环境。要求医护工作者从自身做起,提高自我素质,和患者沟通时要用言语可亲,态度温柔,操作动作轻缓等,绝对避免医护人员与患者发生冲突。只有良好的服务质量和有亲和力的态度才能容易被患者接受,缩短患者与医护人员之间的距离,消除患者的陌生感与抗拒感,从而使患者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有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

1.4.3 皮肤细节护理管理  随时注意更换患者的床上用品、患者皮肤的干净消毒、搞好患者个人卫生,帮助其翻身变换体位,避免压力性产生的创伤,依据患者自身情况,为其选择合适的运动强度,叮嘱患者要适当进行四肢运动。

1.4.4 药物细节管理  因为患者大多是老年人,会常出现因记忆不好而将药物用错,所以在护理过程中一定亲自做到发药到患者手中,亲自看到患者吃药,并对患者的用药情况给予详细登记。

1.4.5 心理细节管理  因发病突然患者在心理上比较紧张、害怕,因此要求医护人员能够利用最短的时间了解患者的心理,积极主动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护关系,同时要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促进患者身体康复。

1.4.6 家属细节管理  对于不能自理的患者,让患者家属能够积极主动参与患者的护理工作。

1.5  评价标准

对比两组技术缺陷、责任差错事件发生的概率;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以问卷形式收集患者的意见以及患者对护理人员的健康宣传、护理态度与技术进行评分,满意≥90分,一般60~89分,不满意≤60分。

1.6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缺陷事件发生概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的缺陷事件发生的概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护理管理的效果对比

统计两组患者在护理中护理工作人员的态度、护理技术的熟练程度等,结果显示观察组管理效果高于对照组即(P<0.05),见表2。

3  讨论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医疗护理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患有此病的多数都为老年人,而传统的常规护理模式只是护士按照医嘱机械执行,态度冷淡,护患沟通少,关系不融洽,在不知不觉中医护人员给患者造成了心理压力,影响患者对疾病治疗的信心,在护理过程中存在许多不足,从而导致在护理期间风险事件的发生概率较高[3-4]。此种常规的管理模式已远远不能满足当前人们对护理工作的质量要求[5-6]。细节管理模式是在新的形式下势在必行的一种管理方式,临床上的“以疾病为中心”的常规护理管理模式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向更加全面的“以患者为中心”的细节护理管理模式方向发展,已成为现代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7-8]。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还要有丰富的护理经验与技能,能够及时妥善处理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出现的各种突发事件[9-10]。因此从事护理工作的护理人员要注重细节方面的管理,在临床上细节护理的意义全部体现与护理人员经过全面、细致的护理工作,能够把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降到最低,从而使护理质量得到提高,保持患者身心健康,提高患者的疾病治愈率,尽量减少医患不良事件的发生。由于神经内科疾病的发病都比较迅速,往往都是患者突然发病,从而导致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比较大,在护理过程中存在过多的安全隐患,所以实施全方位的细节护理意义重大。该实验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护理缺陷事件所发生的概率明显好于对照组的常规护理管理,表明细節护理管理工作对神经内科疾病患者进行护理时效果良好。

综上所述,对神经内科患者实施细节管理护理,可以提高临床护理效果,降低在护理期间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促进疾病患者的身体康复,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顾春艳.精细化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50):162,171.

[2]  杨娟.精细化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45):183.

[3]  赵丹.浅谈细节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的效果[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8,25(21):118.

[4]  杨悦.细节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临床应用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43):182.

[5]  李春香.细节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猜你喜欢

细节管理神经内科护理管理
神经内科护理中脑卒中康复护理体会
神经内科患者焦虑与抑郁症状的临床观察
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观察
土建工程材料的细节管理探讨
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外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管理的方法及效果
推行细节管理方法 提高综合管理水平
班主任细节管理之我见
舒适护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