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保障建设新举措

2019-12-09胡飒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19年11期
关键词:北京高校思政课

胡飒

摘 要: 教学保障是高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基础。北京市积极建立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同时加强督查落实,很好地保障了高校思政课的教育和教学。

关键词:北京高校;思政课;教学保障

教学保障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建设的重要基础。北京市依据《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和《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等文件要求,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保障方面采取多种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顶层设计,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有保障

一是北京市委经常召开常委会、专题工作会、工作座谈会研究和部署加强对高校思政课的领导。北京市教育主管部门成立领导小组,加强对高校思政课建设的统一规划和宏观指导。建立市领导联系高校制度。市、区两级相关职能部门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造条件,确保工作的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以来,国家先后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2017年本)》《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等重要文件,北京市积极落实文件精神,先后制定了《关于全面加强北京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研究宣传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北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针对北京市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建设、马克思主义学科的发展、思政课的教育教学改革、教师队伍的培养等制定有力政策,大力支持思政课建设。北京市委教工委依据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将高校思政课建设作为指标纳入《北京高校党的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评估标准》,使高校思政课建设更加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二是各高校建立以党政主要领导为主体责任人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设立思政课建设领导小组。建立校院两级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实现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工、团齐抓共管,职能部门组织协调,各单位和学院共同参与的思想政治工作机制。成立思政课建设工作委员会,全面加强课程建设规划和协调。形成各方支持参与、协同推进,为思政课建设提供日常保障。当前,北京高校设立思政课建设领导小组的达到93.10%。党政主要领导听课4次以上的达到85.45%;讲授思政课实现全覆盖,其中讲授4次以上的高校达到52.73%。将思政课纳入学校重点建设课程的高校达到92.73%。各高校设置独立的、直属学校领导的思政课教学科研二级机构,其中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占比76.37%,设立思政部的为21.82%。马克思主义学院统一开设全校思政课,管理思政课教师的教学、科研以及职务晋升等,同时负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多措并举,教师队伍建设有保障

一是全方位、多层次进行教师培养和培训。第一,通过高校思政课开放研修平台实现全体教师的培训。教师通过研修平台选课、现场听课、网上评课,直接参与课堂教学过程,提高了培训效果。第二,加强中青年教师培养。每年选派40名思政课教师到北京高校思政课教师研修基地学习。开办北京市高校青年骨干教师理论培训班。打造“青椒论坛”,这是北京高校思政课高精尖创新中心面向青年教师打造的品牌活动。第三,持续开展“择优资助计划”和“扬帆资助计划”。2014年—2017年共有38人入选北京市高校优秀中青年思政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29人入选2017年“扬帆资助计划”。第四,评聘思政课特级教授和特级教师,给予重要激励。第五,重视思政课新教师培训。北京市委教工委将新上岗高校思政课教师培训纳入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项目,委托北京师范大学“熊晓琳新上岗教师研修培训工作室”进行培训,经费全部由北京市财政支持。第六,定期召开暑期备课会和年会,进行新教材使用培训,研讨交流教学改革重点、热点、难点问题,提升思政课教师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第七,持续实施“铸魂工程”。每年组织思政课教师到革命老区学习实践,组织他们到党政机关挂职锻炼。让思政课教师接受革命精神的洗礼、感受祖国发展的日新月异,充实教学内容,增强自豪感和使命感。

二是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北京市非常重视发挥思政课名师、骨干教师的示范与带动作用。第一,建设15个思政课名师工作室,培养了一大批青年思政课教师。第二,依托中国人民大学举办思政课“名师讲坛”,邀请了陈占安、刘建军、秦宣、王炳林等名师授课,社会反响极好。2018年,北京市委教工委召开思政课建设专题会,提出:“北京市委教工委将实施思政课教师‘1+X培养计划,特级教授、特级教师与中青年教师、青年教师实行‘自由结合、双向选择,每名特级教授指导5名(含)以上中青年教師,每名特级教师指导3名(含)以上青年教师,确保所指导的中青年教师3年内完成‘5个一,即讲好一门课、发表一篇C刊论文、主持完成一项课题、参加一次教学比赛、进行一次高层次学术交流。帮助青年教师更快更好地成长。”充分发挥思政课名师的引领作用。

三是注重对教师的激励和奖励。“2016年起按照人均每月2,000元的标准为全体一线专职思政课教师发放补贴,有力地增强思政课教师的岗位认同感和职业荣誉感,对其他哲学社会科学优秀人才形成吸聚效应。以教学为导向,评聘100名特级教授、200名特级教师,连续3年每人每年分别给予10万元、5万元专项奖励。”

大力投入,经费落实和项目实施有保障

北京市为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大政策与项目的实施,加大财政投入规模,为北京高校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政课建设提供了强大保障。

一是北京市的经费投入有力度。北京市财政每年投入2.5亿元,全面支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研究宣传工作。其中,建立11个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每个中心年均支持400万元~500万元,连续支持5年;建设1个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高精尖”项目,连续3年年均支持5,000万元。支持高校建设一批一流马克思主义学科,协同“京津冀”三地共50余家高校和科研单位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充分发挥北京高校学术优势的辐射效应。积极推进20个北京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示范点、13个北京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重大项目。“以3年为周期,对每个示范点每年支持经费20万元。”全方位推进示范点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学、科研、学科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改革,把北京市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大政策落到实处。同时,北京市委教工委将加快各协同创新中心、改革示范点、名师工作室建设,遴选10个示范性改革创新模式,在全市高校推广,启动建设20所“北京高校市级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推进马克思主义学院“1+1”共建工作。充分利用中央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学科优势,“一对一”地帮助北京市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二是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经费有保障。近年来,得益于北京市财政的大力扶持,北京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在专项经费落实、教师办公环境和图书资料建设等方面都有很大改善。第一,专项经费落实良好。2017年,专项经费按照生均20元/年标准落实的高校为80.00%,按照生均25元/年标准落实的高校为13.33%;2018年,这两个指标分别是72.73%、12.73%,尽管相比2017年,略有起伏,但总体来看,专项经费落实良好。第二,教师办公条件改善明显。依据相关文件规定:教授办公室一般为1人1间,副教授办公室一般为2人1间。2017年,教授办公室为1人1间的比例为43.33%,3人1间的为36.67%;2018年,这两个指标分别为50.91%和23.64%。2017年,副教授办公室为2人1间的比例为23.33%,3人1间的为71.67%;2018年,这两个指标分别为32.73%和63.64%。绝大部分高校讲师办公室都实行了3人1间。综上,教师的办公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第三,图书资料经费增加。2017年,购买图书资料经费投入3万元以上的高校占55%;2018年,这一比例上升到60%,增长5个百分点。

认真督查,政策落实有保障

一是统一部署,专项督查。北京市委教工委不间断组织高校思政课建设的专项督查。督查工作组成员有教育工委领导、高校主要领导、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教授以及宣教处领导干部等。2017年,北京市委教工委对55所高校开展专项督查调研,深入推进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落地、落实。对各高校传达学习会议精神情况、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部署情况、重点工作推进落实情况等13类、33项重点内容进行全面检查,收集整理各高校200余项特色创新工作、50余项问题和困难以及30余条意见和建议。2018年,北京市委教工委督查《北京普通高等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基本标准》落实情况,“北京市委教工委会同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等6部门,组建了7个检查组共138人的入校检查专家队伍,邀请各相关部门领导和职能部门负责人、经验丰富的高校党建专家、熟悉基层工作的部分高校具体负责同志参加检查,配强工作队伍。”

二是深入开展基层调研。督查组采取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走访、随机调查、翻阅资料和问卷调查等形式,全面详实了解高校思政课建设情况。例如:2017年,在推进“思政课教学质量年”督查中,“各督查组与学校宣传、组织、统战、学工、研工、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务、科研(社科)、人事、财务、团委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交流,对近千名基层院系党政负责人、教研室主任、教师党支部书记和党员师生代表进行问卷调查。”通过这些形式,督查组对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建设、思政课的学分和学时、课堂规模、课程考核、课堂纪律、教学评价、集体备课等方面的情况有非常清晰的了解和认知。

三是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整改落实。督查过程中充分了解高校在思政课建设方面的现状,进行精准反馈。鼓励支持高校总结优秀经验做法,开展学习交流和经验推广,发挥示范效应。同时,找出薄弱环节和问题。对照相关文件的标准和要求,列出问题清单。

北京市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教学保障方面的新举措,保障了全国和北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的落细、落小、落实,更好地发挥了思政课在学习、宣传、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在立德树人方面的作用,很好地促进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科专项“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協同创新研究”(项目编号:17JD710009)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北京信息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翟 迪]

猜你喜欢

北京高校思政课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新时代军校思政课铸魂育人的新形势新挑战新路径探讨
“小三明治式”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运用
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北京高校研究生和留学生情况
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北京高校科研人力情况
北京高校专业课程设置与创新人才培养
北京高校研发状况
关于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几点思考
网络时代大学生非理性爱国现象的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