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山州稻纵卷叶螟监测预警与综合防控技术

2019-12-09范俊珺梁兴格张全财

云南农业科技 2019年5期
关键词:稻株卷叶螟幼虫

范俊珺,梁兴格,陆 玉,张全财,孙 媛

(1.文山州植保植检站,云南文山663099;2.富宁县植保植检站,云南富宁663400)

稻纵卷叶螟是鳞翅目,螟蛾科昆虫,其具远距离迁飞习性,每年春季成虫随季风由南向北而来,随气流下沉和雨水拖带降落,成为非越冬地区的初始虫源[1];成虫有趋光和趋向嫩绿稻田产卵的习性。该虫是文山州水稻生产上一种重要的迁飞性害虫,连年持续中等偏重发生,局部区域部分田块重发生,远观“虫苞累累、白叶满田”,若恰逢水稻孕穗、抽穗期受害重将会造成严重损失,甚至绝收,近5年年均发生面积占水稻病虫害发生面积的12.37%、造成危害损失占13.40%。通过常年开展稻纵卷叶螟系统监测、调查和普查,摸索出其在本区的发生特点及规律,提出应在分蘖盛期和孕穗初期及时预警,对见虫早和排查到的防治对象田进行挑治,使用性诱捕器+杀虫灯+生物防治相结合与适时组织开展大面积统防统治的策略,达到提高防治效果、减轻危害程度、减少粮食损失的目的。

1 害虫监测调查

1.1 监测点设置

在全州7县1市设置1个州级、8个县级和60个乡(镇)级共69个监测点,各监测点按水稻种植区划划定,选择在长年连片种植水稻、常年见虫早或边境稻田等具代表性的区域,在代表区域内选择不同品种和不同播期的一季中稻田块调查。

1.2 监测内容

1.2.1 灯下观测及田间赶蛾调查

每年4-9月开灯,从灯下或稻田始见蛾开始至齐穗期进行。

1.2.2 卵、幼虫种群消长及发育进度调查

各代产卵高峰期开始(迁入代在发蛾高峰当天,本地虫源在发蛾高峰后2 d),每隔2 d查1次,至3龄幼虫期为止;选取不同生育期和好、中、差3种长势的主栽品种类型田各1~2块,定田观测;采用双行平行跳跃式取样,每块田查10点,每点2丛[2]。

1.2.3 卵量和幼虫发生程度普查

卵量调查在田间蛾量突增后2~3 d开始;幼虫发生程度调查在各代2~3龄幼虫盛期开始;卵量普查选取不同生育期和好、中、差3种长势的主栽品种类型田各1块,采用双行平行跳跃式取样,每块田查5丛,每丛拔取1株,每2 d调查1次;幼虫发生程度普查选取不同品种、生育期和长势类型田各不少于20块,面积不少于1 hm2,每5 d调查1次。大田巡视目测稻株顶部3张叶片的卷叶率[2]。

1.2.4 残留虫量和稻叶受害率(程度)普查

各代危害基本定局后进行。残留虫量调查选主要类型田各3块,双行平行跳跃式,每块田查50~100丛,调查残留虫量;取其中20丛查卷叶数,计算卷叶率;每类型田取50条幼虫,分虫态和龄期;稻叶受害程度调查取样同幼虫发生普查,调查稻株顶部3张叶片的卷叶率,确定稻叶受害程度[2]。

1.3 调查记载及计算

记载调查时间、地点、稻作类型、水稻品种、生育期、蛾量、各级卵巢雌蛾量、卵量、幼虫量等数据;计算每公顷蛾量、交配率、孵化率、卷叶率、百丛卵量及幼虫量等。

2 发生特点与发生规律

2.1 境外虫源迁入早、峰期长

据监测,稻纵卷叶螟迁入早的年份灯下4月中旬见蛾;一般年份5月下旬至6月上旬出现稻纵卷叶螟迁入峰。以发生严重的2008年为例,6月4日灯下(单灯)始见蛾10头,6月上旬共诱蛾1202头,高峰日6月8日共诱蛾416头(♀368头、♂48头),2007年同期未见迁入峰,峰期持续时间长达10 d;7月中旬再次出现成虫峰期,持续到8月中旬,时间长达30 d。2009年富宁县5月中旬稻田内出现稻纵卷叶螟成虫,比2008年提早20 d,5月下旬田间调查,卷叶率达18.6%。2018年6月中旬始见蛾5头,7月1日灯下诱蛾156头,高峰日7月18日、诱蛾59头;同期田间赶蛾调查,平均蛾量3.27万头/hm2,最高达5.79万头/hm2;至8月下旬田间调查,平均卷叶率23.1%,高的达49%。

2.2 发生面广、危害程度重、造成损失大

2007-2009年发生面积分别占当年水稻种植面积的30%、65.4%、60.6%,是历年发生面积的4倍多,其中2008年、2009年是发生危害最重年份,受害稻田平均卷叶率41.6%,高的达78.3%,累计造成粮食损失0.33万t,危害程度达5级。2013-2018年年均发生2.48万hm2,造成粮食损失0.16万t,受害稻田平均卷叶率26.57%,高的达52.13%,危害程度4级。

2.3 持续危害时间长

田间调查4月中旬零星见蛾,主要危害时段从5月下旬持续至9月下旬;8月中旬田间调查,田间蛾量仍然居高不下,平均蛾量75735头/hm2,高的达269625 头/hm2。

2.4 发生规律

本区每年发生5代,世代重叠明显。4月以前危害早稻秧苗;4月下旬至5月下旬在中稻秧田和早栽稻田中发生危害;6月主要危害处于分蘖、拔节期的稻株;以7月中旬至8月中旬发生的第4代危害最重,主要危害处于孕穗期水稻的剑叶及其它叶片,造成水稻早衰、千粒重下降、瘪谷率增加、稻谷减产,因此将第4代确定为防治重点代。

3 及时预警

综合害虫发生特点和发生规律分析认为,应在水稻分蘖盛期和孕穗初期及时预警,对分蘖期卷叶率达5%、拔节末期卷叶率达10%,田间蛾量达5头/m2时要立即施药防治。特别要注意的是,对见虫早和排查到的对象田应重点挑治;对密植的高产田、长期积水和历年危害重的田块,即使蛾量或卷叶率未达到上述指标,也应适当提早施药时间,以有效控制害虫扩展危害;水稻进入乳熟期(9月中旬以后)或气温下降至20℃以下、湿度降低,不利于稻纵卷叶螟的活动、产卵和生存,即使蛾量达到或超过上述指标,也不必要再行施药防治。

4 综合防控技术

4.1 加强虫情监测,以监测为依据,准确、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中国云南文山州与越南北部接界,每年4-5月越南北部稻纵卷叶螟随暖湿气流大量迁入繁殖危害,其南部边境县麻栗坡县、富宁县水稻栽插节令较早,为害虫提供了前期迁入繁殖地,此期若不加以及时防控,该虫又会进一步向北部迁飞,继续繁殖危害,影响全省乃至全国粮食安全生产;因而做好稻纵卷叶螟监测、预警及防控工作势在必行。

4.2 选用抗虫良种,适期早播、早栽插,加强田间水肥管理

选用生育期较早的品种,尽量早播,以提早成熟期,减轻第4代的危害。做到基肥足、追肥早、适期搁田,减少氮肥施用量,氮、磷、钾肥搭配使用,使稻株生长健壮以提高抗虫能力;若施肥不当,偏施或迟施氮肥,易造成稻株生长过于嫩绿柔软、茎叶徒长、后期贪青迟熟,田间阴蔽,虫害发生重;对长期积水田块,要适时晒田以减轻虫害的发生程度。

4.3 实施绿色防控技术

按每1.7~2 hm2稻田安装1盏杀虫灯,挂灯高度1.5~1.7 m,4-10月虫害发生期间每晚20:00至凌晨7:00开灯诱杀害虫;从5月下旬开始布放稻纵卷叶螟性诱捕器30套/hm2,性诱捕器置于稻株顶部以下5~10 cm,诱芯每隔2月换1次,至10月中旬结束。

4.4 保护和利用天敌,充分发挥天敌的自然控制作用

稻纵卷叶螟的天敌种类很多,寄生蜂主要有稻螟赤眼蜂、拟澳洲赤眼蜂、纵卷叶螟绒茧蜂等,捕食性天敌有步甲、隐翅虫、瓢虫、蜘蛛等,均对稻纵卷叶螟有重要的抑制作用[3]。

4.5 重点挑治见虫早和排查到的对象田

对田间赶蛾≤5头/m2,初见卷叶的稻田重点挑治,同时启动一级应急防治预案。对田间赶蛾≥15头/m2,有虫田率达到10%,卷叶率达10%时启动二级应急防治预案并组织开展统防统治。

4.6 适时组织实施专业化统防统治

在防治上实行“五统一”,即统一病虫测报、统一防治时间、统一药剂、统一机械施药、统一调查防治效果的工作原则,采用植保无人机、机动喷雾器等施药器械实施专业化统防统治,推进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药剂的使用,提高防治效果、减少用药次数和使用量、降低农药残留、减轻环境污染,维护农田生态平衡。

猜你喜欢

稻株卷叶螟幼虫
棉大卷叶螟识别与为害症状
不同药剂对2 种金龟子幼虫的室内毒力测定和药效评价
我需要一片阿司匹林证明我还有疼痛(组诗)
水稻稻瘟病综合防治技术
袁隆平回忆杂交水稻研究缘起
柿树夏季咋防柿蒂虫
艾法迪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药效试验
生物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