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绘本阅读之有效策略研究

2019-12-07樊友燕

好家长 2019年9期
关键词:亲子布置绘本

文 樊友燕

绘本是用图画与文字共同叙述一个故事,表达特定情感和主题的读本,是通过绘画和文字两种媒介的互动来讲故事的一门艺术作品。在绘本中,图画不再是点缀,而是图书的命脉。甚至有些绘本不用文字只用图画来讲故事。绘本是一种艺术化、童稚化的幼儿阅读材料,是发展幼儿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的主要媒介,是最适合幼儿使用的低幼读物,同时也是许多幼儿园早期阅读使用的材料。绘本的合理运用能给幼儿带来良好的语言环境和阅读环境,使幼儿在绘本的吸引与带领下超越其原有的语言形态。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为幼儿提供丰富、适宜的低幼读物,经常和幼儿一起看图书、讲故事,丰富其语言表达能力,培养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进一步拓展学习经验。”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与发展需要的绘本材料,采用具有趣味性、全面渗透的教育方式,使幼儿全方位地吸收绘本所带来的知识与经验,从而获得审美、阅读、语言与创造能力,提高阅读与学习品质。这需要幼儿园和教师在幼儿的绘本阅读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方法与策略,保证并提高幼儿绘本阅读的有效性,真正发挥绘本阅读对幼儿成长与发展的价值。

一、选择适宜的绘本,满足幼儿阅读需要

(一)符合年龄需求

不同年龄段的幼儿的阅读特点不同,对阅读材料的接收能力也不同。小班应选择画面内容简单、生动有趣、背景清晰、文字尽量少的绘本,便于幼儿观察学习。中班最好选择画面主体明显、有相应配角、有丰富背景的绘本,画面中文字要短而少,以便激发幼儿用完整的句子表达故事内容。大班的绘本则需选择以人物故事为主、情节丰富、能给予幼儿充足的观察、猜测和推理线索的绘本,画面上要配有一段文字。

(二)兼顾个体差异

教师要根据幼儿的个体特点来选择相应的绘本内容,比如针对胆小的幼儿,可选择《胆小先生》;针对挑食的幼儿,可选择《多多什么都爱吃》 ……教师在充分考虑每个幼儿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的前提下,提供了符合幼儿兴趣需要且具有个体适宜性的阅读材料,让每个幼儿都能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在阅读中形成自己的认知。绘本材料是无声的,它能给幼儿一种无形的指导和暗示,幼儿在阅读时,将绘本内容与自身经验结合起来,实现了自我精神世界的升华。

(三)满足兴趣需要

选书时,教师应更多地了解幼儿的意愿,根据幼儿的喜好来选择绘本材料,如《要是我给老鼠吃饼干》《亲爱的小鱼》等都是深受幼儿喜爱的优秀绘本。在尊重幼儿意愿的同时,教师需要更多地思考这些绘本中可以与幼儿进行交流并能调动幼儿积极情绪的话题,转变视角来和幼儿分享阅读,呼应幼儿的兴趣,使幼儿在被尊重的同时得到更多的阅读收获。

(四)尊重文化背景

由于文化背景不同,有些国外的绘本内容所传递的思想观念跟我们国内的绘本有很大的不同。德国绘本《鳄鱼爱上长颈鹿》讲的是一个小小矮矮的鳄鱼先生,爱上了挺拔美丽的长颈鹿。故事是从鳄鱼先生喜欢上了长颈鹿,并试图让她看到自己开始的,最后他们“撞”在了一起,他们对望着,那一刻幸福来临。给幼儿读这样的绘本,如此明目张胆地“谈情说爱”是否合适?这就需要教师尊重他国文化,选择合适的方式引导幼儿进行阅读活动。

二、结合环境布置,激发幼儿阅读兴趣

(一)按需布置绘本情境

幼儿园环境是一种隐性课程,有着特殊的教育职能与价值。环境的布置同样可以提升幼儿的阅读体验感。教师在进行环境布置时,要利用绘本中的角色和相关的故事情节,这些情节与角色有些是幼儿熟悉的,更多的是幼儿不熟悉的。当教师告知幼儿,环境中出现的内容都是在绘本中可以找到的,就很容易勾起幼儿对绘本的探索兴趣,让幼儿愿意主动去看书,去观察,并在观察的基础上阅读。

(二)及时更新情节内容

绘本环境布置的内容应该是不定期更新的,而不是一学期一次或一年一次。当教师发现幼儿已经完成了对环境、人物和事件的探索时,即可对环境做一次新的调整。如此一来,不仅仅让幼儿得到再次探索的机会,也让幼儿感受到环境变化带来的新奇和刺激。

(三)鼓励幼儿自主参与

在布置环境时,教师可以参考幼儿的意见,邀请幼儿结合自身对绘本故事的理解,主动参与到环境的布置之中;教师还可请幼儿在阅读的时候注意相关内容,并将内容布置到环境中去,使幼儿感受进行环境设计的快乐,成为环境的主人,进而更加主动地探索绘本世界,发现绘本中各种良好行为,并进行模仿。

三、开展绘本活动,开启幼儿阅读之旅

(一)自主阅读,感受绘本内容

在幼儿园的绘本阅读中,应该给幼儿提供自主阅读绘本的机会,给幼儿自由阅读的时间与空间。如使用阅览室、图书角、游戏等待区等一些公共阅读场地,利用晨间、午间、游戏等待时间、离园前等零碎时间以及教师组织幼儿集体阅读之前的时间,让幼儿自主阅读绘本,让幼儿寻找自己喜欢的或者有疑问的绘本画面,通过自己发现问题来寻找相关的信息。当然,为幼儿创设自由阅读的机会,并不是让教师放任不管,而是在幼儿自由阅读时,教师要巧妙地进行引导,使幼儿能进行有效的观察和想象。

(二)师幼共读,提升绘本内涵

在幼儿自主阅读的同时,教师也应该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和对绘本进行理解,发挥“指导者”作用,以提升幼儿对绘本的理解能力。教师要与幼儿一起共读绘本,帮助幼儿提高语言表达以及同伴间互相倾听、互相补充的能力,引导幼儿进一步理解绘本的书面信息,根据绘本所提供的各种文字和图画,提升幼儿对文学的感受能力,并帮助幼儿获得除了故事情节以外的审美、情感等更深层次的感受。

(三)故事表演,再现绘本情境

有些绘本可以编排成绘本剧,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进行片段式表演。如大班在开展绘本剧表演《还有一只羊》时,教师与幼儿分别扮演牧羊人、狼和小羊,幼儿通过不同角色的对话,感受到了角色的不同特征和剧情的转换,给幼儿带来直观感受的同时,激发了幼儿的阅读兴趣和积极性。

四、尝试家园互动,拓展幼儿阅读新体验

(一)建立家长绘本资源库

幼儿园的绘本数量有限,而每个家庭都会或多或少地有一些绘本。教师可以建立起家长绘本资源库,利用一些分享活动,可以让幼儿园和家庭在不增加费用投入的情况下,增加幼儿的绘本阅读量。

(二)创设亲子阅读空间

幼儿园为家长与幼儿提供亲子阅读空间同样能够支持亲子阅读活动的开展。公共区域对家长与幼儿的阅读行为有着一定的约束,让幼儿更了解阅读规则:小声交流,轻轻走动,不打闹。亲子阅读空间则相对轻松、自由,家长与幼儿可以坐在地毯上,可以坐在椅子上。幼儿可以坐在家长面前,用自己喜欢的、舒服的姿势阅读,获得与班级阅读、家庭阅读不同的阅读体验。

(三)开展亲子阅读活动

亲子阅读能给幼儿带来与幼儿园集体阅读不同的感受,在培养亲子感情的同时,让幼儿的阅读更加轻松愉快。在亲子阅读过程中,幼儿感受着其他家长与幼儿的阅读氛围,更容易沉浸其中。更为重要的是,好的绘本往往能够给幼儿带来美好的情感体验,很多绘本恰恰描绘的就是亲人之间的感情,如《猜猜我有多爱你》和《亲爱的大熊爸爸》。幼儿通过和爸爸妈妈的共同阅读,能够更为真切地体验与父母之间的情感,从而加深亲子之间的感情。

绘本是一种内容积极的读物,幼儿很容易将绘本中表现出来的美好情感迁移到生活中去。阅读习惯的养成不仅能让幼儿发现绘本中的美好,还能让他们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幼儿园应为幼儿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促进幼儿阅读能力的培养,让幼儿在绘本奇幻的世界中遨游、认知、模仿、感受与发现,并在生活中加以运用。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什么样的生活,就是什么样的教育。”而我们要给幼儿创设的,就是融入了早期阅读的美好生活。

猜你喜欢

亲子布置绘本
汽车线束布置设计要求
绘本
绘本
绘本
特别号都有了
亲子脸
亲子脸
亲子脸
亲子脸
坦克的组成和总体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