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支持幼儿自主学习的环境创设

2019-12-07欧阳爱华

好家长 2019年9期
关键词:瓢虫规则创设

文 欧阳爱华

现代儿童学习观认为,幼儿的学习应该是主动的,是身心获得自由、全面、和谐发展的。幼儿的自主学习是指幼儿在幼儿园中按自己的想法和意愿,根据自己的喜好、水平和行为方式,独立接触事物,获得信息,取得经验,提升认识,主动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指出:“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可见,环境对于幼儿学习发展的重要性。幼儿需要一个可以选择的环境,来培养和表现主体的独立性和主动性。同时,教师要关注幼儿的发展水平、文化背景、兴趣、个性和行为的细微差别,积极创设能让幼儿主动学习的环境。

一、基于园情,自我剖析,立足一个“准”字

(一)自然环境

优势:丹阳市实验幼儿园分白云部和兴业部两个园部,两个园部占地面积和整体规划各有特色。白云部位于丹阳市老城区的中心地带,小巧精致,园内植物种类较多,二楼平台的秘密花园是幼儿们喜欢的空中花园;兴业部占地面积相对较大,幼儿户外活动场地宽敞,种植园地不断得到优化。

劣势:白云部所处市中心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幼儿户外活动空间的不足,兴业部占地面积虽大,但由于与新北门小学共享户外空间,导致需错时使用户外场地,并且使园部缺乏场地规划的自主权。

(二)社区环境

优势:两园区相距较近,能共享的社区资源包含新华书店、全民健身中心、人民公园、总前委旧址、三吕故居、实验小学等,这些都能成为幼儿学习与探索的环境资源。

劣势:幼儿园周边能利用的教育资源以社区、人文资源为主,自然资源略显不足。

(三)活动室环境

优势:班级环境能追随幼儿活动的轨迹及时更新,区域环境创设符合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需求,材料投放体现了丰富性、操作性和层次性,并能根据活动适时更换材料。

劣势:很多教师停留在固有的思维模式上,教师预设的内容过多,班级环境及材料相似度高,缺乏创造性,不能引发幼儿主动学习。

(四)教师支持性环境

优势:教师逐步树立了“以儿童为中心”的理念,观察意识和能力明显提升,课程建设能力逐步提高。

劣势:部分教师不能完全区别自由和自主,不敢放手。另外,教师对身边资源的敏感度及对教育资源的整合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二、观察跟进,解读儿童,体现一个“追”字

要创设幼儿自主学习的环境,教师首先要学会观察与解读。要了解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在各种学习活动中的状态,敏感地捕捉到幼儿的关注点及需求。幼儿在活动中对哪些活动感兴趣?当日由幼儿主动发起的学习活动有几次?如何判断幼儿正在进行的活动是否自主有效?要解答这些问题,教师必须做到观察先行。

教师自主设计观察记录,如数字表格式记录、扫描式记录、分析式记录等,通过“定点观察”“扫描观察”“追踪观察”等多种观察手段,将收集的信息进行归纳和分析,对班级幼儿自主学习活动的现状有较为客观的了解,能敏锐地察觉到幼儿主动学习的需求,反思学习环境与幼儿自主学习间的关系,对如何支持和助推幼儿自主学习的问题逐步建构自己独特的想法。

教师从幼儿已有经验出发,选择与幼儿已有知识经验有一定联系且在深度和广度上能适当拓展的内容,即“已知+未知”,使幼儿有足够的兴趣,在已有经验的支持下,探索新问题的解决方法,建构新的知识经验。我们尽量从幼儿的问题和兴趣中,确定幼儿的学习内容。如 “瓢虫记”主题就是由幼儿午间在种植园地散步,发现瓢虫并引发讨论而开始的。“这只瓢虫身上有好多星星啊!好像不止七颗星哦!”“呃,这只瓢虫是黑色的,好像没有星星哦,它究竟是不是瓢虫呢?”于是大家开始查阅资料,收集绘本,创设“瓢虫研究所”,开始了一系列的研究瓢虫的自主学习……

三、环境支持,材料支撑,凸显一个“优”字

(一)可供选择的环境支持

可选择的环境是有一定界限的,是教师根据幼儿的需要创设的。幼儿可以选择感兴趣的内容和材料,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时机,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进程,选择自己的视角并运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学习。

(二)优化整合的材料支撑

幼儿是通过动作,通过接触具体事物和感性形象,来感受信息和积累经验的,学习材料是幼儿自主学习的物质保证。教师必须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材料,支持幼儿自主探索。在观察的基础上,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研讨:现阶段幼儿园可利用的环境和材料有哪些?什么样的材料能引发幼儿主动学习的愿望?哪些材料易受忽视却能发挥很大的价值?材料是一次性全部提供还是逐步增加?提供的材料如何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又能给予幼儿挑战?在不同的活动场景中,材料可怎样调整或优化从而发挥价值的最大化?如何让幼儿成为材料的主人?

四、完善规则,弹性作息,彰显一个“适”字

(一)共同制定活动规则

自主活动,不等于放任自流、为所欲为,而应该是掌握规则之后的一种学习,活动规则不是教师单方面制定的,而是由教师和幼儿共同完成的。通过观察,了解现阶段幼儿学习与游戏中规则的现状,引导幼儿进行讨论、分析,共同商定、制作、完善规则,充分享受“规则呵护下的自由”。

当然,活动规则不可能一步到位,有些可以在活动前提出,还有一些可以在活动中逐步完善。如大班幼儿思维比较活跃,我们根据幼儿的兴趣和爱好开设的棋类游戏有交通规则棋、心情预报棋等,幼儿自己讨论并制定规则,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于墙上。在玩的过程中,幼儿一旦发现有些规则不太合适,就会重新修改,不断完善规则。

(二)时间与空间的调整

幼儿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完全按照自己的需要、兴趣、意愿去选择活动内容,要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的保障。我们实行弹性作息时间,除了餐点和午休,其他时间允许教师根据幼儿的活动情况,灵活调配,保证了幼儿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三)教师适时、适度介入

自主学习活动虽是幼儿自主、自由的活动,但并不意味着教师对幼儿可以放任自流,教师需通过环境的创设和适当的介入支持幼儿的发展。当幼儿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障碍时,他们原有的动力就会消失,兴致就会降低,当发现幼儿犹豫徘徊、无所事事时,教师可适度介入。但怎样介入、何时介入,直接影响着幼儿的自主学习。我们时刻告诫自己,幼儿是有能力自主学习的,只是在学习的路上遇到了块挡路的大石头,我们的任务不是去搬掉大石头,而是尽量让幼儿自己搬掉或跨过挡路石。

可供选择的环境创设,让幼儿的学习越来越自主。当然,对幼儿自主学习环境的思考,还远远不止这些,我们将继续研究,努力使幼儿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人。

猜你喜欢

瓢虫规则创设
撑竿跳规则的制定
数独的规则和演变
小小瓢虫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飞呀,小瓢虫
让规则不规则
TPP反腐败规则对我国的启示
瓢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