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礼仪小善秀”活动的有效开展

2019-12-07钱锦丹

好家长 2019年9期
关键词:菜菜礼仪图书

文 钱锦丹

幼儿园特色活动是指幼儿园为凸显优势,表现出独特的色彩和风格,在结合本园的优势资源、家长需求、幼儿经验等基础上,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的活动。我园的“礼仪小善秀”评比活动是礼仪教育的一个特色活动。它鼓励每个幼儿都参与到礼仪学习中,让幼儿知礼、懂礼、学礼,提高礼仪素养、传承礼仪之风,促进幼儿多样化发展。回顾整个“礼仪小善秀”活动的开展历程,我们有过迷茫,有过突破。当再次审视自己班级的“礼仪小善秀”活动时,我们坚定了适时关注几个“度”会助我们“礼仪小善秀”活动的开展一臂之力。

一、挖掘深度,让“礼仪小善秀”活动更具个性

幼儿期是进行礼仪教育的启蒙期,此时的幼儿可塑性强,只要我们注意从小培养幼儿的文明礼仪,幼儿将终身受益。幼儿的礼仪教育涉及的内容较多,如果要全面涉及,那势必会走马观花,所以适度进行深层次的挖掘,不仅能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还能让班级“礼仪小善秀”活动更具个性。

(一)主题的选择——深挖班级真问题

老师们先是认真研读了《第七届“礼仪小善秀”评选活动方案》,在深入解读了方案的基础上,老师们抓住关键点:适宜自己班级的、能解决真实问题的、让每一个幼儿都有成长。同时,老师们也结合自己班级的一些实际情况谈了自己的设想:小(二)班结合班级“小吃货”主题,利用餐厅的切菜游戏来开启“礼仪小善秀”评比活动,主要是想让幼儿通过各种活动,愿意尝试吃各种菜,做到不挑食、不偏食;小(三)班老师发现图书角里图书的摆放总是很凌乱,大部分的书被随意放置在书柜上,部分图书还出现皱皱巴巴和破损的现象。考虑到小班幼儿阅读经验少、整理经验少等因素,为了帮助他们养成自觉整理图书的好习惯,“班级礼仪小善秀”将从“小图书,好朋友”的活动展开;小(四)班开展的健康活动“漏嘴巴”引起了幼儿的广泛讨论,幼儿发现自己还有身边很多人都是“漏嘴巴”,不光桌上,衣服上和碗里也不干净。为了帮助幼儿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决定开展相关的礼仪活动……从与老师们的交流中,大家都有了一番思考和预设,选择的主题都是从班级现实存在的问题出发,选择的点虽然都是围绕幼儿的自我能动性,但是各有侧重,同时大家预设的点也是操作性强并贴近幼儿生活的,这样对幼儿的发展有更直接的意义和价值。

(二)活动的推进——深剖幼儿的需求

当主题明确后,预设的活动最终要落实到操作和实践中。当活动开展后,我们看到了可喜的变化:如小(三)班的活动开展到“如何整理图书”阶段时,老师预设是做各种小标记让幼儿贴在书上,再分类摆放,而幼儿在整理图书的过程中,把图书摆成了三列,分别是“大书朋友”“小书朋友”“好朋友”,对于幼儿的这种行为老师及时给予了表扬。也正是因为老师赞赏了幼儿的创意想法,小(三)班的幼儿们现在不仅会按大小分类图书,还会按照书的软硬、颜色、厚薄等不同特征进行分类,这在无形中提高了幼儿在科学领域的探索能力;小(五)班进行了“自己睡觉”活动,开始时幼儿们听到“午睡”一词就很抗拒,甚至向老师哭诉。面对幼儿们的哭闹,老师没有制止,反而是让这些“午睡困难户”尽情地发泄,慢慢地,幼儿们开始乖乖地睡觉。小(六)班的“礼仪小善秀”主题是“自己吃菜菜”,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后,仍有不少幼儿不愿吃菜,于是老师抓住幼儿喜欢猜谜语这一兴趣点,每天进餐前都会把当天食用的菜编成一个谜语,以营造良好的餐前氛围,增进幼儿的食欲,让幼儿快乐进餐……在“礼仪小善秀”活动的推进过程中,每班都会遇到各种问题,可是每位老师都能以幼儿为主体,关注其需求并不断调整班级“礼仪小善秀”的活动,还以环境呈现的方式记录从“预”到“遇”的整个动态发展,从而实现开展适合幼儿需求的个性化“礼仪小善秀”活动。

每个班级的“礼仪小善秀”活动都有一个精彩的故事。聚焦班级问题,挖掘一点深度;关注幼儿需求,再挖掘一点深度,就是这样一点一点地不停挖掘,幼儿们才会一天天慢慢地变化着、进步着……从要他人喂饭到自己独立吃饭;从不会整理图书到争做图书管理员;从不爱睡觉到甜甜午睡等,这都让我们看到了“礼仪小善秀”带给幼儿和老师的不仅是一个班级活动,更是一个充满内涵的,可以让幼儿们记忆深刻的个性活动。

二、拓展宽度,让“礼仪小善秀”活动更具多元

我园的“互动型课程”,正是要以幼儿多样化成长为价值取向和逻辑起点,让幼儿参与到课程建构的过程中来,在多元互动中改变课程的单一化存在状态,使之成为灵活的、生成性的学习资源,从而更好地适应幼儿成长的需要,真正实现幼儿成长的多样化,为每个幼儿今后富有个性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为此,这一次的“礼仪小善秀”活动是在基础课程的前提下,有选择地将食育融入小班幼儿的一日生活,积极发挥了小班幼儿的能动性。

小(一)班的“自己吃饭饭”就是以“礼仪小善秀”为平台,将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和食育相结合来开展的活动,同时将有效策略辐射到家庭,如“学一学”“比一比”“讲一讲”(引导家长搜集并亲子共读有关进餐的绘本),做到家园共育“两手抓”,促进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养成。小(二)班的“让小吃货爱上吃菜菜”立足于“小吃货”主题餐厅中各种关于食物的有趣游戏,“种菜菜”“切菜菜”“玩菜菜”“吃菜菜”,幼儿们在这些游戏中获得了成长,由原先单一的进餐礼仪目标生发了社会、科学、艺术、语言等多个领域的游戏目标,幼儿在这些游戏中所获得的经验应是多元、相融的。

综上可见,“礼仪小善秀”活动过程不能局限于所设目标,需要适当地拓展宽度,实现多元与共生。宽度能激起幼儿的创想,扩大幼儿的活动空间,让幼儿在已知和未知相互碰撞后,激起更大的火花。

三、增加长度,让“礼仪小善秀”活动更具张力

我们在开展一些大规模的活动时,都会有一定的时间限制,然后在活动后期评价幼儿的发展情况。从某种程度上讲,这种活动就像是将幼儿看作是流水线上的产品,强调规格化、标准化,忽略了每个幼儿都是鲜活的生命个体,每个幼儿都有不同的发展速度。而“礼仪小善秀”活动,虽有时间节点,但那只是一个阶段性的小结,是另一个新阶段的开始。当我们把“礼仪小善秀”活动的时间长度增加,就可以满足更多幼儿的发展需求,让幼儿们能更好、更稳地成长。

这次小班组6 个班级的“礼仪小善秀”活动是围绕幼儿的进餐、整理、午睡这三方面来开展的,它们源自幼儿的一日生活和聚焦班级的现实问题。我们以“礼仪小善秀”为第一阶段的节点,看到了幼儿们的进步与改变;更以“礼仪小善秀”活动为第二阶段的起点,对幼儿们有了新的期许,希望每个幼儿都能在足够的时间内,实现自己理想化的发展。

所以,在“礼仪小善秀”活动中,只要能增加长度和宽度,以此来满足幼儿们的不同发展速度,那定能收获更多美好,也能让“礼仪小善秀”活动更具张力。

当然,在“礼仪小善秀”活动的推进过程中,不仅是幼儿得到了进步,教师的教育观和儿童观也有了新的发展。而这些改变既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见证,也是“礼仪小善秀”活动质量提升的见证。

(江苏省无锡市梅村中心幼儿园)

猜你喜欢

菜菜礼仪图书
比较:毛线谁最多
图书推荐
观察:铅笔有先后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推理:谁最高,谁最矮
班里有个图书角
筷子礼仪
剪头发那点事儿
礼仪篇(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