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五归零”中国航空航天的“传家宝”

2019-12-06林喆

大飞机 2019年10期
关键词:商飞航天飞机

林喆

2014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了“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的发展要求,进一步明确了质量在国家建设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 市场竞争激烈, 而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的竞争、科技的竞争、质量的竞争。质量是产品进入世界市场的“国际通行证”。不言而喻, 质量在民机设计和制造中的作用是巨大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乘客的生命安全, 也会影响一个国家高端制造业的国际地位与形象。

在中国商飞公司的发展建设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会发现一些管理上、技术上的质量问题,采用合理正确的质量问题控制和分析方法, 对彻底解决质量问题非常重要。因此,在中国民机研制过程中,我们引入“两透一控、双五归零”的方法, 用于指导质量问题的解决。

发轫于航空工业

提起“双五归零”,很多质量管理界人士都知道这个理念是由中国航天首创,但其实它的雏形却是在上海航空工业的生产实践中孕育诞生的。

1985年4月15日,中国对外经济贸易部批准了中美合作生产MD82飞机协议。上海飞机制造厂成为美国麦道飞机的总装地,先后总装MD82、MD83和MD90。第一架飞机于1986年4月1日在上海开铆,第二年7月31日交付沈阳民航局使用,获得普遍好评。1987年组装2架之后,生产速率不断加快,1988年达到4架,1989年上升至7架。在不到4年时间,上飞厂已经具备了总装14架飞机的生产能力。

而在飞机质量方面,上飞厂组装的30架MD82飞机质量始终处在稳定的状态,组装合格率、试飞合格率均达到100%。投入使用后,中国民航国内外航线上执飞的由上飞厂组装的MD82飞机,平均每天飞行达到9小时。沈阳民航局1987年7月31日接收了第一架MD82飞机后,陆续引进近20架MD82飞机,成为该局主要飞行机型。沈阳民航局曾是中国民航局亏损最严重的运营商,在航线上投入MD82飞机运营的第二年,1988年盈利4000多万元,1989年盈利达到一个亿。

同时,美国专家在许多场合多次提到,在上海组装的MD82飞机质量比美国本土生产的要好。中国人习惯认为这是美方的谦虚,而美国人却自己提供证据:以MD82飞机油箱为例,两个机翼灌满9吨油,而每个机翼上有几万个铆钉,每个铆孔必须一个个用铰刀铰,要求不得超过七分之一头发丝的误差,用螺栓固定后再一个个涂上密封胶。在35架MD82/83飞机油箱液密试验中,未发现一架飞机有一处漏油,而在美国长滩生产线,每架飞机都有不同程度的漏油或渗油。

1989年12月1日,中美双方又签署了10架飞机协议,这次合作生产的5架MD82飞机在国内销售,5架MD83飞机(货舱内增加副油箱,延伸了航程)返销美国。1990年3月国家批准了这份合同。

1993年,返销美国的5架MD83飞机从上海起航,途经塞班岛、马基罗环岛、檀香山、洛杉矶,穿越太平洋,总航程12830千米,经历不同环境和气温的考验,质量在美国引起轰动。FAA官员、飞行员及麦道公司质保人员对返销美国的MD83飞机进行了严格的检验,异口同声地以“很惊讶”“太好了”等言词表示对飞机质量的充分肯定。FAA在检查后对麦道公司高层指出:“上海的质量体系是由麦道公司延伸過去的,但目前看来,真正的质量管理还在上海。”

麦道的成功经验让当时已经经历了“运十之殇”的中国航空产业重新燃起了希望。1990年,原航空航天部部长林宗棠在上海召开的MD82飞机质量管理研讨会上,总结了上海飞机制造厂生产麦道飞机质量管理5条经验:程序、组织、培训、归零、审计。

林宗棠在会上充分肯定了上飞厂在质量管理工作上取得的成果,他说,上海搞MD82飞机的这套质量保证体系是科学的、适用的、有效的,尤其是其中的闭环归零。具体来说,就是AO、FO、TO三个O,抓3个O闭环归零。首先是TO的“归零”,工具工装要保证,没有好的合格的工装,就检验不出好的质量来,每个厂都有工装,就是看认不认真,是不是“归零”,“归零”以后才能形成方法、查漏补缺。其次是FO要“归零”。加工,各工厂也都有,那个零件怎么加工,用什么工具加工,要达到什么质量标准都有规程。但是最后加工怎么样,如果不“归零”,就心中没数。第三是最重要的AO“归零”,装配指令“归零”。

由此,用闭环归零这个方法来进行质量管理开始映入大众眼帘。

中国航天的光辉实践

1992年3月22日,长征二号捆绑式运载火箭发射澳大利亚B1卫星失利;1996年2月15日,长三乙火箭首发“国际通信卫星708”,火箭起飞后22秒爆炸,星箭俱毁;1996年8月18日,长征三号发射中星七号通信卫星,三级发动机二次点火发生故障,卫星未能进入预定轨道。

面对重大挫折,航天人卧薪尝胆,深刻反思,系统地总结了航天质量管理的经验,形成了“航天型号精细化质量管理要求”以及一系列配套的制度、标准。“双五归零”方法就是在该背景下产生,并逐渐完善的。

在林宗棠1990年讲话的基础上,航天系统推广“工艺装配指令”“加工工艺指令”和“工装工程指令”3个方面的闭环归零管理经验。1995年,原航天工业总公司下发了《质量问题归零的管理办法》,首次从定位、机理、性质、责任、措施等方面明确了质量问题“归零”的概念,形成了质量问题“双五归零”的最初模型。

1996年10月,原航天工业总公司总经理刘纪原要求航天科研人员树立严谨科学的工作作风,作风检查的标准就是确保所有质量问题真正“归零”,符合“定位准确、机理清楚、问题复现、措施有效、举一反三、杜绝重复性故障发生”。第一次系统、明确地提出质量问题“归零五条”。

1997年10月,原航天工业总公司副总经理栾恩杰指出,在质量问题“归零”工作中发现的一些问题,是由于无章可循、有章不循、责任不清等管理问题造成的。他提出了管理问题归零的“五条标准”:过程清楚、责任明确、措施落实、严肃处理、完善规章。要求在开展质量问题“归零”工作中把技术“归零”与管理“归零”紧密结合起来,从而达到完善管理机制、改进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水平的目的。至此,航天质量问题“双五归零”全面形成。

2002年8月,航天科技集团在原航天工业总公司关于航天产品质量问题技术“归零”和管理“归零”的一系列行政文件的基础上,总结了各个单位经验,颁布了《航天产品质量问题归零实施要求》。以企业标准的形式对质量问题“归零”进行制度化规定和规范化管理。对执行“双五归零”的成果进行总结和固化。2015年,《ISO18238航天质量问题归零管理》成为国际标准,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正式发布。

中国商飞的继承与发展

中国商飞公司成立以来,一直将质量工作作为推进民机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公司成立之初,就提出了“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促发展、以质量保成功”的指导思想,并提出了“质量就是生命、质量就是责任、质量就是素质”的质量价值观,并不断深化和改进质量方针和准则,提出了“精湛设计、精细制造、精诚服务、精益求精”的“四精”方针和“铁纪律、铁要求、铁抓手、铁问责”的“四铁准则”。

2008年,时任中国商飞公司董事长张庆伟在一次排故工作中提出,要引入航天的“双五归零”管理方法,自此,开启了“双五归零”在大飞机研制进程中的应用。

随着型号任务的不断增加和公司管理创新的不断深入,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中国商飞公司在借鉴中国航天实践经验基础上,按照AS9100要求,结合民用航空产品的特点,在航天“双五归零”的基础上增加了“及时处置、风险可控、修订标准、系统改进、知识共享”等要求,形成了基于系统工程的“双五归零”。

基于系统工程的“双五归零”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的,围绕产品全生命周期,强化风险管控,通过快速响应、技术“归零”、管理“歸零”和知识共享,形成解决方案和主动保证机制。这是中国商飞公司对航天“双五归零”方法的继承,更是一次创新。

同时,结合民用航空产品的特点,中国商飞公司又对“双五归零”提出了总体要求——“两透一控”,即吃透需求、吃透技术、构型控制。

“两透一控”与“双五归零”互为因果、互为影响,“两透一控”包含了“双五归零”的要素,特别是“两透一控”的要求有助于实现“双五归零”过程中机理分析、纠正措施环节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其落脚点和目的是一致的:解决问题、提高产品质量。一方面通过“双五归零”,分析原因、制定措施、满足需求,实现“两透一控”的目标;另一方面在“双五归零”实施过程中,以“两透一控”为内核,最终达到原因准确、措施有效以及知识共享,实现减少问题发生,提高产品质量的目的。

质量问题“归零”模式起源于航空制造,理念和方法形成于航天系统。航天系统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把质量问题“归零”从模式上升到理念,从理念转化为制度,从制度形成文化。这种质量文化的建立过程,是值得航空制造系统在贯彻质量问题“归零”标准和其他质量管理规定的过程中借鉴和学习的。同时,任何一个管理的办法和理念都是不断发展的,在实践过程中既不能一成不变,也不能“言必称波音、空客”,而是要不断借鉴先进的做法与经验,依据实际对我们的管理方法加以完善。通过建立制度引导形成文化,通过文化使制度成为意识。

猜你喜欢

商飞航天飞机
来自合作伙伴的问候
飞机失踪
逐梦航天日
中国商飞再签130架C919大单
中国商飞共获730架C919订单
乘坐飞机
“我与航天有个约定”征文展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
神奇飞机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