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测度及其与区域经济的时空耦合特征
——以安徽省为例

2019-12-05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9年11期
关键词:均等化安徽省公共服务

(安徽大学 商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1 引言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政府为社会成员提供公平、正义和共享产品和服务的关键,也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我国在乡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方面落后,医疗、教育、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发展相对滞后,突出体现了乡村发展不充分的问题,而推进乡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将是实现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

当前学术界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①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概念内涵。早在18世纪,斯密和萨缪尔森就对公共服务“均等化”进行了研究[1,2];Boyne等对英国公共服务进行了研究[3];Berman对公共服务的配置进行了研究[4]。2006年之前,我国学者大多是从政府职责[5,6]和基本公共服务配置的角度[7]进行相关研究。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指标体系构建。马慧强等构建了测度我国各市基本公共服务质量水平的指标体系,并用熵值法进行了系统性分析[6];韩增林等构建了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指数体系[8]。③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测度方法。主要方法包括:熵值法[7]、主客观组合赋权法[8]、均等差异化分析方法[9]等。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对策与建议。部分学者提出降低各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差距的对策和建议[10-12],也有部分学者从微观角度对城乡文化[13,14]、医疗资源的布局[15]、体育设施[16]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并针对我国现有资源供需不平衡的状况提出了改进办法。总体上来说,现有研究方法从定性研究逐渐向定量研究转变,而缺乏对乡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演化规律及其与区域经济之间耦合关系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研究的现实意义。

安徽省作为我国新型城镇化的试点省份之一,近年来在“美好乡村建设”和乡村基本公共服务建设方面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具有重要的代表意义。本文以安徽省各地区为研究对象,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双变量ESDA分析法测度了该省乡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指数,并结合其与区域经济之间的耦合特征,为提高乡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指数提供了相关建议。

2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2.1 研究方法

本文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了2006—2016年安徽省各地区的乡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指数。首先利用SPSS22.0从收集到的数据中提取能够反映总体数据特征的4个公因子,然后计算出各地区在4个公因子上的综合得分,作为下一步空间分析数据。安徽省各地区乡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指数综合得分的计算公式为:

(1)

式中,Fn为第n个地区的乡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指数的综合得分;Pi为所提取主成分的累计方差贡献率;Fni为第n个地区在主成分上的均值得分(n=1,2,3,…,16或17;m=1,2,3,4)。

双变量的空间自相关可用来分析乡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指数与区域经济的空间相关性,包含双变量空间全局自相关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其中双变量全局空间自相关计算公式为[17]:

(2)

为了分析不同空间位置上存在的空间关联模式类型,利用双变量局部空间自相关可得到各地区乡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指数与区域经济的空间相关性模式,计算公式为[17]:

(3)

2.2 数据来源

本文研究数据如无特殊说明,均来自2007—2017年《安徽统计年鉴》、《安徽农村经济统计年鉴》、安徽省各市的统计年鉴和国民经济发展统计公报等。在进行市域的乡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指数分析时,参照2011年安徽省的行政区划标准。

3 要素测度

3.1 指标体系构建

在相关研究和《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三五”规划》的基础上,现阶段乡村基本公共服务包括教育、基础设施、文化、医疗卫生、信息化、社会保障、生态环境和公共安全8个方面。由于难以测量安徽省各地区乡村生态环境和乡村公共安全方面的数据,本文仅从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基础设施、文化和信息化等方面,在乡村基本公共服务指标体系中选择6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构建安徽省各地区乡村基本公共服务指标体系,见表1。

表1 乡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注:根据有关文献[8]及安徽省发展现实整理得出。

3.2 数据预处理

主成分分析需要一个前提条件,即不同变量之间必须具有线性相关性[19]。分别检测安徽各地区数据,结果显示Bartlett球形Sig.=0.000<0.05,表明拒绝原假设,因此各变量并不是各自独立的。由于KMO2006=0.623、KMO2008=0.629、KMO2010=0.643、KMO2012=0.628、KMO2014=0.643、KMO2016=0.655,均大于0.6,可做主成分分析。提取的2006年、2008年、2010年、2012年、2014年、2016年的指标体系前4个主成分的累积方差贡献率分别为88.895%、93.296%、92.053%、93.687%、92.809%、87.246%,均大于85%,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所选择的12个指标的大部分信息,基本达到上述要求。利用主成分分析,计算出各地区乡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指数的综合得分,作为下一步空间相关性分析的原始数据。

3.3 结果分析

为了更直观地反映各地区乡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指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利用自然间断点分级法,将乡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指数空间分布划分为5类型(图1),分别为高水平区域、中高水平区域、中等水平区域、中低水平区域、低水平区域。

图1 2006年、2016年安徽省乡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空间分布

从图1可见:①2006年安徽省各地区乡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指数的高水平区域主要有阜阳市和六安市;中高水平区域主要有安庆市、巢湖市、宿州市、亳州市和滁州市;中等水平区域主要有合肥市、宣城市和蚌埠市;中低水平区域主要有池州市、芜湖市、黄山市、淮南市和淮北市;低水平区域主要有铜陵市和马鞍山市。②2016年安徽省各地区乡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指数的高水平区域集中位于阜阳市;中高水平区域主要有合肥市、亳州市和宿州市;中等水平区域主要有六安市、安庆市、滁州市、蚌埠市和淮南市;中低水平区域主要有池州市、黄山市、宣城市、马鞍山市、芜湖市和铜陵市;低水平区域集中位于淮北市。从乡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指数的类型结果看,皖中和皖北地区的乡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指数整体高于皖南地区。皖北地区人口众多,乡村数量整体上也较多,其乡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指数相对较高。皖南地区乡村分散而且数量较少,一定程度上造成皖南地区的乡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指数处于较低水平。

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2006—2016年安徽省乡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指数高值区逐渐向皖中地区移动。从各地区乡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指数的类型结果中发现,皖北地区以高水平和低水平为主,皖中地区以中高等水平为主,呈两级分化态势,皖南地区以中低等水平为主。

4 结果及建议

4.1 总体耦合特征

本文利用Geoda软件分别计算2006—2016年安徽省乡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指数与区域经济的全局自相关指数,见图2。

从图2可见,乡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指数的Moran′s I均接近0,并表现出微弱的波动,表示总体上乡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指数和区域经济发展呈现出随机分布的空间特征。其中,2006—2010年Moran′s I值分别为0.164、0.087、0.098,呈现出较弱的空间正相关。2012—2016年Moran′s I值分别为-0.080、-0.086、-0.099,呈现出较弱的空间负相关,即乡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指数与区域经济呈现出较弱的空间负相关关系。总体看,Moran′s I值由正值变为负值,说明安徽省各地区乡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指数与区域经济的空间相关性呈现下降趋势,反映出安徽省各地区乡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致,两者之间的耦合程度较低。

图2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指数与GDP的双变量莫兰指数

4.2 局部耦合特征

为了进一步探讨局部耦合特征,对2006—2016年安徽省各地区的乡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指数和GDP进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见图3a和图3b。乡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指数与区域经济的空间关联模式类型可分为两种类型:①LL区。表明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均等化指数也相对较低,两者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该区域主要位于皖南地区。其中,2006年位于该区域的主要有黄山市、宣城市和巢湖市,2016年位于该区域的主要有黄山市、宣城市和铜陵市。②LH区。表明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但均等化指数相对较高,两者存在空间负相关,乡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指数与区域经济形成较差的耦合运行态势,该区域主要集中分布在皖北地区,如2016年位于该区域的主要是阜阳市。总体而言,安徽省各地区乡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指数与区域经济的耦合程度较低,显著的区域集中在LL区和LH区,从侧面反映了当前安徽省乡村地区的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较低,而区域经济发展的红利,也很难惠及到乡村地区。

图3 2006年、2016年双变量ESDA分布

4.3 对策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考虑空间自相关分析的显著性水平之后,安徽省各地区乡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指数与区域经济之间的空间耦合程度相对较低,乡村地区的发展一方面面临着急需改善基础设施水平的难题,另一方面也需要外部经济的大力支持。根据上文分析结果,可为安徽省各地区未来乡村发展提供相关建议。

从表2可见,不考虑两者之间的显著性因素,可大致发现两者空间分布规律并对乡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相关建议:①HH区。属于这个区域类型的地区主要有池州市、安庆市、阜阳市、蚌埠市、淮北市、宿州市、亳州市、六安市、滁州市、合肥市、马鞍山市和淮南市,表明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均等化指数相对较高,两者的发展具有同步性,未来这些地区的乡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应该稳中求进,注重高质量、高水平发展。②LL区。属于这个区域类型的地区主要有黄山市、铜陵市和宣城市,表明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均等化指数均相对较低,两者发展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未来要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乡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的同时,还需要大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③LH区。表明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但均等化指数相对较高,没有区域属于该类型,表明没有区域经济的支持,乡村地区很难发展。④HL区。属于这个区域类型的地区主要位于芜湖市,表明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但均等化指数相对较低,未来乡村发展需要借力城市资本,政策上需要向乡村倾斜。

表2 区域经济对乡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影响结果统计

注:LISA-P、LISA-CI、LISA-I分别表示显著性数值、所属空间类型和局部空间自相关指数。

5 结论与讨论

根据安徽省各地区乡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指数得分,在综合测度2006—2016年安徽省各地区的乡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指数的基础上,利用双变量ESDA分析两者的空间耦合特征,得出以下结论:①安徽省各地区乡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指数的差异程度较明显。从指数空间分布整体上看,皖北和皖中地区相对高于皖南地区,皖中地区的乡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指数总体上在逐渐提升。②安徽省各地区乡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指数和区域经济耦合程度较低。其中,皖北地区的乡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指数相对较高,但区域经济发展情况相对较差。③为促进安徽省各地区乡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还需要系统地对乡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制度体系进行改革。在加强监督管理机制的同时,要加强乡村基层管理,有效地监督管理乡村基本公共服务资金的使用和分配情况。④本文以市域为基本单位研究乡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指数及其与区域经济的关系,研究基本符合安徽省发展现实。不同指标体系的构建是否会对耦合特征产生根本性影响,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均等化安徽省公共服务
成长相册
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2021版正式启用
辽宁省冰雪场地设施资源配置均等化研究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山南公共图书馆标准化均等化建设现状与路径探索
论气象公共服务的职能提升
促进内外贸易 创新公共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