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急性胸痛患者的急诊护理效果

2019-12-02李晓莉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29期
关键词:护理满意度

李晓莉

【摘要】 目的 探究急诊护理干预对急性胸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急性胸痛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各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 观察组患者实施急诊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护理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 护理后1、3、5 d, 观察组患者VAS评分分别为(4.35±1.16)、(2.65±1.08)、(1.36±0.65)分, 均低于对照组的(6.14±1.25)、(4.37±1.14)、(2.68±0.82)分, 护理满意度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 差异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护理干预的开展可有效改善急性胸痛患者的临床症状, 提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这对患者病情控制及医院良好发展均有重要意义, 因此该种护理模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关键词】 急性胸痛;急诊护理干预;疼痛症状;护理满意度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29.097

急性胸痛是临床常见急诊科疾病, 以发病急、病情凶险且进展快等为主要特点, 若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和干预措施可能造成患者死亡, 且会对患者的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 因此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和科学的护理干预对其病情控制、疼痛症状缓解具有重要意义[1-3]。经过长期临床治疗和护理干预后发现, 传统常规护理模式过程较为繁琐, 缺乏紧急护理内容, 导致无法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为探究急诊护理干预对急性胸痛患者的影响, 本次择取30例急性胸痛患者开展对应研究, 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中山市中医院收治的60例急性胸痛患者参与研究, 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各30例。对照组中男18例, 女12例;年龄25~72岁, 平均年龄(48.6±7.8)岁。观察组中男15例, 女15例;年龄23~71岁,平均年龄(47.7±7.9)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 实施常规护理。保证病房环境整洁干净, 定时消毒和通风, 保持合理的温湿度与光照, 避免外界环境对患者产生的不良刺激。收集和了解患者的基本病情, 明确患者药物过敏史。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提供针对性护理干预, 及时与患者沟通, 了解其心理状况, 并对其开展心理疏导和精神安抚, 调整患者不良饮食习惯, 禁烟酒和刺激性饮食, 同时为患者提供安静的环境以保证其充足睡眠。

1. 2. 2 观察组 实施急诊护理干预。对患者进行高危评估, 针对评估结果属于高危患者进行全天候监督干预以及跟踪治疗, 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血压水平等指标, 若发生血压异常应及时建立静脉通道, 为急救措施的实施奠定基础, 同时观察患者情绪变化, 提前备齐急救药物、设施以及供氧设备等, 若发现患者病情改变需立刻向医生汇报, 并为患者提供抢救措施[4-6]。针对患者和家属提出的疑问应给予耐心解答, 告知患者和家属急性胸痛发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加强患者对该类疾病治疗方法及相关注意事项的了解, 缓解其焦虑和担忧, 增强其治疗信心[7]。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前后VAS评分。护理满意度行问卷调查法, 获取的结果主要包括满意、基本满意以及不满意[8], 护理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VAS评分评定患者的疼痛程度, 总分10分, 分值越低说明患者疼痛程度越轻微。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护理前后VAS评分比较 护理前, 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1、3、5 d, 观察组患者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急性胸痛患者数量在所有急诊科患者中占比为10.00%~15.00%, 该疾病发病突然, 大部分患者无心理准备, 加之病情较为凶险, 导致很多患者会出现抑郁、焦虑、担忧等多种悲观情绪和抵触心理, 不利于为患者开展临床治疗干预, 同时也对患者的康复造成不良影响, 若患者病情进展可能引发死亡[9-11]。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 急性胸痛患者30 d内恶性心脏事件发生率约为3.00%, 这对患者的健康、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 因此为患者开展有效的护理干预, 缓解其病情, 对促进患者康复具有积极影响[12]。在本次研究中, 针对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分别开展常规护理和急诊护理干预, 结果显示, 护理前, 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1、3、5 d, 观察组患者VAS评分分别为(4.35±1.16)、(2.65±1.08)、(1.36±0.65)分, 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14±1.25)、(4.37±1.14)、(2.68±0.82)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3.33%, 高于对照组的73.3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结果说明急诊护理干预对急性胸痛患者的病情控制效果更理想。急诊护理的实施需要護理人员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 掌握其基本信息和过敏史等情况, 将评估结果与患者的病情信息相结合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 为患者开展抢救时做好医生配合护理, 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和情绪变化, 针对不良情绪及时进行针对性疏导等。同时对高危患者提供全面检查和跟踪观察, 发生异常时及时汇报并采取抢救方案以挽救其生命等。

综上所述, 急诊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急性胸痛患者的临床症状, 提升其护理满意度, 促进患者康复, 因此可用于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钟娟.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诊胸痛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 当代医学, 2018, 25(32):186-187.

[2] 张露娇.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胸痛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 中国当代医药, 2018, 11(33):167-169.

[3] 郜根娣, 倪兆霞. 急性胸痛患者实施急诊护理途径的效果分析.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8, 6(30):107, 110.

[4] 雷家慧, 王会芳, 熊丽华, 等. 对急性胸痛患者按照优化急救护理流程进行护理对其急救时效的影响. 当代医药论丛, 2018, 16(19):278-279.

[5] 倪兆霞, 郜根娣. 浅析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诊胸痛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8, 6(27):129-130.

[6] 刘红军. 急诊优质护理对急性胸痛患者心绞痛治疗效果的影响. 中国医药指南, 2018, 16(25):279-280.

[7] 刘智敏. 院内护理转运改良流程在急性胸痛患者中的应用.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18, 2(15):84, 86.

[8] 仇希凡.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诊胸痛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探究.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8, 25(17):145.

[9] 余颖惠, 王绍芳. 急诊室急性胸痛患者的护理对策及效果观察. 中外医学研究, 2016, 14(19):86-87.

[10] 聂桂萍, 王立志, 王立海. 急性胸痛患者急诊室护理措施应用效果分析. 中国医学创新, 2016, 13(28):92-94.

[11] 蒙敏华. 急性胸痛患者实施急诊护理途径的效果分析. 中外医学研究, 2017, 15(6):71-72.

[12] 郑娜. 急性胸痛患者应用急诊护理途径的效果研究. 安徽卫生職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 16(5):109-110.

[收稿日期:2019-02-18]

猜你喜欢

护理满意度
人性化护理理念对胆结石患者的应用研究
全程护理对鼻内镜手术患者术后康复及满意度的影响
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综合护理干预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实施效果分析
优质护理模式在急诊科的应用及价值评析
继发性阑尾炎的临床护理要点分析
面部烧伤女性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
优质护理在提高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中的效果观察
全程优质护理对食管癌患者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