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电源插座检验中爬电距离检验方法的分析应用

2019-12-02张又珺李嘉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19年10期
关键词:分析

张又珺 李嘉

【摘 要】爬电距离是电源插座电气安全检验中常见而重要的检验项目,论文从基本概念出发,利用图解方式对电源插座的爬电距离的各种可能路径进行分析,确保了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Abstract】Creepage distance are common and important inspections in electrical safety inspections. The paper starts from basic concepts and analyzes every possible path of creepage distance in power socket by using graphics to make sure that the inspection results are correct.

【关键词】电源插座;爬电距离;分析

【Keywords】 power socket; creepage distance;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TM50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9)10-0195-02

1 引言

电源插座是人们工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电器产品。爬电距离是电源插座检验中重要的安全检验项目。论文结合检验经验就爬电距离检验方法在电源插座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2 术语定义

爬电距离:不同电位的两个导电部件之间沿着绝缘材料表面的最短距离[1]。

3 样品说明

如图1。

①样品为常见两孔电源插座,L、N为插座两个电极铜件,筋1、筋2及面板为绝缘件,虚线框内为筋1。

②样品在海拔2000m以下使用,污染等级为2;

③样品额定电压220V,频率50Hz;

④所有带电部件均按加强绝缘考虑。

4 检验工具

游标卡尺及电子显微镜。游标卡尺用于测量电极、筋的长、宽、高数据,电子显微镜用于测量与面板平行的平面上任意两点的横纵坐标。

5 检验方法

图1中,L1和L2分别为L、N电极与筋左右两壁外侧的最小距离。根据GB 14598.27—2008《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 第27部分:产品安全要求》(以下简称《GB 14598.27—2008》)表E.1,由于被测样品污染等级为2,故电极与筋左右两壁外侧之间的距离最小值X=1.0mm[2]。若L1和L2小于1.0mm,则L、N电极的爬电路径分为经面板表面和不经面板表面两种情况,实际的爬电距离取两种情况的最小值。若L1和L2大于等于1.0mm,则L、N电极的爬电路径必经面板表面。

①L1和L2小于1.0mm

第一,L、N电极的爬电路径不经面板表面。

L极右壁在面板投影的两个顶点记为A、B,U、V是N极左壁在面板投影的两个顶点。筋1左右壁外侧在面板投影的两个顶点记为Y、Z,筋2左右壁外侧在面板投影的四个顶点记为C、D、R、S,OC、RT、MD、NS相等,均等于筋2的厚度。作AB的平行线与其相距1.0mm,该平行线与CD相交于F点,过F点作FE垂直于AB。以B点为圆心,1.0mm为半径作圆与CD相交于P、Q两点。AE上所有点(E点除外)与YC、CD上各点的距离均大于1mm,仅EB之间的点可以通过空气到达CD,EB上的点通过空气到达CD的路径在BEFQ区域内。EF=BQ=1.0mm,测量得FC

经分析及实测得,L、N极之间爬电路径为EF=>FC=>CR=>RW=>WX,爬电距离是EF+FC+CR+RW+WX。

第二,L、N电极的爬电路径经面板表面。

图2中各点均位于面板上,从图2分析,L极在面板上的投影HE段与N极的爬电路径PCre_HE。通过上文可知FCFC,故PCre_HE的投影不经过OTWF区域。因此,PCre_HE的投影必经CRTO区域。由于OH垂直于HE,所以PCre_HE必经OH。由于CR是筋1、筋2交界面的投影,如果PCre_HE的投影不经CR,则PCre_HE必经筋2左右壁外侧高度Hj2,由上文可知OCCH>IC,且HJ与EH等电位,故PCre_EJ(L极上EJ段与N极的爬电路径)必经IC、C′R′,因此,PCre_EJ为IC=>CC′=>C′R′=>R′R=>RZ,PCre_EJ長度应为IC+2Hj1+CR+RZ。K为AJ间任意一点(不含A、J),K点到达N极的爬电路径如果不经C′R′,则应为沿虚线方向到达N极,此时需经过筋1的左右壁内侧,长度为KY+4Hj1。从图中可见KY>JC+CR+RJ′>IC+CR+RZ,故KY+4Hj1>IC+2Hj1+CR+RZ,由于J、K点等电位,故PCre_EK(L极上EK段与N极的爬电路径)为IC=>CC′=>C′R′=>R′R=>RZ,爬电距离是IC+Hj1+CR+Hj1+RZ。从图2可见,A点可以通过路径AU到N极,路径长度为AU;B点可以通过路径BD=>DS=>SV到N极,路径长度为BD+DS+SV。因此,L极与N极间的爬电距离应为IC+Hj1+CR+Hj1+RZ、AU、BD+DS+SV中的最小值。通过测量比较,IC+Hj1+CR+Hj1+RZ最小。

②L1和L2大于等于1.0mm该情形符合《GB 14598.27—2008》附录E的例10。分析及检验方法同上。

6 结语

爬电距离是电源插座电气安全检验中常见而重要的检验项目,本文通过对电源插座案例中的各种可能路径的分析,加深了检验人员对爬电距离概念的理解,同时对其在检验爬电距离的方法上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沈萍.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的解析[J].科技视界,2015(09):280.

【2】GB 14598.27—2008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 第27部分:产品安全要求[S].

猜你喜欢

分析
导数考向分析
民航甚高频通信同频复用干扰分析
分析:是谁要过节
一道解析几何题的分析与探究
回头潮
一个递推数列问题的类化分析
万有引力易错题分析
三角恒等变换常考点分析
基于均衡分析的我国房地产泡沫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