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绵城市理论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有效应用

2019-12-02任彦波张娜娜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19年10期
关键词:应用

任彦波 张娜娜

【摘 要】风景园林规划是城市建设的关键,城市规划建设部门需要引进海绵城市理论,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基础保障,使得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并改善城市建设的污染问题。论文阐述了海绵城市的相关内容,结合风景园林规划应用实例,研究了海绵城市理论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有效应用。

【Abstract】Landscape architecture planning is the key to urban construction. Urban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departments need to introduce sponge city theory to provide basic guarante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sponge city, make full us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improve the pollution problem of urban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related contents of sponge city, and studies the effective application of sponge city theory i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planning by combining the application examples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planning.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论;风景园林规划;应用

【Keywords】sponge city theory; landscape architecture planning; 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TU98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9)10-0142-02

1 引言

在现代化社会的发展中,城市化建设规模在不断扩大,推动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但我国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为了有效地改善这一现状,政府部门需要将海绵城市理论应用到城市建设中,尤其是风景园林规划中,有效地提升城市风景园林的整体质量,实现城市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1]。

2 海绵城市的相关内容

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水生态和水环境的联系日益密切,生态环境与城市化建设和发展息息相关。现阶段,城市建设和发展中的水资源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为了有效地改善这一现状,政府部门需要深入分析城市水体和河道的特点,以此为基础制定解决措施,但很多地区的水资源问题无法从根本上得到有效解决,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水生态系统平衡性相对较差,引发了一系列水系统问题。因此,为了从根本上改善水资源问题,相关部门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科学、有效的生态系统优化策略,不断调整生态环境和城市水资源配方,如建立雨水花园和植草沟,改善城市水系统问题。除此之外,为了改善城市径流问题,政府部门需要分析城市源头方案,将其落实,利用调蓄净化、回收利用方式,改善径流雨水问题,从本质上优化水资源的质量,减少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以实现城市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协调性。

3 海绵城市理论应用实例

某大学规划设计项目主要构成是:中心岛属于绿色区域和源头削减,以绿色净化为主。中环综合集雨区将绿色系统和灰色系统进行了融合,以排水防涝为主,整个系统的三重保证如下:第一,中心岛源头削减、绿色屋顶、小绿地、植草沟、透水铺装;第二,校园内主要有中心湖、中心河、溢流湖、龙源湿地等规划水面,其调蓄能力很强,通过计算发现,校园内景观水面调蓄量在15.5万m2;第三,超大雨量的排水系统,由于校园内外环比较低洼,设计人员需要充分考虑排水安全问题,最不利的情况是雨水由雨水提升泵站经过环岛水系,超过1亿流水位后由溢流管进入溢流湖中,通过预留雨水管道进入雨水泵站,随后和外环河进行联通,最后进入城市行洪河道中。在校区一两年运营中,大暴雨天气在城市有积水的情况下,校园没有向外排水,因此,海绵校园可以100%消纳雨水。

4 海绵城市与生态系统的关系

在生态系统循环过程中,主要涉及水循环、大气循环和碳循环等内容。其中,水循环指的是生态系统循环中的关键内容,为整个生态系统循环提供了动力,其主要原因是园林绿化与水资源循环息息相关,能够确保物质能量流动,为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提供了支持。在水系统循环过程中,相关人员需要针对地表水径流,实行相应的优化措施,解决水流问题,这是海绵城市理念的关键内容[2]。并且,很多新材料的研发使得建筑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城市成为一个整体,将其作为生态环境,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自然环境,在通过自然过程提供免费服务时,城市形态会发生很大变化,如废水被自然净化、洪水被人民群众利用,这样大家就能够欣赏到自然美。

5 海绵城市理论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有效应用

5.1 园林道路规划建设

在城市园林规划过程中,为了充分发挥出海绵城市建设理论的作用,政府部门需要将生态环境建设作为城市发展的关键,深入分析城市地理特点,以此合理地规划和设计园林道路,减少城市建設道路的实际用地。同时,相关设计人员需要结合城市道路实际情况,改善传统的道路规划方式,将曲线、折线替换传统的直线路网,根据城市排水量容积合理地设计道路间的隔离带,确保排水的稳定性,还可以在道路两侧布置高密度、分散性、连续性植物,减少雨水径流量,以满足海绵城市建设中的路面材料要求。除此之外,在铺装路面的过程中,可以将嵌草路面、草皮装作为铺装材料,在路面中种植植被和草皮。通常情况下,种植空隙率占道路总面积的20%~50%,实现植被的有效融合,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过程中,也可以实行这种方式,合理地建设自然生态环境。

5.2 公园建筑物规划建设

在城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过程中,海绵城市建设理论的有效应用,有利于充分发挥出公园建筑的“海绵”特性,这就需要相关技术人员深入分析建筑物的规划布局、建筑所在区域的地形、地膜,建立完善的雨水收集系统,并在建筑物内部设置暗渠,有效地收集雨水。同时,在雨季降水量比较大的情况下,大量雨水会通过建筑物的暗渠收集并进入环形滤水槽中,通过在滤水槽中放置砾石材料,能够进一步过滤雨水,随后进入蓄水池中,最后由不同汇水管连接到绿化植被的种植槽中,有效地灌溉绿色植物。除此之外,在建筑物屋顶设置雨水回收利用装置,在很大程度上发挥着海绵城市理论的作用,屋顶建设的花坛能够使得雨水下渗,雨水由管道和道路雨水汇合,流入低洼绿地和浅沟中,在雨势不断增加的情况下,雨水会由下渗渠不断下渗。

5.3 人工湿地规划建设

在城市规划建设中,湿地发挥着重要作用,既能够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又能够维护生态系统平衡。在风景园林规划过程中,相关人员不仅要关注生态环境、水系统建设,还需要加强自然湿地、人工湿地的建设和保护。例如,很多地区在自然湿地周围发展生猪养殖业,将生猪排泄的粪便排放到湿地中,这样不仅能够增加湿地中的海藻营养,还可以提高鱼类生物产量,但这种方式会使得自然湿地中的水资源富营养化,对候鸟迁移带来了不利影响。因此,自然生态管理部门需要重新整治并规划自然湿地,将休闲旅游地代替养猪场,增加自然湿地中水资源的营养物质,提升鱼类的品质,为城市经济的发展提供支持。

5.4 水景规划建设

在城市风景园林规划过程中,水景规划具有降温、保温等作用,是园林生态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在降雨量豐富的地区,水景规划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发挥出蓄水功能;在降水量少的地区,水景规划会对雨水收集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海绵城市理论在水景规划的应用过程中,相关人员需要遵循“因地制宜”的规划理念,在园林地势的基础上合理地进行规划,引进先进的雨水收集技术对雨水进行收集。同时,在水景实际规划过程中,还需要预留出合适的开放口,为生态系统和水景的有效转换提供便利,为城市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6 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推动城市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相关部门需要引进海绵城市建设理论,将其作为城市发展和转型的重要方式。海绵城市建设理论将生态环境和建设规划进行了有效融合,解决了城市内涝、水体黑臭问题,并对城市微气候进行了有效调节[3]。因此,在城市风景园林规划过程中,相关人员需要根据海绵城市建设理论,遵循节约水资源的原则,为风景园林规划建设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1】李明.风景园林规划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7(18):138-139.

【2】吴军.海绵城市理论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研究[J].居舍,2019(09):125.

【3】汪煜婷.风景园林规划中整合海绵城市理论之实践[J].才智,2018(24):221.

猜你喜欢

应用
配网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探讨
带压堵漏技术在检修中的应用
行列式的性质及若干应用
癌症扩散和治疗研究中的微分方程模型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微课的翻转课堂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分析膜技术及其在电厂水处理中的应用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