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层公务员心理健康状态的调查研究

2019-12-02汤琢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19年10期
关键词:调查公务员心理健康

汤琢

【摘 要】公务员的心理健康不仅影响个人的健康状态,更关系到政府的工作效率和整体形象。论文通过对湖南省郴州市苏仙区基层公务员进行调查,掌握其心理健康状态的基本情况,分析问题症状,提出可行性解决措施。

【Abstract】The mental health of civil servants not only affects the individual's health status, but also relates to the government's work efficiency and overall image. The paper investigates the grass-roots civil servants in Suxian District, Chenzhou City, Hunan Province, and grasps the basic situation of their mental health status, analyzes the symptoms and problems, and proposes feasible solutions.

【關键词】公务员;心理健康;调查

【Keywords】civil servants; mental health; investigation

【中图分类号】D63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9)10-0123-02

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 研究背景

近年来,公务员是我国心理疾病的高发群体。《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的数据显示,在被调查的公务员中,5%的焦虑水平较高,5.5%的抑郁水平较高,10.2%的压力水平较高。公务员感觉压力大,无法愉快地完成工作,产生职业倦怠感。严重者会产生心理问题,如抑郁、焦虑、强迫。当公务员需要心理疏导时往往因为难为情而放弃,少数愿意主动寻求帮助的群体得到的心理辅导效果也不理想。公务员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1.2 研究意义

公务员心理问题的本身及其产生原因都有其职业的特殊性。公务员相对其他职业来说需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做出的决策和行为对于整个社会有更大的影响力。

公务员的心理问题造成的不良后果十分严重,无论是对个人还是社会。对于患者而言,首先,心理问题会给其带来身体和心理层面的双重痛苦,带有抑郁、强迫、焦虑症状的人会感觉到心理无助痛苦,这种痛苦常人无法理解与分担,少数严重的患者甚至会自残、自杀。除了心理层面,患者者可能还会产生躯体化反应,身体不自主产生一些不适感,如头晕、心悸、呕吐、肠胃不适、失眠、腰酸背痛等。其次,不良的身心健康会影响工作生活质量。工作效率下降,无法按质按量完成工作,抑郁焦虑者变得不愿意接触社会,正常的社交变得困难,反过来使得患者心理更加痛苦,造成恶性循环。对于社会而言,基层公务员承担各部门的各种工作,其心理状态的下降会影响政府部门整体的工作效率,可能会出现工作上的失误,造成不良社会影响,损害政府形象[1]。

本次调查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问卷调查使用专业的心理学量表,在2019年6月对三百多名来自湖南省郴州市苏仙区不同部门的基层公务员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具有信度和效度。

2 苏仙区基层公务员心理健康状态的基本情况

2.1 调查的基本过程

2.1.1 调查工具

本次调查问卷使用心理学中最常见的两个量表,scl90量表和sds量表。

2.1.2 调查对象

问卷调查受访者为356名来自苏仙区基层不同部门的公务员。其中,女性148名,男性208名。年龄在25~30岁的受访者56名,年龄在31~35岁的受访56名,年龄在36~40岁的受访者104名,年龄在41~45岁的受访者84名,年龄在46~50岁的受访者40名,50岁以上的受访者32名。未婚的受访者为44名,已婚或离异的受访者为312名。

2.1.3 问卷调查数据分析

在356名受访者中,scl90量表中总分超过160分有108名,sds量表抑郁严重度在0.5以下(无抑郁倾向)的有264名,抑郁严重度在0.5~0.59(轻微度抑郁)的有72名,抑郁严重度在0.6~0.69(中至重度抑郁)的有20名。两项量表都超过抑郁焦虑临界值的受访者有84名。总体上有23.6%的受访者目前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有焦虑或者抑郁的倾向。但这之中大部分属于轻微度的心理亚健康,只有5.61%的受访者需要进一步前往心理科筛查是否有心理疾病症状。

问卷结果显示,总体上苏仙区基层公务员的心理健康状态有待优化,焦虑倾向指数和抑郁倾向指数与近两年全国公务员的调查均值相比高。存在心理亚健康状态的人群比例较高,如及时疏导调整亚健康状态不会发展为病理上的心理问题。这些心理健康状态亚健康的公务员中,女性比男性多,年龄在25~30岁、45~50岁两个年龄区间的比其他年龄段多。

2.2 苏仙区基层公务员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及其产生原因

2.2.1 苏仙区基层公务员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

①抑郁倾向。从量表结果分析得出,6.74%的受访者在抑郁项分量表中得分超过39分,显示出抑郁倾向。其中,女性基层公务员的抑郁倾向较显著高于男性,年龄在25~30岁、40~45岁的区间的受访者的抑郁倾向相对于其他年龄区间更高。②强迫焦虑感较重。从结果分析得出,8.43%的受访者在焦虑项分量表中得分超过分数线,显示出焦虑强迫倾向。其中,女性基层公务员的焦虑感较显著高于男性,年龄在40~45岁的区间的受访者焦虑强迫倾向相对于其他年龄区间更高。③人际关系紧张。9.55%受访者表现较为敏感,人际交往中自卑感较强,并伴有行為症状(如坐立不安,退缩等)。年龄在25~30岁的区间的受访者相对于其他年龄层来说,人际关系出现问题的情况更多。

2.2.2 产生心理亚健康状态的原因

①工作压力大,付出和收获无法达到预期。从整体来说,近年来基层公务员增加了精准扶贫、文明创建等方面新的工作任务,基层公务员队伍整体工作上的要求较大程度提高,客观上造成了工作压力。其工作任务繁杂,工作考核严格,工作态度作风需要严谨细致。在有的部门和乡镇,“五加二、白加黑”的工作时长是工作常态。②无法较好地平衡工作与家庭的关系。这一点在女性基层公务员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女性基层公务员相对于男性来说,既要较多地承担家里的家务,在孩子身上花费较多时间和精力,同时,这些女性在工作上的压力也很大。这种失衡造成部分女公务员压力源,特别是在孕期、哺乳期、更年期等特殊时期,女性身体的激素水平发生变化,更容易焦虑抑郁。种种因素综合作用,使得这些女公务员产生各种心理亚健康状态。③缺乏心理健康知识。我国居民普遍缺乏心理健康知识,即使在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公务员群体中也是如此。公务员对于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过于陈旧片面,把其和医学上的“精神病”简单等同起来。我国的本土社会文化传统对心理疾病并不重视和尊重,少部分人甚至歧视患者,有受访者表示这导致他们自知心理亚健康,但出于害怕他人的非议而放弃寻求帮助,心理健康状态的进一步恶化[2]。

3 优化基层公务员心理健康状态的路径分析

3.1 普及心理卫生知识,增强心理素质

苏仙区政府根据实际的经济情况和人才储备开发适合本地公务员心理辅导课程。卫生部门联合组织部建立定期的心理健康知识培训班,课程设置要结合公务员的工作性质和特点,教学方式要突出互动性、参与性和专业性。心理学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如果教学不够专业和科学,可能反而会造成负面影响。基层公务员通过系统学习,能科学认识心理问题,不再恐惧和轻视心理疾病,定期进行心理测试,获得针对性的建议,在实践中做到自我提升。

3.2 构建心理保健体系,满足心理咨询治疗需求

目前,我国心理保健体系不完善,心理咨询行业准入和管理较为混乱,心理咨询机构和医生水平参差不齐,机构和医生的数量较少。即便是找到合适的医生和咨询师,长期的治疗费用也是很大的负担。

苏仙区政府可以在政府内部开设心理咨询室,聘请专业心理咨询师帮助公务员解决心理问题,在活动室设置一些减压工具,如沙袋、绘画工具、室内运动器械。针对心理问题较严重需要就医的公务员,还可以提供医院介绍信息和医药费补助,解决其燃眉之急。

3.3 统筹协调工作量,营造良好工作环境

工作压力这一因素是影响苏仙区公务员心理的主要因素,苏仙区政府需要统筹协调工作量,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首先是要解决工作任务繁重的问题,这需要中央政府顶层设计、基层政府合理安排、公务员自身科学调整三方面综合作用。基层不应提倡“五加二、白加黑”的工作模式,甚至规定有条件的公务员必须休完年假。政府统筹安排好,让各部门互相合作,各科室成员发扬团队精神,提高工作效率。公务员自身也要学会调整心态和工作方法,不要过度在意得失,在完成工作时确保自身的健康。

其次是要优化基层公务员工作的舆论环境。有时信息传播的扭曲会让公众产生误会,公众舆论伤害基层公务员的心理。各地政府应利用媒体引导舆论,减少公众对基层公务员的误解,多宣传优秀公务员的事迹。

【参考文献】

【1】陆瑜芳.公务员心理压力成因及心理健康策略[J].秘书,2019(2):61-71.

【2】江雨.青年公务员心理压力管理[J].决策与信息,2019(6):86-91.

猜你喜欢

调查公务员心理健康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5+2”“白+黑”是否应鼓励?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