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俄罗斯文学中的分身现象

2019-12-02苏丽杰

读与写·下旬刊 2019年11期
关键词:精神分析

苏丽杰

摘要:分身现象是在20世纪初精神分析学派开始流行以后出现的一种学说。这种学说,由于其描述的现象具有十分强烈的艺术属性,因此在各种艺术门类当中,都有着很多的运用。由此在20世纪以后分身现象也开始逐渐进入到文学批评和文学创作的领域当中,其核心的内涵就在于借助幻想展开,分身叙事。也就是说在一个身体两个身份的分离态势之下,潜藏着一个兼具两面性的内在逻辑,俄罗斯分身题材的作品都在不同程度上重复的这一逻辑,并且在两极化的民族文化心理支撑下,演绎的更加丰富多彩。文学当中的分身,基于分身与母体之间的微妙联系彰显出了离合对抗审视等主旨内涵,构成了一种十分特殊的文学现象。本文中笔者就自身的阅读经验来谈一谈俄罗斯文学当中存在的分身现象。

关键词:俄罗斯文学;分身现象;精神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9)33-0004-01

引言

在文学发展的过程当中,二重生一直是一個经久不衰的故事架构类型,而在二重生这个文学母题之下,分身现象逐渐由精神分析领域的研究,开始流行开来。二重生这种术语源自德语,其本意蕴含着暗孔的幽灵般的,被压抑的母体的变化。在分身这个名词被精神分析学派注意以后,越来越多的文学创作者开始采用这种结构去展现作品当中,人物与自身之间的间离。进入20世纪,俄罗斯文学开始,松树繁盛起来,果戈里托斯托耶夫斯基,叶赛宁等人都曾经创作过,以分身现象为表象的作品因此,俄罗斯文学在这一方面的整体语境十分值得注意。

1.分身现象的不同运用

1.1 作为内在人格的外象化。

在二重生这个文学母题之下,无论是内心的分化,还是以其他方式使得两个自我得以面对面相处,主客体形象的关联,都反映了主人公的第2个自我。这种第2个自我是其人格意志的对外投射,从这种角度而言,分身这个概念涵盖了主人公对于自身精神上的分离。心理学家荣格在论述人格面具的概念时曾说,人格面具是个人适应世界的价值理念或用其他来对付世界的方式,人们可能会略带夸张的说人格面具就是实际上自己不是那个样子,但自己以及别人却以为是那个样子的人。基于这样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俄罗斯文学当中有着不少这样的表达。比如果戈里的小说《鼻子》。

在这个故事当中,作者通过描述主人公追寻自己鼻子的荒诞故事,探索了人在自己内心深处压抑的另一个自己的形象。主人公科瓦劳夫爱慕虚荣,整天都想着升官发财,并且以巴结名流为自己的最大志愿。当科瓦劳夫的鼻子,离开以后,他失去了进入上流社会圈子的资本,但同时鼻子却成为了高于他身份的一种存在。在这个故事当中,鼻子可以说是他的人格面具,只不过这个人格面具不属于主人公的时候,就已经变成了主人公所预想的那种未来。但是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鼻子与科瓦劳夫的行为并无太多的不同,只是鼻子,由于一系列的因缘际会得以实现了科瓦劳夫预想中的生活。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果戈里的描述仍然是比较柔和的,分身与主体之间并没有存在过大的激烈矛盾。

1.2 与本体激烈对抗的人格。

相对于果戈里所创造的形象,托斯托耶夫斯基在《双重人格》当中所创造的分身,则与其本体之间产生了更为激烈的矛盾冲突。在托斯托耶夫斯基所描绘的这个故事当中,主人公哥利亚德金,在平时是一个古怪笨拙不会与人交往的人,但是他在内心深处又特别羡慕那些能够八面玲珑,攀权富贵的人。而在一次意外之后,他的小分身,小哥利亚德金出现了他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与本体哥利亚德金先生之间,可以说是截然相反。从此格里尔德金通过自己的分身获得了周遭所有人的青睐。在这种行为的对立上,本体格里尔德金先生获取了自己以往想要得到的所有东西,但是作者想要表达的是,这个人并没有得到本质的改变,只是外在的行为获得了变化,就致使周遭的环境也感发生改变,这是一种极大的讽刺。

2.分身对俄罗斯文学创作的意义

2.1 表达压抑的情绪。

时间走到20世纪,俄罗斯文学的黄金时期已经走到了尾声,在这个时候,俄罗斯文学开始展现出了今天我们所熟悉的厚重,严肃的样貌。这并不是说,所有的作家集体的审美趣味发生了改变,而是作家所面对的社会环境已经如冬天一般严酷。

在这里我们熟悉果戈里所创造的一系列的含泪的笑的小人物,所有的作家在讽刺社会现实时,就只能借助这样滑稽的场面来点中主题。然而分身给予了作家们另一种出口。分身的出现,无论是身体一部分的鼻子还是作为与本体完全一样的,另一个自我,都能够将人们内心所潜藏的欲望,不敢发泄出来的情绪,更加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在展现人内心的同时,作者们也都通过这样的方式,展现出了社会的病态与荒谬。

2.2 进行自我审视。

除了用分身来展现社会中的其他人物形象,俄罗斯的作家还很擅长用分身来审视自己。在叶赛宁的长诗《黑影人》当中,作者塑造了另一个自己,当他剖析自己的时候仿佛他已经抽离出了自己的本体,而去评判一个客体的内心世界,通过这种与主体之间若即若离的关系,分身的渐离使得作者的剖析更加深刻,也更加冷酷,这也是俄罗斯文学当中存在的一种十分独特也十分重要的文学创作形式。

综上所述,通过全文的论述,我们可以感受到俄罗斯文学独特的审美取向。在一定时期的集体创作当中,分身为俄罗斯作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创作思路,这使得他们郁结在心中的情绪和观点得以通过另一种方式展现出来,这也为我们今天的文学研究提供了更多的有趣素材。

参考文献:

[1]史荣丽.黑暗王国中的生命悲歌——论普希金叙事作品的崇高美[D].海南师范大学,2010.

[2]宋德发.我国新世纪普希金研究的成绩与危机[J].俄罗斯文艺,2007,(1).

猜你喜欢

精神分析
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视角解读《红楼梦》中贾瑞的人物形象
精神分析视域下的王安忆小说创作
漂泊中的追梦人
浅析中国文化工业时代的粉丝现象
用弗洛伊德的死亡本能论解读爱伦?坡作品中人物病态人格成因
从精神分析学视角看郁达夫的《沉沦》
《白日焰火》的精神分析美学解读
在性爱中找寻自我
电影的幻象与欲望的辩证关系查鸣
疯狂背后的生命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