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词 一江天水寄深情 古诗词中的银河

2019-12-02

高中时代 2019年8期
关键词:下阕范仲淹景象

“银河会面诉衷肠,兰夜过后寄相思”。银河在中国古代又称天河、银汉、星河、星汉、云汉,是横跨星空的一条乳白色亮带。每到农历七月初七,在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时,姑娘们就会来到花前月下,抬头仰望星空,寻找银河两边的牛郎星和织女星,希望能看到他们一年一度的相聚,祈祷自己能有称心如意的美满婚姻。而诗人们,也借着银河,抒发着自己关于爱的种种深情。

御街行·秋日怀旧

〔宋〕·范仲淹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淚。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不但文武双全,而且也是一个铁骨柔情的典范:一方面,他为了天下苍生而奔走,戍边御敌,于金戈铁马之间展现出铮铮傲骨;而另一方面,从他留下的为数不多的词作中,却能看出温婉细腻、浓郁得化不开的相思心绪。

在一个寒凉的秋夜,范仲淹独自望着窗外飘摇的落叶,月光清澈,银河垂在地平线上,如一道珠宝构筑的光束。桌上的残酒已冷,就如同这秋夜里空气的温度。独守残灯,范仲淹写下了这首怀念故人之作,其间洋溢着一片柔情。词的上阕描绘秋夜寒寂的景象,下阕抒写孤眠愁思的情怀,由景入情,情景交融。如今,人们虽不知道范仲淹所怀念的人姓甚名谁,但词语之间的柔肠千结,却是字字句句,拨弄人心。

“纷纷坠叶”,主要是诉诸听觉,借耳朵所听到的沙沙声响,感知到叶坠香阶。“寒声碎”,不仅明说这细碎的声响就是坠叶的声音,而且点出这声响是带着寒意的秋声。由落叶声而感知秋声,由秋声而感知寒意。这个“寒”字既是秋寒节候的感受,又是孤寒处境的感受,兼写物境与心境。

空寂的高楼之上,将珠帘高高卷起,环视天宇,“天淡银河垂地”,勾画出秋夜空旷的天空,实不减杜甫“星垂平野阔”之气势。因为千里共月,最易引起相思之情,以月写相思便成为古诗词常用的意境。

下阕以一个“愁”字写酌酒垂泪的愁意,挑灯倚枕的愁态,攒眉揪心的愁容,形态毕肖。自《诗经·关雎》的“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之后,古诗词便多以卧不安席来表现愁态。“残灯明灭枕头欹”,室外月明如昼,室内昏灯如灭,两相映照,自有一种凄然的气氛。枕头欹斜,写出了愁人倚枕对灯寂然凝思的神态,这神态比起辗转反侧,更加形象生动。“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忧愁由心间转移到眉上,或由眉间转移到心上,以此将相思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银河吹笙

〔唐〕·李商隐

怅望银河吹玉笙,楼寒院冷接平明。

重衾幽梦他年断,别树羁雌昨夜惊。

月榭故香因雨发,风帘残烛隔霜清。

不须浪作缑山意,湘瑟秦箫自有情。

诗人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顺序和逻辑联系,凭借直觉表达出了内心的微妙变化。

首句写吹笙的环境,用暗示的手法,烘托出凄凉景象。诗人在平明时分,徘徊在微冷的院落之中,满腹愁绪地遥望着银河,靠吹笙向上天传达自己的诉求。“怅”、“寒”、“冷”三字渲染了冷寂的氛围,暗示诗人内心的凄然。“银河”暗示自己的处境尚且不如一年才能见一面的牛郎织女。

第二句记述了诗人吹笙的内容。“重衾幽梦”指夫妻生活美好和谐,尤如梦幻。李商隐虽仕途坎坷,却遇到了一位对他不离不弃的妻子,李商隐对她尊重、怜爱有加。然而妻子早亡,诗人悲恸欲绝,只能在回忆中想念当时的种种过往,沉浸在梦幻的幸福与温馨中。他感觉自己就像窗外孤苦伶仃、通宵惊啼的雌鸟,在幻想和现实之间,被梦想破灭的痛苦折磨着,内心失落而孤独。

第三句写眼前景物,虚实结合,全写景而落于情。诗人看到曾与妻子共同游赏的地方,不禁又回想起当时的情景。月光温润如玉,像一片轻纱一样笼罩着台榭边的繁花,它们在春雨的滋润下花繁叶茂。然而就在此时,现实冲破梦幻,一阵寒风透过窗户,屋内红烛摇曳不定。透过布帘望向窗外,一片萧瑟,青霜带寒,凄凉至极。前后两句一扬一抑,先写夫妻间形影相随的温馨场景,进而寒风刺骨,将诗人从梦幻中拉回现实。他猛然惊醒,才念及斯人已去,空留断壁颓垣。在大起大落的对比中,传达出诗人内心极大的思念与痛苦,虚实相映,真情流露。

最后一句写夜半时分,诗人像王子晋一样吹笙,不过是效仿湘灵,借音乐抒发内心矢志不渝的痴情,并不是要升仙。诗人连用两个典故,上句“缑山”取典于汉刘向《列仙传》,该故事讲王子晋好吹笙,最终在缑山成仙。下旬“湘瑟”取典于钱起《省试湘灵鼓瑟》,以湘灵——娥皇和女英寻夫不遇所弹奏的苦调清音,生动表达了她们对舜帝的思念之情。两个典故的运用,表明了诗人对爱情的执着纯真,感人肺腑。

西江月·新秋写兴

〔宋〕·刘辰翁

天上低昂似旧,人间儿女成狂。夜来处处试新妆。却是人间天上。

不觉新凉似水,相思两鬓如霜。梦从海底跨枯桑。阅尽银河风浪。

诗人借七夕来抒发自己寄寓故国之思。上阕侧重写七夕人们欢快过节景象,“天上低昂似旧,人间儿女成狂”紧扣“新秋”,分别写“天上”与“人间”七夕情景。天上日落月升、斗转星移等天象变化,依然像从前一样。“似旧”二字,意在言外,暗示人间却与自然界的景象不同,发生了巨大变化,虽然人间儿女依旧像从前一样,欢度着七夕。但在诗人看来,经历过人间沧桑巨变的人们,本应深怀黍离之悲,但却依旧在新秋七夕狂欢,毫无忧患之情,这使得诗人感慨万千。

“处处试新妆”原是当时七夕风习,也是上文“儿女成狂”的一种突出表现。人们几乎误认为这种处处新妆的欢庆景象为人间的天堂了。这里的“人间天上”也含有讽刺意味,“却是”二字,言外有意,沦陷后的故国山河,已成为人间地狱,而眼前的景象却竭然相反,人们仿佛早已忘却了家国之痛,耽于玩乐,叫人无限悲痛。

下阕侧重直抒诗人的感受。“不觉新凉似水,相思两鬓如霜。”时间飞逝,不经意间,感到新秋凉意,原来夜深了。由于“相思”——怀念故国,自己的两鬓已经如白霜一样。上句写出一位重重心事的老人久久坐着默默无语,几乎忘却外界事物,下句将长期怀念结果与一夕相思的现境联接在一起给人以时间飞逝的印象,用以突出表现作者深深的担忧和思虑。

结尾暗用《神仙传》沧海屡变为桑田的典故,诗人梦见在海底超越枯桑,又梦见在天上看尽银河风浪。明为纪梦,实为借梦来表达对于世事沧桑与人事巨变的感受。这两句尤其突出全文寄意。作者以自己作为独醒的爱国者与其他人的得过且过相对照,抒发了自己眷怀故国的深沉悲壮的情感。

猜你喜欢

下阕范仲淹景象
范仲淹画粥苦读
思念的五月
士魂
杯中异景
忧国忧民的范仲淹
卜算子·海棠为风雨所损
冬天的景象
范仲淹苦读轶事
半阙词
范仲淹“持节”自掏腰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