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事业单位企业所得税计算方法探析

2019-11-30杜静

现代企业 2019年10期
关键词:税法所得税税收

杜静

事业单位是社会经济组织中的重要一部分,伴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全面深入与推进,事业单位的经营范围越来越广泛,事业单位的收入来源也越来越多元化。根据我国税法的相关规定,具备经营性质的事业单位在管理以及服务等过程中,需要按照其经营性质来进行企业所得税的缴纳。但相比于企业,事业单位的运营方式是比较特殊的,这就决定了事业单位企业所得税的计算方法也存在着显著的特点。整体推动事业单位的良性健康发展,不断优化事业单位的发展成效,应该结合事业单位的性质和特点,全面加强企业所得税的计算。

一、事业单位企业所得税政策

事业单位在深入改革的过程中,经营收益是它非常重要的经费来源,也是提升事业单位服务水平,凸显事业单位各项管理职能,优化事业单位运行能力的关键所在。税收作为非常重要的经济杠杆,税法明确规定了不同纳税主体的纳税义务。事业单位在经营与发展过程中,需要按照税法规定以及事业单位收支方面的特性来缴纳企业所得税。在《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文件中,有两处提到“事业单位”,一是明确事业单位属于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需要依照规定缴纳企业所得税;二是事业单位如果涉及“应税收入”和“非应税收入”,可以按照一定方法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从法律条文中可以清晰的判断事业单位具备纳税义务,但在企业所得税的征收过程中,事业单位与企业之间存在着较为显著的差异。这就要求事业单位在缴纳企业所得税的过程中,必须充分依照我国税法的条文规定。同时,充分结合自身的发展特点,精准计算企业所得税,既要充分履行自身缴纳企业所得税的义务,也应该基于科学的手段来进行合理避税,避免承受较大的赋税压力,影响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行以及各项职能的发挥。

二、事业单位经营性应税收入与支出

在事业单位的经营与发展过程中,由于它的经费来源是比较广泛的,经营收益也是比较多元化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事业单位企业所得税计算的复杂程度。在事业单位企业所得税的计算过程中,应该对经营性应税收入进行精准的确认与把关,以此来整体提升计算的精确性与快速性,不断推动事业单位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1.精准划分收入类型。在事业单位的经营与发展过程中,它的收入来源是比较广泛的。整体优化事业单位的发展,不断提升事业单位的经营水平,在企业所得税的计算过程中,应该精准划分收入的类型,按照应税标准来明确不同的收入性质,以此来实现企业所得税的精确性计算。在事业单位的经营与发展过程中,不征税收入是它非常重要的收入组成部分,也是在企业所得税计算过程中必须重点考量的内容。跟其他收入的快速划分或者标准划分不同,事业单位的不征税收入的划分与它自身的特点具有非常紧密的关联性。因此,在清晰划分这部分收入时,应该充分考虑到不同事业单位差异化的收入类型,在此基础上实现收入的精确切分。作为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应该不断优化自身的专业素养以及岗位素质,全面加强税法的学习与研究,特别是在企业所得税的计算过程中,应该按照税法规定来精准厘清不征税收入的范围和内容,以此来避免增加自身的税负压力,或者出现税款缴纳偏高的问题。在事业单位的经营与发展中,除不征税收入外,还包括经營性应税收入。经营性应税收入等于当年事业单位收入总额减去不征税收入。我国税法虽然规定事业单位在经营与发展过程中应该缴纳企业所得税,但同时也规定事业单位将作为独立经济核算单位来进行税收的计算与缴纳,事业单位在税收缴纳过程中也具备一定的优惠条件。当然,事业单位在企业所得税的缴纳工作中,还可以结合自身的需求来向税务机关申报,以期实现应税比例的减免和优惠。

2.确认经营性应纳税支出。在事业单位经营与发展过程中,如何科学缴纳企业所得税,我国税法予以了明确的规定。在企业所得税的计算过程中,可以将经营性应纳税支出予以扣除,这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事业单位的赋税压力。因此,在事业单位企业所得税的计算过程中,应该合理确认应纳税支出的内容,将它同不征税部分的支出进行有效的划分,以此来实现企业所得税计算的精确性。在实践过程中,部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往往混淆了经营性应纳税支出与不征收部分的支出的内容,造成了企业所得税计算的偏差,这无疑影响着事业单位的健康快速发展。

三、事业单位企业所得税的计算方法

在事业单位经营与发展过程中,企业所得税的计算是一项非常科学系统的工作,为整体提升企业所得税的计算精准性,避免人为性的计算失误或者偏差,在企业所得税的计算过程中,应该科学划分事业单位收入与支出的类型,明确采用科学的计算方法,整体优化计算的整体水平与质量。

1.将不同性质的支出清晰划分并合理扣除。在事业单位经营与发展过程中,有效提升企业所得税计算结果的精准性,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应该在企业所得税的计算过程中,将不同性质的支出进行精准高效的定位,同时在扣除相关支出的过程中要做到清晰准确。如应税方面的支出同免税方面的支出属于不同方向的内容,在企业所得税的计算过程中,应该予以精准的计算,以此来提升企业所得税计算结果的精准性,避免事业单位承担比较高额的税负压力。与此同时,事业单位还应该着重优化财务管理人员的素养,不断提升财务管人员的税收意识,引导他们掌握科学的税收筹划,依托于税收筹划手段来科学规避税赋,有效提升事业单位的整体发展能力,不断优化事业单位的整体发展水平。在企业所得税的计算过程中,特别是在相关支出的明确以及定位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无法清晰精准定位的问题,比如在企业所得税的计算过程中,涉及到材料、办公用品、低值易耗品等间接费用,在计算过程中可能无法清楚的判断该费用属于哪一类型。为尽可能减少事业单位的赋税压力,在这些模棱两可的费用的计算过程中,可以选择科学的分配标准,然后进行合理的分摊。为简化企业所得税的计算方式,事业单位在进行相关计算的过程中,可以参考企业的相关标准进行快速定位。比如事业结余应该纳入非应税结余,经营结余就是应税结余。基于这样快速科学的计算方式,能够实现事业单位企业所得税的快速计算,也能够整体保障计算结果的精准性。

2.优化税收筹划工作合理避税。在事业单位的经营与发展过程中,税收筹划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手段。整体优化事业单位的税收筹划质量,有效降低事业单位的税负压力,事业单位在企业所得税的计算过程中,应该依托于科学的标准,同时重点参考企业的计算方式,积极寻求与税务部门的申报,有效降低自身的税负压力。在事业单位企业所得税的计算过程中,不同的计算方式可能会得出差异化的结果,也可能会增加事业单位的税负压力。因此,事业单位有必要落实科学的税收筹划工作,不断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税收筹划意识,积极利用科学的手段来进行企业所得税的计算。在实践过程中,应该进行合理的扣除以及全面的分摊,以此来有效降低事业单位的赋税压力。同时,在分摊过程中,要遵循相关标准和规范,把握分摊比例的合理合法合规性。在实际计算过程中,应该将可以划分清晰的先行计算,然后再计算无法划分清晰的。

3.企业所得税的其他方法。在事业单位的经营与发展中,按照税法规定,事业单位属于缴纳企业所得税的主体之一,理应履行依法纳税的义务。但事业单位与企业存在明显的不同,在企业所得税的计算过程中,应该充分考量事业单位的运行特点,在借鉴国外经验以及结合自身特色的基础上,选择科学的计算标准和依据,整体提升企业所得税计算的精准性,全面推动事业单位健康可持续发展。第一,全部不缴纳企业所得税。在事业单位经营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对于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营业收入是非常重要的发展资金。按照税法规定,事业单位应该缴纳企业所得税。但考慮到部分事业单位营业收入比例相对比较低,且收入全部属于非营利目的。那么在企业所得税的征收过程中,可以考虑国外先例,对这些事业单位免征企业所得税。当然,这种企业所得税的计算方法相对比较狭隘,也容易滋生各种漏洞和问题。第二,全部缴纳企业所得税,但适用低税率。为有效降低事业单位的赋税压力,积极推动事业单位良性健康发展,在企业所得税的计算过程中,为简化计算方式,可以对事业单位全部经营收入征收企业所得税。但这种计算方法比较适用于采用较低的税率。如按照税法规定,企业在计算企业所得税的过程中,参考的税率为25%,但事业单位在企业所得税的计算过程中,可以寻求税务机关的认同,寻求一个较低的税率,如10%,这样既能够有效保障国家财政收入,同时也能够有效降低事业单位的发展压力和赋税压力。第三,部分征收企业所得税,而超过该限额的部分则需纳税。在事业单位企业所得税的计算过程中,为整体推动事业单位的发展,不断降低事业单位的赋税压力,可以酌情对事业单位部分应税收入进行免征。

在事业单位经营与发展过程中,同样面临着较大的赋税压力。在事业单位企业所得税的计算过程中,应该运用科学的计算方法,依托于科学的计算手段,整体优化财务管理人员的素养,不断开展税收筹划工作,以此来整体提升企业所得税的计算质量。

(作者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猜你喜欢

税法所得税税收
税法中的实质解释规则
“递延所得税”对企业所得税影响分析
对我国《环境保护税法(征求意见稿)》优惠政策的思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实施条例》——答记者问
各项税收收入(1994~2016年)
邓海波:涉猎广泛的税法巨匠
解读支持企业重组的所得税新政
税收伴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