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问题情境,优化数学课堂

2019-11-30田飞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9年20期
关键词:问题情境高中数学策略

田飞

【摘要】《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发现数学的规律和问题,并主动思考,自主解决.意识到这一点,就要在传统教学基础上积极创新,尝试借助情境引导,利用问题驱动学生,让其在思考、分析中加深对知识要点的理解,以此完善认知,构建框架.本文将结合实际具体阐述问题情境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以此探索高效課堂策略.

【关键词】高中数学;问题情境;策略

在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中,不仅要转变观念,突出学生主体,更要改变教与学的方式,给学生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让其在主动学习中发现数学的规律,以此得出解决问题的途径,让其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加强学习体验.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上创设问题情境呢?这就需要结合实际设计,将情境与问题融合,以此激发学生,让其在有限空间无限思考,最终落实能力提升.

一、创设趣味情境,激发学生

“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只有对学习的内容产生了兴趣,才会积极参与,主动融入.意识到这一点,在创设情境时就要注重趣味性,在原有基础上引入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故事、趣事,以此调动学生.

在教学“函数”内容时,鉴于这部分是重难点,设计要点较多,在讲解前就要做好兴趣导学,以此顺利导入,让学生在良好氛围中展开学习,积极求知.联系教学内容,可这样创设情境:马尔克广场是著名水城威尼斯的一个广场,其一端有一座高82米的雄伟教堂,教堂的前面是一方开阔地.在这片开阔地上,经常会有游人做游戏:先把眼睛蒙上,然后从广场的一段走向另一端去,看谁能先到教堂的正前面.故事到这里,学生已经被成功吸引,在这一基础上,可进一步调动:虽然这条路只有175米,但是没有一个游客能幸运地做到这一点,他们都走了弧线或者左右偏斜到了另一边.这是为什么?对这个问题,学生充满了疑惑,由此对将要学习的内容充满期待.这时,就可以说明原因:这一切都是由于个人自身的两条腿在作怪!由于习惯,人在走路时一条腿要比另一条腿长一段很小的距离,但就是由于这点差距x,导致人们走出了一个半径为y的圆圈,所以会出现故事中的现象.

这样一来,就可借助趣味的故事,将学习材料优化,以此刺激学生,让其在问题情境中思考,结合初中学习的函数定义,引导学生分析关系,由此将函数定义由“变量说”引向“集合、映射说”,促进其理解,为后续探究做好铺垫.

二、创设生活情境,培养思维

教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数学作为一门探究性学科,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意识到这一点,在设计情境时,要立足实际,围绕学生生活展开,让学生在熟悉的氛围中探究,以此促进思维发散、碰撞.

在设计时,就要从学生实际入手,将数学与学生生活联系在一起,借助情境创设激发学生,让其在体验过程中领会到学科魅力,以此激发其好奇心和兴趣,切实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在教学“基本不等式”时,就可设计以下情境:三个商场在节日前进行商品低价酬宾活动,采取两种降价方案,其中甲商场第一次打p折销售,第二次打q折销售;丙商场两次都打p+q2折销售,问:哪个商场的商品价格更优惠?对这个问题,难度较大,如果只是让学生独立思考,很难突破.对此,结合情境引导,先让学生审题、分析、讨论,之后归纳总结,抓住问题本质:比较pq与p+q22的大小.这样一来,就能将数学问题与实际生活融合在一起,将“均值不等式”的要点镶嵌在情境中,让学生在生活平台上展开活动,以此促进操作,让学生在概括、猜想中构建知识与技能,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加强认知体验,以此促进发现,主动展开各项学习.

借助这样的设计,就能最大限度激发学生,让其在熟悉氛围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究,抓住问题本质展开思考,以此促进思维发展,将教学落实到位.在这一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让其在不断深入中奠定探究学习基础.

三、创设实验情境,提升能力

数学作为一门探究性学科,其关键在于思维与能力的提升,以此促进问题分析、解决,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实现素养提升.基于这一目标,在教学中就要借助实验情境引导,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让其在实验中反思,以此揭示问题本质,探究数学内在规律.

在教学“椭圆的概念”内容时,鉴于这部分知识过于抽象,如果让学生单一理解,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就可借助情境引导,循序渐进,首先要借助实验帮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让其事先准备两个小图钉和一条长度为定长的细线,并且将细线的两端固定,之后用铅笔将细线拉紧,使得笔尖在纸上慢慢移动.在这一过程中,要提醒学生观察这是什么图形?在这一基础上,就可以提问引导:椭圆上的点有什么特征?先让其独立思考,之后在小组讨论,最后在班级交流.这样一来,当细线的长等于两定点之间的距离时,轨迹是什么?如果细线的长小于两点之间的距离时,这个图形的轨迹是什么?针对这两个问题,你能不能给椭圆下一个定义?这样一来,就可以让学生经历实验、讨论,在掌握椭圆定义基础上把握实质,以此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借助这一过程,就可及时查漏补缺,帮助学生纠正错误,让其在正确认知的引导下不断深入.

由此,便借助实验激发学生,让其在兴趣驱动下不断深入,在问题引领下循序渐进,深入问题本质展开探究.在这一过程中,要突出学生主体,充分发挥其能动性,让其在持续深入中保持对学科探究的热情,以此逐步提升,落实能力发展.

总之,情境创设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将其运用到教学中,不仅能激发学生,还能活跃课堂,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让其在情境中思考,以此深化探究.在这一过程中,要结合实际灵活引导,真正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优化,以此提高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问题情境高中数学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浅议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