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践研究

2019-11-29文剑杨光

关键词:音乐专业人才培养实践

文剑 杨光

摘 要:我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呈现多元化,社会不仅需要学术型人才,更多需要具有理论知识和技术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今后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就应该是培养应用型人才,赤峰学院音乐学院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进行了深入研究,并进行改革实践,本文是针对实践研究的结果进一步分析研究。

关键词:音乐专业;人才培养;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9)10-0130-04

根据赤院字[2013]175号文件《赤峰学院关于深化双改工作的实施方案》,参照了《赤峰学院深化“双改”工作研究项目立项指南》,音乐学院于2014年2月24日积极参与申报了《音乐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研究》的研究立项课题,并于2015年发表《赤峰学院音乐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初步构想》一文。经过两年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组成员理清研究思路、确定研究方法、制订研究框架,并就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研究现状和趋势,研究目标、内容及突破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全面、集中的思考。在此基础上,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整理与本课题相关的资料和信息,并对本课题进行培养模块整理与实践研究,形成研究报告,又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式已初见成效。

一、几类调查问卷的分析

为了了解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预期有效性,我院首先进行了五类调查问卷的发放,并依此得出一手调研报告。调查采用了四种方法。一是无记名调查问卷。二是实地考察调研。三是和教师座谈。四是交流听课。调查了我市松山区、红山区、元宝山区及下属九个旗县。

(一)《初中学生音乐学习现状问卷》100份

本次调查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至2015年上半年结束。主要针对与我院建立了实习基地的各中学,每个年级多个班部分学生进行问卷抽样调查的办法,共发放(100)份,收回有效问卷(80)份,并走访了若干班级。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学生具备的基本音乐素养、培养什么样的音乐教师能满足中学生的需求等等。得出的结论:在调查中百分之85以上的学生喜爱的都是当今的流行音乐,在调查数据中也显示中学生缺乏对高雅音乐的审美,大部分学生具备一定的音乐素养,百分之85左右的学生熟知五线谱,相当一部分学生业余时间学习器乐、声乐等。反映出来的问题是:教师调动学生主动学习能力比较欠缺,教学方法比较陈旧,教学模式比较老化,所以,“以学为主,以教为辅”的教学模式,拓宽音乐视野,与时俱进,将是培养应用型音乐教师的重点。

(二)中学音乐教师情况调查表50份

本次调查从2015年上半年开始,至2015年下半年结束。发问卷50余份,回收有效问卷44份,调查了十余所中学的音乐教师。一级教师的比率在百分之40,城市和乡村教师的比率是6:4。这些教龄实际都比较长,百分之90以上教师都已经工作了10年。调查身为中小学的音乐教师,还欠缺什么、走出校门的他们遇到那些困难、在校所学知识是否有用等。得出的结论:百分之80的教师认为影响学科质量最关键的因素是教师的专业水平,并希望教学实践和培训进修来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教师们一致认为高校要培养学生走出学校以后具有较高的胜任工作的能力,要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设应用型课程,让他们走出去就具备很高的业务能力和教学能力,适应社会发展需要,适应用人单位的需求。

(三)音乐学院在校生关于学校发展问卷调查200份

学生的调查采取对音乐学院每个年级抽样多个班進行问卷调查的办法,共发放(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83)份,一共走访了(16)个教学班级。本次调查118个女生,83名男生,分布大一至大四,四个年级,都为音乐专业学生。了解在校生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认识、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选择本专业的原因、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将来毕业后的就业等。得出的结论:学生百分之60以上了解自己的专业定位和目前的就业形势及就业方向,都很想毕业以后从事自己所学习的本专业,但是实际问题是学生已经意识到自己欠缺理论知识、实践技能、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百分80以上的学生都认为教师的授课方法陈旧所开设课程跟社会脱节;实践的机会少等,所以造成学生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非常欠缺。

(四)调查走访社会办学需要怎样的音乐老师

调查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走访了教育局的调研员、中小学的领导、社会培训机构的校长等。得出的结论:对孩子的亲和力、与家长的沟通能力,守信、守时、诚信方面有欠缺;专业水平及自身艺术修养有限,专业知识匮乏,对自己的教态,仪表,语速不重视,课堂教学流程一无所知;课上的教学方法仅局限适用于中小学的课堂教学,实际社会培训中心的上课方法与此完全不同。

(五)普通高校音乐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调查分析表

整理音乐学院2012—2014届音乐学院毕业生就业现状调查。

得出的结论:大部分学生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工作,如愿以偿进入普通中小学的还占就业学生的少数,大多数学生只能找到和音乐相关的工作,甚至有的学生毕业以后已经脱离所学专业,从事和专业无关的工作。

根据以上的几类调查问卷汇总分析,形成从培养“学术型人才”转型为“应用型人才”调查问卷分析报告。结论是培养学生走进社会以后具有较高的胜任工作的能力,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与单位的需求,是音乐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

二、教学改革方案的制定与实施

(一)制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通过调查、走访,征求各方意见,着手制定音乐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重点增加实践学时,增加应用类课程。特别针对蒙古族学生学习基础差,学习积极性不高的情况,院长与班主任、班长谈话,了解学生各种情况,深入学生中调查学生需求。特别组织了院长、教研室主任、学科骨干教师、蒙古族班级学生代表的课程讨论会,集体商讨培养方案修订,教学方法改革,教学内容变更等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打下基础。

(二)调整课程结构模块

通过调查、走访用人单位,多方征求意见,重新调整课程结构,按专业方向进行课程模块构建。重点考虑到应用类课程,如:在音乐学方向增加了蒙古族音乐发展史、蒙古族民歌、当代音乐教育研究、歌剧赏析、音乐剧赏析、声乐理论表演与实践、化妆与礼仪等课程。在音乐表演方向增加了舞台表演、舞台化妆、舞台管理、主持人学等课程。在钢琴教学方面增加了钢琴实践的课程,将中小学课堂中涉及到的200多首作品在大学期间作为必弹曲目。

(三)改革教学方法

陈旧的教学方法已经影响到学生能力的培养,通过参加ISCE项目,学习到新的教学方法,教师只起到引导职责,强调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对跨学科领域进行研究与学习。教师要从教学主体位置转变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从教学生转变为引导学生,是教师指导学生主动学习的有效方法。教师的引导并不单单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与学生获得沟通、提供引导。可以课后面对面辅导、回复电子邮件及对学生日常生活表现进行反馈,因此,各教研室都相应做出一些改革措施。

1.声乐课改为声乐演唱与教学,采用前两年打基础,后两年分类培养的分学段、分类别培养原则。

2.钢琴课以“一对一”“小组课”“集体课”形式上课,加大作业量。增加钢琴实践课,提高应用能力。有理论课、实践课和技巧课相结合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3.器乐课打破传统授课形式,增加重奏、合奏、协奏等训练,加强学生舞台实践能力培养。

4.舞蹈课以蒙、汉、藏、维、古典、拉丁、儿童舞、现代舞八大舞种分段授课的教学模式,发挥舞蹈社团的重要作用,加大实践能力培养。

5.和声课在和声写作的基础上,增加和声分析,和声演唱等。

6.在钢琴课基础上增加钢琴实践课,并与中小学音乐教材紧密结合,培养学生自弹自唱能力胜任中小学音乐教学。改革教学方法,教学形式多样化。理论课、小组课、观摩课和艺术实践相结合。

7.曲式课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核心,引导学生运用哲学、美学、逻辑学、语言学、艺术学等思维对音乐作品进行分析,拓展到课外。

(四)采用过程性评价方式进行考试改革

ISCE的考评模式也逐渐被采纳,尤其是过程性评价方式和多元化评价体系,更适应音乐专业的考试。教师设立合理的学术标准,开展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点评三类方法对学生学习各环节进行评价,单科课程成绩至少应包含出勤成绩、课堂表现成绩、课业成绩、测验成绩及考试成绩等。测验及试卷考试成绩占单科总成绩比例不得高于40%。主动学习、自主思考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办法,与之相比,被动地接受或以试卷成绩为驱动力的学习方式效率低下,难以达到教育目的。教师应认识到,以学生互动为过程,以动脑动手为目的的多种评价办法是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生的有效手段,是课堂教学的有益方式,能够引发学生在完成课业、通过测验的过程中积极思考,获得知识,提高能力。为此,我院制定了丰富多样的考核方式:

1.声乐采用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和容量评价相结合,自评、互评、他评相结合。

2.钢琴实行月考制度,按学生的实际水平定级,不达标准不定级。

3.器乐、舞蹈、合唱指挥等,以舞台形式考试,把考试作为舞台汇报展示。

4.部分理论课采用多层次,多角度,多样式的考试方法,強调阶段性、过程性评价,达到评价主体互动化,评价方式动态化,评价内容多元化的三化。

5.音乐学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前必须通过“五个一工程”的考核,即:会唱一首歌、会跳一段舞、会弹一段琴、会指挥一个合唱作品、会上一节音乐课,考核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适应社会需求。

三、利用第二课堂发展学生社团

为全面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切实体现高校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服务的教育原则,为学生搭建提高能力、完善自我、施展才华的平台,丰富大学生的业余生活,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受到启发、增长才干、受到教育。进而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充分利用第二课堂,音乐学院特成立了5大类社团,制定了社团管理办法,学生将所学知识充分发挥。

1.音乐艺术类:声乐、器乐(小乐队、电声乐队、合唱等)、歌曲创作、书法、摄影、舞蹈(民族舞蹈、体育舞蹈、街舞等)、礼仪、化妆、话剧等。

2.健身健美类:瑜伽、徒步郊游、健美操等。

3.素质拓展类:讲课、演讲、朗诵、主持人、课件制作、微电影、英语口语等。

4.择业就业类:创业设计、毕业简历设计、考研兴趣小组等。

5.公益活动类:学雷锋、爱心帮扶、心理健康等。

学生社团的建设,完善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前期工作,随着社团的成熟和人员的增多,我院还特别制定了社团管理办法,包含成立、变更、注册、注销、纳新;活动指南、经费管理、权利义务、奖惩条例等。在社团工作领导下,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将所学专业付诸实践,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潜力。

四、艺术实践活动为学生创造实践机会

(一)建立各类艺术团

赤峰学院音乐学院“阿音斯”合唱团、舞蹈团、民乐团、管乐团等,以“培养应有型人才,创建民族品牌,提高学生艺术修养”为宗旨,着力打造专业化的优秀艺术团队。艺术团制定了严格的选举制度、考核制度、参加演出制度等。活动时间为每周三下午。他们活跃在校内外各大文体活动现场,在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庆祝建党90周年、红山文化节等主题活动中多次惊艳亮相;举办校园专场音乐会;多次代表学校参加国家、省、市的各种比赛和文艺演出,用优美的音乐为观众带去了美的享受。这个年轻的团体,为我校校园文化和社团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二)蒙古族乐团

由我院一批优秀的民族器乐师生,成立了赤峰学院蒙古民族乐团,该团以蒙古民族乐器为主,通过对蒙古民族音乐元素的加工、改编、移植、创作,同时挖掘、恢复民族乐器胡笳、筚篥的演奏;以合奏、重奏等表演形式,展现赤峰古乐与当代草原音乐体裁的创作风格,集八音——契丹、蒙古游牧民族音乐与中国汉族音乐体裁的交融。传播民族音乐、弘扬民族文化艺术。

(三)学生艺术实践

音乐学院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参加专业技能大赛、毕业季演出、迎新生、校园文化节、慰问部队演出、三下乡、赤峰学院运动会等大型文艺演出;协助政府机关、企事业的演出;代表学校参加区内外各类比赛、展演活动;完成大学生乌兰牧骑的活动任务等,创造机会为学生搭建实践平台,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

(四)毕业音乐会

音乐学院毕业论文指导小组、论文答辩委员会,针对近年来我院毕业论文的工作总结、教务处期中教学检查中关于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往届毕业论文的反省,发现诸多问题:学生在入学时文化课成绩只有二百多分,文化素质差;论文抄袭现象严重;概念性错误、语言逻辑错误、论据与论点不清晰等错误普遍存在;部分论文题目较大、论文题目存在学年重复现象;指导教师工作难度特别大等。通过对国内同类院校的咨询考察,根据评估反馈信息:教育部专家认为真正符合教育部评估指标体系“要求有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学生毕业论文是实践方面的。可以包括不同科类毕业汇报演出、作品展示、社会调查报告等。音乐学院经讨论决定:在音乐基础课(基础乐理、视唱练耳、和声、钢琴)必需过关的前提下,在专业课达标的基础下,将音乐学、音乐表演专业毕业论文设计百分之百改为毕业音乐会。毕业音乐会分两个部分:一是学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撰写毕业设计,二是将毕业设计以音乐会形式展示在舞台上。

五、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一个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项目来说,两年时间略显仓促,教育成果的后效性难以看到;教学模式改革存在着一定的困难,教育思想观念难以短时间改变;师资培训的困难,和优秀院校的接轨有距离;实践教学与日常教学在时间和教育模式上有冲突;在调查问卷的发放和整理过程中,某些中小学的配合性不够积极;学生所学的知识与用人单位的需求还是有一定的差距;校企合作,产学研的融合难以深入;实践场所严重缺少,制约着事业的发展;发展流行音乐缺少师资等。

六、改革中针对问题的研究对策

改革音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我校音乐艺术人才培养的办学定位,进一步推进音乐教学改革和考试改革,办出赤峰学院音乐专业的特色,是当前我院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继续做大量的工作。推行“走出去、请进来”的合理用人模式是能够保证该课题进行持续研究的第一保证。可以派学院的骨干教师去优秀院校访学,同时,柔性引进高端硕博人才,倡导宽泛的用人机制,以一个现代化的与时俱进的新视角,和一批具有先进专业技能和大胆创新的年轻教师的理念相结合,把本课题的研究持续有效地研究下去。

继续在教学班级展开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探索,把教育教学这一长效、持久的重担坚持下去,与时代的发展紧密结合,实现人才培养的社会化、时效化。把赤峰学院的民族地区优势和音乐学院的专业教师齐备的优势,与人才培养的新理念紧紧结合,持续下去。

综上所述,培养拥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人文科学知识素养,较为系统地掌握音乐教育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掌握教学与实践能力,具备在文化、教育、媒体、创编等某一领域从事研究、教育、管理等工作的能力,具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具有赤峰學院音乐专业的办学特色,是当前我院发展中的重中之重,因此,音乐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的研究任重而道远。

(责任编辑 徐阳)

猜你喜欢

音乐专业人才培养实践
关于普通高校音乐专业钢琴教学人才培养方案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