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鞘内注射ZD7288对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痛及血糖的作用

2019-11-29余德芊马彦巧雷晓露刘晓红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鞘内兴奋性拮抗剂

余德芊,马彦巧,雷晓露,刘晓红

(遵义医科大学 基础医学院生理学教研室,贵州 遵义 563099)

超极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hyperpolarization-activated cyclic nucleotide gated,HCN)通道激活时允许Na+内流、K+外流,产生一种内向阳离子电流(Ih电流),使细胞兴奋性增高。HCN通道包括4种亚型(HCN1-4),广泛表达于伤害性感觉传导通路,参与了病理性疼痛的发生[1]。背根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为初级感觉传入神经元胞体所在地,研究发现多种亚型HCN通道表达于背根节:HCN1表达于大、中型神经元,HCN2主要分布于感受伤害性刺激的小型神经元,HCN3、HCN4表达较少[2]。既往研究显示背根节HCN1,2通道表达增加促进了病理性疼痛的发生与发展:外周炎性痛和外周神经损伤所致的神经痛模型中,背根节神经元HCN1、HCN2表达增加、Ih幅值增大;给予HCN通道拮抗剂可减小Ih幅值,显著减轻疼痛症状[3-4]。

糖尿病周围神经痛(Diabetes peripheral neuralgia,DPN)在糖尿病患者中发生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但DPN发病机制复杂,迄今尚不清楚。最近,Shimatani等[5]发现连续给予丙酮醛(葡萄糖代谢派生物)可激活小鼠外周感觉神经HCN通道,Ih幅度增加,感觉神经兴奋性增高。然而,糖尿病时背根节HCN通道的表达变化及其在DPN发生中的作用目前未见文献报道。本研究采用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大鼠Ⅰ型糖尿病,检测糖尿病大鼠血糖、痛阈值及背根节HCN1,2通道表达变化,观察鞘内给予HCN通道拮抗剂ZD7288对以上指标的影响,探讨背根节HCN通道在DPN发生与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药物与试剂兔抗HCN1多克隆抗体(ab19405)、兔抗HCN2多克隆抗体(ab19346)为Abcam产品;山羊抗β-actin多克隆抗体(60008-1)购自proteintech公司;抗兔IgG-HRP、抗山羊IgG-HRP、STZ、ZD7288为Sigma公司产品。

1.2 动物分组4~5周龄SD大鼠36只购自第三军医大学[许可证号SCXK(渝)20012-0005]。实验分为3组:①对照组(n=12);②STZ组(鞘内注射生理盐水,n=12);③ZD7288+ STZ组(鞘内注射ZD7288,n=12)。

1.3 方法

1.3.1 糖尿病神经痛模型制作及鞘内置管参照马彦巧等[6]的方法,于大鼠L4与L5间隙置入PE-10导管。置管7 d 后,单次腹腔注射STZ(60 mg/kg),72 h后血糖值≥16.7 mmol/L,且2周后热缩足潜伏期明显降低,则糖尿病周围神经痛大鼠制备成功。

1.3.2 血糖测定采用便携式血糖分析仪分别于注射STZ前及注射STZ后3 d,3、4周测定各组大鼠空腹尾静脉血糖。

1.3.3 鞘内给药注射STZ的第3、4周,STZ组大鼠鞘内注射生理盐水20 μL,ZD7288 + STZ组大鼠先鞘内注射5 μLZD7288(含30 μg ZD7288),再给予15 μL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14 d。

1.3.4 痛行为学鞘内给予ZD7288后2 h时采用热辐射法测定大鼠热缩足潜伏期(thermal withdrawal latency,TWL),具体方法参照杨舒蕾等[7]。

1.3.5 免疫印迹法检测背根节HCN1,2通道蛋白表达提取各组大鼠L4~L6背根节总蛋白,BCA法测定蛋白浓度,行SDS- PAGE电泳(每孔加入30 μg蛋白样品),半干转法将凝胶中蛋白转移至PVDF膜上。5 %脱脂牛奶封闭2 h,分别加入兔抗HCN1多克隆抗体(1∶500)、兔抗HCN2多克隆抗体(1∶500)、山羊抗β-actin多克隆抗体(1∶500),4℃孵育过夜。PBS洗膜,分别加入抗兔IgG-HRP(1∶1 000)和抗山羊IgG- HRP(1∶1 000),室温放置1 h。加化学发光试剂显色,于全自动凝胶成像仪中显影,以目的条带与内参(β-actin)条带平均灰度值的比值(%)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

2.1 糖尿病周围神经痛大鼠血糖的变化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周围神经痛大鼠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显著升高(>16.7 mM;P<0.01,见图1),鞘内注射HCN通道拮抗剂ZD7288对糖尿病大鼠FBG无显著影响,说明抑制HCN通道功能对STZ诱导的Ⅰ型糖尿病大鼠的高血糖无明显改善作用。

2.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痛大鼠痛阈值的改变与对照组相比,腹腔注射STZ 2周后大鼠TWL明显降低,3~4周痛阈值进一步下降(P<0.01,见图2),说明糖尿病神经痛模型成功建立;鞘内给予30 μgZD7288(我们以往的实验显示鞘内注射30 μgZD7288后2 h镇痛效果佳[7])可显著升高糖尿病大鼠的TWL(P< 0.01,见图2),表现出良好的镇痛效应。

**:与control组相比,P<0.01;##:与STZ组相比,P<0.01。图2 各组大鼠热缩足潜伏期的变化

2.3 糖尿病周围神经痛大鼠背根节HCN1,2通道表达的变化

2.3.1 背根节HCN1通道表达变化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周围神经痛大鼠在注射STZ后第3、4周背根神经节HCN1通道表达显著增加(P< 0.01,见图3),鞘内给予ZD7288(HCN通道拮抗剂)可降低糖尿病大鼠背根神经节HCN1表达(P<0.01,见图3)。

**:与control组相比,P<0.01;## :与STZ组相比,P<0.01。图3 各组大鼠背根节HCN1通道表达的变化

2.3.2 背根节HCN2通道表达变化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周围神经痛大鼠在注射STZ后第3、 4周背根神经节HCN2表达升高(P<0.01,见图4),鞘内给予ZD7288可显著降低糖尿病大鼠背根节HCN2通道的表达(P<0.01,见图4)。

**:与control组相比,P<0.01;##:与STZ组相比,P<0.01。图4 各组大鼠背根节HCN2通道表达的变化

3 讨论

链脲佐菌素(STZ) 为目前广泛采用的Ⅰ型糖尿病动物模型化学诱导剂。以往研究表明,注射STZ的第2周即可出现痛阈值的降低,痛敏可维持至第4周,随着时间的推移,到注射STZ后的第6周,大鼠逐渐出现痛觉减退,同时约38%的真皮内神经纤维丢失,故一般认为, STZ注射后的前4周属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早期阶段[8-10]。因此,我们选择在注射STZ第2周大鼠出现热痛敏后鞘内给药,观察STZ注射3、4周后的痛阈值和HCN1、HCN2通道表达变化。

背根节神经元兴奋性增高是产生病理性疼痛的关键,HCN通道富集于背根节神经元,尤其是HCN2主要表达于感受伤害性刺激的小型神经元。以往研究显示,背根节HCN2通道在病理性疼痛的产生中发挥关键作用:在外周炎性痛[11-12]和外周神经损伤所致的神经痛模型[13-15],背根节神经元HCN2通道表达显著增加,Ih幅度增大,受损的神经纤维放电频率增高;全身或局部给予HCN通道抑制剂可降低Ih幅度及受损神经的异常放电,并显著减轻机械痛和/或热痛敏;此外,Emery等[16]发现,敲除背根节HCN2基因完全消除了足底注射福尔马林或角叉菜胶诱发的热痛敏、坐骨神经损伤导致的热/机械痛敏。这些研究均表明, HCN2激活导致的初级感觉神经元兴奋性增加促进了病理性疼痛的发生。另有研究显示背根节HCN1通道也参与病理性疼痛的发生:Momin等[17]发现,敲除背根节HCN1基因可明显减轻小鼠部分坐骨神经结扎诱发的冷痛敏;长期使用奥沙利铂(抗肿瘤药)诱发的神经痛大鼠背根节HCN1表达增加,给予选择性HCN1抑制剂MEL57A可明显缓解奥沙利铂诱发的神经痛[18]。最近,Sun等[19]发现,蜂毒诱发的炎性痛大鼠背根节神经元HCN1、HCN2表达增加、Ih增大,神经元兴奋性增高;给予ZD7288可降低背根节神经元Ih幅值及兴奋性,并缓解蜂毒导致的疼痛。以上研究均表明:HCN1,2激活导致的背根节神经元兴奋性增加促进了病理性疼痛的发生、发展。本实验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在产生周围神经痛的同时,背根节HCN1,2通道表达显著升高,鞘内给予HCN通道拮抗剂ZD7288降低背根节HCN1,2表达的同时,明显缓解了周围神经痛,说明背根节HCN1,2通道表达的增加可促进糖尿病周围神经痛的发生与发展。由于ZD7288缺乏亚型针对性,尚无法确定HCN1、HCN2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痛中的具体作用。此外,本实验鞘内给予ZD7288抑制HCN通道活化后,背根节HCN1,HCN2蛋白表达下降,这提示HCN通道活化增强神经元兴奋性的同时,可能影响胞内转录因子的活性,造成HCN1,2蛋白表达变化。Liu等[20]的研究也显示HCN通道拮抗剂可抑制奥沙利铂诱发的神经痛及脊髓背角Ca2+/钙调蛋白依赖的蛋白激酶II/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aMKII/CREB)信号通路的过度活化。本实验ZD7288是否通过抑制CaMKII/CREB信号通路进而抑制背根节HCN1、HCN2的表达,有待进一步阐明。

关于糖尿病大鼠背根节HCN1,2通道活化的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阐明。以往研究显示,cAMP/PKA信号过度激活促进了慢性疼痛的产生与维持。近期研究发现,cAMP/PKA也是调节HCN通道功能的重要因子,胞内cAMP水平升高可加快HCN通道激活开放,Ih增强[21]。最近,Herrmann 等[22]发现,cAMP通过PKA激活背根节伤害性感觉神经元HCN2通道可促进炎性痛的产生。本实验STZ诱导的Ⅰ型糖尿病大鼠背根节HCN1,2通道激活是否由cAMP-PKA信号过度活化导致,有待进一步研究。

此外,我们的实验结果显示,尽管鞘内给予HCN通道拮抗剂ZD7288对糖尿病大鼠的周围神经痛可发挥良好的镇痛效应,但对血糖无明显改善作用,说明ZD7288的镇痛效应与血糖无明显关联。

猜你喜欢

鞘内兴奋性拮抗剂
来曲唑联合拮抗剂方案在卵巢储备功能低下患者辅助生殖技术中的疗效观察
rhGH在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患者拮抗剂方案中的疗效分析
抗生素鞘内给药治疗颅内感染的研究进展
鞘内氢吗啡酮联合用药自控镇痛治疗难治性癌痛价值分析
TNF-α拮抗剂英夫利昔单抗对肛瘘难愈性创面的治疗效果探讨
生长和发育
准备活动在田径运动中的作用
经颅磁刺激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性疼痛及大脑皮质兴奋性的影响分析
鞘内注射罗哌卡因用于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日间手术的最佳剂量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治疗原发性鼾症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