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理念的环境监测课程教学探索

2019-11-29邹美玲

绿色科技 2019年9期
关键词:环境监测监测评价

邹美玲

(滨州学院 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山东 滨州 256600)

1 引言

随着环境问题的发展以及国家生态环境建设的要求,人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环境保护的工作要求污染物总量控制与国家区域经济发展及生态环境保护紧密结合。在该政策要求下,环境工程专业需要培养与之匹配的专业人才,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水准,并且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具有一定的创新与实践能力,与时俱进,承担项目的设计研发活动,并且能够解决复杂的环境监测问题。工程教育认证制度是工程专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该认证理念对促进课堂与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起着重要作用[1]。环境工程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学生与企业的零距离接触,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目的,而工程教育认证的目的就是培养高质量的专业人才。所以,如何提高毕业生质量,如何做好教育改革是值得探讨的。

2 环境监测课程发展的机遇

环境监测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也是一门不断在发展的学科。随着人们逐渐意识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的重要性,社会对环境监测有了更高的要求。环境监测的目的也由单纯的用来控制污染,降低污染等人体健康的方向,转向对环境的预警预报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因此,环境监测以及质量标准体系都在不断完善,环境监测课程知识体系也不断丰富,针对这样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如何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快速适应社会非常关键。

环境监测在理论方面比较成熟,具有很强的实践综合性,要求根据课程特点结合时代特征,完善建设新的课程体系[2]。传统课堂模式理论知识与实践分裂,不利于具体项目分析、解决能力的提高。只有提高实践能力,才能够实现课程建设的培养高质量人才的目标。结合时代发展的特征,将不断发展的科技,融入到环境监测之中,将具体项目实例加入课程建设之中,并赋之以评价分值,不仅带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更能切实提高学生知识掌握能力,这就是环境监测课程改革的重点内容。

3 以“成果为导向”的课程建设模式探讨

在进行课程改革的过程中,需要明确课程培养目标与相关毕业要求之间的对应关系,以成果为导向,针对课程目标研讨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实现课程目标。如何将环境监测教学进行合理改革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发展的合格的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人员,是当今高等院校环境监测课程建设的核心问题[3,4]。

目前,国家的环境监测标准已经向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监测方面发展,对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监测,要求分析仪器进一步的进步。这些污染物往往量级非常小,很难用常规污染物质监测方法进行监测[6],这也促使环境监测课程的教学改革必须结合社会发展的要求,体现课程培养的成果。

3.1 以“成果为导向”的教学要求

环境监测主要包括水和废水监测、空气和废气监测、固体废物监测等各个要素的监测内容。学生初学时,反映课程内容比较繁复杂难以掌握。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是能够直接上岗,会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具体项目的监测。这就要求学生除了了解基础知识,还能够将具体的项目结合课程内容的章节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通过对于课程资源的整理,将一些典型监测实例加入课程教学过程中,将理论紧密联系实际,使课程具有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3.2 加强分组式教学实践

在课堂讲授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实际与社会需求做专题训练。例如设计题一:为了评价某段流域水环境质量情况,对流域进行监测设计一个流域方案,这个监测方案要求学生实地考察流域,现场测定基本数据,布设采样点、选用合适的方法将水样品采保存带回实验室集、根据现状调查确定实验室内主要测定指标以及监测方法。这就要求学生掌握水环境监测的基本知识,能够从有效的信息中,变为积极的行动者,通过调查分析讨论、来解决这个问题。同时,课上选择一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分析各组结论是否有效。设计题二:为了解某水稻田,地势平坦、废水灌溉,了解当中金属镉的污染状况,设计一个监测方案,这个监测设计首先需要了解该土壤的污染类型,根据污染类型布设监测采样点、选用合适的工具将样品采集带回,制备成可以测定的样品类型需要筛选消解预处理的方法、以及选定测定方法得出实验结果。这类设计题目很难通过单个学生完成,因此需要小组协作。

设计题分小组完成,事先要明确各成员的分工,有利于学生积极投入到团队工作之中,培养在团队中的合作能力,最后以文稿的形式表达观点,通过作业和课上讨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完成设计题,在校内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持续改进的理念,贯穿于工程认证课程改革的全过程。这就需要建立不断改进的机制,包括培养目标,包括毕业要求以及评价系统。在此基础上,及时调整教学内容,通过学生的表现来调整教学内容。一方面通过走访毕业生所就业企业,掌握毕业生和企业的需求来调整课程设计的目标,更新新的教学资源,引入更多的企业案例。另一方面,将科研和教研结合起来,将最新知识引入到教学之中,确保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定期调查教学效果持续改进。

4 面向“毕业需求”的课程建设模式探讨

以实际工程应用来满足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要求才能够培养高品质的毕业生[8]。在实际工程中强调学生的实际操作,使学生了解污染物的实际工程情况,强化学生对环境工程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实际污染物监测的问题。

环境监测发展到由全面实时监测技术和监测网络以及新兴环境污染物的监测和监管。如何把环境监测的教学和时代相结合提高个人的职业能力,也是环境监测课堂改革的重点。可以借助手机和网络技术,引入人机的实践体验平台。借助实践体验平台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借鉴手机中的具体案例完善现有课外实践体验平台。在平台上引入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针对重大热点环境监测问题开展讨论。在课堂上大部分事件以大量的现实案例,先新闻报导体现环境监测的精髓,将理论知识完全贯穿在实践课程之中。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就是和企业的零距离对接,只有经过大量案例的学习和案例的分析,才能够实现零距离对接。

5 课程质量评价模式探讨

根据现有教学评价体系,建立动态课堂评价新模式。考核是检验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成绩评定方法对于学习效果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对于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考核要体现在过程之中,考核标准具体量化使学生的成绩评定更加透明。本文拟改变以往通过最终的课程成绩,和考勤率来考核学生的方法。尝试通过学生课前课中以及实践过程来进行定量考核。

以环境监测课程成绩评定为例,具体的方法如下:环境监测课程,32个学时。每四个学时包括一个项目的实际案例分析。实际案例分析由学生课堂及课外成绩,学生汇报发言,学生自评,学生互评三部分完成。这种评价体系评价考核方法,能够检验出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独立思考,创新能力等多方面人才培养的的结果,通过多方面评价学生学习效果,评价结果更为客观。评价新模式能够体现传统上学业评价方法的不足,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变单一的利用考试和作业作为评价方法。根据学生在线的项目考核以及课堂的课堂的项目完成情况。把学生参加讨论,延伸阅读,提出问题等各方面设置权重综合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反思,持续进行改进。

增加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过程化考核,过程化考核要具体量化,使学生的成绩评定更加的透明,更加的具体,包括每一个流程,每一个步骤,每一个设计方案,每一个设计环节都有,具体的量化分值。

6 结语

环境监测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及综合性很强又不断发展与更新的学科,在互联网+的背景下,环境监测课程的课程建设改革,不光是简单的与在线教学结合起来,而是要结合学科的特点将互联网技术运用到环境监测的各个环节[9]。通过网络了解最新环境监测的需求[11],根据需求来完善课程的教学案例,实现教学项目与企业真正接轨,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以及课程环节。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优势联系不同的工程设计企业,实现学生的主动学习。以“成果为导向”和以“毕业需求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改革都是将更多的实践环节加入到理论课程中,培养出和企业零距离对接的高品质人才。

猜你喜欢

环境监测监测评价
土壤环境监测方法探讨
广阳谷城市森林公园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
特色“三四五六”返贫监测帮扶做实做细
环境监测市场化后存在问题分析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2月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