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性化护理管理在内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2019-11-28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30期
关键词:内科人性化组间

于 泳

(内蒙古包头市中心医院,内蒙古 包头 014040)

临床护理在医疗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的权益意识逐渐增强,对护理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1],提高护理质量,满足消费者的要求,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对医患关系的缓和以及患者的康复与预后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内科患者,总结并归纳人性化护理管理在内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内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排除有精神类疾病与认知障碍无法沟通的患者以及治疗中途转院临床资料不全的患者,纳入对象均经本院医学伦理研究委员会批准通过,患者本人及其家属对本研究知情且签署了同意书。将50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25例,男15例,女10例,年龄最小29岁,最大61岁,平均年龄为(39.79±4.68)岁;对照组25例,男16例,女9例,年龄最小28岁,最大62岁,平均年龄为(39.89±4.64)岁。两组研究对象,无论是在年龄还是自身的性别、职位上都呈现以P>0.05情况或者是结局,没有探究价值,可进行比较。

1.2 方法: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人性化护理管理,具体包括:①提供良好的就诊环境,应安排专人负责患者的接待以及引导,确保就诊排队的合理性,减少患者等待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②保持病房的整洁,定时对病房进行打扫、通风以及消毒,对探病人数以及探病时间进行规定,为患者提供良好的休息环境;③根据护理人员的人数以及年龄、身体状况等方面进行合理分工,定时对患者进行查房,并安排有责任心的护士负责医疗器械等物品的管理工作,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④为护理人员提供培训机会,让护理人员能够在工作之余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以提高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

1.3 观察指标: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并发放问卷对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调查,问卷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以及不满意三个选项。

1.4 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中,将50例内科患者的研究数据均输入至SPSS17.0软件中,进行统计学有效处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均采用%的形式表示,组间运行χ2检验,若体现为P<0.05的最终检验定论,探析价值突出显著,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的对比:对比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观察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0%,组间体现为P<0.05的最终检验定论,探析价值突出显著,见表1。

2.2 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比较: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0%,组间体现为P<0.05的最终检验定论,探析价值突出显著,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的对比[n(%)]

表2 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比较[n(%)]

3 讨 论

人性化护理管理是一种将“以人为本”作为基本理念的护理管理模式[2],通过不断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与职业素质,改善病房环境,优化就诊流程,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有效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并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对改善医患关系,以及患者的康复与预后等均具有积极的影响[3]。

本次研究中,对比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观察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0%,组间体现为P<0.05的最终检验定论,探析价值突出显著;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0%,组间体现为P<0.05的最终检验定论,探析价值突出显著,说明在内科护理中进行人性化护理管理的效果优于常规护理管理,能够有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并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可以广泛应用。

综上所述,在内科护理中进行人性化护理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护理效果,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并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内科人性化组间
A case of conjunctiv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with spheroidal degeneration: a clinicopathological study
内转科型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内科护理观察
复方血栓通胶囊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局部血流及微炎症反应的影响观察
PBL嵌合LBL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呼吸内科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治疗体会
论如何提升博物馆人性化公共服务质量
基于人性化的养老建筑设计分析
要背沟,不要“虎背熊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