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舒适护理模式在普外科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价值

2019-11-28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30期
关键词:普外科围术舒适度

张 华

(辽宁省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中心医院普外科,辽宁 宽甸 118200)

舒适护理是随着优质护理模式发展推广后形成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其强调护理服务的整体化和个体化兼顾,要求患者生理、心理、精神和社会层面达到最舒适、最愉悦的状态[1-2]。对于普外科手术患者而言,手术、麻醉等本身就是特定的应激反应原,常易导致患者产生强烈的生理应激反应,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术后康复[3]。为促进患者康复,我院对普外科患者实施舒适护理模式,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于我院普外科2017年3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患者中选出200例,排除合并严重脏器功能障碍、精神疾病的患者。回顾护理方法分组:对照组患者100例,男66例,女34例,年龄20~73岁,中位年龄39岁;胆囊手术32例,阑尾手术31例,肝脾手术6例,胃肠手术31例。观察组患者100例,男69例,女31例,年龄21~76岁,中位年龄38岁;胆囊手术35例,阑尾手术29例,肝脾手术5例,胃肠手术3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围术期护理措施,主要包括术前准备、术前访视、术中护理配合、术后病情观察、术后并发症预防、健康宣教等。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舒适护理模式,主要措施为:

1.2.1 术前舒适护理。①给患者创造舒适的住院环境,保持病房合宜的温湿度、通风、采光,保持病房、病区的安静、整洁,尽可能的降低噪声,营造家庭化的住院环境。②护士主动与患者交流沟通,并邀请性格开朗的病友与患者交流,相互鼓励,缓解术前恐惧、焦躁、紧张等负面情绪。术前护士结合患者的心理特点、手术方式等给患者开展心理方式训练、麻醉体位训练、手术配合演练等,亲切的与患者交谈、宣教,使患者对手术有更加清晰准确的认知,主动配合医护人员,以最佳身体、心理状态接受手术。③术前让患者参与到护理计划制定中,一方面让患者了解护理计划、护理措施的目的意义,另一方面满足患者的知情权,使护理操作能得到患者的配合。

1.2.2 术中舒适护理。营造舒适安静、温湿度适宜的手术室环境,手术室温度控制在25~26 ℃,湿度为50%~60%。患者进入手术后,手术室护士主动给患者介绍手术室环境,转移患者注意力,缓解焦虑等情绪;根据手术需要合理摆放体位,尽量保持患者的舒适度,术中护理配合做到轻、快、熟练,给患者安全感。术中注意保暖,做好非术野区躯体的保暖,加盖棉被或是电热毯,术中使用的消毒液、冲洗液等均加温至37~38 ℃后使用,减少热量流失。

1.2.3 术后舒适护理。①对于全身麻醉患者,术后送入病房后,给予患者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对于局麻患者,术后去枕平卧4~6 h。在麻醉清醒生命体征稳定后,指导患者根据自身的舒适度合理选择体位,缓解疼痛感。②术后护理人员每6 h评测一次患者的疼痛程度,遵医嘱合理给患者使用镇痛药物,同时通过交流沟通、放松训练、听音乐、看电视等方式分散注意力,缓解疼痛感。③术后治疗性操作的舒适护理。术后护理人员多从患者角度思考问题,在护理操作时动作轻柔,以免加重缓和的不适感;如术后应用监护仪期间,合理调整仪器的导管、线等,减轻对患者的干扰,血氧饱和度监测探头定时更换指头,以免造成皮肤损伤,影响患者康复。

1.3 观察指标:收集整理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舒适度评分(入院时、手术前30 min、出院前使用Kolcaba制定的舒适度量表评估,采用4级评分制,共有28个条目,得分越高舒适度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7.0软件处理数据资料,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观察组分别为(98.1±15.6)min、(43.8±5.6)mL,(5.1±0.6)d,对照组患者分别为(97.6±17.2)min、(44.3±6.0)mL、(7.5±0.8)d;两组对比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舒适度评分,观察组手术前30 min、出院前的舒适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的舒适度评分(±s)

表1 两组的舒适度评分(±s)

3 讨 论

舒适护理模式要求医护人员将爱心、责任心、同情心、耐心等融入到每一项护理操作中,该护理模式将生理与心理、精神、社会等相关因素完美结合起来[4],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将“以患者为中心”思想发展延伸到“以人为中心”的健康发展方向,体现了医护人员的多重角色,增强医护人员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对普外科患者围术期护理实施舒适护理模式,在术前、术中、术后考虑患者的身心各方面状态,考虑到引起患者身心不舒适的因子,从而采取早期的预见性护理措施,使患者身心保持最佳状态,提高生理、心理、精神舒适度,进而利于构建和谐护患关系,使各项护理操作落实到位,促进手术的顺利进行[5-6]。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不明显,但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且术前30 min、出院前的舒适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提示我们在普外科围术期护理服务中实施舒适护理模式,通过术前的环境、心理、身体等舒适护理使患者正视疾病,在医护人员、同伴的支持鼓励下缓解焦虑情绪,避免情绪波动影响手术治疗效果。综上所述,舒适护理模式应用于普外科围术期效果显著,有助于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普外科围术舒适度
肾结石围术期针对性护理应用
精细化管理在普外科引流管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个性化护理在老年白内障围术期病人中的应用观察
普外科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观察
PBL教学方式对普外科实习生评判性思维的影响
纤维砂场地的性能及舒适度影响研究
基于用户内衣穿着舒适度的弹性需求探讨
围手术期护理在普外科患者中的具体运用
农村公共厕所如厕舒适度调查分析
围术期舒适干预应用于口腔颌外科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