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外科患儿及其家长实施综合护理的临床意义研究

2019-11-28于瑞瑞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30期
关键词:儿科家属护理人员

白 毅 于瑞瑞 王 艳

(大连市儿童医院外科二病房,辽宁 大连 116011)

目前,由于独生子女的增多,家长对于孩子尤为重视,儿科患者年龄小,沟通障碍,大部分都依靠家长进行沟通,因此,儿科护士面对的不仅是患儿还有家长,护士、患儿与家长的三角关系[1]。因此儿科医患关系非常紧张,护理人员在完成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还要对家属进行护理,降低其焦虑的状态。笔者从2017年对外科患儿及其家长实施综合护理取得较为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大连市儿童医院外科二病房就诊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采取常规护理,其中男性患儿16例,女性患儿24例,年龄3~7周岁,平均年龄(5±0.3)岁;试验组40例采取综合护理,其中男性患儿17例,女性患儿23例,年龄3~8周岁,平均年龄(5±0.4)岁;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以比较。

1.2 对照组家属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综合护理措施。①护士内部培训:护理人员集中学习讨论,查阅文献以及临床经验所得研究患儿家属焦虑的主要原因,掌握患儿家属的心理特定,掌握一些沟通技巧,在和患儿家属沟通时感同身受,懂得尊重患者的生命价值、尊严和隐私[2]。②环境护理:儿科病房的布置要家庭化,使患儿以及家属在医院里有安全感和舒适感。病房墙上适当悬挂一些卡通形象,吸引患儿的注意。③心理护理:外科患儿多数都经历手术,难免会出现哭闹、失眠质量差等问题,家属往往因为安慰患儿会做出一些不利与患儿术后康复的事情,这是护理人员要告诫患儿家属,严格按照术后规范进行护理,对于引流管、氧气管等设施不可因为患儿的哭闹摘除。与患儿家属进行交谈,了解其焦虑点,进行开导,告知家属是患儿最强大的心灵支柱,不可倒下[3]。④多样化的健康教育:把家属在医院的时间充分的利用起来。护理人员处理进行常规的口头健康教育之外,还对儿科常见疾病原因、预防及治疗、康复保健知识制成图文并茂的做成宣传册贴于医院走廊,对于有充足时间的家属,科室每个礼拜五会进行座谈会,使用PPT和讲课的方式对患儿家属进行知识宣教。此外,由于网络技术的发达,使用手机APP,让患儿家属登陆,里面详细的介绍了石膏的作用,哪些药物可以促进伤口的愈合、上肢骨折的基础锻炼方法、住院安全告知、患肢抬高的作用、出院结账流程等,给一些平时工作较忙的家属提供便捷服务,在没有护理人员的情况下依然可以从容的应对各种住院问题[3]。⑤综合护理团队组成:成立由护士长、主管护师、责任士组成的心理护理服务团队,各司其责,争取做到无微不至的护理。

1.3 观察指标: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家属的焦虑状态进行评估,由专门的护理人员对患者问卷发放和问卷结果整理。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20.0对数据进行统计,进行t或卡方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护理前SAS、SDS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后SAS、SDS均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SAS、SDS值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观察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观察指标比较(±s)

3 讨 论

近几年,随着医学水平的提高,患者对护理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在儿科,患儿家属的护理非常重要。笔者采用综合护理,成立综合护理小组,向患儿家属进行疾病知识讲解,增加患儿家属对疾病的了解增加治疗的信心。综合护理可以通过健康宣教可以消除患儿家属对疾病的恐慌,更加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并且可以放松患儿心身,减少痛苦[4]。从本试验可以看出,试验组与对照组护理前SAS、SD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后SAS、SDS均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SAS、SDS值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儿科患儿及其家属进行综合性护理,能提高患儿及其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降低患儿家属的焦虑,提高家属对疾病知识的掌握,提高患儿术后生活质量,指的在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儿科家属护理人员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我国儿科急诊医学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护理管理者如何保护和调节护士的身心健康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SSE教学模式在普通本科-儿科专业后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2019年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第二届编委会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