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深化汽车维修行业信用管理

2019-11-27南京市汽车维修行业管理处

汽车维护与修理 2019年13期
关键词:信用汽车评价

南京市汽车维修行业管理处 王 加

随着汽车产业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汽车进入了家庭,截至2018年年底,南京市汽车保有量已突破273.79万辆,其中私家车达到148.39万辆。汽车产业的发展,推动了汽车后市场的发展,汽车维修服务作为汽车后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为适应社会对汽车维修行业诚信服务的需要,维修行业管理部门将行业信用建设作为日常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研究行业信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进一步完善未来行业信用管理建设工作,推动维修行业诚信体系的健康发展。

1 南京市汽车维修行业信用建设的发展及成效

南京市汽车维修行业信用管理工作,经过多年的探索和不断完善,已经形成了一套具有一定科学性、可操作性的评价体系。由于该评价系统在行业内广泛应用,使得行业信用得到了整体显著提升,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1)开展年度信用考核,行业信用体系基本形成。为探索汽车维修行业信用管理工作需要,南京市汽车维修行业管理部门于2003年起草并出台了《南京市汽车维修行业诚信企业评估指标体系》。经过实地评估验证、反复讨论修改,最终形成9大项385个指标的评估体系,评估体系采用年度集中评估方式,全面对汽车维修企业的诚信度进行评估。随着行业法规的完善,社会信用建设的不断深化,行业管理部门以原有评估系统为基础,按照《江苏省道路水路运输经营者信用管理办法》,将维修企业日常经营行为作为信用考核的重要内容,由年度集中评价转变为着重日常经营行为信息的收集,使得汽车维修行业信用管理体系更加健全和完善。

(2)信用结果广泛采用,行业信用建设作用显现。以每年的“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为契机,连续15年举办全市汽车维修企业质量信用信息发布活动,现场发布上年度信用汽车维修企业名单,并通过电视、电台、报纸和网络等媒体向社会予以公布,进一步提高信用品牌的影响力和公信度。同时,与江苏省政府采购中心合作,将维修企业质量信用等级纳入省市公务车维修招标评分体系,根据信用等级高低给予不同档次的加分,让守信用企业得到实惠。推荐信用企业成为汽车尾气超标治理维护示范站(M站)、“江苏快修”品牌企业、“绿色汽修”示范企业等,并给予适当的资金补助,引导和鼓励企业主动提升信用等级,促进行业发展。

(3)营造诚信氛围,行业整体水平显著提升。通过信用体系建设,引导企业将提高维修质量作为保障,赢得市场竞争。通过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应用先进的维修检测诊断设备,加强从业人员技术培训和提高职业素养等方式,从制度保证、设备保证、人员保证三方面着力,使得汽车维修企业的维修质量明显提高、服务水平显著提升,维修收费更加合理,企业管理更加科学。

2 行业信用建设存在的问题

行业的信用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汽车维修企业作为授信主体,成分复杂,且不同主体之间信用建设水平参差不齐。经调研发现,行业信用建设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信用评价体系不健全。按照现有的评价标准,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员工技术能力、配件质量监督等方面评价内容不足,不同类型的企业采用同一标准,缺乏第三方权威机构的参与,数据采集尚缺乏全面、公正、合理。

(2)信用评价形式不够新。现在的评价系统以管理部门日常检查为主,获取信用信息的来源受条件限制。需要扩展信息搜集方式和信息来源途径,应将网络、微信互动等方式引入到信用评价系统。同时,引入企业产品受众等相关联的自然人或机构共同参与信用评价,并随时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

(3)信用结果受众度不够广。现行的各项信用结果应用大多集中在行业内部,宣传广度和力度不够,广大消费者参与渠道有限、积极性不高,造成社会认知度不高,消费者缺乏直接通过信用等级选择维修企业的信任感。

(4)行业失信成本不够高。部分企业的不诚信经营行为影响了行业的整体形象,企业缺乏信用约束。可以采取暗访、新闻媒体曝光等更有力的监管手段,强化信用建设执行力,以更好地引导企业,实现有效的过程管理。

3 信用管理下一步工作措施建议

南京市汽车维修行业信用体系建设还处于初期阶段,需要不断进行完善。下一步,将以上级要求、社会需求为指引,坚持目标导向、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扎实推进信用建设的各项工作,努力使南京市汽车维修行业信用建设上水平、出特色。

(1)创新评价方式,拓宽信用信息收集渠道。为进一步维护信用评价的公平、公正,逐步从以检查为主的方式向采用多渠道收集信息过渡。充分发挥与其他部门的协调作用(获取环保、工商等部门及“315平台”等第三方权威机构信息)。同时,积极运用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结合汽车维修电子健康档案系统,收集客户评价和满意度信息,用市场信息公开透明和消费者口碑倒逼推动行业信用建设,不断提升企业服务水平。

(2)建立“红黑榜”制度,落实信用奖惩措施。建立汽车维修行业的“红黑榜”制度,将诚实守信经营并具有良好示范带头作用的机动车维修经营者纳入“红名单”,将具有违背诚信、严重失信等不良行为的经营者纳入“黑名单”。对列入“红名单”的经营者在扩大经营项目、表彰奖励、品牌创建、重点发展项目、财政资金补助、部省示范项目和示范企业申请评估上予以优先考虑,鼓励社会优质资源向信用等级高的经营者倾斜。对列入“黑名单”的经营者,实行限期整改和通报批评制度,增加检查频次,按照有关规定实施惩戒。

(3)加大宣传力度,扩大信用企业的影响。深化信用结果的宣传和应用,利用微信公众号、手机APP等互联网新媒介,进一步扩大信用评价在机动车维修经营者、从业人员和社会公众的受众面,促进行业协会、上下游产业链、互联网平台、保险金融机构、连锁企业等多方共享信用信息。同时,与城市主流媒体、汽车频道合作,通过新闻宣传、线下活动等多方位扩大信用企业影响力。依托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建立维修行业信用信息线上查询统一窗口,优化和升级各类终端窗口服务功能。

(4)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失信行为。整合市场稽查力量,对不同信用等级的企业实施分类监管,制定年度分类监管计划。尤其是要对引起公众投诉,在生产安全、经营行为、服务质量等方面存在问题的业户进行重点监管,对其加大巡查频次,在检查过程中发现问题,依法进行行政处罚,并依据记分细则予以积分。对于有多次违规违法行为并不整改的企业,积分达到B级标准的,列入黑名单,在行业内予以通报。注重联合工商、城管和环保等力量,对尾气治理、城市环境治理、违法经营等失信企业进行联合惩戒。

(5)强化从业人员管理,提升诚信服务水平。维修企业维修质量、诚信经营水平的提高关键在于人,信用建设最终要落实到人的诚实守信,并形成为自觉行为。笔者认为,推进行业信用建设工作,行业管理部门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以“维修大讲堂”的形式,定期组织院校老师、行业专家,为行业从业人员提供专业技术、服务规范、职业道德和企业文化创建等培训;二是举办年度技能竞赛活动,进一步普及汽车维修专业技术知识,充分发挥广大职工主力军作用,展现行业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三是推进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主动根据维修行业从业人员需求,对接培训机构开展针对性强的职业培训,重点强化工匠精神的培育、职业素养的培养、职业技能的提升,引导从业人员树立正确价值观,增强凝聚力、向心力,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增强行业诚信度和企业竞争力。

猜你喜欢

信用汽车评价
中美信用减值损失模型的比较及启示
加快信用立法 护航“诚信河南”
信用收缩是否结束
汽车的“出卖”
信用消费有多爽?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汽车们的喜怒哀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