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园林美学课程教学改革

2019-11-26赵梓娟张亚琼罗媛媛

绿色科技 2019年19期
关键词:课程教学改革

赵梓娟 张亚琼 罗媛媛

摘要:指出了园林美学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体系、提高审美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以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园林美学课程为例,分析了该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改革对策及措施,以期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符合行业发展的人才。

关键词:园林美学;课程教学;改革

中圈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9)19-0298-02

1引言

园林美学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开设在大三上学期,是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风景园林专业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开设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及美学修养。该门课程对于促进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激发学习兴趣,并对专业知识综合运用的提升等具有一定作用。但目前该课程理论性太强,学习内容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利于学生的综合学习及调动其学习热情。因此,笔者将针对该门课程目前的教学现状及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重点探讨其实践性的改革和措施。

2园林美学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2.1教学内容重复及局限性。教学质量不高

目前该课程选定的教材为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园林美学》,而其中部分章节与“园林史”、“园林文学”的教学内容相一致,导致学生所学内容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同时,教材内容如“园林审美的对象”、“园林美的形态”、“园林美的创造”,以及“园林审美的文化模式”等章节均主要以古典园林为案例,当代园林景观涉及较少,不利于学生综合美学知识的学习与沉淀,且当代园林景观不仅是风景园林行业趋势与理念的体现,更是展现当代城市发展建设需求的信号灯。

2.2课程理论性太强。教学有效性不高

虽然在大一、大二时学生已经学习了部分专业基础知识,但大部分同学的美学理论基础知识较为薄弱,其美学鉴赏和阅历也相对较少,在学生脑海中可能还只会单方面的去评价美或不美,而不理解为什么美、怎样鉴赏美。但单纯的通过理论性的知识很难引导学生学习美学知识、认识审美规律、了解园林的美学特征,培养学生基本的園林美学素养。大部分同学也难以直接接受,同时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对理论知识的运用。

2.3重视形式与成绩。教学效果不佳

园林美学课程通过对园林中美的鉴赏与学习从而逐渐提高学生鉴赏美与欣赏美的能力,将所学课本知识与周边的园林景观、事物相联系。当代中国应试教育体制特别是初级、中级教育不利于培养科学技术以外的人才,尤其是艺术人才。且部分学生将这一学习过程当做任务,过于注重成绩而忽视过程,不利于学生审美观念和意识的提高。

3园林美学教学改革对策与措施

3.1加入当代园林景观案例。结合教材全面讲授

园林美学的学习要建立起立体的架构,就要求学生广泛涉猎,多阅读学习,进行知识的积累和储备。古典园林的总体布局、空间组合、体形、比例、色彩等无疑是经典,但当代园林景观对于学生了解风景园林行业的发展方向及趋势、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也更有现实意义和时代感。因此在课堂中扩展加入了知名景观公司如EDSA、奥雅、山水彼得、张唐等设计所的景观设计案例,不仅激发学生兴趣,也加深了他们对审美客体的理解,使学生了解设计不仅仅是设计美,更是要发掘场地问题、解决问题。

3.2引入多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目前高校专业课程建设应基于网络化、系统化、数字化进行课程改革建设。因此在教学中可引入不同的教学方式,如多媒体的运用:一些经典的园林景观如果仅仅通过文字和照片或许学生无法理解它设计的精妙,因此可观看一些短视频辅助理解,不仅缓解课堂氛围也能使得学生能身临其境的感受不同的园林空间。如在“园林审美的文化模式”这一章节中,主要为中西方园林的比较,在理论知识讲授完成后则分别选取了中西方比较有代表性的园林景观——中国的颐和园、拙政园、留园以及西方的凡尔赛宫、克莱蒙特风景园和台地园的视频进行观看,学生观看后不仅加深了对这部分理论知识的印象也能通过视频深刻了解不同地域、不同国家的设计文化、设计内涵与设计异同。另外,设计师的一些讲座(如张唐的景观实验等)以设计师自述和项目展示为主,能迅速抓住学生眼球并使学生产生浓厚兴趣,一处经典的园林景观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其人文、历史、生态背景是什么,设计师如何来解决现状又是如何创新?真正令人称赞的园林景观究竟是什么样?这些问题就像一层层网吸引着学生。当然一些经典园林景观项目的考察与解说也有相同效果。

3.3开展主题讨论与分享。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

园林美学课程开设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引导学生建立审美体系,同时能将所学知识利用在日常的生活与学习中。课程不能完全以考试的形式来衡量学生所学知识。因此在课堂上采用了分组讨论与学习的形式,整个学期设置有3~5个主题分享与学习小结,各小组通过收集资料、整理素材、使用不同的分享形式使学生在学习中不只注重学习的形式和成绩,更多的是深入发掘知识。如开展“我心中最美的园林建筑”主题讨论与分享,在对建筑形体、建筑装饰等理论知识讲授之后,学生自主收集相关资料,部分同学选取了课堂中的案例进行补充与深化,其他同学则选取了不同的中式或西式建筑,并以PPT的形式进行汇报。小组分享结束后大部分同学认为该种“图片+文字+视频”的形式能有效的调动大部分同学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其知识的吸收,提高自主学习能动性。

4园林美学课程教学改革成果

经过一系列的改革与调整,该课程教学改革成效明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提高了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整合与拓展,让学生深入了解了园林美、园林审美、园林艺术等知识,学习了园林美学的相关理论,并有效提高了学生鉴赏美的能力,并能对审美客体进行一定的主观评价与分析。这有效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的能力,也对他们即将在大三下学期进行的苏杭专业认知实习有一定的帮助。同时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与建设,风景园林也有了新的内涵与外延,园林景观并不只包括了传统的居住区、游园、公园……在空间尺度上还应包括国土风景资源保护与管理、流域风景生态保护与修复、城市风景系统的构建与场地设计。外延上应与林业、旅游、建筑、规划、市政工程、环境艺术等相结合。因此学生学习的不仅只是鉴赏美,还可以在了解专业的基础上发现其他美、保护不一样的美。

4.2增加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和兴趣

所有的课本知识应来自于实践,而教材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认识现实并且指导实践。园林美学课程并不仅是老师授课,学生听课的过程,更多的应是引导学生培养自主思考的能力。通过学习小组的讨论与学习、多媒体的运用等方式从而有效的促进了学生思考的能力,引导学生克服急功近利的心态、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探索,避免了填鸭式的学习,且有效利用了网络资源,提高拓展知识的能力,学生学会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从理论的消化转为对现实景观的探索与发现,对审美客体不再是单一的评价而形成整体的画面感。另一方面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乐趣、对艺术主动的思考,加大了师生之间的互动。

4.3促进了学生在生活中感受美的能力

回归自然是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趋势之一。课堂中,很多学生能去发现美、鉴赏美,而在下课后、生活中,很多学生对身边的事物、景色使忽略的,甚至是漠视的。但这一敏锐的洞察力却又是作为风景园林专业的学生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因此通过这门课的改革之后,能更多的促进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中甚至是游玩中能感受到园林的植物之美、建筑之美、空间之美、文化之美,提高了在生活中感受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意识同时知道如何去创造美。在鉴赏美、感受美的同时了解园林行业的动态及动势。

5结语

园林美学的课程特点与定位、该课程的教学情况等都决定了其教学改革的必然性,在通过一些列的改革之后,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今后的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但如何更好的完善该门课程,加大该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的联系,在接下来的教学工作中还有待思考与改进。

猜你喜欢

课程教学改革
THE XIAOGANG EXPERIMENT
小学数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浅谈微课在PHOTOSHOP课程教学中的实践
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国际化的探索性研究
高职物流专业“物流费用结算实务”课程开发研究
高职院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探讨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改革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